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减”落地,青岛部分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减”落地,青岛部分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两家机构从2022年1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学科类教育培训服务。

伴随“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迎来历史性的改革。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会上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地,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再看青岛教培市场,不少学科类教培机构已纷纷闭店,例如此前教培界“巨头”学而思与新东方在过去的4个月里,或关停部分教学点,或将原有学科类教室改成兴趣类班级教室,不断缩减线下学科类教培班的数量。

按照两家机构之前发布的告家长信显示,从2022年1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学科类教育培训服务。

青岛多家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地,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地,青岛的教培市场也正在面临着剧变。

早前,青岛学而思学校、青岛新东方学校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发布通知,从秋季学期开始,周末不再开设义务教育段学科类课程,原有的课程也从周末改为周中。

此外,多家培训机构正在研究开展素质类培训可能,如新东方已针对初中段推出体育类课程,针对小学段推出创客课程、美术课程以及暑假托辅班等。

与此同时,受“双减”政策影响,青岛接连有校外培训机构关停,不少家长面临教培机构难退学费的问题。

对此,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双减”政策落地不宜采取急刹车的方式,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改革,不仅要严格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同时还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治理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势之下 教培机构往何处去?

“双减”政策下催生的行业巨变,各大教培机构亟待淌出一条“出路”。

在行业内,其实风向很早就出现了变化。

早在2018年8月,国办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当时已经在关注对师资的规范,细化培训安排,包括校外学科类培训要向教育部门备案、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等。

苗头已隐约显露,但当2021年7月“双减”落地后,行业内还是迎来新的变局。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2021年教培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的数量超16万家,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6.51%。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国内已有超1250家教培相关机构被法院强制执行。“教培机构倒闭潮已经来临。”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曾表示,严监管之下,没有现金流支撑的教培机构生存空间非常小。

目前来看,教培机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其中素质教育赛道成为重要选择之一。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55.8%。

除了素质教育外,职业教育赛道也迎来政策加持。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由此可见,未来职业教育或将成为教育市场中的“新宠”。

 

来源:凤凰青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双减”落地,青岛学而思、新东方等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减”落地,青岛部分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两家机构从2022年1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学科类教育培训服务。

伴随“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迎来历史性的改革。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会上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地,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再看青岛教培市场,不少学科类教培机构已纷纷闭店,例如此前教培界“巨头”学而思与新东方在过去的4个月里,或关停部分教学点,或将原有学科类教室改成兴趣类班级教室,不断缩减线下学科类教培班的数量。

按照两家机构之前发布的告家长信显示,从2022年1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学科类教育培训服务。

青岛多家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地,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地,青岛的教培市场也正在面临着剧变。

早前,青岛学而思学校、青岛新东方学校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发布通知,从秋季学期开始,周末不再开设义务教育段学科类课程,原有的课程也从周末改为周中。

此外,多家培训机构正在研究开展素质类培训可能,如新东方已针对初中段推出体育类课程,针对小学段推出创客课程、美术课程以及暑假托辅班等。

与此同时,受“双减”政策影响,青岛接连有校外培训机构关停,不少家长面临教培机构难退学费的问题。

对此,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双减”政策落地不宜采取急刹车的方式,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改革,不仅要严格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同时还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治理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势之下 教培机构往何处去?

“双减”政策下催生的行业巨变,各大教培机构亟待淌出一条“出路”。

在行业内,其实风向很早就出现了变化。

早在2018年8月,国办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当时已经在关注对师资的规范,细化培训安排,包括校外学科类培训要向教育部门备案、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等。

苗头已隐约显露,但当2021年7月“双减”落地后,行业内还是迎来新的变局。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2021年教培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的数量超16万家,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6.51%。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国内已有超1250家教培相关机构被法院强制执行。“教培机构倒闭潮已经来临。”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曾表示,严监管之下,没有现金流支撑的教培机构生存空间非常小。

目前来看,教培机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其中素质教育赛道成为重要选择之一。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55.8%。

除了素质教育外,职业教育赛道也迎来政策加持。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由此可见,未来职业教育或将成为教育市场中的“新宠”。

 

来源:凤凰青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双减”落地,青岛学而思、新东方等教培机构按下“停止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