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城,蜀地通滇、藏的要津,邛崃自古就有“酒里”“茶乡”“陶都”“绸城”之美誉。两千多年来,临邛古城的商道上,商旅络绎不绝。厚重历史不断沉淀,不仅给这里留下了诸多传奇,更培育出了富有独特魅力的人文气息,书写了“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的传奇。
今天,作为一座有着2300年历史的古城,邛崃市被贴上了不少的标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张张闪亮的旅游名片无不彰显邛崃旅游的魅力。

近年来,邛崃市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探索城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从人文、物文、景文,展现出邛崃的风土人情,打响“醉美邛崃”文旅品牌,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细品汉风雅韵
讲好“邛崃故事”
自西汉以来,邛崃留下了司马相如、陆游等诗词大家的诗词妙句400余首,处处尽显“两千年秦汉文化,三百里绿色风情”,文君井、吴江故居、段公馆、邓氏洋房,这些主人翁的故事也至今仍被百姓口口相传。这一首首经典诗歌与一个个文化地标,使临邛古城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从泮池出发,踏着文脉堰旁边的石板,逆流而行,约数百步就到了南正街文脉巷。巷口竖有一石碑,碑上有“临邛文脉”四个大字,为明宏治间知州董杰所书,其意在弘扬临邛文化,希望临邛文化兴盛发达。果不其然,此后几百年,邛崃许多文化名人便在此伴水而居,文脉巷及附近成为临邛文化昌盛之地。这些著名文化人留下的遗迹,加上文脉巷周边那一块“临邛文脉”的石碑,那一座“父子天官”的牌坊,那一条清澈透底的堰水,那一泓碧波荡漾的池塘,使文脉巷文气蔚然。

如今,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邛崃市把这些历史赋予的瑰宝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行动;在传统节日期间,广泛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深化开展固驿“仁孝文化节”、夹关“民俗文化节”、平乐“七夕情歌节”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节会活动,积极推进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聆听城市呼吸
触摸“千年传承”
诗酒禅茶,古道邛窑,汉风雅韵……从临邛古城到邛崃新城,在其23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上,不知留下了几多灿若星河的精彩。邛陶烧造技艺、夹关高跷、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孔明灯制作技艺、平乐古法造纸技艺……22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单说邛窑,作为国内彩绘瓷的发源地、四川青瓷的代表,其文化、科研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邛窑创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五代,衰落于宋朝,它们用来自千年前的美让现在的人们折服。“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这里不仅代表了邛崃人在瓷艺上的成就,更代表着千年前邛崃兴盛发达的商业气息。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曾经邛窑的盛景也侧面印证着这里的繁荣昌盛,生机蓬勃。

近年来,邛崃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以旅游引领临邛古城保护性改造,活化文脉资源,被央视一套专题报道。邛窑遗址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打造遗址公园,让文物活起来;成立全国首个区县文创市集──“崃劲市集”,代表成都市参加苏州创博会,促进瓷胎竹编等与爱马仕、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开展授权合作;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发邛茶、邛竹、邛酒等文创产品,推出“街区+酒肆”“林盘+酒庄”等新场景,引领新消费、实现新发展。
邂逅云山竹海
丈量“邛崃秘境”
在南河之滨,徜徉在绿道碧水间;在天台山,观“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胜景,在川西竹海,沐浴在“天然氧吧”;在湖水碧透、群山环绕的竹溪湖,泛舟湖面……绝美的风光,无不让人留恋。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邛崃,用实力不断为自己增添新名片,向世界证明着自己不仅有好诗、好酒,还有好景。

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的背景下,邛崃市再出发,开展了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南丝路马拉松等活动,以节事活动促进市场营销,提升邛崃市旅游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和重要抓手,邛崃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随着“三大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邛崃市的文旅产业还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邛崃市文旅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着建设天府旅游名县这一目标迈进。一座山水公园城市正巍然屹立在成都西部区域中心的大地上,一座文明新城正在崛起!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