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的上海,和这天气一样,让人沸腾。
中午12:00,让中国人翘首以盼的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门迎客,吸引了大批游客蜂拥而至。
占地3.9平方公里的上海迪士尼面积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的三倍,造价55亿美元更是美国迪士尼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计划吸引上海三小时生活圈内的3.3亿中国人。之前短短36天的试运营期间,上海迪士尼游客总量已高达60万。
从目前火爆的市场行情来看,上海迪士尼达到此前预计的首年2000万游客运营目标,或许并非难事。而被迪士尼吸引而来的巨大客流,也将每年为上海贡献上千亿元的经济增加值。上海迪士尼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诸多“第一” 缔造独一无二的欢乐体验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内地首座、亚洲最大、全球第6座迪士尼乐园,包括一个由六大主题园区组成的独特主题乐园,“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明日世界”、“宝藏湾”及拥有“奇幻童话城堡”的“梦幻世界”园区构成了乐园的主体。园内还拥有两座毗邻乐园的主题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与玩具总动员酒店,以及一个国际性购物餐饮娱乐区——“迪士尼小镇”,位于其中的华特迪士尼大剧院上演着全球首个中文版的百老汇热门音乐剧《狮子王》。小镇外“星愿公园”为上海迪士尼乐园平添几分灵气。
正如华特迪士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所言,在全球所有迪士尼乐园中,上海项目是最独特的。设计之初,上海迪士尼乐园就秉持“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专门为中国游客打造创新元素,如由中国杂技演员献上的娱乐演出、米奇和其他角色身着传统中式服装、“迪士尼小镇”的石库门建筑风格。设计师们甚至在“十二朋友园”中首次尝试让迪士尼的动画明星们演绎中国十二生肖,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绝佳之地。
上海迪士尼创造了诸多第一。全球迪士尼乐园中最大最高的城堡、第一个海盗主题园区、路线最长的花车巡游,全球首发的“创极速光轮”……
上海迪士尼打破了国内主题乐园单一的依赖门票收入的盈利模式,具有游客集散功能的大型度假区可以满足游客娱乐、住宿、餐饮和购物等多维度需求,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从旅游资源布局的变化上看,迪士尼能集聚全球游客,刺激旅游消费,这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带来很好的溢出效应。
迪士尼成功之道:讲好故事成就经久不衰的大IP
并非所有的人都看好上海迪士尼,也有业界人士预言“上海迪士尼20年难盈利”。其理由大概是,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鸭等IP形象已经过时,上海的天气不利于户外主题乐园,造价成本太高等。但这些观点背后,其实回避了最重要的问题,即迪士尼运营的是一个超级IP概念,而非地产概念,其收益并不完全来自主题公园的门票等旅游收入,还有一系列的衍生产品。
1955年7月17日,全球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正式开幕。随后,在全球布局开来,先后在美国、日本、法国、中国建立迪士尼主题乐园,所到之处,受尽追捧。
与一般主题乐园并不同的是,迪士尼更多的是一种场景的代入与文化的体验,特别是丰厚的动画形象资源。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白雪公主与小飞侠,再到最新收购的星球大战与美国队长等形象,迪士尼将快乐与希望的故事带给受众,达到了感动人、感化人、改善关系的目的,也成为一代代人成长中的精神印记。
事实上,迪士尼的成功,关键是讲好故事,并且持续地讲下去。从1937年首映《白雪公主》开始,迪士尼上映了《幻想曲》、《三骑士》、《睡美人》、《森林王子》、《美女与野兽》、《失落帝国》、《狮子王》、《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近百部动画,几乎讲了近一个世纪故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迪士尼就是一个大的电影衍生产品。在美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与非票房收入,比重约为3:7,在非票房收入中,衍生品又占据相当比重。比如,三部《星球大战》的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而其电影衍生品收入高达45亿美元;电影《冰雪奇缘》,片中爱莎公主穿的裙子销售额一年就高达4.5亿美元,其衍生品所创造的产值已远超该片在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此次魔兽电影的电影衍生商品在上映前,销售就超过了1个亿,其中“国王莱恩之剑”高达2500元。所以,从电影衍生产品的本质来看,就不难理解迪士尼经久不衰的魅力了。
迪士尼的成功,在中国可否复制?
上海迪士尼的开张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个主题公园的前景如何,而是迪士尼仍然具有独步全球的IP运营能力,以及商业版图扩张的雄心。而迪士尼的大生意则反衬了中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尴尬。中国本土的大IP在哪里?这是上海迪士尼开张之际,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比迪士尼,国内很多主题公园,开始热闹一时,但往往不能坚持长久。数据显示,我国主题公园数目超过2500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有300家左右,70%的主题公园属于亏损状态,20%处于收支平衡,仅10%盈利。
有这种差异,根本在于主题公园内容不强,产生不了影响力,无法形成持续放大影响力的“晕轮效应”。我国的主题公园,跑马圈地、短平快的快餐文化比较盛行,在内涵方面非常欠缺,一些所谓的特色主题公园,除了公园,就什么也不是了。
而迪士尼在强IP的光环下,所提供的优秀体验也是重要原因——硬件投入、园区建设,这些明面上的成本无需多说,服务人员的服务也非常到位:挂在脸上的微笑、主动向游人打招呼、随时服务的准备,都堪称一流。这些都是国内主题公园所不能匹敌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有很好的IP,也在变现开发,市场业绩似乎也不错。但总体来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处于各自为战或游击战的水平,缺乏迪士尼这样高境界运营的企业与模式。而且,参与其中的,或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变成地产概念,或是变成纯粹套取政府补贴的生意,或是各种脑残粉的自嗨狂欢。行业浮躁的背后,本质上还是IP的缺乏。
当前,迪士尼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作为全球文化娱乐界的领军品牌,迪士尼的强势地位难以撼动,将对我国文化产业产生一场考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做强自身的文化产品品牌更为重要。首先,要立足国际视野,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第二,积极借鉴迪士尼等的品牌理念,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加快我们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力争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冲击世界品牌的文化企业。今天迪士尼乐园开启中国之旅,或许会成为我们“走出去”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美国人通过迪士尼品牌告诉我们“美国梦”,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自主文化产品去讲好“中国梦”。
本文系文创资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文章请添加微信公众号: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