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也为谷歌出了道难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也为谷歌出了道难题

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则显得更有诚意。

文|三易生活

自2012年末以来,谷歌的Chrome就一直在浏览器市场可谓是“独孤求败”,而曾经用IE“席卷天下”的微软自然也不甘人后,并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理念,微软选择用Edge来拥抱Chromium生态。就在历史包袱满满的IE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似乎微软的心思也开始活络了起来。

自Meta(前Facebook)在2018年3月被曝涉及“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丑闻开始,全球网民对于个人隐私、透明度的关注也开始不断走高。为此,谷歌方面在去年初宣布,未来两年内将逐步淘汰Chrome浏览器对第三方Cookie的支持,并且在此之后,将计划推广其“隐私沙箱”(Privacy Sandbox)和FLoC技术。

日前有消息显示,微软方面也没“闲着”,并针锋相对地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透明广告(Transparent Ads)”。根据官方的描述显示,通过这一计划,Edge浏览器将能够向用户展示网站收集的个人数据、谁可以访问个人数据,以及哪些广告因此而个性化的信息。并且在Edge浏览器设置中禁用“透明广告”后,加入这一计划的广告提供商将不会再收集个人数据用于个性化广告。

其实无论谷歌、微软,乃至Firefox,都已经逐渐认可同一个观念,那就是cookie已经成了更为精准向用户推送广告的工具,背离了其被发明时的初衷,甚至在被滥用。如今,浏览器为了用户的隐私安全进行了一些对cookie的屏蔽,又导致其它替代cookie的技术方案逐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这对于用户与数字广告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针对这一问题,谷歌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家的FLoC技术来代替cookie。据了解,FLoC(联邦学习群组)技术是用追踪拥有相同共性的某一类人群,来代替追踪某一个具体拥有的cookieID。然而,这一技术却遭到了从电子前线基金会(EFF)、GitHub代表的专业社区,到出版商、广告主代表的资本方的共同反对。

原因其实无它,是因为谷歌实在“太贪”,从cookie到FLoC,出版商从此将无法拿到具体的用户信息,广告主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竞价,这一切都需要依赖谷歌。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谷歌的这一解决方案只是将旧的追踪技术淘汰、换了一个新的追踪技术,但真正的万恶之源——目标式广告(Aargeted Ad)却并没有被改变。

相比之下,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则显得更有诚意,并将一切都摆在了台面上。用户可以通过Edge浏览器查看到哪些网站使用了广告提供商来跟踪用户信息、广告主投放了哪些广告,而广告主在参与透明广告计划时也被告知,用户将可以访问广告供应商的页面,删除或取消他们以前所收集的任何数据。

因此有观点认为,微软Edge此次很可能打到了谷歌Chrome的“七寸”上。其当年为何要花数年的时间、上百亿美元来研发Chrome,尽管谷歌的说法是“在web上推动创新”,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种说法其实听听就好,毫无疑问Chrome真正的目地是为了自家广告业务服务。而浏览器作为数字广告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向来都是广告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并且Chrome所支持的HTML 5/CSS 3,也为数字广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展现形式。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浏览器产品,显然也能实现对用户更加有效的追踪。

事实上,微软不仅仅是在用户隐私政策相关问题上与谷歌打擂台。就在Windows 11上市之时,其又是用增加Windows 11默认浏览器的更改难度,来迫使用户使用Edge浏览器,又是向Chrome用户发出表示这款浏览器存在隐私、安全和信任方面等问题的警告,甚至宣称“Chrome是2008年的浏览器”,以向Windows用户暗示Chrome已经“老掉牙”了。

此外,微软还通过弹窗来提示用户,“Microsoft Edge的运行机制与Chrome在技术上相同”,以暗示用户默认预装的Edge不再是“Chrome下载器”。所以对此有观点认为,微软的想法或许很简单,就是为了重新占据互联网的这个入口。

尽管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已经不再是用户上网冲浪的主要入口,然而浏览器作为一个平台,抢占浏览器这一市场会便于部署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如今云服务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web应用极有可能终将成为一种趋势,并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如今各国监管部门都开始针对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的时间点,也意味着未来封闭的APP可能将不再是未来,开放的web端反而有了机会。

那么,微软凭什么敢于挑战Chrome如今的霸主地位呢?要知道,根据调研机构NetMarketShare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在PC端Chrome的市占率依然高达69.25%、还是市场第一,但是微软Edge的市场份额却已一路飙升至10.22%。

此前谷歌的Chrome能够成为浏览器市场的领头羊,在外界看来,靠的是在开源Chromium内核吸引第三方开发者的基础上,通过商业化的开发创造出闭源的Chrome。而这也是一套教科书般的组合拳,通过基础组件的开源来实现群策群力,而上层功能的闭源则可以进行专属优化。与此前的Edge和IE相比,Chrome显然胜在了Chromium联盟;与Firefox相比,Chrome则胜在商了业化运作。然而开源也就意味着谷歌不能拒绝微软,后者加入Chromium几乎可以说是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在加入Chromium生态之后,也就让Edge与Chrome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两者之间的差距基本上也就只存在于Chrome海量的扩展,但由于同样都基于Chromium,所以扩展的移植基本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门槛。然而在用户规模上,Edge和Chrome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此数量级的差异也成为了一道“天堑”。

这让彼时外界对于微软选择拥抱Chromium的选择并不那么看好,毕竟谷歌是Chromium生态的主导者,微软很难动摇谷歌的领导地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全球用户对于隐私的关注度近年来飞速增长、也没有料到科技巨头走入了反垄断机构的视线,作为传统软件巨头的微软却反而没有被卷入这一风波中。

对于谷歌来说,广告业务无疑是核心,所以在监管导致的业绩下行压力面前,为了维护这一业务的增长,其在Chrome的隐私新政上采用了不太利于合作伙伴的FLoC技术。但这一点或许正是微软为Edge推出隐私新政的关键,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相比于不透明的FLoC,透明广告计划就显得非常直观了,并且广告商的利益也得到了照顾。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次微软毫无疑问是给谷歌出了一道“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微软

5.1k
  • 微软据悉计划年底前囤积180万枚AI芯片,至2027年在GPU及数据中心上支出1000亿美元
  • 微软对OpenAI巨额投资据悉不会遭到欧盟调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也为谷歌出了道难题

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则显得更有诚意。

文|三易生活

自2012年末以来,谷歌的Chrome就一直在浏览器市场可谓是“独孤求败”,而曾经用IE“席卷天下”的微软自然也不甘人后,并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理念,微软选择用Edge来拥抱Chromium生态。就在历史包袱满满的IE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似乎微软的心思也开始活络了起来。

自Meta(前Facebook)在2018年3月被曝涉及“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丑闻开始,全球网民对于个人隐私、透明度的关注也开始不断走高。为此,谷歌方面在去年初宣布,未来两年内将逐步淘汰Chrome浏览器对第三方Cookie的支持,并且在此之后,将计划推广其“隐私沙箱”(Privacy Sandbox)和FLoC技术。

日前有消息显示,微软方面也没“闲着”,并针锋相对地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透明广告(Transparent Ads)”。根据官方的描述显示,通过这一计划,Edge浏览器将能够向用户展示网站收集的个人数据、谁可以访问个人数据,以及哪些广告因此而个性化的信息。并且在Edge浏览器设置中禁用“透明广告”后,加入这一计划的广告提供商将不会再收集个人数据用于个性化广告。

其实无论谷歌、微软,乃至Firefox,都已经逐渐认可同一个观念,那就是cookie已经成了更为精准向用户推送广告的工具,背离了其被发明时的初衷,甚至在被滥用。如今,浏览器为了用户的隐私安全进行了一些对cookie的屏蔽,又导致其它替代cookie的技术方案逐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这对于用户与数字广告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针对这一问题,谷歌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家的FLoC技术来代替cookie。据了解,FLoC(联邦学习群组)技术是用追踪拥有相同共性的某一类人群,来代替追踪某一个具体拥有的cookieID。然而,这一技术却遭到了从电子前线基金会(EFF)、GitHub代表的专业社区,到出版商、广告主代表的资本方的共同反对。

原因其实无它,是因为谷歌实在“太贪”,从cookie到FLoC,出版商从此将无法拿到具体的用户信息,广告主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竞价,这一切都需要依赖谷歌。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谷歌的这一解决方案只是将旧的追踪技术淘汰、换了一个新的追踪技术,但真正的万恶之源——目标式广告(Aargeted Ad)却并没有被改变。

相比之下,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则显得更有诚意,并将一切都摆在了台面上。用户可以通过Edge浏览器查看到哪些网站使用了广告提供商来跟踪用户信息、广告主投放了哪些广告,而广告主在参与透明广告计划时也被告知,用户将可以访问广告供应商的页面,删除或取消他们以前所收集的任何数据。

因此有观点认为,微软Edge此次很可能打到了谷歌Chrome的“七寸”上。其当年为何要花数年的时间、上百亿美元来研发Chrome,尽管谷歌的说法是“在web上推动创新”,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种说法其实听听就好,毫无疑问Chrome真正的目地是为了自家广告业务服务。而浏览器作为数字广告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向来都是广告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并且Chrome所支持的HTML 5/CSS 3,也为数字广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展现形式。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浏览器产品,显然也能实现对用户更加有效的追踪。

事实上,微软不仅仅是在用户隐私政策相关问题上与谷歌打擂台。就在Windows 11上市之时,其又是用增加Windows 11默认浏览器的更改难度,来迫使用户使用Edge浏览器,又是向Chrome用户发出表示这款浏览器存在隐私、安全和信任方面等问题的警告,甚至宣称“Chrome是2008年的浏览器”,以向Windows用户暗示Chrome已经“老掉牙”了。

此外,微软还通过弹窗来提示用户,“Microsoft Edge的运行机制与Chrome在技术上相同”,以暗示用户默认预装的Edge不再是“Chrome下载器”。所以对此有观点认为,微软的想法或许很简单,就是为了重新占据互联网的这个入口。

尽管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已经不再是用户上网冲浪的主要入口,然而浏览器作为一个平台,抢占浏览器这一市场会便于部署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如今云服务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web应用极有可能终将成为一种趋势,并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如今各国监管部门都开始针对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的时间点,也意味着未来封闭的APP可能将不再是未来,开放的web端反而有了机会。

那么,微软凭什么敢于挑战Chrome如今的霸主地位呢?要知道,根据调研机构NetMarketShare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在PC端Chrome的市占率依然高达69.25%、还是市场第一,但是微软Edge的市场份额却已一路飙升至10.22%。

此前谷歌的Chrome能够成为浏览器市场的领头羊,在外界看来,靠的是在开源Chromium内核吸引第三方开发者的基础上,通过商业化的开发创造出闭源的Chrome。而这也是一套教科书般的组合拳,通过基础组件的开源来实现群策群力,而上层功能的闭源则可以进行专属优化。与此前的Edge和IE相比,Chrome显然胜在了Chromium联盟;与Firefox相比,Chrome则胜在商了业化运作。然而开源也就意味着谷歌不能拒绝微软,后者加入Chromium几乎可以说是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在加入Chromium生态之后,也就让Edge与Chrome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两者之间的差距基本上也就只存在于Chrome海量的扩展,但由于同样都基于Chromium,所以扩展的移植基本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门槛。然而在用户规模上,Edge和Chrome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此数量级的差异也成为了一道“天堑”。

这让彼时外界对于微软选择拥抱Chromium的选择并不那么看好,毕竟谷歌是Chromium生态的主导者,微软很难动摇谷歌的领导地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全球用户对于隐私的关注度近年来飞速增长、也没有料到科技巨头走入了反垄断机构的视线,作为传统软件巨头的微软却反而没有被卷入这一风波中。

对于谷歌来说,广告业务无疑是核心,所以在监管导致的业绩下行压力面前,为了维护这一业务的增长,其在Chrome的隐私新政上采用了不太利于合作伙伴的FLoC技术。但这一点或许正是微软为Edge推出隐私新政的关键,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相比于不透明的FLoC,透明广告计划就显得非常直观了,并且广告商的利益也得到了照顾。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次微软毫无疑问是给谷歌出了一道“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