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一个青年导演来到真人秀的舞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一个青年导演来到真人秀的舞台

律师能站在台前,好多职业都能站在台前,导演也只是一个工种,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台前?

图片来源:节目组提供

记者 | 刘燕秋

和很多缺乏拍片机会的青年导演相比,曾赠的导演之路已经算得上顺利了。

27岁时,曾赠以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那时她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在30岁之前,必须拍出个人首部长片。之后,她签约了宁浩掌舵的坏猴子影业,如愿执导了首部长篇电影《云水》,这部电影由宁浩和秦海璐监制,入围了第47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Bright Future单元。

但她仍有自己的困境。青年导演往往囿于自我表达的藩篱,在拍完《云水》之后,曾赠开始思考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思考的结果是,她希望更多关心他人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触达更广阔的人群。

登上《导演请指教》的舞台是曾赠的一次自我探索。这是一档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组成行业制片人团队,从16位导演中选择有潜力的选手加入自己的工作室,共同创作影视作品。这是曾赠第一次参加综艺,她直言,参加综艺对于一个躲在监视器后的导演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在节目中,她拍了改编自《大话西游》的短片《爱情》,打动了观众,也收获了专业鉴影组的认可,制片人陈祉希甚至当场落泪。她也在这个竞技场上任性地拍了自己的故事,虽然输了比赛,但她认为那个结果并不重要。《明月的花园》是一段少女的心事。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健康和学习——这是她想给予观众的慰藉,她更想借此试试看,能不能拍自己的故事而拍得不那么自恋?

《导演请指教》自开播后引发了颇多讨论,节目中导演、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之间往往会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导演始终是这档节目的核心。青年导演为什么要站到一档综艺的舞台上?她在困惑什么?又想从节目中收获什么?界面记者和曾赠聊了聊自己的导演之路和参与节目的感受。以下是曾赠的讲述,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我现在希望做一个能跟更多人对话的导演

我觉得导演不应该离开片场太久,因为确实手会生。不管是什么样的机会,什么样的环境,能待在片场,保持创作,就能够充实自己。我之前可能会被大家定性为一个更作者向、更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表达的导演,但其实这两年我一直在尝试转型,希望跟更多的人群以及市场产生对话,我觉得节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给我一些新的方向和命题,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已经准备好了。短片的形式为我提供了非常简便的试错机会,因为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的类型我都能拍,所有的故事我都能讲,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快速尝试一下。

说实话,我觉得我已经算是挺幸运,也挺顺利的青年导演了。我之前对自己的规划是在30岁之前必须要成为一个导演,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但在完成了第一部长片《云水》之后,我觉得我自己的表达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作为一个导演,整理好自己的内心是很重要的,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逐渐意识到,虽然我毕业之后还算顺利,但很多时候我还是没有做好准备,也没太想清楚自己要走的道路和真正的喜好。而且那部片子一直没有上映,没有形成跟观众的对话,而我觉得电影的完成不是在创作者自己手中,而是要在观众那里形成理解,所以在我看来《云水》并不算真正完成了的作品。

我现在希望做一个能跟更多人对话的导演,其实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开始想要更多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家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单的理解成所谓的市场、商业,但其实我觉得市场取向并不意味着一部作品就不需要去关心他人,触及他人的心情,我只是希望能够用比较易读的方式做自己想表达同时也是跟大众相关的东西。

在《导演请指教》拍第一部短片的时候,我还挺懵的,经典IP改编相当于命题作文,我觉得应该按照命题的方式去完成它。当时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喜欢,因为我是在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做这个故事。我选择的是《大话西游》,但其实也很怕会冒犯到原作,因为翻拍经典本来就是很冒险的事情。

《爱情》的灵感来自于有一次在成都街头,我看到一个穿着齐天大圣衣服的人跟游客合照,每次收10块钱,当时我就对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兴趣,但其实没有跟他说话,只是蹲在路边吃米线,观察了一会儿。也有很多新闻报道《大话西游》的拍摄地,漫山遍野都是穿着紫霞衣服的姑娘在拍照,小红书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照片。

为什么漫山遍野都是紫霞,至尊宝去哪了?延伸开去想,我想到很多男生喜欢用至尊宝的截图做头像。女性对爱情的渴望是很强烈的,但是未必男性不强烈,他们不会穿着至尊宝的衣服去景区拍照,但是他们就不想拥有至尊宝那样深刻的爱情或者单纯执着的追求吗?我其实是从这个角度去想这个故事的。另外,景区的奇幻性也是构思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这是来源于去年看到的另外一则新闻,说故宫初雪的时候门口排满了格格——全是租借衣服进去拍照的人。这其实映射了大家对戏剧和故事的渴望。

我会跟雪迎讲很多我对人物的理解,因为这个人物不是很好完成,包括她为什么刚失恋又要跟另外一个男孩一起看电影,如何把这个过程演得可信挺难的。我们分析了她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包括女生的内在逻辑,她下一步会怎么做,她选择的开放性到底是什么等等。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特别执着于证明爱存不存在,但其实很多时候爱都是一瞬间的感受,那一瞬间它存在了,你不能在后续受到伤害的时候,就否认爱情产生的瞬间。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觉得相信就存在。其实我过去也是一个经常会纠结这些问题的人。它是真的吗?它存在过吗?他爱过我吗?但现在我意识到,不管你从对方那边求证到的是一个什么答案,那个答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去感受这段相遇,有没有过情感的涌动,这个问题最终是要问自己的。

我不是想告诉观众我关于爱情的答案。他们只是一起看了一场电影,我觉得这样就很美好了。因为时间那么长,所有爱情故事的结局都是无法预测的,就像一个青年导演去拍电影,尽管他带着热爱,尽管他很努力,但结局也是无法预测的。

第二部短片《明月的花园》带有我的私心。这是我去年写的一个故事,但是来到这个比赛之后又重新写了一遍。短片的关键台词,health and study,是我自己想对自己说的。我觉得也许很多女孩需要听到这句话,包括现在很多人在疫情之中处于迷茫纠结的状态,大家都不太开心的情况下,也会需要这种慰藉。所以我觉得能够get到这句话的观众就是这部短片的市场所在。最后虽然输了比赛,但其实对我来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拍出来,并且抵达到需要听到这句话的观众那里。

谈到市场这个东西,在这个节目里,我觉得自己拍的每一部短片都是在试错。除了《爱情》,后面的两个选题对我来说都很冒险,第二个故事我是想试试看,如果拍自己的故事,我能不能够拍得不那么自恋,第三个短片用的是不在我舒适区的拍摄方式和影像语言,我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够hold住?

曾赠拍摄短片《明月的花园》

接受反馈的过程很重要,但未必结果会是我想要的

在这个节目里拍短片,需要考虑的维度、制作压力都和拍一般的短片不一样。我第一次被大家知道可能就是因为我的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那个片子25分钟,一共拍了10天,而这次这支短片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天时间。这就意味着,不管什么天气,什么状态下,你都必须完成。我自己的工作准则一直都是开机就必须完成,可能这两天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但如何在不可控中寻找控制,这是这个节目给我带来的对于导演工作的新理解。我觉得工作人员的情绪,包括演员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导演不能因为你自己的焦虑去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

之前我也不是没有拍片的机会,但可能找过来的项目,很大一部分是要我重复自己,对我而言,一定要碰到自己喜欢和确信的事情才能去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做准备工作。在这段蛰伏的时期,我主要是在调整心态,具体来说就是多观察,多去过真实的生活。原来我特别宅,我是一个连剪头发都不愿意出门的人,所以这几年更多的是去看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我们这个行业其实跟其他职业的交集也非常少,平时你能观察到的都是身边的电影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看什么,他们每天焦虑的是什么,但是大家在同一个圈子考虑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几年我更多的是跟其他行业的朋友们聊聊天吃吃饭,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还会在B站的吐槽区观察各种舆论,一个片子出来之后,他们为什么那么不喜欢,我都会去看,也会去想槽点在哪里以及如何应对。为什么创作者精心设计的东西那么轻易就被瓦解了?我觉得看各种吐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现在大家造梗的能力太强了,共情缺失,看一个故事的时候能迅速抽离出来,想想这个东西有多么可笑。如何能避免这些东西,让大家不用梗的心态看你的片子,其实是挺难的。我真的会很担心自己的片子哪天成为吐槽区的常客。

这个节目同样可以看到不同意见的交互,而且更直接。实时接受观众的反馈很刺激。这个过程很重要,是我想要的,但未必结果会是我想要的。因为其实导演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坐在观众席上去观赏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包括现在很多传达到导演那里的信息都已经不那么直接了,一部片子拍出来之后,你通常听到的都是身边朋友的褒奖,没有接收过那种特别直接的、血淋淋的评价。就算有那些评价,他们也会选择听不见。

对我来说,成为好导演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觉得我现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导演。虽然《云水》拍完,在我30岁之前的理解里,我已经是导演了,我导演了一部长片,但我并不认为自己那时候足够成熟,能达到导演的职业标准。我现在更多是朝着职业标准而努力的。当然,这个转变还需要时间,人不可能那么快改变的,而且虽然我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但未必我的方向就是对的,可能中间方向还需要发生调整,参加这个节目可以给我一个助力。至于最终形成怎样的结论,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律师能站在台前,好多职业都能站在台前,导演也只是一个工种,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台前?我就把《导演请指教》当成一个试错的机会,我喜欢在现场待着,录这个节目虽然特别辛苦,但是我很久没有体验过这种一轮接一轮的高强度创作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拍片子拍得很爽。那种感觉特别像回到学生阶段拍学生作业,每一部都是在练习,每一部都是在试错,每一部都是在调整自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一个青年导演来到真人秀的舞台

律师能站在台前,好多职业都能站在台前,导演也只是一个工种,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台前?

图片来源:节目组提供

记者 | 刘燕秋

和很多缺乏拍片机会的青年导演相比,曾赠的导演之路已经算得上顺利了。

27岁时,曾赠以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那时她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在30岁之前,必须拍出个人首部长片。之后,她签约了宁浩掌舵的坏猴子影业,如愿执导了首部长篇电影《云水》,这部电影由宁浩和秦海璐监制,入围了第47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Bright Future单元。

但她仍有自己的困境。青年导演往往囿于自我表达的藩篱,在拍完《云水》之后,曾赠开始思考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思考的结果是,她希望更多关心他人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触达更广阔的人群。

登上《导演请指教》的舞台是曾赠的一次自我探索。这是一档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组成行业制片人团队,从16位导演中选择有潜力的选手加入自己的工作室,共同创作影视作品。这是曾赠第一次参加综艺,她直言,参加综艺对于一个躲在监视器后的导演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在节目中,她拍了改编自《大话西游》的短片《爱情》,打动了观众,也收获了专业鉴影组的认可,制片人陈祉希甚至当场落泪。她也在这个竞技场上任性地拍了自己的故事,虽然输了比赛,但她认为那个结果并不重要。《明月的花园》是一段少女的心事。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健康和学习——这是她想给予观众的慰藉,她更想借此试试看,能不能拍自己的故事而拍得不那么自恋?

《导演请指教》自开播后引发了颇多讨论,节目中导演、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之间往往会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导演始终是这档节目的核心。青年导演为什么要站到一档综艺的舞台上?她在困惑什么?又想从节目中收获什么?界面记者和曾赠聊了聊自己的导演之路和参与节目的感受。以下是曾赠的讲述,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我现在希望做一个能跟更多人对话的导演

我觉得导演不应该离开片场太久,因为确实手会生。不管是什么样的机会,什么样的环境,能待在片场,保持创作,就能够充实自己。我之前可能会被大家定性为一个更作者向、更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表达的导演,但其实这两年我一直在尝试转型,希望跟更多的人群以及市场产生对话,我觉得节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给我一些新的方向和命题,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已经准备好了。短片的形式为我提供了非常简便的试错机会,因为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的类型我都能拍,所有的故事我都能讲,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快速尝试一下。

说实话,我觉得我已经算是挺幸运,也挺顺利的青年导演了。我之前对自己的规划是在30岁之前必须要成为一个导演,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但在完成了第一部长片《云水》之后,我觉得我自己的表达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作为一个导演,整理好自己的内心是很重要的,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逐渐意识到,虽然我毕业之后还算顺利,但很多时候我还是没有做好准备,也没太想清楚自己要走的道路和真正的喜好。而且那部片子一直没有上映,没有形成跟观众的对话,而我觉得电影的完成不是在创作者自己手中,而是要在观众那里形成理解,所以在我看来《云水》并不算真正完成了的作品。

我现在希望做一个能跟更多人对话的导演,其实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开始想要更多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家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单的理解成所谓的市场、商业,但其实我觉得市场取向并不意味着一部作品就不需要去关心他人,触及他人的心情,我只是希望能够用比较易读的方式做自己想表达同时也是跟大众相关的东西。

在《导演请指教》拍第一部短片的时候,我还挺懵的,经典IP改编相当于命题作文,我觉得应该按照命题的方式去完成它。当时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喜欢,因为我是在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做这个故事。我选择的是《大话西游》,但其实也很怕会冒犯到原作,因为翻拍经典本来就是很冒险的事情。

《爱情》的灵感来自于有一次在成都街头,我看到一个穿着齐天大圣衣服的人跟游客合照,每次收10块钱,当时我就对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兴趣,但其实没有跟他说话,只是蹲在路边吃米线,观察了一会儿。也有很多新闻报道《大话西游》的拍摄地,漫山遍野都是穿着紫霞衣服的姑娘在拍照,小红书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照片。

为什么漫山遍野都是紫霞,至尊宝去哪了?延伸开去想,我想到很多男生喜欢用至尊宝的截图做头像。女性对爱情的渴望是很强烈的,但是未必男性不强烈,他们不会穿着至尊宝的衣服去景区拍照,但是他们就不想拥有至尊宝那样深刻的爱情或者单纯执着的追求吗?我其实是从这个角度去想这个故事的。另外,景区的奇幻性也是构思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这是来源于去年看到的另外一则新闻,说故宫初雪的时候门口排满了格格——全是租借衣服进去拍照的人。这其实映射了大家对戏剧和故事的渴望。

我会跟雪迎讲很多我对人物的理解,因为这个人物不是很好完成,包括她为什么刚失恋又要跟另外一个男孩一起看电影,如何把这个过程演得可信挺难的。我们分析了她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包括女生的内在逻辑,她下一步会怎么做,她选择的开放性到底是什么等等。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特别执着于证明爱存不存在,但其实很多时候爱都是一瞬间的感受,那一瞬间它存在了,你不能在后续受到伤害的时候,就否认爱情产生的瞬间。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觉得相信就存在。其实我过去也是一个经常会纠结这些问题的人。它是真的吗?它存在过吗?他爱过我吗?但现在我意识到,不管你从对方那边求证到的是一个什么答案,那个答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去感受这段相遇,有没有过情感的涌动,这个问题最终是要问自己的。

我不是想告诉观众我关于爱情的答案。他们只是一起看了一场电影,我觉得这样就很美好了。因为时间那么长,所有爱情故事的结局都是无法预测的,就像一个青年导演去拍电影,尽管他带着热爱,尽管他很努力,但结局也是无法预测的。

第二部短片《明月的花园》带有我的私心。这是我去年写的一个故事,但是来到这个比赛之后又重新写了一遍。短片的关键台词,health and study,是我自己想对自己说的。我觉得也许很多女孩需要听到这句话,包括现在很多人在疫情之中处于迷茫纠结的状态,大家都不太开心的情况下,也会需要这种慰藉。所以我觉得能够get到这句话的观众就是这部短片的市场所在。最后虽然输了比赛,但其实对我来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拍出来,并且抵达到需要听到这句话的观众那里。

谈到市场这个东西,在这个节目里,我觉得自己拍的每一部短片都是在试错。除了《爱情》,后面的两个选题对我来说都很冒险,第二个故事我是想试试看,如果拍自己的故事,我能不能够拍得不那么自恋,第三个短片用的是不在我舒适区的拍摄方式和影像语言,我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够hold住?

曾赠拍摄短片《明月的花园》

接受反馈的过程很重要,但未必结果会是我想要的

在这个节目里拍短片,需要考虑的维度、制作压力都和拍一般的短片不一样。我第一次被大家知道可能就是因为我的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那个片子25分钟,一共拍了10天,而这次这支短片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天时间。这就意味着,不管什么天气,什么状态下,你都必须完成。我自己的工作准则一直都是开机就必须完成,可能这两天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但如何在不可控中寻找控制,这是这个节目给我带来的对于导演工作的新理解。我觉得工作人员的情绪,包括演员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导演不能因为你自己的焦虑去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

之前我也不是没有拍片的机会,但可能找过来的项目,很大一部分是要我重复自己,对我而言,一定要碰到自己喜欢和确信的事情才能去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做准备工作。在这段蛰伏的时期,我主要是在调整心态,具体来说就是多观察,多去过真实的生活。原来我特别宅,我是一个连剪头发都不愿意出门的人,所以这几年更多的是去看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我们这个行业其实跟其他职业的交集也非常少,平时你能观察到的都是身边的电影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看什么,他们每天焦虑的是什么,但是大家在同一个圈子考虑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几年我更多的是跟其他行业的朋友们聊聊天吃吃饭,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还会在B站的吐槽区观察各种舆论,一个片子出来之后,他们为什么那么不喜欢,我都会去看,也会去想槽点在哪里以及如何应对。为什么创作者精心设计的东西那么轻易就被瓦解了?我觉得看各种吐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现在大家造梗的能力太强了,共情缺失,看一个故事的时候能迅速抽离出来,想想这个东西有多么可笑。如何能避免这些东西,让大家不用梗的心态看你的片子,其实是挺难的。我真的会很担心自己的片子哪天成为吐槽区的常客。

这个节目同样可以看到不同意见的交互,而且更直接。实时接受观众的反馈很刺激。这个过程很重要,是我想要的,但未必结果会是我想要的。因为其实导演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坐在观众席上去观赏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包括现在很多传达到导演那里的信息都已经不那么直接了,一部片子拍出来之后,你通常听到的都是身边朋友的褒奖,没有接收过那种特别直接的、血淋淋的评价。就算有那些评价,他们也会选择听不见。

对我来说,成为好导演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觉得我现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导演。虽然《云水》拍完,在我30岁之前的理解里,我已经是导演了,我导演了一部长片,但我并不认为自己那时候足够成熟,能达到导演的职业标准。我现在更多是朝着职业标准而努力的。当然,这个转变还需要时间,人不可能那么快改变的,而且虽然我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但未必我的方向就是对的,可能中间方向还需要发生调整,参加这个节目可以给我一个助力。至于最终形成怎样的结论,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律师能站在台前,好多职业都能站在台前,导演也只是一个工种,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台前?我就把《导演请指教》当成一个试错的机会,我喜欢在现场待着,录这个节目虽然特别辛苦,但是我很久没有体验过这种一轮接一轮的高强度创作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拍片子拍得很爽。那种感觉特别像回到学生阶段拍学生作业,每一部都是在练习,每一部都是在试错,每一部都是在调整自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