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GDP增速居山东第二,看淄博在“优”与“扩”中重回巅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GDP增速居山东第二,看淄博在“优”与“扩”中重回巅峰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经济开拓产业体系变革的蓝海、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淄博,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文 | 宋光耀

擘画“十四五”,“凤凰涅槃”的淄博站在更高的起点,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1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举行了2021年淄博市经济社会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向社会介绍了2021年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山东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长5.9%。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经济开拓产业体系变革的蓝海、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淄博,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工业提速,放大产业优势

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占传统产业80%的产业结构,曾让淄博一度被外界视作山东“大象经济”的缩影。而在三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之后,于淄博而言,工业的提速更是一丝等待许久的“曙光”。

在公布的数据中,2021年淄博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3.1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5%。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居全省第2位。

要知道,经历了三年“腾笼换鸟阵痛”的淄博工业,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2021年,淄博推深做实“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五个优化”,组织1731家规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提升方案,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01项,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达100%。

在“扩增量”方面,人工智能、氢能、无人驾驶、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全面起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促进新经济发展行动,海尔卡奥斯海智造平台落地赋能,建成全国首个电机行业二级节点,市级智慧工厂、智能车间达到472个,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30个,淄博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专项特色试点城市。

同时,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四强”产业“一业一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快速集聚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

“企业家是城市的功臣和脊梁”。淄博连续第三年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做出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对公务人员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的庄严承诺,激发了全市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空前高涨,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不经意间,淄博早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向前。

重回“巅峰”,加速动能转换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

于淄博而言,逾百年的近现代工业史,曾为这座城市创造出了不计其数的陶瓷、冶金、化工能国内外知名工业品牌。2011年,淄博工业经济总量超过了万亿元,成为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

老工业城市想要重回“巅峰”,一味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淄博,如何实现突围?淄博给出的答案是,“优化”与“育新”同样重要。

去年以来,淄博“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拉动工业技改投资241.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19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建材、陶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3%、18.2%、34.1%,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5.5%、15.4%、6.5%。坚持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工业新动能持续发力。

“四强”产业高质量起势、加速壮大,全市规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9%,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2.2%。这既代表了淄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能力,也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政策的正确性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曾经表示,“工业是支撑淄博经济发展的看家本领和定海神针。”近年来,淄博坚持以“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工业强市。

科创为核,淄博锚定新赛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回顾“十三五”,科创引擎无疑为淄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提供了强劲的动能,而面对“十四五”,淄博市也提出了“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重要抓手,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更多科创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国内重要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跃区”为目标,揭开“十四五”的新篇章。

如果说用好创新引擎是淄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第一步,“那么未来淄博的产业怎么发展?我们要吃什么样的饭,端什么样的饭碗?”淄博的答案,是“新经济”。

“十四五”期间,淄博市将全力发展新经济,着力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11条产业新赛道和200个左右的示范应用场景矩阵,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依靠新经济为城市打开上升空间、插上腾飞翅膀,真正实现这座城市和城市产业、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江敦涛表示。

而淄博,也提出到2025年,“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5%、42%,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与此同时,紧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淄博提出把改革和发展融合起来,研究出台更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全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淄博是一个为了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敢下本钱的城市。”

曾是中国工业版图上的耀眼明珠,淄博或许从未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使命——工业发展是其立命之本,亦是发展之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步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经济为路径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淄博重回“巅峰”,我们也期待着淄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焕发出更具活力的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GDP增速居山东第二,看淄博在“优”与“扩”中重回巅峰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经济开拓产业体系变革的蓝海、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淄博,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文 | 宋光耀

擘画“十四五”,“凤凰涅槃”的淄博站在更高的起点,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1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举行了2021年淄博市经济社会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向社会介绍了2021年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山东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长5.9%。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经济开拓产业体系变革的蓝海、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淄博,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工业提速,放大产业优势

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占传统产业80%的产业结构,曾让淄博一度被外界视作山东“大象经济”的缩影。而在三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之后,于淄博而言,工业的提速更是一丝等待许久的“曙光”。

在公布的数据中,2021年淄博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3.1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5%。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居全省第2位。

要知道,经历了三年“腾笼换鸟阵痛”的淄博工业,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2021年,淄博推深做实“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五个优化”,组织1731家规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提升方案,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01项,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达100%。

在“扩增量”方面,人工智能、氢能、无人驾驶、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全面起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促进新经济发展行动,海尔卡奥斯海智造平台落地赋能,建成全国首个电机行业二级节点,市级智慧工厂、智能车间达到472个,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30个,淄博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专项特色试点城市。

同时,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四强”产业“一业一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快速集聚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

“企业家是城市的功臣和脊梁”。淄博连续第三年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做出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对公务人员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的庄严承诺,激发了全市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空前高涨,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不经意间,淄博早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向前。

重回“巅峰”,加速动能转换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

于淄博而言,逾百年的近现代工业史,曾为这座城市创造出了不计其数的陶瓷、冶金、化工能国内外知名工业品牌。2011年,淄博工业经济总量超过了万亿元,成为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

老工业城市想要重回“巅峰”,一味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淄博,如何实现突围?淄博给出的答案是,“优化”与“育新”同样重要。

去年以来,淄博“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拉动工业技改投资241.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19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建材、陶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3%、18.2%、34.1%,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5.5%、15.4%、6.5%。坚持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工业新动能持续发力。

“四强”产业高质量起势、加速壮大,全市规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9%,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2.2%。这既代表了淄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能力,也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政策的正确性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曾经表示,“工业是支撑淄博经济发展的看家本领和定海神针。”近年来,淄博坚持以“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工业强市。

科创为核,淄博锚定新赛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回顾“十三五”,科创引擎无疑为淄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提供了强劲的动能,而面对“十四五”,淄博市也提出了“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重要抓手,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更多科创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国内重要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跃区”为目标,揭开“十四五”的新篇章。

如果说用好创新引擎是淄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第一步,“那么未来淄博的产业怎么发展?我们要吃什么样的饭,端什么样的饭碗?”淄博的答案,是“新经济”。

“十四五”期间,淄博市将全力发展新经济,着力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11条产业新赛道和200个左右的示范应用场景矩阵,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依靠新经济为城市打开上升空间、插上腾飞翅膀,真正实现这座城市和城市产业、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江敦涛表示。

而淄博,也提出到2025年,“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5%、42%,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与此同时,紧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淄博提出把改革和发展融合起来,研究出台更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全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淄博是一个为了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敢下本钱的城市。”

曾是中国工业版图上的耀眼明珠,淄博或许从未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使命——工业发展是其立命之本,亦是发展之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步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经济为路径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淄博重回“巅峰”,我们也期待着淄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焕发出更具活力的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