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雄
一、深圳是有为青年,但的确需要再培养培养
最近大深圳的呼声很高,我不想重复大咖们的奇谈怪论和水池浅见。在我看来,大深圳若成行,中国地缘政治将上演失街亭的大悲剧。
深圳看上去很大,但深圳有市的历史决定了其不过是一个毛孩子,其成熟度还真不够火候。回顾一下深圳的来世今生吧。深圳肇始于一个小渔村,92年,邓公南巡之后,国内资源云集深圳,创造了所谓的深圳理念和深圳速度。
本以为深圳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挑起大梁,舆论却急的跳脚,喊出了“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声音。好好的深圳失速,其原因在于,特区不特,上海分流了深圳万千宠爱。
现在深圳被当作创新和转型的样本来标榜,表面上来看,这是有道理的,深圳有美国害怕的华为,有市值上亿的腾讯,还有烽火连天的万科。就凭这三大高度,深圳似乎转型成功了。不过,我一向不看重实力,因为实力只是一种资源集中的表现,而今天你拥有的一切会不会只是作为别人的一种代管方式而存在,这才我看重的本质。不出五年,深圳,你被谁抛弃的问题将再一次抬头。
深圳、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磁铁,在政策的帮助下,一直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吸附在此。北京有国家机关和四大行,有审批的权力和仲裁的权力,上海有上交所,有自贸区,甚至于有迪斯尼,而深圳有深交所,有特区的政策和优良的移民人口。
这三大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做中国的城市。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中国源源不断地输入血液,才能保证城市永续发展。从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历史兴衰沉浮动中很容易看出这一点。上海的历史比深圳长,但当中国资源流转方向迁移到南方时,上海也很快地失速了。
为什么一个有着百年荣景的城市和一个改革开放的宠儿的城市都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间隔之间就上演荣衰快速转换的历史大剧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这些城市都是浅碟形的城市,像浮萍一般。看深圳靠不靠谱,现在难说,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深圳还太嫩,做不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平衡,也难以在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均衡。不均衡的格局如同比萨倾塔一样,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保证自身不倒都有困难,你还指望他能扛起大旗?
把深圳做大,等同于把更多的部队和更多的物资交给深圳,但深圳还只是个楞头青,你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不要说战时像深圳这样的绝地会损失惨重,就是在日常,深圳也会因为管理不善而让这一篮鸡蛋出现损耗。深圳现在开始限制外地车辆进入了,还做大,无异于麻雀吃黄豆,没跟屁眼商量。
二、深圳做大,中国面向整个西太平洋和东缘的地缘战略将失去依靠
中国的崛起,有三个重要的战略支点,首重东南亚,其实是东北亚,然后就是中亚及欧洲。东北亚现在因为日本和朝鲜的问题,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中亚及欧洲依托一带一路有大的起色,但要有大的突破还需时日。而东南亚是中国长久经营的地缘区域,其枝叶已经十分丰满,而且前景十分广阔。
美国所谓的战略西移,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和东南亚之间打个锲子,让中国最具价值的地缘区块成为有问题的区块,麻烦的区块。
深圳所处的区位靠东,偏离东南亚,如果大深圳成形,则深圳会将成为珠三角甚至南中国惟一的中心,这种态势,显然就把深圳以外的地区变成地缘政治的漏洞。一强多弱,市场过于集中,其结果是市场总的容量变小了。
从东到西数千公里的地缘战线不可能靠深圳一笔带过,深圳强,则整个战线会弱,更为重要的是,像云南、广西一线,与东盟一些国家,国土相连,更容易发挥地缘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要做大深圳,无非是加大政策的扶持,让周边省市割让土地,这样的做大,毫无意义,而且为地缘政治埋下地雷。
做大深圳,一如把大部队带上街亭,除了方便地缘政治对手包饺子,似乎没有别的更大的意义。深圳倒,则中国对东盟一线的影响则全盘损失。
特别要提醒的是,做大深圳是对内地资源的又一次集中。东北为何衰落,中央数轮振兴东北战略成效不大,就因为东北的资源都流失到南方,大量的民间资本因为炒房而乐不思归。
久而久之,深圳、上海和北京就会完成对内地的资源吸附,让内地和西部上演空城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