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洲杯首轮印象:定位球,远射,绝杀——高精尖时代下的团队英雄主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洲杯首轮印象:定位球,远射,绝杀——高精尖时代下的团队英雄主义

欧洲杯第一轮战罢,76-90分钟产生7个进球,为所有时段最多。

图片来源:欧足联官网

就像英格兰、俄罗斯和乌克兰极端球迷在法国街头扔出的啤酒瓶一样,本届欧洲杯的小组赛首轮,就是由一条条美妙的抛物线组成的。简单说吧,在截至目前产生的22个进球中,由定位球(5球)和远射(2球)构成的破门,竟然多达7个,相较于2008年和2012年只有皮尔洛一人罚入任意球,2016年的欧洲列强,在三个比赛日后就迎来了两粒霸气十足的任意球得分。

或许,莱斯特城在2015-16赛季的强势逆袭,让外界产生了一种错觉——防反足球即将再度一统江湖。但事实上,根据欧足联和国际足联给出的数据报告,在近10年的时间,反击进球的比例一直是不断下降的。当然,转换和反击依然是破门得分的利器,不过在整个足球世界都对此严加防范的大背景下,像2004年希腊那样的单一防反打法,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出奇制敌的必胜法宝。

反击进球的持续下降,以及定位球得分的频繁出现,说明欧洲足球世界仍处于高精尖的工业时代——在运动战双方焦灼拉锯的情形下,综合团队和个人能力对抗的定位球,依然是短准备期大型锦标赛的杀手锏。

当然,定位球虽然好用,却不是包治百病,各队主教练真正需要考虑的,也不是某个时段或某次定位球的得失——西蒙尼在马德里竞技细化到每个回合的指挥与布置,类似于篮球,却也引领潮流。要知道,随着欧洲赛事有效比赛时间(亦称活球时间)的不断增长,高精尖时代的对抗,也愈发泯灭了闪电战的可能性。纵观本届赛事的22个进球,前15分钟(1-15)只有两个,中段(46-60)只是4个,而后15分钟(75-90)竟然产生了7个,占比j将近三分之一。由此看来,“激战到最后一秒”,已经不再是足球世界的一句空话。

与近四届大赛西班牙和德国早早就展露冠军相不同,本届欧洲杯的格局,似乎重新回到了2004年百家争鸣的局面。众所周知,由于球队数量增加,小组赛的淘汰概率再度减少——24强有16支都可以进入淘汰赛,在如此情况下,各支传统豪强在小组赛首战也就有所保留,并不会全力出击。

法国、威尔士、德国、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取得开门红,在这其中,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属于传统豪门,不过,相较于前三支球队仍在调试阵容、状态刚刚及格,意大利在对阵比利时的比赛中却是不遗余力。看看在比赛结束后布冯欣喜若狂、调戏门柱的样子吧,主帅安东尼·孔蒂的这番话,无疑就是这场胜利的最佳注脚:“我从来都坚持一个信念,首先我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团队,然后才是足球运动员。这点很重要,因为参加这样的赛事需要整个团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今晚的比赛最令我满意的地方在于整个球队磨合得很好,包括替补席上的球员。球队的精神面貌很棒。”

意大利与比利时的新老对决,堪称小组赛首轮的代表之战,“老司机”意大利,以近乎完美的团队协作和防守体系,封杀了对手一个个被贴上昂贵英镑标签的“纸老虎”。德布劳内们在比赛中六神无主、心不在焉的表现,再一次印证了团队项目中的那个真理:团队,永远比个人更加重要。

在首轮12场比赛战罢后,那些在比赛中被评为最佳、得到广泛赞誉的球员,也多为球队中的体系掌控者:帕耶(创造8次机会)、莫德里奇(近两年参与球队13%的进球)、托尼·克罗斯(1次助攻)、伊涅斯塔(85次传球,创造5次机会),他们的个人表现毋庸置疑,但他们更重要的作用,还是捏合球队,以及为队友制造的那些机会和空间。团队英雄主义,是比个人英雄主义更接近冠军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洲杯首轮印象:定位球,远射,绝杀——高精尖时代下的团队英雄主义

欧洲杯第一轮战罢,76-90分钟产生7个进球,为所有时段最多。

图片来源:欧足联官网

就像英格兰、俄罗斯和乌克兰极端球迷在法国街头扔出的啤酒瓶一样,本届欧洲杯的小组赛首轮,就是由一条条美妙的抛物线组成的。简单说吧,在截至目前产生的22个进球中,由定位球(5球)和远射(2球)构成的破门,竟然多达7个,相较于2008年和2012年只有皮尔洛一人罚入任意球,2016年的欧洲列强,在三个比赛日后就迎来了两粒霸气十足的任意球得分。

或许,莱斯特城在2015-16赛季的强势逆袭,让外界产生了一种错觉——防反足球即将再度一统江湖。但事实上,根据欧足联和国际足联给出的数据报告,在近10年的时间,反击进球的比例一直是不断下降的。当然,转换和反击依然是破门得分的利器,不过在整个足球世界都对此严加防范的大背景下,像2004年希腊那样的单一防反打法,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出奇制敌的必胜法宝。

反击进球的持续下降,以及定位球得分的频繁出现,说明欧洲足球世界仍处于高精尖的工业时代——在运动战双方焦灼拉锯的情形下,综合团队和个人能力对抗的定位球,依然是短准备期大型锦标赛的杀手锏。

当然,定位球虽然好用,却不是包治百病,各队主教练真正需要考虑的,也不是某个时段或某次定位球的得失——西蒙尼在马德里竞技细化到每个回合的指挥与布置,类似于篮球,却也引领潮流。要知道,随着欧洲赛事有效比赛时间(亦称活球时间)的不断增长,高精尖时代的对抗,也愈发泯灭了闪电战的可能性。纵观本届赛事的22个进球,前15分钟(1-15)只有两个,中段(46-60)只是4个,而后15分钟(75-90)竟然产生了7个,占比j将近三分之一。由此看来,“激战到最后一秒”,已经不再是足球世界的一句空话。

与近四届大赛西班牙和德国早早就展露冠军相不同,本届欧洲杯的格局,似乎重新回到了2004年百家争鸣的局面。众所周知,由于球队数量增加,小组赛的淘汰概率再度减少——24强有16支都可以进入淘汰赛,在如此情况下,各支传统豪强在小组赛首战也就有所保留,并不会全力出击。

法国、威尔士、德国、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取得开门红,在这其中,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属于传统豪门,不过,相较于前三支球队仍在调试阵容、状态刚刚及格,意大利在对阵比利时的比赛中却是不遗余力。看看在比赛结束后布冯欣喜若狂、调戏门柱的样子吧,主帅安东尼·孔蒂的这番话,无疑就是这场胜利的最佳注脚:“我从来都坚持一个信念,首先我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团队,然后才是足球运动员。这点很重要,因为参加这样的赛事需要整个团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今晚的比赛最令我满意的地方在于整个球队磨合得很好,包括替补席上的球员。球队的精神面貌很棒。”

意大利与比利时的新老对决,堪称小组赛首轮的代表之战,“老司机”意大利,以近乎完美的团队协作和防守体系,封杀了对手一个个被贴上昂贵英镑标签的“纸老虎”。德布劳内们在比赛中六神无主、心不在焉的表现,再一次印证了团队项目中的那个真理:团队,永远比个人更加重要。

在首轮12场比赛战罢后,那些在比赛中被评为最佳、得到广泛赞誉的球员,也多为球队中的体系掌控者:帕耶(创造8次机会)、莫德里奇(近两年参与球队13%的进球)、托尼·克罗斯(1次助攻)、伊涅斯塔(85次传球,创造5次机会),他们的个人表现毋庸置疑,但他们更重要的作用,还是捏合球队,以及为队友制造的那些机会和空间。团队英雄主义,是比个人英雄主义更接近冠军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