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四 | 在公园城市港口城市里“诗意栖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四 | 在公园城市港口城市里“诗意栖居”

这里曾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区,在此茁壮成长的川化和攀成钢,一步步创造并见证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辉煌历史。

成都的青白江,曾经是成都平原上最为“硬核”的地方。这里曾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区,在此茁壮成长的川化和攀成钢,一步步创造并见证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辉煌历史。而今,在历经了持续10多年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告别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烟囱后,这座曾被打上厚重工业标签的城市也逐渐蜕变为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和面向泛欧泛亚的港口城市。而伴随着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不断赋能和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的加快建设,让青白江越来越有现代气息和国际范儿,生活在青白江的老百姓也感觉越来越幸福。

“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

就好像是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一般,青白江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漫步在现如今的长流河绿道上,引入眼帘的是那清澈的河水、蜿蜒的绿道、以及各种精心打理的花草绿植,你很难想象这条河的两旁,曾经是川化和攀成钢的生产厂区。事实上,青白江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造景”,而是将公园绿道的打造融入进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之中。随着“全域增绿”城市绿化体系的不断构建,以及“大时代1956”片区综合开发的深入开发,未来在这条绿道上还将逐步引入IP概念的餐厅、咖啡厅、以及大型实景互动体验馆等“沉浸式体验”新业态,最终,这里将会以青白江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标而成型。

青白江的市民们非常喜欢在闲暇之余和家人们一起来到这里,因为这是他们的城市从“工业文化”转型为“公园文化”的象征之一。近年来,青白江以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契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了大规模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依托凤凰湖良好水系景观与生态本底,打造出四川省首家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开放式景区;以景观化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推进产业型公园示范片区建设,提升了产业新城的形象;同时以绿道串联城乡,促进“我的田园-自然王国”旅游度假区、客家杏花村国家3A景区等资源提档升级。

同时,青白江也坚持着经营城市的理念,利用长流河核心区、凤凰绿道良好的公园场景区域,发展商圈及夜间经济等,探索公园城市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和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建设,经营森林康养、山地运动、民宿酒店等业态;并大力发挥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打造川化记忆、字库新语等治理品牌,有力推进公园城市共建共享。经过绿色改造和公共空间整合、景观恢复与环境生态、美学质量提升,青白江市民们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得到了持续改进。这座城市的工业线条,也渐渐演化成了令人影响深刻的文化符号。

“开放门户”中领略“异国风情”

如果把都江堰比作是成都的“后花园”,那么如今的青白江无疑是成都的“前门厅”。2013年,第一列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奔向波兰罗兹,八年以来,通过不断的建立发展对外商贸关系,青白江区已共计联接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自此,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汇集于青白江区,使其迅速成为四川乃至大西南眺望世界的“开放门户”。与此同时,在今年4月底开馆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则成为了成都最具“异国风情”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等场馆的纷纷入驻。目前累计30个国家,包括欧洲、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特色商品在场馆内展销。“真的太有格调了,不用出国就能够买遍全球好货。”市民李先生高兴地说,“而且在这里拍照片真的很漂亮很有感觉,像是真的到了国外一样,非常适合周末带着一家人来逛来耍。”

 

而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也只是青白江通往世界的其中一个窗口。在成都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作为将未来定位于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的青白江,也在全力打造国际化的消费场景,并通过大力建设国际贸易产业园、“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供应链综合解决中心等设施,着力打造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服务双循环格局的枢纽节点,积极构建出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新高度,最终将形成西部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城市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相关城市专家表示,“青白江有着联通欧亚两大洲的铁路港这一巨大加持,只要拿出当年建设工业基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奋斗,势必又将成为成都平原上最有实力的城市之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白江的城市艺术之四 | 在公园城市港口城市里“诗意栖居”

这里曾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区,在此茁壮成长的川化和攀成钢,一步步创造并见证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辉煌历史。

成都的青白江,曾经是成都平原上最为“硬核”的地方。这里曾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区,在此茁壮成长的川化和攀成钢,一步步创造并见证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辉煌历史。而今,在历经了持续10多年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告别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烟囱后,这座曾被打上厚重工业标签的城市也逐渐蜕变为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和面向泛欧泛亚的港口城市。而伴随着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不断赋能和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的加快建设,让青白江越来越有现代气息和国际范儿,生活在青白江的老百姓也感觉越来越幸福。

“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

就好像是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一般,青白江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漫步在现如今的长流河绿道上,引入眼帘的是那清澈的河水、蜿蜒的绿道、以及各种精心打理的花草绿植,你很难想象这条河的两旁,曾经是川化和攀成钢的生产厂区。事实上,青白江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造景”,而是将公园绿道的打造融入进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之中。随着“全域增绿”城市绿化体系的不断构建,以及“大时代1956”片区综合开发的深入开发,未来在这条绿道上还将逐步引入IP概念的餐厅、咖啡厅、以及大型实景互动体验馆等“沉浸式体验”新业态,最终,这里将会以青白江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标而成型。

青白江的市民们非常喜欢在闲暇之余和家人们一起来到这里,因为这是他们的城市从“工业文化”转型为“公园文化”的象征之一。近年来,青白江以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契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了大规模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依托凤凰湖良好水系景观与生态本底,打造出四川省首家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开放式景区;以景观化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推进产业型公园示范片区建设,提升了产业新城的形象;同时以绿道串联城乡,促进“我的田园-自然王国”旅游度假区、客家杏花村国家3A景区等资源提档升级。

同时,青白江也坚持着经营城市的理念,利用长流河核心区、凤凰绿道良好的公园场景区域,发展商圈及夜间经济等,探索公园城市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和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建设,经营森林康养、山地运动、民宿酒店等业态;并大力发挥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打造川化记忆、字库新语等治理品牌,有力推进公园城市共建共享。经过绿色改造和公共空间整合、景观恢复与环境生态、美学质量提升,青白江市民们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得到了持续改进。这座城市的工业线条,也渐渐演化成了令人影响深刻的文化符号。

“开放门户”中领略“异国风情”

如果把都江堰比作是成都的“后花园”,那么如今的青白江无疑是成都的“前门厅”。2013年,第一列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奔向波兰罗兹,八年以来,通过不断的建立发展对外商贸关系,青白江区已共计联接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自此,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汇集于青白江区,使其迅速成为四川乃至大西南眺望世界的“开放门户”。与此同时,在今年4月底开馆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则成为了成都最具“异国风情”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等场馆的纷纷入驻。目前累计30个国家,包括欧洲、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特色商品在场馆内展销。“真的太有格调了,不用出国就能够买遍全球好货。”市民李先生高兴地说,“而且在这里拍照片真的很漂亮很有感觉,像是真的到了国外一样,非常适合周末带着一家人来逛来耍。”

 

而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也只是青白江通往世界的其中一个窗口。在成都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作为将未来定位于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的青白江,也在全力打造国际化的消费场景,并通过大力建设国际贸易产业园、“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供应链综合解决中心等设施,着力打造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服务双循环格局的枢纽节点,积极构建出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新高度,最终将形成西部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城市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相关城市专家表示,“青白江有着联通欧亚两大洲的铁路港这一巨大加持,只要拿出当年建设工业基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奋斗,势必又将成为成都平原上最有实力的城市之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