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敢不敢来看一下理财类保单的真实收益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敢不敢来看一下理财类保单的真实收益率?

买家没有卖家精啊,再烂的东西,变个花样你就以为捡到宝了。

在众多保险产品中,最花哨、也是最迷惑人的保险产品非理财类保险莫属。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方案:

投保背景:30岁投保,每年投1万元,投5年,共5万元本金。

领取方式(不含分红):

方案A:投保人55岁时每年领5000元,领至终身,保证领取25年,不退本金。

方案B:投保人当年就领取1000元,每一年领取1000元至终身,80岁时退回本金,即5万元。

请问,哪个方案更划算?

@#¥%……是不是有点晕?

再来算一下领取总额(至80岁):

方案A:5000元X25年=12.5万元,共12.5万元。

方案B:1000元X50次=5万,加上本金5万元,共10万元。

好像和想的不太一样呢?

没错,的确是A方案总利益更高些!

可是我们常常更倾向选择方案B,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人在投保的时候,在计算收益时会被存1万返1000所诱惑,而且保险营销员会特意引导你关注这一点。你看,你交1万元,就能领到1000元,10%的收益呢!利息比银行存款高多了,最后5万元变成10万,是本金的2倍,多划算!

若是A方案摆在面前,要从第26年开始领取,你会觉得太漫长了,到时候领的5000元都不值钱了!

奇怪,为什么选方案B就不考虑通货膨胀,选方案A时要考虑呢?那是因为B方案短期内拿钱,关注点在拿钱多少上面,时间因素就忽略掉了。选A方案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等了多长时间拿钱,时间因素就放在了第一位,通货膨胀的担心就能顺理成章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买家没有卖家精啊,再烂的东西,变个花样你就以为捡到宝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这两个方案的长期收益率究竟是多少呢?

一般我们会粗略地算一下,

方案A:净收益/本金X100%=7.5万/5万=150%,再除以总年度数50年,平均每年就是3%的收益率,比银行高了。

同样滴,方案B,算出来是2%,和银行差不多。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地球人都这样算。

对于长线理财类产品,请大家不要忘了时间因素,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你这么算,时间价值哪儿去了?

所以,科学的算法是用内部报酬率(IRR)来计算,这是专门用来计算一段时间内投资收益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保险营销员常常说的保险收益是复利的意思。呵呵,又变了一下形状。

经过测算,A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是2.7%,B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是2.21%。这个数据不好看啊!

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市场上主要的理财类保险的长期收益率就是这个数,不信,你拿出现有保单或者营销员新推荐给你的限时销售的热销产品对比下,说不定数字还没这个好看呢!A方案中,总利益是本金的2.5倍,B方案中,总利益是本金的2倍。这正是目前大多数理财类产品的保证收益区间。

想知道内部报酬率高一个百分点会是什么结果吗?以A方案举例,就是从55岁开始每年领5000元,80岁时,再领取一笔生存金8万元,若多2个百分点,80岁时则领取20万的生存金,这就是内部报酬率多1个2个百分点的结果。不要小看长期理财类保险1%-2%的差别,经过了时间的洗礼,那是天壤之别啊。通常这类产品分红水平大约有2%,就是说加上红利,总利益是本金的6.5倍左右,而内部报酬率就是4.67%,其实这个数还抵不过实际的通货膨胀(5%-6%)。总报酬率在4%-5%是现在国内分红保险的实际收益水平。

可见,在理财类保险中,千万不要被眼花缭乱的领取方式弄晕了,要知道,合同刚开始就领取,你领的并不是你的收益,而是你的本金,等于少交一点钱。理财类保险最忌讳的就是短期内提领,保险是最能体现时间价值的产品,若你没有长线储蓄计划,最好不要用保险这个理财工具。

其实,理财类保单的收益率计算并不复杂,用对了工具、找对了人,就能让花样繁多的产品回归本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敢不敢来看一下理财类保单的真实收益率?

买家没有卖家精啊,再烂的东西,变个花样你就以为捡到宝了。

在众多保险产品中,最花哨、也是最迷惑人的保险产品非理财类保险莫属。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方案:

投保背景:30岁投保,每年投1万元,投5年,共5万元本金。

领取方式(不含分红):

方案A:投保人55岁时每年领5000元,领至终身,保证领取25年,不退本金。

方案B:投保人当年就领取1000元,每一年领取1000元至终身,80岁时退回本金,即5万元。

请问,哪个方案更划算?

@#¥%……是不是有点晕?

再来算一下领取总额(至80岁):

方案A:5000元X25年=12.5万元,共12.5万元。

方案B:1000元X50次=5万,加上本金5万元,共10万元。

好像和想的不太一样呢?

没错,的确是A方案总利益更高些!

可是我们常常更倾向选择方案B,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人在投保的时候,在计算收益时会被存1万返1000所诱惑,而且保险营销员会特意引导你关注这一点。你看,你交1万元,就能领到1000元,10%的收益呢!利息比银行存款高多了,最后5万元变成10万,是本金的2倍,多划算!

若是A方案摆在面前,要从第26年开始领取,你会觉得太漫长了,到时候领的5000元都不值钱了!

奇怪,为什么选方案B就不考虑通货膨胀,选方案A时要考虑呢?那是因为B方案短期内拿钱,关注点在拿钱多少上面,时间因素就忽略掉了。选A方案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等了多长时间拿钱,时间因素就放在了第一位,通货膨胀的担心就能顺理成章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买家没有卖家精啊,再烂的东西,变个花样你就以为捡到宝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这两个方案的长期收益率究竟是多少呢?

一般我们会粗略地算一下,

方案A:净收益/本金X100%=7.5万/5万=150%,再除以总年度数50年,平均每年就是3%的收益率,比银行高了。

同样滴,方案B,算出来是2%,和银行差不多。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地球人都这样算。

对于长线理财类产品,请大家不要忘了时间因素,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你这么算,时间价值哪儿去了?

所以,科学的算法是用内部报酬率(IRR)来计算,这是专门用来计算一段时间内投资收益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保险营销员常常说的保险收益是复利的意思。呵呵,又变了一下形状。

经过测算,A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是2.7%,B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是2.21%。这个数据不好看啊!

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市场上主要的理财类保险的长期收益率就是这个数,不信,你拿出现有保单或者营销员新推荐给你的限时销售的热销产品对比下,说不定数字还没这个好看呢!A方案中,总利益是本金的2.5倍,B方案中,总利益是本金的2倍。这正是目前大多数理财类产品的保证收益区间。

想知道内部报酬率高一个百分点会是什么结果吗?以A方案举例,就是从55岁开始每年领5000元,80岁时,再领取一笔生存金8万元,若多2个百分点,80岁时则领取20万的生存金,这就是内部报酬率多1个2个百分点的结果。不要小看长期理财类保险1%-2%的差别,经过了时间的洗礼,那是天壤之别啊。通常这类产品分红水平大约有2%,就是说加上红利,总利益是本金的6.5倍左右,而内部报酬率就是4.67%,其实这个数还抵不过实际的通货膨胀(5%-6%)。总报酬率在4%-5%是现在国内分红保险的实际收益水平。

可见,在理财类保险中,千万不要被眼花缭乱的领取方式弄晕了,要知道,合同刚开始就领取,你领的并不是你的收益,而是你的本金,等于少交一点钱。理财类保险最忌讳的就是短期内提领,保险是最能体现时间价值的产品,若你没有长线储蓄计划,最好不要用保险这个理财工具。

其实,理财类保单的收益率计算并不复杂,用对了工具、找对了人,就能让花样繁多的产品回归本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