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三 | 政企配合,共同起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三 | 政企配合,共同起舞

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串联起了欧亚两个大洲数十个国家;一座座忙碌建设中的新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进化提供着新的机会和能量。

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串联起了欧亚两个大洲数十个国家;一座座忙碌建设中的新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进化提供着新的机会和能量。

当下的青白江,正在以“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为总体定位,以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开放优渥的发展环境,不断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运营效能提升。而吸引远洋、菜鸟、京东、玉湖、天马轴承、上海展志、成都巨石等等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入驻,青白江也因此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获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城区、2021优质投资环境城市、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让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再一次“风生水起”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

建设产业发展强磁场,吸引企业纷纷落户

事实上,早在“一五”时期,青白江就已经成为了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在肩负起国家发展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填补了成都平原上的产业空白。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的青白江人仍能回想起当年“二八大杠满城响,万人同时上下班”的盛况。

虽然厚重的工业标签成为了青白江带给外人的第一印象,但同时,协作、务实与开拓的工业精神,也一样被深深的烙印在了这里。

面对中国工业必然转型升级的这一历史节点,青白江并没有摒弃自身的底蕴,而是果断调整思维,将过往的“制造”转变成为了今日的“智造”。而为了达到这一愿景,近年来,青白江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好重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则以政府为主导,不断主动向外向型、服务型、高科技低污染、以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企业、学院、研究机构抛去橄榄枝,并全力建设与之适配的产业功能区,给城市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在青白江目前三大功能区中,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主要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国际贸易产业园将聚集国际贸易及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达千余家,建设成为成都全市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供应链企业总部集聚区;

总投资940亿元的成都欧洲产业城,则突出以适铁适欧、“两头在外”的特色,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其中囊括的重大项目有83个,标准化厂房累计租赁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成功引进了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两所高校;

而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的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主攻研发创新、销售结算等总部功能,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先进材料创新发展高地、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新签约引进展滔科技等总投资521亿元的重大项目42个,获评为全省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园区(绿色建材)、优秀省级开发区、全国绿色建材园区十强、四川省第二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数据显示,五年以来,青白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3.5%、52.9%。而围绕开放型适铁产业,招引康佳、嘉德精工等总投资1684.4亿元的工业项目184个,培育华鼎国联、天马精密等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218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

建设企业发展好环境,落户企业找到归属

今天的青白江,不仅有中欧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发展战略上。也以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开放的大格局,不过,要把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吸引高质量企业、人才落户到此地的实力,那就还必须在“人和”上下功夫。

近年来,青白江先后推出和更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2.0、3.0版,持续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领域集成改革,加大综合配套支持,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竭尽全力为企业实现能级提升、落地发展、做大做强的理想愿景,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深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创新,让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迅速提升。”青白江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创新提能”这一主线,青白江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简环节、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着力打造“办事更便捷、审批更快速、服务更优质、成本更低廉”的“极简”政务服务新模式。

如果要在青白江开一家餐馆,最快的时间是多少?答案是1天,这是不少青白江商家感同身受的速度。为了让事情办理得更加顺畅,青白江将现场勘验、核准、审批等多个环节压缩成一个环节,勘验符合规定后,现场打印发放证照批文、勘验记录、审批意见等,为此,各有关部门还配备了专用勘验车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实现现场办公,不用再多跑路程,极大的方便了各个商家。

今年11月,位于青白江的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中国西部基地在交地的当天,就同时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紧接着又是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证也同样办好,并在12月底之前,其施工许可证也同样可以办好,真正实现了“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要是放在其他地方,这样的项目没有两年是办不下来的,因为所涉及的问题特别多,当然有问题是正常的,不过青白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是特别快!”玉湖冷链四川公司董事长王骏表示,“青白江区铁路港之所以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也是各级各部门干部们敢闯敢为、能干会干,实至而后名归的结果,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招商后服务能力,让我们越来越有归属感!”

此外,在人才保障方面,青白江始终做好政策支持,并制定出台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荣获中国专利奖、四川省专利奖的,给予区级配套奖励,对企业发明专利取得零突破、数量上台阶、发明专利引进、发明专利年费给予资助。并同时大力创建人力资源协同区,成立“大港+”人才联盟,目前已实施合作项目30余项,开展活动180余场,招引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技能人才3000余人,吸引各类人才落户2000余人。

“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发展都是第一要义。”相关人士表示,“企业是发展的主体,而政府则是发展的主导。当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并不断建立完善各方面的工作机制时,企业才能放心大胆的推进创新建设,而青白江通过这些年努力探索和尝试,已然见到了相当的成效。”

 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助推企业不断壮大

持续改革创新和激发发展活力,是青白江多年来的生动写照,而企业在青白江这块热土上所迸发出来的潜力与能量,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积微物联作为青白江“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企业,经过七年的发展,平台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已经成长为了区域内有口皆碑行业“独角兽”。由于其高效协同的新商业模式所获得的认可,也已成功入选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

早在创立之初,在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微物联便确定了线下“达海”+线上“积微”双品牌、双平台的独特商业模式:先以工匠精神打造线下实体——达海产业园,再以平台思维建设线上平台——积微电商,由两个方面构建起线上线下极致融合、高效协同的大宗物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并借此携手上下游企业合能共建、聚势共生,不断助力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事实上,以青白江作为“大本营”,这些年积微物联的达海品牌也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业务目前已拓展到木材、建材、钒钛、汽车、有色、化工等多个领域。同时,园区也逐渐以“青白江版本”布局全国,包含了云南、南充、攀枝花、贵州等在内的60余个“达海库房”,整体入园企业高达3000多家,服务钢厂70余家,加工线66条,2020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加工量达180万吨;物流运输服务货主1600多家、承运商1000多家,运量超3200万吨……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我们将积极融入国际供应链;紧紧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做优企业服务,带动新兴产业聚集和发展,推动达海产业园提档升级,全力打造智慧园区。”积微物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深耕西南、拓展西部、辐射全国’,力争成为全国现代物联产业领军企业和大宗商品生态圈服务引领者。”

而除了本土企业以外,青白江也在以自己打通欧亚的门户效应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投资者。

蜜雪冰城,这家全球门店数量超过18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连锁饮品品牌,也将自己的亚洲总部落户在了青白江,投资总额约为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拟建设研发中心楼、培训楼、自动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预计在2023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而据集团副总裁孙建涛介绍,未来蜜雪冰城将依托青白江的国际铁路港优势,让很大一部分产品搭乘班列出口。

所谓“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对于已经掌握把核心技术的企业而言,推动青白江产业深化创新也是一种胸怀与担当。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这两年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产品依然能够畅销国内外,依靠的就是这股精神。在青白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位于欧洲产业城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让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轴承产品有了长远的进步,所投产的海上风力发电轴承涉及变桨轴承、偏航轴承、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成功实现了海上风力发电轴承的自主研发,打破国外轴承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供应美国GE,丹麦Vestas,西门子、金风科技、重庆海装等知名品牌公司,得到了国内外顶级用户的认可。

守正创新、务实担当,这便是今天“风生水起”的青白江,她正在以锐意进取的尖兵之姿最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打开新空间。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3/22 12:1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三 | 政企配合,共同起舞

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串联起了欧亚两个大洲数十个国家;一座座忙碌建设中的新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进化提供着新的机会和能量。

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串联起了欧亚两个大洲数十个国家;一座座忙碌建设中的新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进化提供着新的机会和能量。

当下的青白江,正在以“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为总体定位,以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开放优渥的发展环境,不断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运营效能提升。而吸引远洋、菜鸟、京东、玉湖、天马轴承、上海展志、成都巨石等等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入驻,青白江也因此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获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城区、2021优质投资环境城市、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让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再一次“风生水起”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

建设产业发展强磁场,吸引企业纷纷落户

事实上,早在“一五”时期,青白江就已经成为了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在肩负起国家发展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填补了成都平原上的产业空白。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的青白江人仍能回想起当年“二八大杠满城响,万人同时上下班”的盛况。

虽然厚重的工业标签成为了青白江带给外人的第一印象,但同时,协作、务实与开拓的工业精神,也一样被深深的烙印在了这里。

面对中国工业必然转型升级的这一历史节点,青白江并没有摒弃自身的底蕴,而是果断调整思维,将过往的“制造”转变成为了今日的“智造”。而为了达到这一愿景,近年来,青白江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好重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则以政府为主导,不断主动向外向型、服务型、高科技低污染、以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企业、学院、研究机构抛去橄榄枝,并全力建设与之适配的产业功能区,给城市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在青白江目前三大功能区中,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主要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国际贸易产业园将聚集国际贸易及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达千余家,建设成为成都全市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供应链企业总部集聚区;

总投资940亿元的成都欧洲产业城,则突出以适铁适欧、“两头在外”的特色,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其中囊括的重大项目有83个,标准化厂房累计租赁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成功引进了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两所高校;

而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的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主攻研发创新、销售结算等总部功能,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先进材料创新发展高地、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新签约引进展滔科技等总投资521亿元的重大项目42个,获评为全省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园区(绿色建材)、优秀省级开发区、全国绿色建材园区十强、四川省第二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数据显示,五年以来,青白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3.5%、52.9%。而围绕开放型适铁产业,招引康佳、嘉德精工等总投资1684.4亿元的工业项目184个,培育华鼎国联、天马精密等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218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

建设企业发展好环境,落户企业找到归属

今天的青白江,不仅有中欧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发展战略上。也以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开放的大格局,不过,要把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吸引高质量企业、人才落户到此地的实力,那就还必须在“人和”上下功夫。

近年来,青白江先后推出和更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2.0、3.0版,持续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领域集成改革,加大综合配套支持,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竭尽全力为企业实现能级提升、落地发展、做大做强的理想愿景,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深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创新,让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迅速提升。”青白江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创新提能”这一主线,青白江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简环节、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着力打造“办事更便捷、审批更快速、服务更优质、成本更低廉”的“极简”政务服务新模式。

如果要在青白江开一家餐馆,最快的时间是多少?答案是1天,这是不少青白江商家感同身受的速度。为了让事情办理得更加顺畅,青白江将现场勘验、核准、审批等多个环节压缩成一个环节,勘验符合规定后,现场打印发放证照批文、勘验记录、审批意见等,为此,各有关部门还配备了专用勘验车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实现现场办公,不用再多跑路程,极大的方便了各个商家。

今年11月,位于青白江的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中国西部基地在交地的当天,就同时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紧接着又是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证也同样办好,并在12月底之前,其施工许可证也同样可以办好,真正实现了“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要是放在其他地方,这样的项目没有两年是办不下来的,因为所涉及的问题特别多,当然有问题是正常的,不过青白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是特别快!”玉湖冷链四川公司董事长王骏表示,“青白江区铁路港之所以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也是各级各部门干部们敢闯敢为、能干会干,实至而后名归的结果,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招商后服务能力,让我们越来越有归属感!”

此外,在人才保障方面,青白江始终做好政策支持,并制定出台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荣获中国专利奖、四川省专利奖的,给予区级配套奖励,对企业发明专利取得零突破、数量上台阶、发明专利引进、发明专利年费给予资助。并同时大力创建人力资源协同区,成立“大港+”人才联盟,目前已实施合作项目30余项,开展活动180余场,招引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技能人才3000余人,吸引各类人才落户2000余人。

“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发展都是第一要义。”相关人士表示,“企业是发展的主体,而政府则是发展的主导。当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并不断建立完善各方面的工作机制时,企业才能放心大胆的推进创新建设,而青白江通过这些年努力探索和尝试,已然见到了相当的成效。”

 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助推企业不断壮大

持续改革创新和激发发展活力,是青白江多年来的生动写照,而企业在青白江这块热土上所迸发出来的潜力与能量,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积微物联作为青白江“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企业,经过七年的发展,平台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已经成长为了区域内有口皆碑行业“独角兽”。由于其高效协同的新商业模式所获得的认可,也已成功入选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

早在创立之初,在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微物联便确定了线下“达海”+线上“积微”双品牌、双平台的独特商业模式:先以工匠精神打造线下实体——达海产业园,再以平台思维建设线上平台——积微电商,由两个方面构建起线上线下极致融合、高效协同的大宗物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并借此携手上下游企业合能共建、聚势共生,不断助力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事实上,以青白江作为“大本营”,这些年积微物联的达海品牌也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业务目前已拓展到木材、建材、钒钛、汽车、有色、化工等多个领域。同时,园区也逐渐以“青白江版本”布局全国,包含了云南、南充、攀枝花、贵州等在内的60余个“达海库房”,整体入园企业高达3000多家,服务钢厂70余家,加工线66条,2020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加工量达180万吨;物流运输服务货主1600多家、承运商1000多家,运量超3200万吨……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我们将积极融入国际供应链;紧紧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做优企业服务,带动新兴产业聚集和发展,推动达海产业园提档升级,全力打造智慧园区。”积微物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深耕西南、拓展西部、辐射全国’,力争成为全国现代物联产业领军企业和大宗商品生态圈服务引领者。”

而除了本土企业以外,青白江也在以自己打通欧亚的门户效应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投资者。

蜜雪冰城,这家全球门店数量超过18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连锁饮品品牌,也将自己的亚洲总部落户在了青白江,投资总额约为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拟建设研发中心楼、培训楼、自动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预计在2023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而据集团副总裁孙建涛介绍,未来蜜雪冰城将依托青白江的国际铁路港优势,让很大一部分产品搭乘班列出口。

所谓“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对于已经掌握把核心技术的企业而言,推动青白江产业深化创新也是一种胸怀与担当。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这两年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产品依然能够畅销国内外,依靠的就是这股精神。在青白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位于欧洲产业城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让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轴承产品有了长远的进步,所投产的海上风力发电轴承涉及变桨轴承、偏航轴承、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成功实现了海上风力发电轴承的自主研发,打破国外轴承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供应美国GE,丹麦Vestas,西门子、金风科技、重庆海装等知名品牌公司,得到了国内外顶级用户的认可。

守正创新、务实担当,这便是今天“风生水起”的青白江,她正在以锐意进取的尖兵之姿最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打开新空间。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3/22 12:1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