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80%中小企业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委员支招“补短板”| 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80%中小企业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委员支招“补短板”| 上海两会

在“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分会场,多名政协委员就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出意见和建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杨舒鸿吉

2022年1月21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七场专题会议。在“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分会场现场,多名政协委员就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英提出,上海80%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转的难题。“说到底还是投入高,人才缺,数据少,也缺少可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对此,她建议通过部门联动、政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打造普惠化、兜底式数字化基础能力平台,建议参考随申码面向企业打造“沪企码”,通过“一码”连接分散在各部门条线的数据,构建企业的数据画像和数据账户,实现政府更加精准的施策,主动服务,弹性监管,架起政企间双向赋能的桥梁。 

张英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2022年1月起,《上海市数据条例》正式实施。高富平委员认为,上海市数据条例为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但受制于地方立法权限,以及数据立法复杂性,条例难以提供详细的操作规则。

因此,他建议,公共数据治理应当成为制度规则形成的试验田,“这是因为公共数据无论是用于公共服务还是授权运营,都需要解决数据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各方利益的协同治理问题”,整个主导的公共数据治理在数据分类、数据治理、数据资产、数据合规、数据安全等领域制定规则和标准,这才是整个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制度设施。 

上海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2021年12月,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公布。

谈剑锋委员认为,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不足,安全投入偏低,投入分配上重硬轻软等情况。

对此,他提出,上海要加强安全服务投入,避免重硬轻软,完善现有的采购机制和审计规则;技术培育要有定力和耐心,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让创新者有决心攻克技术问题,照顾到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受;同时落实数据安全法,积极主动作为。

陈乐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上海城市的魅力,在于丰富的人文历史遗存。

会上,委员陈乐建议,文化旅游中,可以把这栋建筑的历史,各种不同的风貌,通过XR或者其他技术,在当下给你更多的体验的场景,因为“让更多人,哪怕难得来一次上海,甚至上海自己的居民,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完成独特的体验。 ”

当前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是上海的两张名片。

委员崔海灵认为,新冠疫情影响深远,城市治理的实力已经到了快速向数据要效率的新阶段,城市体征数据的汇集、整合、共享、开放、挖掘、利用、流通、安全等等,给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下,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资源集中和多头管理并存,统一办理以及业务驱动分割同在,综合系统和业务系统还有混合,数字的沟通和协调还可以更加的顺畅流通。

黄宏伟也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打破行业之间的数字鸿沟,形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城市数据资源的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 

他指出,现有的数据平台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难以释放我国大力推进网络基建所带来的数字红利,因此迫切需要实现要素全面AI,打造物联智联城市数字的定做平台,实现智能感知与协同决策,达成海量数据互通共享、实时相应,推进城市治理应急安全和应急处置数字化的转型,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例,包括地上和地下等工程。 

深度参与了上海信息化的进程的政协委员胡宏伟谈及自身感受时表示,数字化是一种进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数据的收集治理计算与使用的全过程。

胡宏伟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他认为,数据收集是第一步,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赋能是最终极的目标,基于数据治理形成数字孪生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元宇宙,基于数据计算打造城市大脑、企业大脑、政府大脑,基于数据使用产生数字经济、数字财政,转型是深刻的转轨,由人治转向数治,由传统经济转向数字经济,由现实物理空间相元宇宙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空间予以转化。 

“在数字化进程中,上海要继续布局基于区块链、超算中心、城市超级算力以及分布式储能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化新基建,利用物联技术,构建城市数字基座。针对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需求,在生活领域,布局便捷适用的智能安防、智能充电桩、智能末端配送、智能储能等等相关新技术和终端设施。 ”胡宏伟建议。

此外,他还建议,上海可打造统一的平台,整合现有的系统平台数据,打造数据平台和物联网平台,建设上海超算中心提供算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专有算法中心,人工智能训练中心,满足生活、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的高频的算力弹性和算法高效迭代的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80%中小企业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委员支招“补短板”| 上海两会

在“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分会场,多名政协委员就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出意见和建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杨舒鸿吉

2022年1月21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七场专题会议。在“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分会场现场,多名政协委员就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英提出,上海80%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转的难题。“说到底还是投入高,人才缺,数据少,也缺少可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对此,她建议通过部门联动、政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打造普惠化、兜底式数字化基础能力平台,建议参考随申码面向企业打造“沪企码”,通过“一码”连接分散在各部门条线的数据,构建企业的数据画像和数据账户,实现政府更加精准的施策,主动服务,弹性监管,架起政企间双向赋能的桥梁。 

张英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2022年1月起,《上海市数据条例》正式实施。高富平委员认为,上海市数据条例为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但受制于地方立法权限,以及数据立法复杂性,条例难以提供详细的操作规则。

因此,他建议,公共数据治理应当成为制度规则形成的试验田,“这是因为公共数据无论是用于公共服务还是授权运营,都需要解决数据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各方利益的协同治理问题”,整个主导的公共数据治理在数据分类、数据治理、数据资产、数据合规、数据安全等领域制定规则和标准,这才是整个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制度设施。 

上海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2021年12月,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公布。

谈剑锋委员认为,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不足,安全投入偏低,投入分配上重硬轻软等情况。

对此,他提出,上海要加强安全服务投入,避免重硬轻软,完善现有的采购机制和审计规则;技术培育要有定力和耐心,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让创新者有决心攻克技术问题,照顾到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受;同时落实数据安全法,积极主动作为。

陈乐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上海城市的魅力,在于丰富的人文历史遗存。

会上,委员陈乐建议,文化旅游中,可以把这栋建筑的历史,各种不同的风貌,通过XR或者其他技术,在当下给你更多的体验的场景,因为“让更多人,哪怕难得来一次上海,甚至上海自己的居民,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完成独特的体验。 ”

当前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是上海的两张名片。

委员崔海灵认为,新冠疫情影响深远,城市治理的实力已经到了快速向数据要效率的新阶段,城市体征数据的汇集、整合、共享、开放、挖掘、利用、流通、安全等等,给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下,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资源集中和多头管理并存,统一办理以及业务驱动分割同在,综合系统和业务系统还有混合,数字的沟通和协调还可以更加的顺畅流通。

黄宏伟也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打破行业之间的数字鸿沟,形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城市数据资源的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 

他指出,现有的数据平台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难以释放我国大力推进网络基建所带来的数字红利,因此迫切需要实现要素全面AI,打造物联智联城市数字的定做平台,实现智能感知与协同决策,达成海量数据互通共享、实时相应,推进城市治理应急安全和应急处置数字化的转型,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例,包括地上和地下等工程。 

深度参与了上海信息化的进程的政协委员胡宏伟谈及自身感受时表示,数字化是一种进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数据的收集治理计算与使用的全过程。

胡宏伟委员。图片来源:东方网

他认为,数据收集是第一步,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赋能是最终极的目标,基于数据治理形成数字孪生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元宇宙,基于数据计算打造城市大脑、企业大脑、政府大脑,基于数据使用产生数字经济、数字财政,转型是深刻的转轨,由人治转向数治,由传统经济转向数字经济,由现实物理空间相元宇宙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空间予以转化。 

“在数字化进程中,上海要继续布局基于区块链、超算中心、城市超级算力以及分布式储能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化新基建,利用物联技术,构建城市数字基座。针对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需求,在生活领域,布局便捷适用的智能安防、智能充电桩、智能末端配送、智能储能等等相关新技术和终端设施。 ”胡宏伟建议。

此外,他还建议,上海可打造统一的平台,整合现有的系统平台数据,打造数据平台和物联网平台,建设上海超算中心提供算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专有算法中心,人工智能训练中心,满足生活、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的高频的算力弹性和算法高效迭代的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