正在阅读:

三代匠人接力修缮上海历史老建筑 | 百年初心奋斗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代匠人接力修缮上海历史老建筑 | 百年初心奋斗者

从2000年起,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历经三代人,承担起多个重要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任务,一幢幢“网红大楼”经由其手,从历史中重新走进现代。

摄影:杨舒鸿吉

记者 | 杨舒鸿吉

上海衡复风貌保护区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域4.3平方公里,历史建筑数量占建筑总量的67%,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区域内的花园洋房和保护建筑修缮。

其中宋庆龄故居、巴金故居、夏衍故居、建业里、黑石公寓、武康大楼、淮海大楼等一大批历史保护建筑聚集在此。

从2000年起,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历经三代人,承担起多个重要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任务,一幢幢“网红大楼”经由其手,从历史中重新走进现代。

“房子是时间的容器。”老房子在修缮组组长顾志峰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顾志峰在上海弄堂里的长大,对身边的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怀。在众多作品中,上海地标“武康大楼”,就是他职业生涯里的标杆。

2018年4月,徐汇区启动武康大楼外立面的保护性修缮,修缮工程交由顾志峰领导的修缮小组。

武康大楼是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留存的最知名的建筑物,距今已经近100年历史。

在接受修缮任务后,修缮小组着手对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随后班组发现,仅大楼外立面的清水墙,就面临着风化程度不一、重点材料泰山砖已停止规模化生产等困难。

“修旧如故”是修缮团队秉承的原则。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顾志峰与团队经历几番摸索后,最终创造性地结合砖粉修缮与“由上至下”的墙面修补法,对武康大楼外墙不同的风化程度进行了还原和平色修复。这样的修缮技法,既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清水墙因风雨冲刷留下的独特竖向纹理,也使修缮后的墙面依旧面目全新。

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巍然耸立,三角形的基地位于五条马路交汇的岔道口,视野开阔,气势好似一艘战舰,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这座见证当代上海浮沉的建筑也因人来人往,有了活力。

衡复区的老房子不仅承载了岁月的积淀,更是不少市民赖以为生的家园。修复老房子,同时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功能,也为修缮小组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淮海中路1887号等厨卫(里弄房屋)综合改造工程中,修缮班组多次前期勘探,制定施工方案。像康平路63号,窗户因时间长久已严重老化,导致屋内漏雨漏风,而且存在窗户无法开关等问题。班组多方探讨后,最终选择出最符合房屋的窗户式样,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这种窗户既能提高窗户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又能在外观上保护房屋的原始风貌。

修缮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还发现因房屋年代久远而导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最严重的一处房屋室内地板倾斜高差已达到了12厘米。班组针对每一栋房屋的沉降制定了不同解决方案,拆除、矫正地板,保证居民居住安全。

历经1年多时间修缮,重新交付使用的淮海中路1887号在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让生活在这种楼里的多户人家有了更和谐的生活空间。

这支28人的修缮班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活跃在每一个修缮项目的安全、管理、资料梳理等岗位。

2019年,徐房承接的武康路100弄1-4号文物建筑修缮获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修缮班组参与的上海沪剧院、徐家汇天主堂、淮海大楼等保护修缮工程也接连获评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

去年12月,上海首家获人社局认可的住宅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徐房集团实训基地∙345传习工坊”揭牌,取“石龙路345号”基地门牌号的谐音,集“授、学、操、考”为一体,为前来进修的工人完成技术进阶,把普通的“修缮师傅”变为更高阶的“工匠人才”。

“衡复风貌区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维护和活化,就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顾志峰的徒弟、“80”后的徐房建筑施工管理部房修板块部门副经理岳嘉勇向记者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代匠人接力修缮上海历史老建筑 | 百年初心奋斗者

从2000年起,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历经三代人,承担起多个重要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任务,一幢幢“网红大楼”经由其手,从历史中重新走进现代。

摄影:杨舒鸿吉

记者 | 杨舒鸿吉

上海衡复风貌保护区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域4.3平方公里,历史建筑数量占建筑总量的67%,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区域内的花园洋房和保护建筑修缮。

其中宋庆龄故居、巴金故居、夏衍故居、建业里、黑石公寓、武康大楼、淮海大楼等一大批历史保护建筑聚集在此。

从2000年起,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历经三代人,承担起多个重要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任务,一幢幢“网红大楼”经由其手,从历史中重新走进现代。

“房子是时间的容器。”老房子在修缮组组长顾志峰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顾志峰在上海弄堂里的长大,对身边的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怀。在众多作品中,上海地标“武康大楼”,就是他职业生涯里的标杆。

2018年4月,徐汇区启动武康大楼外立面的保护性修缮,修缮工程交由顾志峰领导的修缮小组。

武康大楼是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留存的最知名的建筑物,距今已经近100年历史。

在接受修缮任务后,修缮小组着手对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随后班组发现,仅大楼外立面的清水墙,就面临着风化程度不一、重点材料泰山砖已停止规模化生产等困难。

“修旧如故”是修缮团队秉承的原则。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顾志峰与团队经历几番摸索后,最终创造性地结合砖粉修缮与“由上至下”的墙面修补法,对武康大楼外墙不同的风化程度进行了还原和平色修复。这样的修缮技法,既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清水墙因风雨冲刷留下的独特竖向纹理,也使修缮后的墙面依旧面目全新。

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巍然耸立,三角形的基地位于五条马路交汇的岔道口,视野开阔,气势好似一艘战舰,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这座见证当代上海浮沉的建筑也因人来人往,有了活力。

衡复区的老房子不仅承载了岁月的积淀,更是不少市民赖以为生的家园。修复老房子,同时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功能,也为修缮小组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淮海中路1887号等厨卫(里弄房屋)综合改造工程中,修缮班组多次前期勘探,制定施工方案。像康平路63号,窗户因时间长久已严重老化,导致屋内漏雨漏风,而且存在窗户无法开关等问题。班组多方探讨后,最终选择出最符合房屋的窗户式样,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这种窗户既能提高窗户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又能在外观上保护房屋的原始风貌。

修缮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还发现因房屋年代久远而导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最严重的一处房屋室内地板倾斜高差已达到了12厘米。班组针对每一栋房屋的沉降制定了不同解决方案,拆除、矫正地板,保证居民居住安全。

历经1年多时间修缮,重新交付使用的淮海中路1887号在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让生活在这种楼里的多户人家有了更和谐的生活空间。

这支28人的修缮班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活跃在每一个修缮项目的安全、管理、资料梳理等岗位。

2019年,徐房承接的武康路100弄1-4号文物建筑修缮获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修缮班组参与的上海沪剧院、徐家汇天主堂、淮海大楼等保护修缮工程也接连获评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

去年12月,上海首家获人社局认可的住宅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徐房集团实训基地∙345传习工坊”揭牌,取“石龙路345号”基地门牌号的谐音,集“授、学、操、考”为一体,为前来进修的工人完成技术进阶,把普通的“修缮师傅”变为更高阶的“工匠人才”。

“衡复风貌区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维护和活化,就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顾志峰的徒弟、“80”后的徐房建筑施工管理部房修板块部门副经理岳嘉勇向记者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