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逯文祺
12月17日上午,山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李干杰在会议上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人才工作是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早在去年,李干杰就曾提到,山东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盼人才。
为何山东对人才如此渴求?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精英荟萃。春秋时,齐桓公听说有一个叫稷小臣的贤士,便十分可望见他一下。连去了三次稷都不见他。随从便抱怨说:“君王为一个平民百姓连跑三次,太不值了。”齐桓公说:“贤士轻视爵位便轻视君王。我若不图霸业也轻视贤士,我为霸业就要尊重他。”齐桓公一连五次终于见到了稷小臣。而这种对于人才的重视,正是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济济多士、尊贤爱才”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这种重视人才的风尚一直延续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制度和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人才引领发展成效明显。诸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山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此外,“山东惠才卡”和“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均让山东的人才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管子·权修》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人也。”
言语虽短,寓意深刻。若希望在一年之内有所收获,那就是谷子;如果想十年以后取得较大的收获,那就种植树木;如果做更长远的打算,希望终身受益,那么最好的是培养人才。而重视培养人才,离不开政府的主导。
诚然,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党和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是引领社会做好人才工作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山东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之下做好全省人才工作。
李干杰在此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人才工作必须更进一步,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好全省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着力强“头雁”、集“雁群”,做好协同联动大文章,加速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这是山东的底气。无论是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完备的交通网络,还是日益完备的人才政策,均为新时代的山东人才工作提供着强大的支撑力。而在黄河国家战略这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中,山东更是担负着无比重要的历史责任。
李干杰强调,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要从不同方面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首先要全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要塑造用好战略科学家,建设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只要人才,都要支持用好。二是要全力打造一流人才载体平台,就是要建设一流高校平台、布局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三是要全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强化自主培养意识,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同时全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对外开放,提高人才来鲁便利。四是要全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管理、评价、使用和激励上齐发力,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护航鼓劲。五是要全力构建最优人才生态,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产业生态、便捷高效的市场生态、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宜业宜居的人文生态,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
山东已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诚挚欢迎来到“好客山东”,参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在齐鲁大地这片热土上共同发展、互相成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