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岛新策:4个功能区再启动改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岛新策:4个功能区再启动改革

4个功能区将通过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完善“管委会+公司”体制。

2019年10月,青岛正式启动功能区改革。

两年多来,首批参与试点的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金家岭金融区以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4个国家级功能区,从体制机制层面上着手进行改革,探索实践“管委会+公司”模式。

而在功能区改革推进期间,青岛又启动了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明确国资要进一步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从结果论来看,这为如今青岛市属平台公司与功能区的“联姻”,奠定了基础。

2022年1月11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与青岛华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

同时,双方合作协议达成,也标志着青岛功能区改革正式进入2.0阶段。作为一项颇具创新性质的探索与实践,青岛能否以此为契机,在全国树立起一个发展的样板?

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是青岛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最先一批试点的这4个功能区,任务尤其繁重。

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岛高新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改革的若干措施》要求,4个功能区将分别与城投集团、国投公司、华通集团以及国信集团建立“一对一”合作机制,通过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完善“管委会+公司”体制。

对青岛而言,功能区在经过前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后,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都不约而同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延续甚至超越此前的发展势头。

而通过“一对一”定向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将使得双方合作领域更加聚焦,能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双方更好地扮演匹配城市发展战略的角色,在更大范围内展现更大的担当。

且市属平台公司的介入,也符合功能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作为资本运营平台,四家市属公司能为功能区发展带来最大的帮助,就是资本的介入。这不仅体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亦能体现在功能区内相关企业培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方方面面。

以首个进行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的功能区轨道交通示范区为例,现场华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亮提到,集团一方面将从社会上筛选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技术、机械加工方面的企业,通过资本扶持,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再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打造一种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最终在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若干个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将通过产业金融和产业园区服务的方式落地制造业产业集群项目。

事实上,在进一步深化功能区改革前,高新区、金家岭金融区以及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完成了一轮人事调整,同时各功能区也陆续收尾去格式化改革,开始实行常务副主任负责制。

率先进行调整的是金家岭金融聚集区。11月22日,崂山区委书记、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党工委书记孙海生主持召开金管委干部大会,宣读金融区新一届党工委、管委领导班子优化调整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据相关报道显示,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由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锋兼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则由崂山区委常委黄应胜担任。

接下来进行调整的,是高新区。11月24日,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高新区专委会主任、高新区工委书记耿涛率队赴科技部火炬中心汇报工作。上述信息表明,耿涛已兼任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一职。

此外,城阳区委书记王波兼任高新区管委主任,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一职,则由城阳区委副书记李天传兼任。

随后,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也进行了人事调整。12月,青岛政务网公布一批人事任免调整,其中提到:秦青松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在此之前,秦青松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工委副书记。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由城阳区委常委毕建国担任。

眼下,各功能区在经历了一轮人事调整后,又陆续启动了“管委会+公司”体制2.0版。一系列的动作意味着,作为承担城市发展重要战略与使命的功能区,将在青岛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而透过青岛当前的重点发力方向也能看出,四个功能区确实肩负重任。

《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为青岛赋予了龙头引领的角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早已成为青岛锁定的目标之一。蓝谷,正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引领区,目前已具海洋科技新城雏形。

自获批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正努力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金家岭金融区,是青岛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青岛党政一把手多次表态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2021年,智能家电以及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承载核心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驶出了中国第一辆“和谐号”、第一辆“复兴号”,第一辆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在这里下线。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等龙头企业和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聚集于此,也为示范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在科技创新被提到城市发展一个前所未有高度的大背景下,科创要素集聚的高新区,也与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谋而合”。

2021年11月,青岛市科技局公示了拟入库的2021年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企业名单。其中,注册地位于高新区的企业,包括了盘古智能、科捷智能等18家,这一数据在全市占比近1/4,居全市首位。

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报道中在介绍此轮功能区改革时提到,“今年青岛将创新打造市区两级国有平台公司协同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新模式,统筹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为功能区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这段话中的核心词汇是“创新”。言下之意,青岛进行功能区改革,并没有现成的案例作参照,这就需要青岛以更大魄力,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坚定走好改革的每一步。

40余年前,“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深圳,趟出了一条值得多方借鉴的发展之路。

而40年后的今天,主动求变的青岛又能否循着深圳的发展路径,以功能区二度改革为契机,为全国树立一个区域改革新样板?

当然,功能区改革毕竟是一场事关发展大局、具有全盘性的攻坚过程,有创新的做法固然值得鼓励,但更难得的,还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与行动。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青岛新策:4个功能区再启动改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岛新策:4个功能区再启动改革

4个功能区将通过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完善“管委会+公司”体制。

2019年10月,青岛正式启动功能区改革。

两年多来,首批参与试点的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金家岭金融区以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4个国家级功能区,从体制机制层面上着手进行改革,探索实践“管委会+公司”模式。

而在功能区改革推进期间,青岛又启动了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明确国资要进一步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从结果论来看,这为如今青岛市属平台公司与功能区的“联姻”,奠定了基础。

2022年1月11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与青岛华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

同时,双方合作协议达成,也标志着青岛功能区改革正式进入2.0阶段。作为一项颇具创新性质的探索与实践,青岛能否以此为契机,在全国树立起一个发展的样板?

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是青岛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最先一批试点的这4个功能区,任务尤其繁重。

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岛高新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改革的若干措施》要求,4个功能区将分别与城投集团、国投公司、华通集团以及国信集团建立“一对一”合作机制,通过成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完善“管委会+公司”体制。

对青岛而言,功能区在经过前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后,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都不约而同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延续甚至超越此前的发展势头。

而通过“一对一”定向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将使得双方合作领域更加聚焦,能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双方更好地扮演匹配城市发展战略的角色,在更大范围内展现更大的担当。

且市属平台公司的介入,也符合功能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作为资本运营平台,四家市属公司能为功能区发展带来最大的帮助,就是资本的介入。这不仅体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亦能体现在功能区内相关企业培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方方面面。

以首个进行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的功能区轨道交通示范区为例,现场华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亮提到,集团一方面将从社会上筛选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技术、机械加工方面的企业,通过资本扶持,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再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打造一种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最终在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若干个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将通过产业金融和产业园区服务的方式落地制造业产业集群项目。

事实上,在进一步深化功能区改革前,高新区、金家岭金融区以及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完成了一轮人事调整,同时各功能区也陆续收尾去格式化改革,开始实行常务副主任负责制。

率先进行调整的是金家岭金融聚集区。11月22日,崂山区委书记、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党工委书记孙海生主持召开金管委干部大会,宣读金融区新一届党工委、管委领导班子优化调整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据相关报道显示,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由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锋兼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则由崂山区委常委黄应胜担任。

接下来进行调整的,是高新区。11月24日,青岛市政府副市长、高新区专委会主任、高新区工委书记耿涛率队赴科技部火炬中心汇报工作。上述信息表明,耿涛已兼任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一职。

此外,城阳区委书记王波兼任高新区管委主任,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一职,则由城阳区委副书记李天传兼任。

随后,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也进行了人事调整。12月,青岛政务网公布一批人事任免调整,其中提到:秦青松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在此之前,秦青松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工委副书记。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由城阳区委常委毕建国担任。

眼下,各功能区在经历了一轮人事调整后,又陆续启动了“管委会+公司”体制2.0版。一系列的动作意味着,作为承担城市发展重要战略与使命的功能区,将在青岛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而透过青岛当前的重点发力方向也能看出,四个功能区确实肩负重任。

《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为青岛赋予了龙头引领的角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早已成为青岛锁定的目标之一。蓝谷,正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引领区,目前已具海洋科技新城雏形。

自获批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正努力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金家岭金融区,是青岛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青岛党政一把手多次表态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2021年,智能家电以及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承载核心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驶出了中国第一辆“和谐号”、第一辆“复兴号”,第一辆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在这里下线。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等龙头企业和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聚集于此,也为示范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在科技创新被提到城市发展一个前所未有高度的大背景下,科创要素集聚的高新区,也与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谋而合”。

2021年11月,青岛市科技局公示了拟入库的2021年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企业名单。其中,注册地位于高新区的企业,包括了盘古智能、科捷智能等18家,这一数据在全市占比近1/4,居全市首位。

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报道中在介绍此轮功能区改革时提到,“今年青岛将创新打造市区两级国有平台公司协同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新模式,统筹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为功能区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这段话中的核心词汇是“创新”。言下之意,青岛进行功能区改革,并没有现成的案例作参照,这就需要青岛以更大魄力,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坚定走好改革的每一步。

40余年前,“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深圳,趟出了一条值得多方借鉴的发展之路。

而40年后的今天,主动求变的青岛又能否循着深圳的发展路径,以功能区二度改革为契机,为全国树立一个区域改革新样板?

当然,功能区改革毕竟是一场事关发展大局、具有全盘性的攻坚过程,有创新的做法固然值得鼓励,但更难得的,还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与行动。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青岛新策:4个功能区再启动改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