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丛桢
2016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语境里,除了“网红”,最火的就是“直播”了。在这个全民皆可以做网红,全民都可以当主播的2016年,如果没个直播账号,简直都羞于见人。
6月份以来,王思聪手撕斗鱼和网红而引爆的直播平台数据造假的热浪还没退去,当下风头最劲,号称在最近6个月内,用了10倍于其他对手的力量和资本(资本还能算、力量嘛……),一口气拿下一亿用户,被某媒体冠以直播之王称号的直播平台映客被某微信公众号曝光“用户测试黑屏直播3个小时,竟然有21个观众不离不弃”,短短几个小时10万+阅读,再度将网络直播数据造假的“虚火”大讨论推到风口浪尖。
一、症状:直播平台“习惯性数据造假综合征”
此次被微信公众号踢爆的映客“黑屏门”只是又一个偶然的网络娱乐事件吗?显然不是,这不过是直播平台“习惯性数据造假综合征”又一次发病,只不过此次是继被思聪老公手撕后,又一次用夸张和搞笑的方式,症状发作给大众欣赏。映客的病症不是个案,只是不凑巧的为了生存,把虚火撩拨的太旺以致引火烧身了,其他网络直播平台,并不是“没上火”,只是“病得没有映客那么严重”或者是“也病得很严重,只不过没有“在公众面前发作”而已。
在一些大型的直播平台,高人气的直播房间,显示的观看人数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过,经媒体反复调查发现,主播(及其所在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在人气值、礼物数等方面都有造假的行为。
1、网络主播“买粉”“买人气”
打开任意一款应用商城,输入“直播”,出现的“在线直播”APP,都能翻好几页。据媒体统计,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而这些平台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亿。从最早的秀场直播,到后来的游戏直播和全民直播,再到近日刚刚诞生的明星直播,直播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如火如荼”四个字来形容。
去年9月份,国内某电子竞技战队的队员,在一家直播平台直播的时候,其显示的房间观看人数,竟然超过了13亿人。从此直播平台数据造假,从圈内人熟知的内幕,变成了公开的“秘密”。而在不少网络主播看来数据造假是很正常的:“(直播平台)模式都是一样的,别人送东西(虚拟礼物),平台就会根据每个月的粉丝数量,送的东西的多少,跟主播进行分成。关注越多,分成就越高,所以肯定会有想各种办法提高人气的。”那么如何才能给直播房间的在线人数或者说观看人数造假呢?
第一种方法是主播自己在淘宝上购买粉丝,淘宝有不少专门卖直播间人气数量的,想刷多少想买多少都随你,和微博买粉丝数量类似,甚至可以花10块钱买1000个粉丝。在主播提供了ID号码和直播房间号后,这些被业内称为机器人的“僵尸粉”会按时出现在直播平台“捧场”,直播过程中,这些“僵尸粉”没有任何互动。
2、直播平台放水,不知道比主播高明到哪儿去了
进驻主播受利益驱使会花小钱“买粉买人气”换分成外,直播平台不仅会“选择性视觉障碍症”不加管理,有时甚至会“系统bug”,给主播“放水”。直播平台想包装推广某个主播的时候,就会运用后台数据,给主播“稍微加一点人气”。
其道理很容易理解:观众从直播平台买虚拟礼物送主播,主播拿虚拟礼物从直播平台兑换现金,直播平台从中分成。由于人们普遍具备从众心理,房间的在线人数越多,就会对新入直播间的用户造成一定心理暗示,使其更愿意参与互动以及送礼物。如此一来,形成了“互利关系联盟”的主播和直播平台都有了造假的动力。
以往直播平台给主播“加人气”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乘倍数”,也就是把在线观看的真实人数,乘以一个倍数,少则2倍,多则10倍。而随着“用户智商越拉越高”,直播平台会建立一个数据模型,不仅仅是简单把观看人数“乘倍数”,而是依据直播的各项数据,综合动态调整主播的在线观看人数。比如此次被曝光的映客“注水”的的简单数据模型就是:显示观众数量=21+X+39X(X表示房间的真实观众数,而且这些真实观众还必须得是来了就不走的那种)。
这种由直播平台提供的“水军”在业内被称为直播平台的“马甲”,而“马甲”又分为“机器人”(和淘宝买的“机器人”一样)和真实的后台工作人员。直播平台这种基于数据模型计算,并且多元的“放水”方式比主播自己花钱买的“人气”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的是更隐蔽,更灵活,不容易被人发现。网络主播自己“花钱买粉”与直播平台放水相比较,真是“图样图森破”。
二、直播平台的互撕时代
随着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直播平台这个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而近来游戏新闻也被主播们的日常占据了半壁江山。从去年下半年的平台挖人大战,到今年年初的扫黄打非,再到近期的代打事件,对于玩家和看客们来说,网络直播平台上演的一幕幕大戏不可谓不精彩。甚至段子手们表示比网络主播更好看的是“直播平台的互撕”。而在互撕过程中,主播挖角之战、主播身价争议以及直播平台欠薪说等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也一次次提及。
1、大主播是第一生产力
由于直播平台用户黏性不高,用户基本上跟着大主播走,所谓的大主播就是一直活跃在各大新闻头版的主播,他们或有颜值,或有技术,或性格招人喜欢,无论是打游戏还是解说都能吸引不少粉丝前来围观。对于一个直播平台来说,观众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以思聪老公的熊猫TV的游戏主播为例,LOL有若风把关,DOTA有2009坐镇,炉石区的主播有王师傅、SOL王、囚徒等,而娱乐区花高价请来的韩国女主播尹素婉也吸粉能力极强,只要他们几个大主播上线,其他主播的直播间基本就留不住人了。大主播的粉丝们忠诚度都很高,即使是主播换平台他们也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大主播不仅能提高平台流量,增加平台在业内的曝光度以及分量,还能提高投资商的关注度,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所以,大主播就相当于“台柱子”,是维持一个平台顺利运营的保障,不花大价钱请大主播就赚不了大钱。
因此失去一个优秀的主播不仅仅只是失去了他的直播内容,更多的是大量核心用户的流失,同样也会让平台失去对一个特定人群的辐射能力,这样的损失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不可谓不大。也因此,各主播平台为了留住顶级主播,甚至咬牙为留住大主播喊出了千万年薪的天价。而平台间的利益追逐也在哄抢中不断提升了主播们的身价,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公开资料显示,斗鱼曾一个月内花6000万元从虎牙挖走6名主播,而2015年斗鱼排名前十的主播几乎都被虎牙、熊猫TV等平台挖走,各直播平台相互挖角事件屡见不鲜。
2、烧钱才能续命
直播是个烧钱的行业,直播平台如果没有每月上亿元的流水就基本没有利润。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成本不低,其中占比最高的两项支出,一是主播年薪,上文已有过分析。二是带宽成本。
以天鸽互动为例,每月的带宽成本在千万元左右。斗鱼TV因为主打游戏直播,对画质要求更高,有业内人士透露斗鱼单是带宽成本每月支出在3000万元左右。YY此前就公布过,其在虎牙直播业务上的带宽预算是2.6亿元,也就是说每月超过2000万元。这些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烧不起的成本全都来自融资。
映客新融资8000万元,由昆仑万维领投;斗鱼TV新拿到了约6.7亿元融资,其中腾讯出资4亿领投,红杉资本追加投资;易直播也宣布获得6000万元的A轮融资;还有传言9158、YY等这些从PC时代秀场存活下来的老牌直播平台,也准备在移动直播上砸3~6亿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家直播平台不断爆出融资消息,融资金额基本在千万元级别,但按照这些平台成本支出来看,到手的资金只能支撑3~6个月,省着点花能撑一年左右,所以直播平台融资动作不断。频繁融资,似乎也预示着直播市场到了一个以金钱换时间的节点,一幕相似的历史也会上演:热钱大量涌入,应用蓬勃兴起,各大平台开始砸钱抢市场,资本的口袋随即收紧,市场洗牌开始、互相吞并,最后,存活下来的公司收割整个市场。目前网络直播用户还在培养阶段,为了占领市场,获得用户,直播平台不能不烧钱,因为不烧,可能就活不到“赚钱的时候”。
三、网络直播平台怎样去火?
1、配合政府监管下猛药
今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表示,针对近期网络直播类平台出现的涉“黄”涉“低俗”情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部署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严肃处理了斗鱼“直播造人”等涉嫌传播淫秽视频事件中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此次整治的重点落在互联网企业上,并且落实企业主体的责任,打击力度较为猛烈。尤其是在去年优衣库事件后,相关部门对于“有害信息突发事件”的处置十分重视。视频直播作为新兴的社交形态,也成为违规内容的新传播途径。
同时,对各大直播平台加大监测力度,例如,公安部在YY等重点直播网站设立网安警务室,工信部组织技术力量针对境内外50余款主流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信息安全评估,并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网络直播违法违规信息的依法处置。
5月4日,北京文化执法总队,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召开新闻通报会,六间房、酷我(聚星)、花椒、在直播、映客、69秀(玖秀)、陌陌和黑金直播9家直播平台的40名主播因涉黄被永久封禁。
目前,最火的直播主要是两类,美女直播以及游戏直播,很容易与涉黄涉恐联系在一起。作为网络直播方面的当事人,网络直播平台对于各种问题的产生和治理责无旁贷。为了方便自己进行管理,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调查,各大平台有必要实行网络直播实名制制度。
此项举措虽然限制了主播的数量,但能有效的控制主播的素质,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其次,各大直播平台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自己平台的直播规范,例如斗鱼TV之前公布的“主播最低着装标准图”,明确要求女性上装最低位置不能超过胸部的三分之一;低腰下装不得低于脐下2厘米,即不得露出胯骨及骨盆位,违规者将予以扣分直至封号处理。直播平台自身的严格要求有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此外,各个直播平台加强内容监督,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对违规现象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从而更加严重的后果。
2、冲破桎梏,革新商业模式
对于直播平台的盈利能力,外界一直存在着诸多猜疑,目前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主要有广告收入、用户打赏(包括礼物、道具等),以及与游戏公司、外设厂商之间的合作等。但这样的盈利模式对于处在风口浪尖的游戏直播行业而言,所带来的利润终归过于薄弱。它们各家直播平台在盈利上的巨亏,如若继续延续此路线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其实斗鱼tv、虎牙TV以及熊猫TV等这类每天具有强大的流量的直播平台可以通过流量来变现,至于如何变现,当然首先需要的是勇于打破盈利模式上的桎梏,不要太过单一,要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实现多元化发展,游戏直播行业的未来才能够能够更加的昌盛繁荣。
就目前来看,可以从增值服务、游戏联运、广告、会员订阅乃至电子商务、赛事竞猜等各个方面入手。直播平台只有走上多元化模式发展的道路,才是在真正的为未来盈利打下更好基础,为未来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做好准备。
而在未来优质主播和游戏直播内容的争夺也将会异常惨烈,如果现在直播平台不通过多元化发展实现盈利积蓄资本,到时候各大平台厮杀起来很容易就会被打得头破血流,最终落个淘汰出局的结果。
部分资料来源:百度百家、凤凰科技、网易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