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报告称“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报告称“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四家机构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称,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而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

2012年1月3日,天津滨海新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四家机构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15年至2019年逐年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四个新挑战。

蓝皮书称,根据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方面的评估,2019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总指标值为82.1,较2015年增幅达39%,年均增长率8.7%。

参与发布蓝皮书发布的其他四家机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从省级来看,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较好,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湖北、重庆和四川分列前十位。从城市看,针对100座大中城市的分析显示,东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明显,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杭州、珠海、广州、北京、无锡、深圳、苏州、武汉、南京和郑州。

蓝皮书认为,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正处于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四个挑战。

一是,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201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98.3亿吨,约占到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8%,超过中国人口和GDP在世界总量的占比,当年同比增长3.4%,比2008-2018年平均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75千克/美元,约为美国的3倍,德国的4倍。

二是,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蓝皮书称,中国产业结构偏重造成对能源资源消耗依赖程度高,重工业资产总额是轻工业的3.3倍左右;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5亿吨左右,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0%以上。

“即便前几年中国推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淘汰了一批燃煤、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项目,但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规模依然较大。”蓝皮书特别指出。

三是,现有节能减碳技术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因为技术能力不足,在产品出口方面可能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基于碳排放设置的贸易壁垒。

此外,蓝皮书指出,低碳消费理念和行动尚有待在全社会倡导推行。

“大多数企业仍是以利润驱动为主,往往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视为监管部门的指派任务;金融机构也更多关注财务回报,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关注较少,参与碳排放的程度并不高。”蓝皮书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报告称“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四家机构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称,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而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

2012年1月3日,天津滨海新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四家机构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15年至2019年逐年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四个新挑战。

蓝皮书称,根据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方面的评估,2019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总指标值为82.1,较2015年增幅达39%,年均增长率8.7%。

参与发布蓝皮书发布的其他四家机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从省级来看,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较好,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湖北、重庆和四川分列前十位。从城市看,针对100座大中城市的分析显示,东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明显,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杭州、珠海、广州、北京、无锡、深圳、苏州、武汉、南京和郑州。

蓝皮书认为,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正处于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四个挑战。

一是,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201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98.3亿吨,约占到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8%,超过中国人口和GDP在世界总量的占比,当年同比增长3.4%,比2008-2018年平均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75千克/美元,约为美国的3倍,德国的4倍。

二是,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蓝皮书称,中国产业结构偏重造成对能源资源消耗依赖程度高,重工业资产总额是轻工业的3.3倍左右;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5亿吨左右,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0%以上。

“即便前几年中国推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淘汰了一批燃煤、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项目,但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规模依然较大。”蓝皮书特别指出。

三是,现有节能减碳技术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因为技术能力不足,在产品出口方面可能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基于碳排放设置的贸易壁垒。

此外,蓝皮书指出,低碳消费理念和行动尚有待在全社会倡导推行。

“大多数企业仍是以利润驱动为主,往往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视为监管部门的指派任务;金融机构也更多关注财务回报,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关注较少,参与碳排放的程度并不高。”蓝皮书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