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王婷婷
因股权高度集中,朗诗绿色生活(1965.HK)引来了香港证监会的质疑。
12月28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称“证监会”)在公告中指出,鉴于股权高度集中于数目不多的股东,即使少量股份成交,朗诗绿色生活的股份价格也可能大幅波动,股东及有意投资者在买卖该公司股份时务需要审慎行事。
据香港证监会查询结果显示,在12月8日,朗诗绿色生活的股权集中于极少数股东。数据披露,有16名股东合共持有1亿股公司股份,相当于朗诗绿色生活已发行股本的24.5%。
而且,有关股权连同由公司一名控股股东及三名主要股东持有的3.04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3.96%),相当于2021年12月8日已发行股份的98.46%。因此,只有633.6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54%)由其他股东持有。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规定,公众持股量不可低于25%。
具体到朗诗绿色生活的股权结构,田明所持股份数目1.64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39.95%;香港新旅国际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数目7157.55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7.42%;林劲峰所持股份数目4373.52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0.65%;中城国际(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数目244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5.94%;十六名股东所持股份数目1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24.5%;其他股东所持股份数目633.58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54%。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下半年,朗诗绿色生活获得执行董事兼董事长田明的多次增持。
比如在9月14日-15日,朗诗绿色生活获得田明在场内以每股均价3.23-3.2404港元增持合计20.2万股,涉资约65.35万港元。
据10月25日的数据显示,朗诗绿色生活再获得田明于10月21日在场内以每股均价3.20港元增持14.6万股,涉资约46.72万港元。增持后,田明最新持股数目为1.63亿股,持股比例由39.65%上升至39.69%。
到11月22日,朗诗绿色生活披露,朗诗绿色生活与公司董事长田明(为其本身及代表田明的联系人)订立第一份独家销售代理协议。据此,田明及田明的联系人同意委聘集团作为年期内他们所持有物业的独家销售代理。
不过,就此次指质疑的股权高度集中问题,朗诗绿色生活表示,根据可获得资料以及据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询后,董事确认,在12月8日及公告日期,有不少于25%的已发行股份由公众人士持有,且朗诗绿色生活已维持上市规则项下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
对于证监会的股权结构查询结果,朗诗绿色生活并未作出解释。
资料显示,朗诗绿色生活原为朗诗旗下物业服务公司,成立于2005年,为一家深耕长三角、布局全国的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今年1月25日首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于6月2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2021年7月8日,朗诗绿色生活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1年第六家在港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当日,朗诗绿色生活股票收盘4.5港元/股,涨幅43.08%。
从收入构成来看,招股书显示,朗诗绿色生活的收益主要来自三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和社区增值服务。其中,物业管理服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朗诗绿色生活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朗诗绿色生活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1%。剔除上市费用的影响后净利润约2727万元,同比增长约39.8%。
其中,来自物业管理服务的收入约2.3亿元,非业主增值服务贡献收入约0.71亿元,社区增值服务则为0.22亿元,三者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1.2%、21.9%和6.9%。
截至今年6月30日,朗诗绿色生活总在管建筑面积约178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
不过,在所有的上市物企中,在管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的有超过16家,其中保利物业、碧桂园服务和雅生活服务和恒大物业的规模均在3亿平方米以上。在业界看来,朗诗绿色生活在规模上落后于同行,可能会影响其公司发展以及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朗诗绿色生活则认为,规模并非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唯一因素。在物业服务领域,能否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是物业公司的竞争力所在。
受到股权高度集中的质疑后,其股价暂时并未受影响。截至12月29日收盘,朗诗绿色生活报3.28港元/股,涨幅为1.86%,市值为13.47亿港元。
至于如何在规模上更进一步,田明曾对外透露,未来将在粤港澳和成渝都市圈进行深耕。目前,朗诗绿色生活有超过85%的在管建筑面积位于长三角区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