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娱乐男星榜出炉,“粉丝冰火效应”时代开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娱乐男星榜出炉,“粉丝冰火效应”时代开幕

吴亦凡事件中,粉黑的撕裂表现并不是某个粉群行为,它在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了一种全面的、无差别的、可以套用任何粉群的粉丝文化。

本榜单根据6月11日至6月17日全网数据统计生成。其中社交指数根据关键词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得出;热评指数根据关键词在全网的点评、互动热度得出;搜索指数根据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的热度得出;今榜总指数根据关键词在社交、热评、搜索等三项指数加权综合得出。本榜单由今日排行榜研究院提供。

主编读榜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Malcolm X在半个世纪之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缺乏洞察力,宣传会驱使你憎恨那些原本被压迫的人,并让你爱上那些原本不该爱的人。”

半个世纪过去,人们依然在“楚门的世界”中与这个世界和同类相处相伴,相爱相恨,而且炽烈的程度只增不减,至于是错爱还是错恨,谁在意呢?

本周娱乐男星热度榜,吴亦凡力拔头筹,看到此结果各位看官相视一笑了然于心。这个礼拜吴亦凡约炮的新闻持续轰炸,不断发酵,经过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少女举证,该丑闻基本得到吃瓜群众广泛性默认。

事件爆发后与工作室迟迟不发确凿的澄清声明相对比的是,吴亦凡的粉丝冲在了此次危机公关的最前线:“一看就是有人有组织地在黑凡凡”、“只有他亲口承认我才相信”、“能被吴亦凡睡,这辈子就值了吧”……或澄清,或支持,“吴亦凡最委屈”的论调血洗了各个网络平台。

我们习惯把粉丝现象当作娱乐圈的周边表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时至今日,粉丝已经完全不同于二十年前的追星族。由于传播介质的变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物料和信息最大化的曝光,让粉丝对于偶像的情感投射和期待不再单一。爱一个明星就像火一样热烈,被爱遮住了眼帘(脑残粉:我看不见看不见);讨厌一个明星就像冰一样冷酷,被偏见捂住了耳朵(黑粉:我不听我不听)。粉粉黑黑,追捧与中伤共同构成了这个我称之为“粉丝冰火效应”的繁华乱世。

回顾吴亦凡事件,约炮丑闻曝光后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脱粉潮”,反而粉丝政治在各网络平台上暗流涌动:粉丝不仅要处理当前危机,积极取证推翻所谓“谣言”;还要稳定军心,保持粉丝内部团结;甚至要进行公关干预,引导网络言论……面面俱到,其专业程度不亚于处理中日外交关系。

而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爱豆爱的深沉。与此同时,一向不喜欢吴亦凡的黑粉也倾巢出动,将之前的各种不相干的新闻和事件漫天联想,为丑闻的火焰添上一把柴火。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恨的炽烈。一边是火焰,烈火炎炎;一边是冰山,冰冷刺骨。

吴亦凡事件中,粉黑的撕裂表现并不是某个粉群行为,它在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了一种全面的、无差别的、可以套用任何粉群的粉丝文化。前有排在榜单34位的陈赫由于婚内出轨,引发一群小贤粉怜爱和正义网友讨伐,腥风血雨堪比180集甄嬛传。后有排在第3位的李易峰兰博基尼撞车门,粉丝急着科普肇事逃逸的法律条款的同时,还要在各个社交平台维护爱豆的名誉,时刻准备黑粉的搅局。在互联网这块广袤的大战场上,粉黑之间的斗争谁输谁赢从来没有定数。

我们可以看到,明星出事,最后出名以及被调侃的对象常常是粉丝。粉丝爱偶像本是天经地义,但是过分的关注让现在的粉丝呈现出一种关己则乱的怪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成本,从这种角度上来说,也降低了追星的门槛。从前,喜欢一个明星,只能从广播中追他的声音、从电视中等候他的出镜,见一面或许得坐一个晚上的绿皮火车去见面会现场跟人肉搏。比特和光速的时代,媒介打破了这种局限,刷刷微博就可以看到他最新的实时动态;看看直播软件,明星吃饭拉屎恨不得全程直播。

于是,信息的过度曝光改变了粉丝对事物的判断,重过程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来得言辞凿凿。演技不好?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知道为这个戏他每天只吃两颗葡萄么?明星再不是电波和客厅42英寸屏幕上的遥不可及的神,而是陪我吃饭陪我睡觉在我寂寞陪我傻笑的老公、老婆,是融入我生活一切场景的不容任何人诋毁的图腾。

我尊重这个时代一切的好和一切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的种种变化。我还是想说,你以为花更多的时间了解了真实的他,然而通过看不见的网络光波的渲染,最后投射到眼球的可能只是经纪人精心包装后的他,甚至是粉丝一厢情愿加注的人设。真实是怎样已经不重要,只需要一张盈盈笑颜,就可以抚慰所有爱而不得的心。

关于“粉丝冰火效应”的真谛,梁静茹很久以前就唱过,“你的姿态,你的青睐。我存在在你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娱乐男星榜出炉,“粉丝冰火效应”时代开幕

吴亦凡事件中,粉黑的撕裂表现并不是某个粉群行为,它在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了一种全面的、无差别的、可以套用任何粉群的粉丝文化。

本榜单根据6月11日至6月17日全网数据统计生成。其中社交指数根据关键词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得出;热评指数根据关键词在全网的点评、互动热度得出;搜索指数根据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的热度得出;今榜总指数根据关键词在社交、热评、搜索等三项指数加权综合得出。本榜单由今日排行榜研究院提供。

主编读榜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Malcolm X在半个世纪之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缺乏洞察力,宣传会驱使你憎恨那些原本被压迫的人,并让你爱上那些原本不该爱的人。”

半个世纪过去,人们依然在“楚门的世界”中与这个世界和同类相处相伴,相爱相恨,而且炽烈的程度只增不减,至于是错爱还是错恨,谁在意呢?

本周娱乐男星热度榜,吴亦凡力拔头筹,看到此结果各位看官相视一笑了然于心。这个礼拜吴亦凡约炮的新闻持续轰炸,不断发酵,经过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少女举证,该丑闻基本得到吃瓜群众广泛性默认。

事件爆发后与工作室迟迟不发确凿的澄清声明相对比的是,吴亦凡的粉丝冲在了此次危机公关的最前线:“一看就是有人有组织地在黑凡凡”、“只有他亲口承认我才相信”、“能被吴亦凡睡,这辈子就值了吧”……或澄清,或支持,“吴亦凡最委屈”的论调血洗了各个网络平台。

我们习惯把粉丝现象当作娱乐圈的周边表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时至今日,粉丝已经完全不同于二十年前的追星族。由于传播介质的变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物料和信息最大化的曝光,让粉丝对于偶像的情感投射和期待不再单一。爱一个明星就像火一样热烈,被爱遮住了眼帘(脑残粉:我看不见看不见);讨厌一个明星就像冰一样冷酷,被偏见捂住了耳朵(黑粉:我不听我不听)。粉粉黑黑,追捧与中伤共同构成了这个我称之为“粉丝冰火效应”的繁华乱世。

回顾吴亦凡事件,约炮丑闻曝光后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脱粉潮”,反而粉丝政治在各网络平台上暗流涌动:粉丝不仅要处理当前危机,积极取证推翻所谓“谣言”;还要稳定军心,保持粉丝内部团结;甚至要进行公关干预,引导网络言论……面面俱到,其专业程度不亚于处理中日外交关系。

而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爱豆爱的深沉。与此同时,一向不喜欢吴亦凡的黑粉也倾巢出动,将之前的各种不相干的新闻和事件漫天联想,为丑闻的火焰添上一把柴火。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恨的炽烈。一边是火焰,烈火炎炎;一边是冰山,冰冷刺骨。

吴亦凡事件中,粉黑的撕裂表现并不是某个粉群行为,它在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了一种全面的、无差别的、可以套用任何粉群的粉丝文化。前有排在榜单34位的陈赫由于婚内出轨,引发一群小贤粉怜爱和正义网友讨伐,腥风血雨堪比180集甄嬛传。后有排在第3位的李易峰兰博基尼撞车门,粉丝急着科普肇事逃逸的法律条款的同时,还要在各个社交平台维护爱豆的名誉,时刻准备黑粉的搅局。在互联网这块广袤的大战场上,粉黑之间的斗争谁输谁赢从来没有定数。

我们可以看到,明星出事,最后出名以及被调侃的对象常常是粉丝。粉丝爱偶像本是天经地义,但是过分的关注让现在的粉丝呈现出一种关己则乱的怪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成本,从这种角度上来说,也降低了追星的门槛。从前,喜欢一个明星,只能从广播中追他的声音、从电视中等候他的出镜,见一面或许得坐一个晚上的绿皮火车去见面会现场跟人肉搏。比特和光速的时代,媒介打破了这种局限,刷刷微博就可以看到他最新的实时动态;看看直播软件,明星吃饭拉屎恨不得全程直播。

于是,信息的过度曝光改变了粉丝对事物的判断,重过程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来得言辞凿凿。演技不好?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知道为这个戏他每天只吃两颗葡萄么?明星再不是电波和客厅42英寸屏幕上的遥不可及的神,而是陪我吃饭陪我睡觉在我寂寞陪我傻笑的老公、老婆,是融入我生活一切场景的不容任何人诋毁的图腾。

我尊重这个时代一切的好和一切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的种种变化。我还是想说,你以为花更多的时间了解了真实的他,然而通过看不见的网络光波的渲染,最后投射到眼球的可能只是经纪人精心包装后的他,甚至是粉丝一厢情愿加注的人设。真实是怎样已经不重要,只需要一张盈盈笑颜,就可以抚慰所有爱而不得的心。

关于“粉丝冰火效应”的真谛,梁静茹很久以前就唱过,“你的姿态,你的青睐。我存在在你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