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临近新年钟声的重庆,气温不超过10摄氏度,寒意颇深。但渝中区的街头依旧门市火热,热闹非凡,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喜悦当中,此刻,有两家中介门店,门可罗雀,与周围繁忙的景象格格不入。
重庆渝中,作为房产交易的热门城市和区域,一直以来都人气旺盛,但是自2021下半年以来,已经关闭了多家中介门店,幸存下来的门店也艰难求生。然而,在2021年像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全国各地的“关门潮”轮番上演。
背后,是市场下行、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限购、限贷、限价、限拍…”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共计近600余次,在多渠道的调控之下,楼市成交量和成交价双跌。2021年无疑成为行业的分水岭,房地产告别蒙眼狂奔的发展状态,逐渐趋向平稳。
短短一年,置身于大潮,中介江湖也在市场沉浮中春秋起落,有人乘势而起,有人败兴而归,尽显百态。
行业转弯,大浪淘沙
“过去一年和做梦一样,坐过山车都没有这么刺激。以前也出现过行业低谷,但是从来没有哪次像21年这样令人胆战心惊。”在重庆,资深经纪人谭冬(化名)是少部分熬过寒冬,依然幸存坚挺的店东,但在谈及过去一年的经历时,他仍心有余悸。
谭冬亲历了风云变幻的一年。在上半年,自有的小店乘着楼市东风着实让谭冬喜出望外,“上半年好的时候,平均每月几十组带看,月入几十万基本不是问题。但是说变就变,转眼间就不行了,没有客户,入不敷出。”作为自主经营的店东,谭冬表示在霜冻期,想要抗住寒流着实力不从心。
是什么促使楼市大反转,又是什么让整个中介行业陡转直下?调控加码、信贷环境收紧,还是接二连三的房企违约风波?这些肉眼可见的因素下,最深层次的是供需结构下对整个行业的纠偏和格局重塑。
1998年,在一首《相约九八》的歌声中,房地产也“踏破冬的沉默,披上绿装”,国家宣布可取消福利分房,商品房买卖正式登上舞台。国内房地产如火如荼,房产中介在黄金时代野蛮生长,但是粗放的行业发展也导致中介服务存在专业度不够、假房源遍布、服务水平不一等普遍性问题。
任何行业都要走过从粗放到精细的阶段,中介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存量时代到来之际,中介行业将取代开发商,成为房产行业的主角,变革才刚刚开始。
“还是想坚守一下。”谭冬不想刚做起来的事业付之东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觉愈发吃力,“后期也跟着市场开始转向做新房,但是不论是房源、客源还是佣金垫付,每一个环节都难以为继,而且客户对我们这样的陌生品牌根本不信任。”谭冬发现在后期根本没有竞争力。
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行业整体下行,除却被诟病已久的假房源、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行业内卷、不合作、经营不善等现象频出,导致大批从业者惨淡退场。
转机来自于贝壳重庆站举办的一次店东召集令活动。彼时谭冬的门店正挣扎在生死边缘,朋友圈中的一条店东召集令活动引起了他的关注。“聚焦服务,穿越周期。”让谭冬眼前一亮,“存活下来是我目前最迫切的。”恰逢店东召集令活动在贝壳重庆总部举办了openday店东交流大会,谭冬决定一探究竟。
“参加openday 活动,与多位店东进行交流,也参观了贝壳的职能总部和签约服务中心,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差距。大环境下依然有做得很好的同行,他们专业、合作共赢、规范,让我看到穿越寒冬的希望。”

交流会上的一位德佑店东汪毅让谭冬颇为震撼,7.8两个月的总业绩超150万,且门店库存客户达1700多个。这是谭冬想都不敢想的业绩,“7.8月份本就是重庆楼市的淡季,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么高,尤其还是在今年市场不行的情况下,这确实让人佩服。”
存亡之际,谭冬选择加入贝壳。而正是这个决定,让他的门店起死回生,“依托贝壳的平台,房源代理、新房佣金垫付这些都不需要我去操心,再加上ACN合作房源共享,房客源基本上能够稳定,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加入贝壳一段时间的谭冬,门店经营状况逐步好转,更在体系化运营的支持下,实现长效发展。
“现在客户更讲究品质服务和专业服务,看重品牌和保障,这也是我们在行业中的立足之本。”同样通过店东召集令进入贝壳的郑雨(化名)表示,品牌的公信力在如今的市场下备受青睐,“品牌意味着服务保障,作为大额交易,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市面上的大品牌。”
在重庆,与谭冬一样在市场下行期通过店东召集令加入贝壳的还有另外10多位店东。他们在寒潮中抱团取暖,依靠公司提供的资源,掌握市场全局信息,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
但是同样作为经纪人的李阳(化名)却没能度过这场严峻的寒流。“抵不过,卷得太严重了,现在跟过去不同了,一个人战斗是敌不过千军万马的。”李阳一年间经历了红火、冷清到关店等一系列动作,如今,他正歇业在家。
李阳透露,过去作为房地产热门城市的重庆,成交量高,行业内出现人员过剩的问题,且中介门槛相对较低,整体素质不强,出去后选择较少,年轻的同行都转行送外卖、跑滴滴。
但是对于那些入行多年,资源都集中在房产领域的“老人”来说,又该何去何从呢?
成为独立经纪人或许是一条出路。独立经纪人近几年在国内兴起,既可以自己成立经纪事务所,也可以与中介公司合作。但是不论何种方式,独立经纪人都需要自己开拓市场和客户,这就意味着要想成为独立经纪人,需要深厚的行业资源。
“我现在挂靠的是一家小型公司,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客户我就去带看,但是基本上都是转介绍,很少有新客户。”杨杰(化名)就是一位独立经纪人,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开始面临瓶颈,“我们积累的资源量始终太小,且需要熟悉买卖、新房、二手、带看、签意向、过户、交房等全流程,工作量大且杂。”
工作难度大,过程中涉及较多专业知识是独立经纪人会遇到的问题,而独立经纪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则是房源与客户的短缺,“如果没有平台和共享的房源、客源,独立经纪人也很难生存。”
长远来看,独立经纪人是行业的一个趋势,尤其在国外已经有了不错的实践。从业者为减少成本、提高收益,选择成为独立经纪人。但是作为独立经纪人,以个人为单位承担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弱,还会面临拖欠佣金的情况,让部分经纪人望而却步。
江湖依在,但不复从前
“现在还能勉强糊口,但以后就不知道了,毕竟现在的行业和从前不一样了。”杨杰有些黯然的说到。
的确,江湖仍在,但已不复从前。今时不同往日,市场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入存量时代的房地产,中介的角色不再是简单促成交易,而是以交易展开的多维度服务者,消费者体验将贯穿行业发展的全流程。
行业不得不变革。“政策只是增加了行业的进入成本,但是这也将大部分短期投机者拦在门外。”一位资深的房产经纪人表示,无论是政策调控还是市场下行、行业洗牌,其根本都是在倒逼行业自我变革,朝着健康、有序、平稳的方向发展。
中介行业的确不需要这么多人,尤其不需要这么多不专业的人。因为中介的未来是精英化和职业化,中介门店的未来是精细化运营,而中介行业的未来是合作共赢与服务为王。
现在这个世道,江湖多风雨,原地踏步约等于慢性死亡。此次贝壳重庆站的店东召集令活动,透露着变革与优化的双重性质,这反应着贝壳对行业未来的理解。
“加入贝壳后,视野和格局更开阔,以前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难有长远的发展。房源客源都是共享的,大家都以合作为基础,成交率提升很多。”谭冬没有了起初的焦虑,信心满满。
“很职业、很专业,这是给我的第一感觉。”郑雨表示,加入贝壳后,体系化培训和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让他感受颇深,“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门店的经营状况变好,不需要过多为房源客源焦虑,更有精力聚焦管理。”
在贝壳生态下,谭冬和郑雨的门店都有了长效发展的机制,职业培训和专业的运营管理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往更远的方向走。
向新经纪时代迈进,刻不容缓
诚然,像郑雨和谭冬这样找到港口停泊的店东是幸运的,但更多人却在这场浪潮中被冲刷,滚滚时代的洪流从不会停止。中介这个饱受争议和诟病的名词,或许正在经历里程碑式的节点,而对它的诠释,需要这个行业千千万万的人来共同构筑。
行业的变革是不可逆的,中介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腥风血雨尚未结束,谁胜谁败也尚未可知。不过此次贝壳重庆站的店东召集令活动,似乎已经开始吹响集结的号角,向新经纪时代迈进刻不容缓!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