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现无人配送车千台量产之后,行深智能能否抓住行业爆发拐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现无人配送车千台量产之后,行深智能能否抓住行业爆发拐点?

“目前无人车还没到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当投入产出比到达甚至超越拐点之后就会迅速铺开。”谭筠预测,当单车的纯设备成本达到8万左右就会比较接近这一拐点。

图片来源:行深智能

记者|于浩

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商业化的今天,武汉江汉大学的学生早早享受到了无人配送设备的服务。在校园内,江汉大学的师生在线预约时间地点之后,无论是矿泉水、零食,还是行李、图书教材都可借由无人配送车完成配送。

这款无人配送车由行深智能提供。据介绍,这款无人配送车具备融合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具备L4级别驾驶能力,能够在道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识别红绿灯、道路标识,遇到障碍物会主动避让,拐弯前会自动打转向灯。

这并非行深智能的无人配送车首次进入校园,早在2020年,行深智能所研发的无人物流车就已经在湖南湘潭大学正式运营。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自动驾驶公司早早找到了校园、园区、景区、厂区等技术落地场景,目前已与富士康、华为松研院、江苏园博园等客户达成合作。截止2021年4月,行深智能已完成包含天使轮、Pre-A轮、A轮三轮融资,资方包含京东、险峰旗云、远方基金、盐南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等。

行深智能副总裁谭筠告诉界面新闻,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客户的需求,行深智能采用“1+X”的思路,以通用的车搭载定制的柜,同时针对场景需求对相应能力进行增删,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方案性价比。

以行深智能目前主推的“绝地”、“奔霄”、“布衣”三款车型为例,服务于厂区场景的奔霄系列在载重能力和越障能力方面优于绝地系列;主要应用在城市末端物流场景的绝地系列则强化厘米级定位能力以及符合中国物流行业标准的货箱;服务机器人布衣系列则具备自动充电功能和室内外无界通行能力。

“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去正向设计车型,”谭筠介绍说,“一方面能够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极致的性价比,对客户不需要的能力做裁剪。”

在无人配送设备应用乃至整个“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性价比始终是客户关注的焦点。与Robotaxi类似,感知层面的激光雷达、摄像机,决策层面的计算平台,动力层面的线控底盘等部件的高成本此前一直是阻碍无人配送车规模化的难点。

在谭筠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进程加速,激光雷达与计算平台等通用型设备的成本正在下降,同时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也使得电机、电控、电池的供应链逐渐成熟。

但向好的行业背景下,单个厂商无人配送车出货量仍在千台左右,有限的规模以及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产品的模式决定了无人配送车行业目前仍未达到产业分工提升效率的阶段。

谭筠认为,在现在这一阶段,行深智能软硬件全自研的模式起到了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性价比的作用。“虽然目前我们并不做芯片,但是整体硬件架构、软件通信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都是我们自行搭建的。”

他以地图技术为例,据谭筠介绍,在建图过程中,行深智能目前可通过数个低成本16线激光雷达的组合实现高线束激光雷达同样的效果。一方面这一做法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与采买地图服务相比,自研模式能够更快根据场景变化进行调整,省去了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成本。

“目前无人车还没到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当投入产出比到达甚至超越拐点之后就会迅速铺开。”谭筠预测,当单车的纯设备成本达到8万左右就会比较接近这一拐点。

回到行深智能的自身业务数据来看,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无人配送车的提效作用已初显成效。目前行深智能的人车比为1:25,即指控中心中一个人可分管25台车。

具体订单数上,在湘潭大学,行深智能单车每日配送订单数已超300单,当前每天单车运行时间大约为8至10小时。

继已进入的校园、园区、景区、厂区等场景之后,社区场景成为行深智能拓展业务的下一个方向。据谭筠所说,目前行深智能已经在与超市、快递公司推进合作,“由于开放道路存在道路准入的问题,因此新业务仍在小规模试验的阶段,我们还在尝试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现无人配送车千台量产之后,行深智能能否抓住行业爆发拐点?

“目前无人车还没到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当投入产出比到达甚至超越拐点之后就会迅速铺开。”谭筠预测,当单车的纯设备成本达到8万左右就会比较接近这一拐点。

图片来源:行深智能

记者|于浩

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商业化的今天,武汉江汉大学的学生早早享受到了无人配送设备的服务。在校园内,江汉大学的师生在线预约时间地点之后,无论是矿泉水、零食,还是行李、图书教材都可借由无人配送车完成配送。

这款无人配送车由行深智能提供。据介绍,这款无人配送车具备融合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具备L4级别驾驶能力,能够在道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识别红绿灯、道路标识,遇到障碍物会主动避让,拐弯前会自动打转向灯。

这并非行深智能的无人配送车首次进入校园,早在2020年,行深智能所研发的无人物流车就已经在湖南湘潭大学正式运营。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自动驾驶公司早早找到了校园、园区、景区、厂区等技术落地场景,目前已与富士康、华为松研院、江苏园博园等客户达成合作。截止2021年4月,行深智能已完成包含天使轮、Pre-A轮、A轮三轮融资,资方包含京东、险峰旗云、远方基金、盐南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等。

行深智能副总裁谭筠告诉界面新闻,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客户的需求,行深智能采用“1+X”的思路,以通用的车搭载定制的柜,同时针对场景需求对相应能力进行增删,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方案性价比。

以行深智能目前主推的“绝地”、“奔霄”、“布衣”三款车型为例,服务于厂区场景的奔霄系列在载重能力和越障能力方面优于绝地系列;主要应用在城市末端物流场景的绝地系列则强化厘米级定位能力以及符合中国物流行业标准的货箱;服务机器人布衣系列则具备自动充电功能和室内外无界通行能力。

“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去正向设计车型,”谭筠介绍说,“一方面能够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极致的性价比,对客户不需要的能力做裁剪。”

在无人配送设备应用乃至整个“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性价比始终是客户关注的焦点。与Robotaxi类似,感知层面的激光雷达、摄像机,决策层面的计算平台,动力层面的线控底盘等部件的高成本此前一直是阻碍无人配送车规模化的难点。

在谭筠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进程加速,激光雷达与计算平台等通用型设备的成本正在下降,同时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也使得电机、电控、电池的供应链逐渐成熟。

但向好的行业背景下,单个厂商无人配送车出货量仍在千台左右,有限的规模以及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产品的模式决定了无人配送车行业目前仍未达到产业分工提升效率的阶段。

谭筠认为,在现在这一阶段,行深智能软硬件全自研的模式起到了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性价比的作用。“虽然目前我们并不做芯片,但是整体硬件架构、软件通信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都是我们自行搭建的。”

他以地图技术为例,据谭筠介绍,在建图过程中,行深智能目前可通过数个低成本16线激光雷达的组合实现高线束激光雷达同样的效果。一方面这一做法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与采买地图服务相比,自研模式能够更快根据场景变化进行调整,省去了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成本。

“目前无人车还没到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当投入产出比到达甚至超越拐点之后就会迅速铺开。”谭筠预测,当单车的纯设备成本达到8万左右就会比较接近这一拐点。

回到行深智能的自身业务数据来看,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无人配送车的提效作用已初显成效。目前行深智能的人车比为1:25,即指控中心中一个人可分管25台车。

具体订单数上,在湘潭大学,行深智能单车每日配送订单数已超300单,当前每天单车运行时间大约为8至10小时。

继已进入的校园、园区、景区、厂区等场景之后,社区场景成为行深智能拓展业务的下一个方向。据谭筠所说,目前行深智能已经在与超市、快递公司推进合作,“由于开放道路存在道路准入的问题,因此新业务仍在小规模试验的阶段,我们还在尝试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