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那么大,为啥要去北欧投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那么大,为啥要去北欧投资?

北欧的创业氛围很浓,寻求融资的创业公司非常多,这些创业公司往往有好点子但却陷入融资瓶颈。

北欧的投资环境友好吗?在北欧投资和在别处有何不一样?北欧有哪些富有成长性的标的?关于在北欧投资的一切,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由于北欧的政府和企业不大注重自我宣传,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也很少去北欧进行投资,所以大家对北欧市场并没有特别了解。但实际上北欧既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独角兽和500强,又有更多等着投资人去甄选的优秀成长性标的。鉴于此,易界网特意做了一期“有关北欧投融资”情况的专题报道,希望可以给相关投资人士及机构带去一些好的建议。

易界网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欧新伞资本创始人吴莹女士。她在北欧工作、生活十多年,从2008年开始做天使投资人,对北欧的医疗、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游戏领域等板块了解深厚。在易界网的专访中,她谈论了北欧的投融资环境、北欧的独角兽公司、以及提出一些投融资建议。我们把此次专访实录经编辑后刊载于此,和各位共享。

未来,我们还会不定期对投行、律师、咨询、四大等领域的精英人士进行专访,为大家带去市场最前沿最鲜活的资深人士的专业见解。

政策环境友好、优质标的众多

易界网:北欧的投资环境友好吗?比如政治、经济环境这一块。

吴莹:整体而言,北欧的投资环境非常友好,这也是北欧吸引投资的原因。

首先,北欧的政治环境非常友好,政府非常欢迎中国的机构去北欧进行投资。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非常公开、通畅、不会设限。举个例子,你如果要去北美等地区投资,很可能会碰到一些政策的壁垒,比如想要引进北美那边的高新尖端技术,就会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而客户确实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北欧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讲,北欧的经济很有活力。北欧产业资源分布平均,并不是依靠天然资源或者某个领域的优势,而是整体产业发展均衡,所以经济活力很强。以瑞典为例,该国连续几年在欧洲GDP增长中位列前茅。这也意味着北欧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优质标的。

再次,北欧文化倡导创新与原创性,这也是北欧企业的一大特色。并且相比中国和北美市场,北欧企业的估值相对合理,估值虚高的情况鲜有发生。

从全球来看,国际资本对北欧地区的并购热情很高,仅2016年春季就有117起并购案,总金额约150亿美金。 这延续了去年北欧地区的并购热潮,仅瑞典就有306起并购案。去年最大一起是美国公司Mylan出价约840 瑞典克朗(100亿美金), 并购瑞典制药公司 Meda。第二高金额的是我们中国360公司出价12.3亿美金对挪威公司Opera的并购。

易界网:您那边对于中国企业去北欧进行投资有什么看法?

吴莹: 总结一下,北欧那边比较欢迎中国的投资人:

1、北欧的政治环境宽松,对中国投资人不设限。

2、北欧的公司将来希望进入亚洲和中国市场,欢迎中国资本进入。

3、目前进入北欧的中国资本比较少,大多数是北美、英国、德国公司。而北欧公司又很看重中国投资人带去的战略价值,通常情况下,北欧的公司都会给中国资本留一块席位。

虽然目前国内整体对北欧市场的关注度还不够,但是国内一些比较敏锐的投资人,已经逐渐看到北欧的潜在市场,陆续到访北欧。而北欧那边也比较欢迎中国的投资人。所以说,投资北欧既是比较新兴的阶段,又比较有前景。

易界网:北欧有哪些知名的独角兽公司?北欧的知名企业一般偏好从事哪些行业?

吴莹:北欧的独角兽企业有很多,举几个TMT相关的例子:来自瑞典的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来自芬兰的Rovio,是一家颠覆行业的娱乐媒体公司,成功打造了全球闻名的愤怒的小鸟形象。还有最近盛传的腾讯拟收购的另一家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该公司年盈利就达到10亿美

除此以外,Skype,MySQL,Klarna,King,Minecraft,Truecaller这些耳熟能详的独角兽品牌也来自北欧。

另外,北欧在制药、重工、航空等领域也有突出表现。比如阿斯利康,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来自瑞典的沃尔沃集团,虽然它以汽车品牌知名,但它的重心在汽车重工领域;瑞典的萨博集团,是著名的航空及武器制造商。还有很多著名的北欧家具和时尚设计品牌。

按照人均独角兽产出率计算,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仅仅落后硅谷,居世界第二。而从投入的资本总量上来讲,北欧地区的资本流入和硅谷远远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投资人的回报率非常高。

融资需求强烈、出售意愿较弱

易界网:北欧那边什么样的公司在寻求融资机会?或者寻求出售?

吴莹:融资和并购这两块会有所不同。整体而言就是:融资项目比较多,出售的项目很少。

先说融资:基本上是A轮左右的公司在寻求融资。北欧本地可以投的起A轮之后的大机构非常少,总共也就三四家。但是北欧的创业氛围很浓,寻求融资的创业公司非常多,这些创业公司往往有好点子但却陷入融资瓶颈。

北欧本地的融资量不足以支持创业者的需求,所以他们对融资的需求很强烈。另外,虽然BCD轮也有融资需求,但是相对于A轮来说是没有那么多的。

再说出售:坦白来讲出售这一块并不是那么多。因为北欧的企业寻求到融资后,发展比较靠谱。一旦运行良好,有了不错的盈利能力,就不存在要去出售的需求。除非国内实力雄厚的买方,主动联系他们,寻求战略合作,希望他们接收资本。否则北欧那边很少有出售企业的情况。

易界网:北欧各国是早已闻名于世的高福利国家,去北欧进行投资,是否要付出更高的人工成本?比起其他国家和区域,并购后的融合方面会更难吗?

吴莹:我觉得未必。北欧潜在标的公司的估值很合理,比英美的估值合理很多。他们很少有比较膨胀的估值因素在里面,所以从整个并购的成本上来说未必比其他地方高。反而因为去的人很少,导致没有竞价,所以最终成交的价格也不会很高。

并购后的整合,我觉得不会更难。同样作为西方国家,北欧相对其他国家更透明。北欧的文化更直接、更诚实,有一说一,不会做过多的粉饰,对中国人来说或许可以更放心。

众所周知,北欧是高福利、高诚信国家,其实与他们打交道非常容易。北欧有诚信社会的基石在那里,如果中国投资人见多了比较多的浮夸的数字,看到北欧公司的数字,就不需要再打折扣了。

中国人投资北欧情况概览

易界网:可以大概描述下这两年中国人在北欧的投资情况吗?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最看重什么?

吴莹:整体而言,这两年有不少中国人在北欧进行投资,投资意向比较强烈。

比如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腾讯拟收购芬兰supercell;去年香港的GAE并购了全球最大的MEMS传导器生产商Silex Microsystems,这家公司是瑞典的;今年二月份中国的阳光凯迪集团宣布在芬兰投资10亿欧元生产生物燃料;还有更早的360收购Opera,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北欧进行的投资。

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最看重北欧的技术储备。因为北欧的人口不多,市场没那么大,但他们的研发能力很强。中国人过去希望把技术引入中国,带动产业升级。

另外,如果是游戏、消费品那一类,则更多的是希望引进中国、开拓国内市场。

易界网: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有什么特别需要提前准备、注意、知晓的事项吗?

吴莹:第一、多参加商业访问,了解北欧的市场。北欧人很低调,国人了解很少,对于国内有兴趣的投资人,建议先多增加对北欧的了解,多参加一些商业访问。

第二,不要想着一次吃太多,先从少数控股开始,然后慢慢调整。如果是产业资本真的想把支柱拉回来做产业升级,比较成熟的思路是像华为、 腾讯这样的公司,他们也是先少数参股,逐渐合作的好再在中国设厂设公司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国外公司比较接受的。不可能上来就要让国外的公司出售主导权,尤其对那些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所以就比较难。

第三,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国内一些产业资本可能连一个会讲英文的人也没有,就要出去并购,这也差太远了,至少核心并购团队要有英文比较强的人参与。总之,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那么大,为啥要去北欧投资?

北欧的创业氛围很浓,寻求融资的创业公司非常多,这些创业公司往往有好点子但却陷入融资瓶颈。

北欧的投资环境友好吗?在北欧投资和在别处有何不一样?北欧有哪些富有成长性的标的?关于在北欧投资的一切,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由于北欧的政府和企业不大注重自我宣传,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也很少去北欧进行投资,所以大家对北欧市场并没有特别了解。但实际上北欧既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独角兽和500强,又有更多等着投资人去甄选的优秀成长性标的。鉴于此,易界网特意做了一期“有关北欧投融资”情况的专题报道,希望可以给相关投资人士及机构带去一些好的建议。

易界网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欧新伞资本创始人吴莹女士。她在北欧工作、生活十多年,从2008年开始做天使投资人,对北欧的医疗、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游戏领域等板块了解深厚。在易界网的专访中,她谈论了北欧的投融资环境、北欧的独角兽公司、以及提出一些投融资建议。我们把此次专访实录经编辑后刊载于此,和各位共享。

未来,我们还会不定期对投行、律师、咨询、四大等领域的精英人士进行专访,为大家带去市场最前沿最鲜活的资深人士的专业见解。

政策环境友好、优质标的众多

易界网:北欧的投资环境友好吗?比如政治、经济环境这一块。

吴莹:整体而言,北欧的投资环境非常友好,这也是北欧吸引投资的原因。

首先,北欧的政治环境非常友好,政府非常欢迎中国的机构去北欧进行投资。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非常公开、通畅、不会设限。举个例子,你如果要去北美等地区投资,很可能会碰到一些政策的壁垒,比如想要引进北美那边的高新尖端技术,就会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而客户确实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北欧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讲,北欧的经济很有活力。北欧产业资源分布平均,并不是依靠天然资源或者某个领域的优势,而是整体产业发展均衡,所以经济活力很强。以瑞典为例,该国连续几年在欧洲GDP增长中位列前茅。这也意味着北欧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优质标的。

再次,北欧文化倡导创新与原创性,这也是北欧企业的一大特色。并且相比中国和北美市场,北欧企业的估值相对合理,估值虚高的情况鲜有发生。

从全球来看,国际资本对北欧地区的并购热情很高,仅2016年春季就有117起并购案,总金额约150亿美金。 这延续了去年北欧地区的并购热潮,仅瑞典就有306起并购案。去年最大一起是美国公司Mylan出价约840 瑞典克朗(100亿美金), 并购瑞典制药公司 Meda。第二高金额的是我们中国360公司出价12.3亿美金对挪威公司Opera的并购。

易界网:您那边对于中国企业去北欧进行投资有什么看法?

吴莹: 总结一下,北欧那边比较欢迎中国的投资人:

1、北欧的政治环境宽松,对中国投资人不设限。

2、北欧的公司将来希望进入亚洲和中国市场,欢迎中国资本进入。

3、目前进入北欧的中国资本比较少,大多数是北美、英国、德国公司。而北欧公司又很看重中国投资人带去的战略价值,通常情况下,北欧的公司都会给中国资本留一块席位。

虽然目前国内整体对北欧市场的关注度还不够,但是国内一些比较敏锐的投资人,已经逐渐看到北欧的潜在市场,陆续到访北欧。而北欧那边也比较欢迎中国的投资人。所以说,投资北欧既是比较新兴的阶段,又比较有前景。

易界网:北欧有哪些知名的独角兽公司?北欧的知名企业一般偏好从事哪些行业?

吴莹:北欧的独角兽企业有很多,举几个TMT相关的例子:来自瑞典的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来自芬兰的Rovio,是一家颠覆行业的娱乐媒体公司,成功打造了全球闻名的愤怒的小鸟形象。还有最近盛传的腾讯拟收购的另一家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该公司年盈利就达到10亿美

除此以外,Skype,MySQL,Klarna,King,Minecraft,Truecaller这些耳熟能详的独角兽品牌也来自北欧。

另外,北欧在制药、重工、航空等领域也有突出表现。比如阿斯利康,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来自瑞典的沃尔沃集团,虽然它以汽车品牌知名,但它的重心在汽车重工领域;瑞典的萨博集团,是著名的航空及武器制造商。还有很多著名的北欧家具和时尚设计品牌。

按照人均独角兽产出率计算,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仅仅落后硅谷,居世界第二。而从投入的资本总量上来讲,北欧地区的资本流入和硅谷远远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投资人的回报率非常高。

融资需求强烈、出售意愿较弱

易界网:北欧那边什么样的公司在寻求融资机会?或者寻求出售?

吴莹:融资和并购这两块会有所不同。整体而言就是:融资项目比较多,出售的项目很少。

先说融资:基本上是A轮左右的公司在寻求融资。北欧本地可以投的起A轮之后的大机构非常少,总共也就三四家。但是北欧的创业氛围很浓,寻求融资的创业公司非常多,这些创业公司往往有好点子但却陷入融资瓶颈。

北欧本地的融资量不足以支持创业者的需求,所以他们对融资的需求很强烈。另外,虽然BCD轮也有融资需求,但是相对于A轮来说是没有那么多的。

再说出售:坦白来讲出售这一块并不是那么多。因为北欧的企业寻求到融资后,发展比较靠谱。一旦运行良好,有了不错的盈利能力,就不存在要去出售的需求。除非国内实力雄厚的买方,主动联系他们,寻求战略合作,希望他们接收资本。否则北欧那边很少有出售企业的情况。

易界网:北欧各国是早已闻名于世的高福利国家,去北欧进行投资,是否要付出更高的人工成本?比起其他国家和区域,并购后的融合方面会更难吗?

吴莹:我觉得未必。北欧潜在标的公司的估值很合理,比英美的估值合理很多。他们很少有比较膨胀的估值因素在里面,所以从整个并购的成本上来说未必比其他地方高。反而因为去的人很少,导致没有竞价,所以最终成交的价格也不会很高。

并购后的整合,我觉得不会更难。同样作为西方国家,北欧相对其他国家更透明。北欧的文化更直接、更诚实,有一说一,不会做过多的粉饰,对中国人来说或许可以更放心。

众所周知,北欧是高福利、高诚信国家,其实与他们打交道非常容易。北欧有诚信社会的基石在那里,如果中国投资人见多了比较多的浮夸的数字,看到北欧公司的数字,就不需要再打折扣了。

中国人投资北欧情况概览

易界网:可以大概描述下这两年中国人在北欧的投资情况吗?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最看重什么?

吴莹:整体而言,这两年有不少中国人在北欧进行投资,投资意向比较强烈。

比如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腾讯拟收购芬兰supercell;去年香港的GAE并购了全球最大的MEMS传导器生产商Silex Microsystems,这家公司是瑞典的;今年二月份中国的阳光凯迪集团宣布在芬兰投资10亿欧元生产生物燃料;还有更早的360收购Opera,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北欧进行的投资。

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最看重北欧的技术储备。因为北欧的人口不多,市场没那么大,但他们的研发能力很强。中国人过去希望把技术引入中国,带动产业升级。

另外,如果是游戏、消费品那一类,则更多的是希望引进中国、开拓国内市场。

易界网:中国企业投资北欧,有什么特别需要提前准备、注意、知晓的事项吗?

吴莹:第一、多参加商业访问,了解北欧的市场。北欧人很低调,国人了解很少,对于国内有兴趣的投资人,建议先多增加对北欧的了解,多参加一些商业访问。

第二,不要想着一次吃太多,先从少数控股开始,然后慢慢调整。如果是产业资本真的想把支柱拉回来做产业升级,比较成熟的思路是像华为、 腾讯这样的公司,他们也是先少数参股,逐渐合作的好再在中国设厂设公司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国外公司比较接受的。不可能上来就要让国外的公司出售主导权,尤其对那些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所以就比较难。

第三,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国内一些产业资本可能连一个会讲英文的人也没有,就要出去并购,这也差太远了,至少核心并购团队要有英文比较强的人参与。总之,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