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叶青
近年来,海南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日益增多,截至目前,海南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00万辆。
电动自行车作为大众日常出行工具,在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通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日益凸显;同时,因随意停放、充电方式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火灾起数占比逐渐增高。据悉,截至2021年11月底,海南全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43起,占火灾总起数的3%,造成1人死亡,26人受伤。
目前,海口电动车充电情况如何?充电时存在哪些安全隐患?界面海南就此展开走访。
公共通道停车、飞线充电现象仍存在
近日,界面海南走访海口市区多个小区及出租屋发现,受多种条件限制,海口电动车在公共通道停车、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较为普遍。

12月15日,界面海南在海口美兰区海甸岛五西路申海花苑小区了解到,该小区设有三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区域,但仍有电动车随意停放、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存在。对此,该小区一位业主颇有意见:“我们小区有三个电动车充电区,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会有人自己私拉线充电,但是你和对方说了人家也不愿意听。”

此外,该小区的电动车一般是露天停放,所以遇到雨天,个别车主为了防止电动车充电接口淋雨,会用防雨罩或雨衣盖着电动车,但这样的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因为电线暴露在室外日晒雨淋,容易造成绝缘体磨损和老化,导致线路漏电、短路,尤其是在雨天,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
12月16日,界面海南走访海口美兰区白龙南路海口蔬菜公司宿舍大院看到,该宿舍大院内虽设有一个电动车停车棚,但因电动车过多,停车棚并不能满足所有业主的停放需求,因此每一单元楼下的公共通道都有电动车随意停放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里的电动车太多了,一般回来晚了就需要费些劲儿挪车,才能停车充电。”居民韩先生无奈道,“也有一些人因为懒得找空位挪车,哪里方便就停哪里了。”
与此同时,界面海南在海口美兰区群上路、美苑路、滨江路等区域发现,居民自建房屋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入屋充电的问题。诸如海口美苑路乐逸公寓、雅蕊公寓等个别出租屋的电动车停放区域较小、充电设备不完善,电动车停放场所未进行有效防火分隔,且电动车停放在门厅、疏散通道的火灾隐患并未全面消除。
界面海南从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海口琼山区滨江街道城东社区河口南路96-5号的群租楼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与居住区域皆未进行防火分隔、未设置简易喷淋设备和自动断电装置等技防措施,存在一定隐患。
需要关注的是,海口部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智能充电设施安装推进速度较慢。以海口美苑路美亚小区为例,该小区有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区域,但充电接口未设置简易喷淋设备和自动断电装置等技防措施。

无独有偶,海口青年路乳胶厂宿舍的宿舍大楼外虽设有专门的电动车充电棚,但充电插座皆为简易插板,插线板直接悬挂在棚架下,且停放场所未进行防火分隔,安全隐患较大。
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此前,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提醒市民,在给电动车充电时应选择安全充电环境,应将充电器放在通风散热处,避免置于狭窄密闭环境,尽量不要晚上充电,防止发生起火事故而不能及时发现。
为有效遏制海南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保障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海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全省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堵点、难点问题,海南消防在全省各地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暗访大督查,遏制海南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
今年10月,海南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发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六项措施”,即不准违规停放、不准违规充电、不准违规改装,落实巡查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和落实宣传警示的“三不准三落实”。
海南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不准在建筑物的公共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违反规定的将依据《海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处于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同时,对在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专用通道停放电动自行车;对在禁止停放区域充电,在非集中充电室内场所充电,在没有防火墙的群租屋和人员密集场所充电等行为,将依据《海南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对单位处于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小区物业方面,应当立即组织对住宅小区、楼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行为,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
此外,市民自身应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应当自觉将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避免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同时,应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若确需停放和充电,则应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