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在沪首发:18%亏损、三成未获认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在沪首发:18%亏损、三成未获认证

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杨吴悦

2022年1月1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首次发布《社会企业蓝皮书: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蓝皮书显示,目前社会企业营收普遍存在收入有限的情况。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有35%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有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仍有30%的社会企业还没有开展相关的认证工作。

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主编徐家良介绍,该报告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公益发展研究院与社会企业服务平台(CSESC)共同编制并发放的“中国社会企业行业调查问卷”数据,结合各位作者的调研资料综合分析而成,旨在引导中国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调查共收回92份问卷,其中有5份问卷信息不完整,视为无效问卷,最后得到87份有效问卷。

何为“社会企业”?有何特征?

我国对“社会企业”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有的认为社会企业属于非营利组织,有的认为社会企业是企业,还有的认为社会企业是介于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存在。

《社会企业蓝皮书》指出,社会企业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根植于社会创新”——这是当前学界的共识。

社会企业虽然以商业运营为生存手段,但是以社会使命为目标驱动。它的产生受力于社会需求,成长于经济价值创造,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同时以实现经济绩效为可持续生存方式,通过将经营所得再投资于社会事业中,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定义“社会企业”的核心除了弄清楚分红限制和资产锁定外,还要明晰其社会属性、主旨,围绕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的行动和成果,确保社会目标的持续不飘移。

因此,社会企业被视为推动我国第三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是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组织载体。

摄影:杨吴悦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企业萌芽于改革开放时期,经过2010年至2014年间的艰难探索,在2015年社会创业的风潮下初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模式。无论是社会企业的制度环境还是内部能力,近年来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企业也面临着制度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组织能力较弱等问题。

蓝皮书指出,首要问题是中国社会企业“扭亏为盈”能力有待提升。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社会企业营收普遍存在收入有限的情况。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有35%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有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统计数据显示,社会企业多分布在四川、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其中分布在四川的比例最高。

其次,社会企业的社会认知、组织合法性不足。

报告显示,65.5%的社会企业是企业法人,有32.2%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2.3%的社会企业为合作社,表现出社会企业具有多元法人性质。社会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认证问题,已有35.6%的社会企业通过国内认证,获得国外认证的社会企业有3.4%,处于申请认证中的社会企业占总数的13%,仍有30%的社会企业还没有开展相关的认证工作。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企业的立法环境还不成熟。

尽管国际上对社会企业的认证以及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政社合作模式,但国内社会企业认证仍停留在行业认证和地方认证阶段,社会企业发展仍面临合法性不足的难题。为此,独立第三方推动认证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为社会企业整合资源提供合法性身份。

中国社会企业的组织能力还有待增强。

在实际运作中,社会企业可以细分为社会问题导向型、概念推广导向型、专业技术导向型以及混合发展导向型。要推动社会企业进一步发展,人才储备是重要的持续性动力。目前,中国社会企业员工规模整体较小,以志愿者为主,人才质量较高,但是人力资源体系有待发展,未来还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动社会企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态系统正在生成。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改善有赖于政策法规、融资方案、人力资源和支持机构四个方面的支撑,而社会企业的发展也会反哺环境,进一步促进第三次分配事业蓬勃发展,激活社区资源,促进社会创新,鼓励社会创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创新。

报告显示,北京、成都、顺德和杭州的社会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但不限于良好的制度供给体系、先进的发展理念、协调的政社关系以及深厚的慈善文化与创新精神。因此,社会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努力,也需要社会企业强大自身、做好战略规划、建立核心竞争力。

蓝皮书指出未来,社会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只有通过法治化、专业化、职业化等途径,构建起发展支持网络,平衡社会企业的商业和公益属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理效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在沪首发:18%亏损、三成未获认证

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杨吴悦

2022年1月1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首次发布《社会企业蓝皮书: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蓝皮书显示,目前社会企业营收普遍存在收入有限的情况。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有35%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有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仍有30%的社会企业还没有开展相关的认证工作。

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主编徐家良介绍,该报告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公益发展研究院与社会企业服务平台(CSESC)共同编制并发放的“中国社会企业行业调查问卷”数据,结合各位作者的调研资料综合分析而成,旨在引导中国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调查共收回92份问卷,其中有5份问卷信息不完整,视为无效问卷,最后得到87份有效问卷。

何为“社会企业”?有何特征?

我国对“社会企业”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有的认为社会企业属于非营利组织,有的认为社会企业是企业,还有的认为社会企业是介于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存在。

《社会企业蓝皮书》指出,社会企业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根植于社会创新”——这是当前学界的共识。

社会企业虽然以商业运营为生存手段,但是以社会使命为目标驱动。它的产生受力于社会需求,成长于经济价值创造,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同时以实现经济绩效为可持续生存方式,通过将经营所得再投资于社会事业中,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定义“社会企业”的核心除了弄清楚分红限制和资产锁定外,还要明晰其社会属性、主旨,围绕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的行动和成果,确保社会目标的持续不飘移。

因此,社会企业被视为推动我国第三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是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组织载体。

摄影:杨吴悦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企业萌芽于改革开放时期,经过2010年至2014年间的艰难探索,在2015年社会创业的风潮下初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模式。无论是社会企业的制度环境还是内部能力,近年来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企业也面临着制度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组织能力较弱等问题。

蓝皮书指出,首要问题是中国社会企业“扭亏为盈”能力有待提升。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社会企业营收普遍存在收入有限的情况。有47%的社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有35%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有18%的社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统计数据显示,社会企业多分布在四川、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其中分布在四川的比例最高。

其次,社会企业的社会认知、组织合法性不足。

报告显示,65.5%的社会企业是企业法人,有32.2%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2.3%的社会企业为合作社,表现出社会企业具有多元法人性质。社会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认证问题,已有35.6%的社会企业通过国内认证,获得国外认证的社会企业有3.4%,处于申请认证中的社会企业占总数的13%,仍有30%的社会企业还没有开展相关的认证工作。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企业的立法环境还不成熟。

尽管国际上对社会企业的认证以及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政社合作模式,但国内社会企业认证仍停留在行业认证和地方认证阶段,社会企业发展仍面临合法性不足的难题。为此,独立第三方推动认证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为社会企业整合资源提供合法性身份。

中国社会企业的组织能力还有待增强。

在实际运作中,社会企业可以细分为社会问题导向型、概念推广导向型、专业技术导向型以及混合发展导向型。要推动社会企业进一步发展,人才储备是重要的持续性动力。目前,中国社会企业员工规模整体较小,以志愿者为主,人才质量较高,但是人力资源体系有待发展,未来还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动社会企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态系统正在生成。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改善有赖于政策法规、融资方案、人力资源和支持机构四个方面的支撑,而社会企业的发展也会反哺环境,进一步促进第三次分配事业蓬勃发展,激活社区资源,促进社会创新,鼓励社会创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创新。

报告显示,北京、成都、顺德和杭州的社会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但不限于良好的制度供给体系、先进的发展理念、协调的政社关系以及深厚的慈善文化与创新精神。因此,社会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努力,也需要社会企业强大自身、做好战略规划、建立核心竞争力。

蓝皮书指出未来,社会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只有通过法治化、专业化、职业化等途径,构建起发展支持网络,平衡社会企业的商业和公益属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理效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