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触摸宇宙的女性,天空不是她们的天花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触摸宇宙的女性,天空不是她们的天花板

一位女性抵达宇宙,无数名女性也会将目光投向天空。

文|橙雨伞公益

目前仍然在天宫空间站上的王亚平,是我国首位进行太空出舱活动的女性航天员。在这之前,2013年的神州十号飞船上,她也是中国首位进行太空授课的女航天员。

图 / 《朗读者》

为什么出舱活动备受瞩目?由于执行任务前很难真正模拟环境,并且,即使很小的太空废弃物都有可能对宇航员造成一颗子弹般的威胁,所以舱外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顺利完成出舱任务的王亚平无疑证明了自己作为宇航员的过硬素质,也作为女性向世界证明,女性在航天上可以做得相当好。

NASA前宇航员凯蒂·科尔曼隔空送出对王亚平的祝福

然而,漫步在外太空的是王亚平,但也不仅仅是她。

一位女性抵达宇宙,无数名女性也会将目光投向天空。

在历史上,已经有许多女性试图探索地面之外的事物。她们或是推动了天文学发展,或是打破了航天事业的玻璃天花板,又或是激励了更多卓越的女性投身天文与航天领域。

今天,我们也把目光投向她们。

二十世纪前:她们的目光离开地面

“始信须眉等巾帼”

如果现在把目光投去金星,在人类双眼无法无法触及的那颗星球上,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盟(IAU)用一个中国女人的名字命名了那上面新发现的一座环形山。

这个女人出生于清朝,大约在1768年,一个中国还没有步入近代的时间。在接下来的29年里,她用极其闪耀而短暂的一生在世上留下了深刻一笔。

她的名字叫王贞仪。

《十朝新语外编》精炼地概括了她的能力:“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

其中,王贞仪在天文和数学方面尤其出色。她撰写过六篇天文学相关的著作,详细描述了她对各类星体星象的观察,也能简单证明和计算它们的运动。

她极其聪慧,只用一个凉亭就模拟出了月食原理:在凉亭里放一个圆桌,当作地球;在天花板横梁上挂着一盏水晶灯,代表太阳;然后在桌子的一侧,有一个圆形镜子作为月亮。她根据天文学原理不断移动三个物体,并记录在《月食解》中,其观点已经与现代天文学的认识一致——

别着急觉得“不过如此”,要知道,那时甚至再往后一两百年里,人们都还在相信“天狗食月是不祥之兆”呢。

在那个仍然迷信“天圆地方”的时代,王贞仪已经在《地圆论》与《岁轮定于地心轮》中论述“地圆说”和“日心说”。为了向普通人普及数学知识,她还简化了数学家梅文鼎的作品让初学者能容易学习数学。

图为演员张子枫在节目中饰演的王贞仪

学识惊人和超前之外,她的身手也相当矫健。她十一岁随父前往吉林客居五年,期间随一位蒙古将军夫人学习骑射,水平可达“发必中的,每角射,跨马横戟,往来若飞”。

从善骑射已经能看出王贞仪并不屈服于做一名世俗标准下的女性。在落后的当时她已经扛起平权大旗:“往往论学术,断不重女子”“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作为已经习得大量知识的女性,没有人比王贞仪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女人也是人,当然也应该平等地接受教育。

与封建落后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她,用一生证明了她挥著的豪言:“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摘星星的“灰姑娘”

在王贞仪潜心研究天文数理时,地球的另一端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以天文学为职业的女性——1750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卡罗琳·赫歇尔。

卡罗琳自小矮小多病,四岁时又因为天花脸上留下麻子,父母觉得将来一定没人会娶她,于是她的母亲计划把卡罗琳培养成家里的免费佣人,只让她做缝纫烹饪等家务。

然而二十一岁那年,她的哥哥威廉邀请她去英国巴斯,为她提供音乐方面的机会。卡罗琳一度成为了有名的歌手,但后来威廉的兴趣转向天文,她也放弃了音乐生涯,成为了威廉的助手。

图为卡罗琳·赫歇尔(右)与其哥哥威廉·赫歇尔(左)

1781年,威廉因为发现了天王星而广为人知。虽然天王星的发现被归功于威廉,但没有卡罗琳一直以来的无薪协助,他可能不会成为天王星的发现者:卡罗琳每天晚上详尽地记录发现并手动计算以判断位置,第二天再整理出笔记。事实上,威廉其实也没钱请到像卡罗琳这样专业高效的助手,因此可以说,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卡罗琳的无私贡献。

之后,卡罗琳开始独立观测天体。1786年,她发现了自己的第一颗彗星C/1786 P1,这也是由女性发现的第一颗彗星。在往后的天文生涯中,她又发现了另外七颗从未有人观测到的新彗星。直到1987年,卡罗琳都是世界上发现彗星最多的女性。

关于星体的发现使她名满欧洲学术界。而后,威廉准备结婚,开始独立生活的卡罗琳向英王申请了正式的助手薪水,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在英国接受政府职位的女科学家,之后也成为了第一位在英国皇家协会刊物上发表科学发现的女性。

她和威廉发现了2500个星云、星团和星系,在威廉去世后,她把这些发现计算出精确坐标并整理汇编成表,这也成为了当代《星云和星团新总表》的重要基础。

而现在,如果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带着望远镜抬头,她仍会与你共享同一片星云。

1983年卡罗琳发现的星系 NGC 253

二十世纪:女性,进入主流

如果说二十世纪以前,女性和天文几乎毫不相干,只有零星闪烁。那么二十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招收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科学、天文领域,女性的身影,终于逐渐迈向主流视野中。

“北京时间之母”

前段时间,95岁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的英文演讲,鼓舞不少人的心潮。

1945年,叶叔华考上了中山大学,因为偶然旁听了一次天文课,一下就被吸引住的她从数学转向了天文。到现在,她已经投身天文事业七十余年,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天文台台长,也是第一个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天文学家。

图 / 微博

1950年,她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却被告知该处“只招收一名男性”。她回去之后马上写了一封给台长的长信,质问为什么不收她。也许这封信发挥了作用,后来她顺利在紫金山天文台管辖内的徐家汇观象台找到了工作。

入职后,她负责观测恒星,计算恒星时。测时是一项相当枯燥的工作,需要观测者操作仪器目不转睛地追踪恒星。叶叔华不仅细致地根据前后三个月数据定出误差,后来又发现了一个20多年都没有人注意到的修正值。

之后,她开始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系统,当时中国技术设备都相对落后,叶叔华既另辟蹊径解决了技术难题,又不断推动国内天文台合作与仪器改进。1966年初,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式作为我国的世界时基准向全国发送,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因此,叶叔华也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要知道,最开始挑起这份大梁的她,也不过只有31岁。

1994年,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了“叶叔华星”。

她为自己热爱、信仰的事业,努力工作了70多年。对于后来想要进入天文学的女性,她的确是那颗抬头可见的、闪烁着的星星。

“那天,宇宙改变”

与能够顺利拿到天文学学位证的叶叔华不同,1923年,塞西莉·佩恩-加波施金在剑桥大学完成天文学学业,但并没有获得学位——

因为在1948年之前,剑桥大学都不授予女性学位。

于是佩恩离开英国,前往美国。1925年,她成为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第一位天文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提出了恒星主要由氦和氢组成,这和当时的主流认知“恒星的组成成分与地球一致”相悖,故而著名天文学家罗素强烈反对这一结果,并说服她删除了这一点。但就在几年后,她的观点被证实完全正确。

佩恩对恒星组成的发现,让人们对宇宙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等前人的发现各自带来了一种新的宇宙观,佩恩的发现也是如此。

在哈佛大学时的佩恩

之后,佩恩一直在哈佛天文台工作,但那时哈佛还不允许女性成为教授,她以极低的待遇从事着研究工作,直到1945年,她的课程才被纳入哈佛大学的课程目录。1956年,佩恩成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第一位女性教授,也成为了第一位女性系主任。

在当时,哈佛天文台给女性提供的机会比其他机构更多,佩恩在那里完成了博士学位,这也意味着女性终于进入了“主流”。

她在男性主导的科学领域的成就也鼓舞了更多女性进入科学研究,比如天体物理学家琼·费曼,她看到佩恩的研究成果之后,才确信自己也可以像她一样追随自己的科学热情。

二十世纪后:触摸宇宙的她们

今天,距离人类第一次飞向太空已经过去了六十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除了观测宇宙,女性也有了登上太空的机会。

1963年,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至今她仍是唯一一位单独执行太空任务的女性。

1984年,苏联宇航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成为第一个执行舱外活动的女性。

2012年,刘洋随着神舟九号登上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

2019年,NASA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西卡·梅尔完成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尽管并没有全男性太空行走这种词汇)。

2021年,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性宇航员。

世界有超过560人到过太空,但其中只有不到70人是女性。在已经进行的225次太空行走中,只有15次由女性进行。

没有人会提“男性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全男性舱外活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活动的第一次,一定是由男性完成的——男性“更强壮”“更坚定”“更适合太空”。

但是,科学证据表明女性在进入太空方面其实有很大的身体优势,不论是相较更小的体型还是热量消耗水平,相比男性,女性宇航员更节省太空资源,也更具灵活性。

除去与刻板印象不符的身体因素,在探索太空的品质上,女性也不比男性逊色。宇航员都基于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拔,天文学家都同样使用眼睛与大脑观测星空——

所以从来都不是因为“女性不适合”,这些行业女性更少,而是女性先被所有人否认、没有同等的机会才如此不可见。

女性当然可以在天文航空领域有所建树,正如女性可以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

无垠、广袤、浩瀚辽阔,女性同样属于这些地方;无畏、坚韧、一往直前,女性同样拥有这些品质。

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女性首次”,不是因为“女性更弱所以做到之后更应该被表彰”,而是希望在这些女性的鼓励下,更多的女性可以完成更多的“首次”,直到“女性首次”不足为奇。

而我们,也将借由你们的眼睛看见宇宙。

参考资料:

1.https://www.lpi.usra.edu/resources/vc/vcinfo/?refnum=262

2.《蒙尘缪斯的微光》[芬] 马里奥·T.努尔米宁(Marjo T. Nurminen)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cilia_Payne-Gaposchkin

4.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10/1092292

5.Here's why women may be the best suited for spaceflight (nationalgeographic.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触摸宇宙的女性,天空不是她们的天花板

一位女性抵达宇宙,无数名女性也会将目光投向天空。

文|橙雨伞公益

目前仍然在天宫空间站上的王亚平,是我国首位进行太空出舱活动的女性航天员。在这之前,2013年的神州十号飞船上,她也是中国首位进行太空授课的女航天员。

图 / 《朗读者》

为什么出舱活动备受瞩目?由于执行任务前很难真正模拟环境,并且,即使很小的太空废弃物都有可能对宇航员造成一颗子弹般的威胁,所以舱外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顺利完成出舱任务的王亚平无疑证明了自己作为宇航员的过硬素质,也作为女性向世界证明,女性在航天上可以做得相当好。

NASA前宇航员凯蒂·科尔曼隔空送出对王亚平的祝福

然而,漫步在外太空的是王亚平,但也不仅仅是她。

一位女性抵达宇宙,无数名女性也会将目光投向天空。

在历史上,已经有许多女性试图探索地面之外的事物。她们或是推动了天文学发展,或是打破了航天事业的玻璃天花板,又或是激励了更多卓越的女性投身天文与航天领域。

今天,我们也把目光投向她们。

二十世纪前:她们的目光离开地面

“始信须眉等巾帼”

如果现在把目光投去金星,在人类双眼无法无法触及的那颗星球上,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盟(IAU)用一个中国女人的名字命名了那上面新发现的一座环形山。

这个女人出生于清朝,大约在1768年,一个中国还没有步入近代的时间。在接下来的29年里,她用极其闪耀而短暂的一生在世上留下了深刻一笔。

她的名字叫王贞仪。

《十朝新语外编》精炼地概括了她的能力:“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

其中,王贞仪在天文和数学方面尤其出色。她撰写过六篇天文学相关的著作,详细描述了她对各类星体星象的观察,也能简单证明和计算它们的运动。

她极其聪慧,只用一个凉亭就模拟出了月食原理:在凉亭里放一个圆桌,当作地球;在天花板横梁上挂着一盏水晶灯,代表太阳;然后在桌子的一侧,有一个圆形镜子作为月亮。她根据天文学原理不断移动三个物体,并记录在《月食解》中,其观点已经与现代天文学的认识一致——

别着急觉得“不过如此”,要知道,那时甚至再往后一两百年里,人们都还在相信“天狗食月是不祥之兆”呢。

在那个仍然迷信“天圆地方”的时代,王贞仪已经在《地圆论》与《岁轮定于地心轮》中论述“地圆说”和“日心说”。为了向普通人普及数学知识,她还简化了数学家梅文鼎的作品让初学者能容易学习数学。

图为演员张子枫在节目中饰演的王贞仪

学识惊人和超前之外,她的身手也相当矫健。她十一岁随父前往吉林客居五年,期间随一位蒙古将军夫人学习骑射,水平可达“发必中的,每角射,跨马横戟,往来若飞”。

从善骑射已经能看出王贞仪并不屈服于做一名世俗标准下的女性。在落后的当时她已经扛起平权大旗:“往往论学术,断不重女子”“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作为已经习得大量知识的女性,没有人比王贞仪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女人也是人,当然也应该平等地接受教育。

与封建落后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她,用一生证明了她挥著的豪言:“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摘星星的“灰姑娘”

在王贞仪潜心研究天文数理时,地球的另一端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以天文学为职业的女性——1750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卡罗琳·赫歇尔。

卡罗琳自小矮小多病,四岁时又因为天花脸上留下麻子,父母觉得将来一定没人会娶她,于是她的母亲计划把卡罗琳培养成家里的免费佣人,只让她做缝纫烹饪等家务。

然而二十一岁那年,她的哥哥威廉邀请她去英国巴斯,为她提供音乐方面的机会。卡罗琳一度成为了有名的歌手,但后来威廉的兴趣转向天文,她也放弃了音乐生涯,成为了威廉的助手。

图为卡罗琳·赫歇尔(右)与其哥哥威廉·赫歇尔(左)

1781年,威廉因为发现了天王星而广为人知。虽然天王星的发现被归功于威廉,但没有卡罗琳一直以来的无薪协助,他可能不会成为天王星的发现者:卡罗琳每天晚上详尽地记录发现并手动计算以判断位置,第二天再整理出笔记。事实上,威廉其实也没钱请到像卡罗琳这样专业高效的助手,因此可以说,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卡罗琳的无私贡献。

之后,卡罗琳开始独立观测天体。1786年,她发现了自己的第一颗彗星C/1786 P1,这也是由女性发现的第一颗彗星。在往后的天文生涯中,她又发现了另外七颗从未有人观测到的新彗星。直到1987年,卡罗琳都是世界上发现彗星最多的女性。

关于星体的发现使她名满欧洲学术界。而后,威廉准备结婚,开始独立生活的卡罗琳向英王申请了正式的助手薪水,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在英国接受政府职位的女科学家,之后也成为了第一位在英国皇家协会刊物上发表科学发现的女性。

她和威廉发现了2500个星云、星团和星系,在威廉去世后,她把这些发现计算出精确坐标并整理汇编成表,这也成为了当代《星云和星团新总表》的重要基础。

而现在,如果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带着望远镜抬头,她仍会与你共享同一片星云。

1983年卡罗琳发现的星系 NGC 253

二十世纪:女性,进入主流

如果说二十世纪以前,女性和天文几乎毫不相干,只有零星闪烁。那么二十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招收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科学、天文领域,女性的身影,终于逐渐迈向主流视野中。

“北京时间之母”

前段时间,95岁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的英文演讲,鼓舞不少人的心潮。

1945年,叶叔华考上了中山大学,因为偶然旁听了一次天文课,一下就被吸引住的她从数学转向了天文。到现在,她已经投身天文事业七十余年,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天文台台长,也是第一个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天文学家。

图 / 微博

1950年,她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却被告知该处“只招收一名男性”。她回去之后马上写了一封给台长的长信,质问为什么不收她。也许这封信发挥了作用,后来她顺利在紫金山天文台管辖内的徐家汇观象台找到了工作。

入职后,她负责观测恒星,计算恒星时。测时是一项相当枯燥的工作,需要观测者操作仪器目不转睛地追踪恒星。叶叔华不仅细致地根据前后三个月数据定出误差,后来又发现了一个20多年都没有人注意到的修正值。

之后,她开始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系统,当时中国技术设备都相对落后,叶叔华既另辟蹊径解决了技术难题,又不断推动国内天文台合作与仪器改进。1966年初,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式作为我国的世界时基准向全国发送,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因此,叶叔华也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要知道,最开始挑起这份大梁的她,也不过只有31岁。

1994年,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了“叶叔华星”。

她为自己热爱、信仰的事业,努力工作了70多年。对于后来想要进入天文学的女性,她的确是那颗抬头可见的、闪烁着的星星。

“那天,宇宙改变”

与能够顺利拿到天文学学位证的叶叔华不同,1923年,塞西莉·佩恩-加波施金在剑桥大学完成天文学学业,但并没有获得学位——

因为在1948年之前,剑桥大学都不授予女性学位。

于是佩恩离开英国,前往美国。1925年,她成为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第一位天文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提出了恒星主要由氦和氢组成,这和当时的主流认知“恒星的组成成分与地球一致”相悖,故而著名天文学家罗素强烈反对这一结果,并说服她删除了这一点。但就在几年后,她的观点被证实完全正确。

佩恩对恒星组成的发现,让人们对宇宙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等前人的发现各自带来了一种新的宇宙观,佩恩的发现也是如此。

在哈佛大学时的佩恩

之后,佩恩一直在哈佛天文台工作,但那时哈佛还不允许女性成为教授,她以极低的待遇从事着研究工作,直到1945年,她的课程才被纳入哈佛大学的课程目录。1956年,佩恩成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第一位女性教授,也成为了第一位女性系主任。

在当时,哈佛天文台给女性提供的机会比其他机构更多,佩恩在那里完成了博士学位,这也意味着女性终于进入了“主流”。

她在男性主导的科学领域的成就也鼓舞了更多女性进入科学研究,比如天体物理学家琼·费曼,她看到佩恩的研究成果之后,才确信自己也可以像她一样追随自己的科学热情。

二十世纪后:触摸宇宙的她们

今天,距离人类第一次飞向太空已经过去了六十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除了观测宇宙,女性也有了登上太空的机会。

1963年,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至今她仍是唯一一位单独执行太空任务的女性。

1984年,苏联宇航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成为第一个执行舱外活动的女性。

2012年,刘洋随着神舟九号登上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

2019年,NASA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西卡·梅尔完成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尽管并没有全男性太空行走这种词汇)。

2021年,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性宇航员。

世界有超过560人到过太空,但其中只有不到70人是女性。在已经进行的225次太空行走中,只有15次由女性进行。

没有人会提“男性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全男性舱外活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活动的第一次,一定是由男性完成的——男性“更强壮”“更坚定”“更适合太空”。

但是,科学证据表明女性在进入太空方面其实有很大的身体优势,不论是相较更小的体型还是热量消耗水平,相比男性,女性宇航员更节省太空资源,也更具灵活性。

除去与刻板印象不符的身体因素,在探索太空的品质上,女性也不比男性逊色。宇航员都基于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拔,天文学家都同样使用眼睛与大脑观测星空——

所以从来都不是因为“女性不适合”,这些行业女性更少,而是女性先被所有人否认、没有同等的机会才如此不可见。

女性当然可以在天文航空领域有所建树,正如女性可以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

无垠、广袤、浩瀚辽阔,女性同样属于这些地方;无畏、坚韧、一往直前,女性同样拥有这些品质。

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女性首次”,不是因为“女性更弱所以做到之后更应该被表彰”,而是希望在这些女性的鼓励下,更多的女性可以完成更多的“首次”,直到“女性首次”不足为奇。

而我们,也将借由你们的眼睛看见宇宙。

参考资料:

1.https://www.lpi.usra.edu/resources/vc/vcinfo/?refnum=262

2.《蒙尘缪斯的微光》[芬] 马里奥·T.努尔米宁(Marjo T. Nurminen)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cilia_Payne-Gaposchkin

4.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10/1092292

5.Here's why women may be the best suited for spaceflight (nationalgeographic.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