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12月28日,临近中午,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村民陈继秀正在家中煮饭,拧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现在我们农村人也享受着城里人一样的服务了,用水时,只需打开龙头就有水,挺方便的,再也用不着去远处挑水了!”陈继秀一边洗菜一边感慨地说。
陈继秀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用水服务,这得益于该县推行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模式。农村安全饮水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平昌县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大力推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创建了“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不仅彻底解了农村饮水难问题,还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不断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水源
保障水量
近日,界面四川来到牛角坑水库饮用水源地,站在水库坝顶远眺,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当看着眼前这清澈的水时,真有俯身捧一捧,好好尝尝的冲动。
据了解,牛角坑水库位于平昌县泥龙镇境内,距离县城45公里,水库集雨面积30.1平方公里,坝高46米,正常蓄水位648米,总库容达到1934万方。
“这是我县一个大型的饮用水源地。”该水库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唐天星说,位于笔山镇的凤凰水厂,水源就来自于牛角坑水库,2020年建成投产后供水覆盖全县16个乡镇、164个村居、83144户、29万余人。
牛角坑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地在该县仅是一个缩影。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大山地带,在农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村民都居住在山上,大多都是自己打井挑水吃,有条件的百姓就干脆买抽水泵抽水吃,饮水难多年来给农村百姓造成了很多不便。如何让农村也能像城市一样用上便捷的自来水呢?饮用水源是关键。
“我们采用集中和分散供水的方式,实现城乡供水全覆盖。”平昌泓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谢波介绍,为保障有充足的供水量,该县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五大优质水源(元山双桥水库、泥龙牛角水库、镇龙跃进水库、南风友谊水库、刘家河)来保障城乡集中供水。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平昌县划定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明确地理界标、警示标志和设立隔离防护设施,并通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日常巡护,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修建污水处理厂净化和植树造林涵养等手段确保塘库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大水厂
提升水质
饮用水质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怎样提升水质呢?水厂是关键。
位于元山镇新元村的元山水厂,在标准化厂房里,混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间、污泥脱水间等制水工艺段一应俱全,厂房内干净整洁,各类机械忙碌运作,工作人员正不时检查设备。

“该水厂总投资2500万元,配备有供水调度室,还有净化设备房、消毒房、风机房、配电房等,水源来自双桥水库,设计规模达2万吨/日,覆盖元山、灵山、得胜、土兴等10个乡镇,88个村,解决5万多户20余万人的饮水问题。”该水厂经理苟圣介绍。
不仅如此,为切实改善饮用水质,平昌县还提档升级改造城区响滩南风平南水厂,扩能城区三水厂,新建乡镇元山水厂、笔山凤凰水厂、镇龙水厂等城乡共计七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2.2万吨,向近20万用户,100余万人提供安全、优质、放心的自来水。
“这五大水源均属于地表水,按照国家饮用水规范标准进行水处理,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制水工艺全流程处理后,去除水中的各类杂质,水质合格后再输入用户。”平昌泓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主任鲜清告诉界面四川,为达到出水质量要求,水厂制水工艺全过程管理,并严格水质检测。
同时,为严把水质关,各个水厂工作人员每天对水厂进行加药、消毒,对出厂水常态化开展日检测、月分析企业自检,县疾控中心每月开展监督检测,每半年送省级检测机构开展106项指标全分析一次,设置城、镇、村、户“四级”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样监测点100余个,并在消毒间和中控台,每天24小时人员值班值守,无死角监控整个净水工艺流程。
“以前吃的井水杂物多,很浑浊,有异味,我都是装到水缸里用明矾来澄清,每次做饭要从水缸里取水,可麻烦了。现在好了,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了,这是党和政府为咱老百姓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村民张晓蓉说,现在村里建了大水厂,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无色无味的干净水,用着放心多了。
“大”管网
引水入户
有了大水源和大水厂,那怎样才能把这些优质水输送到千家万户呢?干支管网是关键。
可是面对平昌农村 “面广、线长、分散”的特点,要想实现管网铺设全域覆盖,这又是一个棘手的攻坚项目。
既然蓝图已经绘就,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该县认真规划,细心部署,集干群之力,奋力攻坚。坚持“点、线、面”协调发展原则,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抢晴天战雨天,挂图作战,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上足机具和人马,多线施工,截至目前,铺设骨干供水主干管网430余公里、入村入户支线管网16000余公里,同时新建加压泵25座,构建了以县城三座水厂为核心、新建成三大骨干供水为骨干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体系,日供水能力达12.2吨,覆盖全县乡镇(管委会、街道办)、村(居),惠及13万余家农户,打通了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切实让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村民能随时用上水量充足、水压稳定的自来水,其实管控好‘输水管’也很重要。”谢波说,为有效解决边远地区水压不稳定问题,在泓源水务集团公司设置城乡一体化供水调度指挥中心,配置加压泵站远程控制系统,强化供水远程监测调控;为加强全县居民用水统一服务管理,该县分片区设立11个供水服务所、47个管理站和86个服务协会,引导村(居)民参与管道巡查、管护等,将参与度高、管理成效好的困难群众优先纳入公益性岗位,水损率降低20%,节省成本达5000余万元/年。同时,统筹乡镇水利站、村(居)水利员等“一线”力量,组建农村饮水应急管理队伍,协助管理一体化供水管网,确保出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处置。
如今,行走在平昌县各个乡村,你总会看到,除了漂亮舒适的农房和干净整洁的院落外,还有那家家户户门前水龙头流淌出的涓涓清泉,正细雨无声般滋润着万千农民群众的心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