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冲出25万亿规模关口,8成基金经理认为公募基金仍是“少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冲出25万亿规模关口,8成基金经理认为公募基金仍是“少年”

报告结果显示,超8成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文|十字财经  李意安

12月21日,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发布《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基于近一年对百余位基金经理进行的累计上千次调研,报告结果显示,超8成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而新鲜出炉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此外,报告也对1.2万名基金投资者进行调研发现,长期价值投资的习惯正在养成,44%的基民希望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更高收益。但基民投资基金时依然存在困扰,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心态仍旧十分普遍,投教工作仍有大幅推进空间。

此外,报告中基金经理就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市场行情、行业数字化做了预判,并针对基民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据蚂蚁财富投研总监李小军介绍,“通过对基金经理持续的调研,蚂蚁基金一方面希望帮助用户寻找长期可跑赢市场的优秀基金,另一方面也希望陪伴用户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加深对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理解,并通过合理配置和长期持有获得理想的回报。”

1、基金经理建议基民2022年降低收益预期

展望明年上半年,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会实现正收益,6成基金经理预计收益区间会在0-10%。其中,约60%基金经理看好科技、制造板块明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对于明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整体行情,偏债型基金经理更多持中性观点。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等因素支撑下,76.5%的债券基金经理认为,外资增配中国债券的趋势将延续。此外,固收+债基的前景被持续看好,认为会平稳发展或继续走热的占主流。

此次调研中,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缩写为“ESG”)基金的发展可持续性也得到认可。虽然受访基金经理中发行过ESG基金的仅9%,但67%的受访基金经理看好ESG基金发展的可持续性,有18%的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会考虑发行ESG基金,另有62%的基金经理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再决定是否发行。

提及对基民投资行为的洞察和建议,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持有期短、追涨杀跌、交易频繁往往会导致基民收益不及预期。关于2022年的持基心态,基金经理建议最多的是 “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及“均衡配置和定投”等。

此外,伴随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基金经理对行业发展潜力保持乐观。根据中证报最新报道,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已超25万亿元,但居民财富中配置公募基金比例极低。81.3%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从公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渗透率来看,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潜力依旧巨大。

2、35%的基民持有单只基金时长不超6个月

从调研结果来看,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推进,投资者心态正在变得更加成熟,长期主义的投资价值观正在形成,投资习惯也随之发生迁移。

最为典型的特征表现在于:关于投资基金的预期目标,44%的受访基民表示要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未来长期20%以上的收益,选择追逐短期获得较高收益的基民仅约25%。同时,当持有基金出现亏损时,约47%的基民会等待反弹后盈利才卖出。至于亏损时继续持有的原因,近7成受访者选择“相信长期持有的回报”。

不过,在具体的持有时长上,虽然约39%的基民过去持有单只基金最长时间超过1年,但也有35%的基民持有时长不超6个月。而受访基金经理普遍建议基民的持基时间长于一年,37%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持基时长为1-3年,15%建议持基时长为3-5年,另有45%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在个人情况允许下越久越好。基民长期持有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深。

从报告调研结果来看,基民投资基金时依然存在困扰,52%的基民认为基金产品太多难以挑选,35%基民表示看不懂且没时间研究,35%基民认为买入卖出择时难。

非理性投资行为也依旧存在。在选基核心考虑因素中,50%受访基民选择了历史收益、49%选择了整体资产配置,35%选择了当下热门题材,这反映了不少基民在选基环节仍存有追涨和追热的行为。对此,八成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挑选基金时优先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其次为产品投资策略、波动率和回撤,分别占74%和65%。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数字化线上渠道,基金经理与基民交流的方式正在变得立体和多元:67%和64%的受访基金经理会通过基金讨论区等线上社区和线下路演与基民进行交流,也有42%的基金经理会通过理财直播与用户进行沟通或了解反馈意见。

整体上看,4成受访基金经理认为,金融科技为公募基金带来全面数字化营销的价值,也有24%受访者反馈金融科技对公募基金起到了从卖产品到服务化的助推作用,买方投顾服务模式初现。对基金经理自身而言,数字化线上渠道的主要价值在于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理念分享和投资者陪伴。

不同于电商货架上的产品,理财产品的本质是一种远期兑现的服务。这意味着其价值兑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能够说服用户等待,以及切切实实为用户赚到钱。两个条件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换句话说,对基民的投教、陪伴工作还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也需要基金销售渠道继续发挥线上优势,多方合力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冲出25万亿规模关口,8成基金经理认为公募基金仍是“少年”

报告结果显示,超8成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文|十字财经  李意安

12月21日,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发布《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基于近一年对百余位基金经理进行的累计上千次调研,报告结果显示,超8成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而新鲜出炉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此外,报告也对1.2万名基金投资者进行调研发现,长期价值投资的习惯正在养成,44%的基民希望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更高收益。但基民投资基金时依然存在困扰,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心态仍旧十分普遍,投教工作仍有大幅推进空间。

此外,报告中基金经理就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市场行情、行业数字化做了预判,并针对基民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据蚂蚁财富投研总监李小军介绍,“通过对基金经理持续的调研,蚂蚁基金一方面希望帮助用户寻找长期可跑赢市场的优秀基金,另一方面也希望陪伴用户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加深对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理解,并通过合理配置和长期持有获得理想的回报。”

1、基金经理建议基民2022年降低收益预期

展望明年上半年,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会实现正收益,6成基金经理预计收益区间会在0-10%。其中,约60%基金经理看好科技、制造板块明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对于明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整体行情,偏债型基金经理更多持中性观点。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等因素支撑下,76.5%的债券基金经理认为,外资增配中国债券的趋势将延续。此外,固收+债基的前景被持续看好,认为会平稳发展或继续走热的占主流。

此次调研中,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缩写为“ESG”)基金的发展可持续性也得到认可。虽然受访基金经理中发行过ESG基金的仅9%,但67%的受访基金经理看好ESG基金发展的可持续性,有18%的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会考虑发行ESG基金,另有62%的基金经理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再决定是否发行。

提及对基民投资行为的洞察和建议,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持有期短、追涨杀跌、交易频繁往往会导致基民收益不及预期。关于2022年的持基心态,基金经理建议最多的是 “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及“均衡配置和定投”等。

此外,伴随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基金经理对行业发展潜力保持乐观。根据中证报最新报道,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已超25万亿元,但居民财富中配置公募基金比例极低。81.3%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从公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渗透率来看,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潜力依旧巨大。

2、35%的基民持有单只基金时长不超6个月

从调研结果来看,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推进,投资者心态正在变得更加成熟,长期主义的投资价值观正在形成,投资习惯也随之发生迁移。

最为典型的特征表现在于:关于投资基金的预期目标,44%的受访基民表示要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未来长期20%以上的收益,选择追逐短期获得较高收益的基民仅约25%。同时,当持有基金出现亏损时,约47%的基民会等待反弹后盈利才卖出。至于亏损时继续持有的原因,近7成受访者选择“相信长期持有的回报”。

不过,在具体的持有时长上,虽然约39%的基民过去持有单只基金最长时间超过1年,但也有35%的基民持有时长不超6个月。而受访基金经理普遍建议基民的持基时间长于一年,37%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持基时长为1-3年,15%建议持基时长为3-5年,另有45%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在个人情况允许下越久越好。基民长期持有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深。

从报告调研结果来看,基民投资基金时依然存在困扰,52%的基民认为基金产品太多难以挑选,35%基民表示看不懂且没时间研究,35%基民认为买入卖出择时难。

非理性投资行为也依旧存在。在选基核心考虑因素中,50%受访基民选择了历史收益、49%选择了整体资产配置,35%选择了当下热门题材,这反映了不少基民在选基环节仍存有追涨和追热的行为。对此,八成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挑选基金时优先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其次为产品投资策略、波动率和回撤,分别占74%和65%。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数字化线上渠道,基金经理与基民交流的方式正在变得立体和多元:67%和64%的受访基金经理会通过基金讨论区等线上社区和线下路演与基民进行交流,也有42%的基金经理会通过理财直播与用户进行沟通或了解反馈意见。

整体上看,4成受访基金经理认为,金融科技为公募基金带来全面数字化营销的价值,也有24%受访者反馈金融科技对公募基金起到了从卖产品到服务化的助推作用,买方投顾服务模式初现。对基金经理自身而言,数字化线上渠道的主要价值在于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理念分享和投资者陪伴。

不同于电商货架上的产品,理财产品的本质是一种远期兑现的服务。这意味着其价值兑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能够说服用户等待,以及切切实实为用户赚到钱。两个条件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换句话说,对基民的投教、陪伴工作还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也需要基金销售渠道继续发挥线上优势,多方合力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