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在近期召开的一年一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强调要突出抓好稳增长,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定目标任务。
1月9日,国资委召开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会议提出,今年要以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为抓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开局稳。
去年12月18日,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做好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责任重大,要引导中央企业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回顾过去两年国企表现和改革成果,国资委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向纵深推进,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发展活力动力不断激发。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2.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累计上缴税费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此外,去年1-11月,中央企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1221.5亿元,运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股权融资198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64.7%。
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对界面新闻表示,2021年,国企改革总体上力度较大,落实成效明显。
“去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的关键之年,大力度、大范围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改革,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此外,在产权制度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有相应的成效,央企战略性重组也在加快推进。”祝波善称。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专家认为,今年既要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又要针对前期的改革痛点、难点进行改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界面新闻表示:“最近召开的两次会议的主题词都是(国企)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贡献,这个定位是很明确的,会议列出的几项重点任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要确保稳得有力。”
比如,央企负责人会议指出,2022年,“两利四率”要努力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两增”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控”即控制好资产负债率,“三提高”即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率进一步提高。
会议要求,推进国企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企业落深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会议还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
“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这是值得关注的,释放的信号也比较多。” 李锦说,“专业化整合工作,开始要在央企内部进行更大范围的专业化整合,现在提出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表明深化了,前进了。”
他指出,目前央企存在明显的资源分散,主业不突出,以及在某个领域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的情况,在专业化整合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整合只是初步的,是解决了一个‘乱’字,并没有达到‘专’字。主业的专业化水平、技术化水平、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等仍比较薄弱,缺乏国际竞争力。”
祝波善表示,今年的改革任务仍较为繁重。在公司治理方面,要将改革做深做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董事会治理。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保护改革积极性,优化相关政策落实,切实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符合政策法规前提下,对其薪资总额管理机制进行有效改革。
祝波善还表示,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国企改革,除了目前“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改革任务,需要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切实建立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在新型国资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高质量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优化国企的董事会治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