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找记者”项目被叫停 原本想让记者成为滴滴的抢单“司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找记者”项目被叫停 原本想让记者成为滴滴的抢单“司机”

这款手机App软件“找记者”,据称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和三千多名记者加入。但现在,这款应用很可能被叫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款名为“找记者”的软件应用,曾让新闻媒体机构的记者成为类似滴滴模式的抢单“司机”。但现在,这款应用很可能被叫停。

6月15日,在各大媒体微信群中有一则题为“某媒体单位紧急通知”的消息不断被转发。

通知据称:“传达总局人事司紧急会议精神,某公司开发了一个手机App软件‘找记者’,目前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和3000多名记者加入了该软件。该平台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有的甚至进行有偿新闻交易。”目前中宣部正协同相关部委关闭该平台,处理处罚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通知还强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要求,请各栏目科组秘书迅速在栏目组内通报此事,确保员工不加入此平台,如已加入,请尽快向综合部综合管理组说明有关情况。请各栏目科组于6月15日下班前向综合管理组反馈以下情况:1.是否已传达到每位员工;2.是否有员工参加此平台,并说明具体情况。”

该应用由北京众志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主要为创业者搭建找记者写稿的平台。创业者在平台上填写好创业项目资料后,可通过“找记者”App呼叫记者写稿。订单下达后,平台会通过推荐机制寻找到适合的记者。待记者抢单后,创业者会选择确认抢单记者并支付一定报酬,包括稿件的交付和修改也都在平台完成。最终平台会根据创业者的发稿需求推荐给各大媒体发稿。

消息传出后,“找记者”应用创始人伍王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注意到这一情况,正向相关部门汇报反映。但他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或文件。

界面新闻记者尝试通过微信登录“找记者”手机客户端已无法实现跳转登陆,点击通过手机号注册后,也无法收到任何验证码完成注册。但据一些已经成功注册过“找记者”的用户表示,在完成创业报道项目后的确会收到酬劳。

而在创业者一端,可以根据记者的不同等级选择不同价位的套餐进行约稿,1000元为普通记者写稿,1家媒体发布,3000元为中级记者写稿,5家媒体发布(含2门户),5000元则是高级记者写稿,10家媒体发布(含3门户),8000元则是资深记者写稿,20家媒体发布(含4门户)。

不少新闻媒体记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多持反对态度,认为该应用触犯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底线,对中国整体的传媒环境有害无利。但也有一些记者抱着猎奇的心态,尝试在该平台抢单写稿。

今年3月,作为“找记者”的创始人伍王应还曾接受过媒体采访,称该应用上线一个多月,已获得多位媒体资深专家的种子投资和西山天使会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平台已经吸引了千余名记者、数万名创业者,背后能够对接到的媒体有3000余家,上线4个月单月订单突破200单”。

公开资料显示,70后的伍王应在创业之前曾就职于中文在线,担任过事业部总经理,2010年曾主导数字阅读App移动应用开发、听App项目开发等一系列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项目。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有创业机会,遂放弃了数千万期权,在中文在线上市前夕离职创业。

在两次不太成功的创业之后,伍王应选择将“找记者”作为第三次创业项目。他曾对媒体表示很多创业者寻求媒体报道是刚需,但通过朋友圈找到记者的效率很低,于是想到是否可以做一个“滴滴写稿”。

经过一番调查和市场测试,“找记者”微信号正式在去年11月底上线。

“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创业的权利,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被报道的权利。”伍王应曾坚信好的项目一开始都是充满争议的,但“让每个创业者都有宣传报道自己的权利,我觉得这是正能量”。

只是这种正能量在今天还很难获得认可,有偿新闻交易在相关法规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根据2009年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的第十九条规定: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或许伍王应需要开始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了。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找记者”项目被叫停 原本想让记者成为滴滴的抢单“司机”

这款手机App软件“找记者”,据称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和三千多名记者加入。但现在,这款应用很可能被叫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款名为“找记者”的软件应用,曾让新闻媒体机构的记者成为类似滴滴模式的抢单“司机”。但现在,这款应用很可能被叫停。

6月15日,在各大媒体微信群中有一则题为“某媒体单位紧急通知”的消息不断被转发。

通知据称:“传达总局人事司紧急会议精神,某公司开发了一个手机App软件‘找记者’,目前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和3000多名记者加入了该软件。该平台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有的甚至进行有偿新闻交易。”目前中宣部正协同相关部委关闭该平台,处理处罚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通知还强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要求,请各栏目科组秘书迅速在栏目组内通报此事,确保员工不加入此平台,如已加入,请尽快向综合部综合管理组说明有关情况。请各栏目科组于6月15日下班前向综合管理组反馈以下情况:1.是否已传达到每位员工;2.是否有员工参加此平台,并说明具体情况。”

该应用由北京众志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主要为创业者搭建找记者写稿的平台。创业者在平台上填写好创业项目资料后,可通过“找记者”App呼叫记者写稿。订单下达后,平台会通过推荐机制寻找到适合的记者。待记者抢单后,创业者会选择确认抢单记者并支付一定报酬,包括稿件的交付和修改也都在平台完成。最终平台会根据创业者的发稿需求推荐给各大媒体发稿。

消息传出后,“找记者”应用创始人伍王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注意到这一情况,正向相关部门汇报反映。但他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或文件。

界面新闻记者尝试通过微信登录“找记者”手机客户端已无法实现跳转登陆,点击通过手机号注册后,也无法收到任何验证码完成注册。但据一些已经成功注册过“找记者”的用户表示,在完成创业报道项目后的确会收到酬劳。

而在创业者一端,可以根据记者的不同等级选择不同价位的套餐进行约稿,1000元为普通记者写稿,1家媒体发布,3000元为中级记者写稿,5家媒体发布(含2门户),5000元则是高级记者写稿,10家媒体发布(含3门户),8000元则是资深记者写稿,20家媒体发布(含4门户)。

不少新闻媒体记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多持反对态度,认为该应用触犯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底线,对中国整体的传媒环境有害无利。但也有一些记者抱着猎奇的心态,尝试在该平台抢单写稿。

今年3月,作为“找记者”的创始人伍王应还曾接受过媒体采访,称该应用上线一个多月,已获得多位媒体资深专家的种子投资和西山天使会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平台已经吸引了千余名记者、数万名创业者,背后能够对接到的媒体有3000余家,上线4个月单月订单突破200单”。

公开资料显示,70后的伍王应在创业之前曾就职于中文在线,担任过事业部总经理,2010年曾主导数字阅读App移动应用开发、听App项目开发等一系列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项目。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有创业机会,遂放弃了数千万期权,在中文在线上市前夕离职创业。

在两次不太成功的创业之后,伍王应选择将“找记者”作为第三次创业项目。他曾对媒体表示很多创业者寻求媒体报道是刚需,但通过朋友圈找到记者的效率很低,于是想到是否可以做一个“滴滴写稿”。

经过一番调查和市场测试,“找记者”微信号正式在去年11月底上线。

“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创业的权利,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被报道的权利。”伍王应曾坚信好的项目一开始都是充满争议的,但“让每个创业者都有宣传报道自己的权利,我觉得这是正能量”。

只是这种正能量在今天还很难获得认可,有偿新闻交易在相关法规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根据2009年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的第十九条规定: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或许伍王应需要开始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了。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