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热衷”行为艺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热衷”行为艺术?

表演,作为一种放大工具,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

文|雪豹财经社 高旭洋

“摔一下不够啊,再摔一下。”

在2029万人观看的直播中,荣耀CEO赵明两度将手机从齐肩的高度摔到地上。

这是新年伊始的荣耀新品发布会上,赵明在展示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的防摔效果时,带来的一段摔手机“绝活”。

摔手机前,赵明戏称“明哥已经很多年不摔手机了”。但据雪豹财经社观察,“明哥”可不是不摔手机很多年,上一次摔手机,也不过是2019年的事,还一年摔了俩,分别是荣耀9X和荣耀Play3。截至目前,赵明已经公开摔了5次手机。

发布会上摔手机这种商业行为艺术,小米CEO雷军、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都做过。金蝶CEO徐少春从2014年起,更是达到了一年一“砸”的程度,陆续砸过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办公室......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如此偏好商业行为艺术?

你方“摔”罢我登台

2021年5月8日,金蝶云苍穹峰会现场,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抡起铁锤,砸掉了代表着企业旧有IT理念和平台的“卡脖子的手”,发布了金蝶云新平台,并称“砸,是我们的一个里程碑。”

截至2021年,徐少春每年一“砸”,已经延续了8年。2020年,砸掉的是象征着传统企业数字化单体架构的“烟囱”;2019年,砸破的是一个象征企业领导者自我束缚的“茧”;2018年,砸了一堵象征着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围墙”......

董明珠在2012年加入金蝶董事会,在成为徐少春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后,似乎也学到了几分“砸”的艺术。

在2016年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现场“怒摔手机”,并自信地表示“我的手机世界第一,我今天就说我的产品摔下去不会坏,你敢摔吗?”

和董明珠打赌多年的雷军也敢。

早在2011年,雷军在做客腾讯微论坛时,为了反驳小米手机是山寨机的指责,就现场将手机从1.6米的高度摔下。“我示范一下,只是表达一种态度:我对小米手机的品质非常在意,我们在非常努力地做好手机。”据腾讯科技报道,当时小米手机砸在水泥地上,尽管电池飞出,但依然能够正常开机。

2021年11月卸任海尔董事局主席的张瑞敏,在1985年刚刚上任时,也曾砸过厂里的76台不合格冰箱。

同样的,还有为了证明自家产品无毒,当众喝下一杯乳胶漆的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在西门子总部楼下砸烂3台西门子冰箱的罗永浩;砸掉自家门店,损失200万的三只松鼠“老爹”章燎原......

一石二鸟

商业行为艺术背后,目的各不相同。通常来说,企业家们的意图分为对内管理和对外营销两层。

徐少春在回应自己的每年一“砸”时称:“砸”是一件严肃的事,对公司内部是一个信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外来讲,要让客户知道金蝶的方向,以前“砸”的都取得了成果,也获得了很好的投资认可。

按徐少春的说法,2021年砸掉“卡脖子的手”时,金蝶意在向高端市场释放信号,告知客户金蝶掌握了核心技术,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企业不被“卡脖子”。对内,则昭示了企业提供优质产品的决心,鼓舞士气。

由于有了2014年起的每年一“砸”,“今年砸什么”已逐渐成了金蝶的年度保留项目。徐少春砸东西的行为,也与金蝶的企业动向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去年底刚刚退休的张瑞敏,最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则意在对内管理。

2020年张瑞敏在接受深圳卫视《创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上不去。特别是冰箱紧缺的时候,报纸上有一句话叫做,纸糊一个冰箱也可以卖出去。由于不缺市场,冰箱厂商自然无心提升质量。

但张瑞敏认为,一旦供需平衡,过去只重数量的企业就将面临淘汰。因此,必须有一个事件,让员工们转变观念,注重生产质量。

砸冰箱一事,绝非乱砸一气,张瑞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录》访谈时称:“当时砸掉的冰箱上,都用小纸条写着出现的问题和责任人,由犯错的人亲自砸毁自己生产的问题冰箱,由此警醒员工。”

事实证明,砸冰箱一事后海尔的确走上了上坡路。3年后1988年的全国冰箱评比中,仅占2%市场份额的海尔冰箱打败万宝、荣事达等企业,以最高分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张瑞敏砸毁冰箱所用的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

而砸手机、喝涂料等,则显然是出于营销目的,以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质量过硬。

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在喝涂料后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称:“只有亲自喝下涂料,公司的知名度才能显现,销量才能攀升。如果我们是一家跨国公司,产品利润像洋品牌一样丰厚,我还用扔这样的‘炸弹’?”时至今日,蒋和平喝乳胶漆的故事还被写在富亚涂料的官网上。

当企业家们对这些行为艺术津津乐道时,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行为艺术都只是“表演”层面的策略,而作为一种放大工具,表演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

如果没有金刚钻,表演作为一个中性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便会显现出来。

同是摔手机,在B站赵明摔手机视频合集下,有不少关于荣耀手机耐摔的正面评论。而格力手机却没有因为董明珠的一摔而获好评。董明珠摔手机之后的网友评论是“雷军出米1的时候就摔过了”,以及大量对格力手机的负面评价。

为何偏爱行为艺术?

大体而言,中国企业家采用“摔”和“砸”等行为艺术的频次,明显多于西方企业家,也多于同在东亚的日韩企业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商业和管理现象。

从管理文明发展阶段的视角,知名管理学者肖知兴的解读有典型性。

肖知兴认为:中国企业组织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传统上用得最多的“基于私人关系的原始组织”,就是靠血缘、地缘、业缘,靠老大那张脸。第二阶段是“基于机器式运作的初级组织”,这种组织模拟的对象是军队。第三阶段是“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型组织”。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处在前两个阶段。典型表现就包括“用洗脑替代企业文化,以及用制度崇拜的军事化控制,替代科层制(一般指官僚制)”。

而表演给内部员工看的行为艺术,有相当一部分就基于洗脑和“靠老大那张脸”来管理的商业文化。

下一步,走向第三阶段,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型组织,才是优秀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管理学经典著作《基业长青》一书中,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姆·柯林斯研究了18家长寿企业,并得出结论:(善于表现的)魅力型领袖就好像一个能够随时准确报时的人,而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的创办人,往往是“制造时钟”的人。即他们的工作重点不是报时,而是主要致力于通过制度让组织运转下去,让组织不倚重领袖本人。

以《基业长青》的研究为底色,欧美管理界的主流色调更崇尚“沉静领导”,行为艺术难成潮流。

从消费者群体的视角,也可一窥中国企业家为何喜欢表演行为艺术。

有观点认为,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整体、意向、归纳,以及求同等特点。而西方思维模式则具有逻辑、实证,以及求异等特点。

无论是网红带货,还是房地产销售、淘宝的刷单、喜茶的排队,都能看到“求同倾向”和羊群效应的影子。

虽然中国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和消费者市场的成熟仍需时日,但市场博弈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只是,现阶段这种特色鲜明的商业行为艺术,还会流行多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热衷”行为艺术?

表演,作为一种放大工具,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

文|雪豹财经社 高旭洋

“摔一下不够啊,再摔一下。”

在2029万人观看的直播中,荣耀CEO赵明两度将手机从齐肩的高度摔到地上。

这是新年伊始的荣耀新品发布会上,赵明在展示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的防摔效果时,带来的一段摔手机“绝活”。

摔手机前,赵明戏称“明哥已经很多年不摔手机了”。但据雪豹财经社观察,“明哥”可不是不摔手机很多年,上一次摔手机,也不过是2019年的事,还一年摔了俩,分别是荣耀9X和荣耀Play3。截至目前,赵明已经公开摔了5次手机。

发布会上摔手机这种商业行为艺术,小米CEO雷军、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都做过。金蝶CEO徐少春从2014年起,更是达到了一年一“砸”的程度,陆续砸过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办公室......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如此偏好商业行为艺术?

你方“摔”罢我登台

2021年5月8日,金蝶云苍穹峰会现场,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抡起铁锤,砸掉了代表着企业旧有IT理念和平台的“卡脖子的手”,发布了金蝶云新平台,并称“砸,是我们的一个里程碑。”

截至2021年,徐少春每年一“砸”,已经延续了8年。2020年,砸掉的是象征着传统企业数字化单体架构的“烟囱”;2019年,砸破的是一个象征企业领导者自我束缚的“茧”;2018年,砸了一堵象征着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围墙”......

董明珠在2012年加入金蝶董事会,在成为徐少春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后,似乎也学到了几分“砸”的艺术。

在2016年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现场“怒摔手机”,并自信地表示“我的手机世界第一,我今天就说我的产品摔下去不会坏,你敢摔吗?”

和董明珠打赌多年的雷军也敢。

早在2011年,雷军在做客腾讯微论坛时,为了反驳小米手机是山寨机的指责,就现场将手机从1.6米的高度摔下。“我示范一下,只是表达一种态度:我对小米手机的品质非常在意,我们在非常努力地做好手机。”据腾讯科技报道,当时小米手机砸在水泥地上,尽管电池飞出,但依然能够正常开机。

2021年11月卸任海尔董事局主席的张瑞敏,在1985年刚刚上任时,也曾砸过厂里的76台不合格冰箱。

同样的,还有为了证明自家产品无毒,当众喝下一杯乳胶漆的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在西门子总部楼下砸烂3台西门子冰箱的罗永浩;砸掉自家门店,损失200万的三只松鼠“老爹”章燎原......

一石二鸟

商业行为艺术背后,目的各不相同。通常来说,企业家们的意图分为对内管理和对外营销两层。

徐少春在回应自己的每年一“砸”时称:“砸”是一件严肃的事,对公司内部是一个信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外来讲,要让客户知道金蝶的方向,以前“砸”的都取得了成果,也获得了很好的投资认可。

按徐少春的说法,2021年砸掉“卡脖子的手”时,金蝶意在向高端市场释放信号,告知客户金蝶掌握了核心技术,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企业不被“卡脖子”。对内,则昭示了企业提供优质产品的决心,鼓舞士气。

由于有了2014年起的每年一“砸”,“今年砸什么”已逐渐成了金蝶的年度保留项目。徐少春砸东西的行为,也与金蝶的企业动向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去年底刚刚退休的张瑞敏,最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则意在对内管理。

2020年张瑞敏在接受深圳卫视《创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上不去。特别是冰箱紧缺的时候,报纸上有一句话叫做,纸糊一个冰箱也可以卖出去。由于不缺市场,冰箱厂商自然无心提升质量。

但张瑞敏认为,一旦供需平衡,过去只重数量的企业就将面临淘汰。因此,必须有一个事件,让员工们转变观念,注重生产质量。

砸冰箱一事,绝非乱砸一气,张瑞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录》访谈时称:“当时砸掉的冰箱上,都用小纸条写着出现的问题和责任人,由犯错的人亲自砸毁自己生产的问题冰箱,由此警醒员工。”

事实证明,砸冰箱一事后海尔的确走上了上坡路。3年后1988年的全国冰箱评比中,仅占2%市场份额的海尔冰箱打败万宝、荣事达等企业,以最高分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张瑞敏砸毁冰箱所用的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

而砸手机、喝涂料等,则显然是出于营销目的,以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质量过硬。

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在喝涂料后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称:“只有亲自喝下涂料,公司的知名度才能显现,销量才能攀升。如果我们是一家跨国公司,产品利润像洋品牌一样丰厚,我还用扔这样的‘炸弹’?”时至今日,蒋和平喝乳胶漆的故事还被写在富亚涂料的官网上。

当企业家们对这些行为艺术津津乐道时,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行为艺术都只是“表演”层面的策略,而作为一种放大工具,表演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

如果没有金刚钻,表演作为一个中性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便会显现出来。

同是摔手机,在B站赵明摔手机视频合集下,有不少关于荣耀手机耐摔的正面评论。而格力手机却没有因为董明珠的一摔而获好评。董明珠摔手机之后的网友评论是“雷军出米1的时候就摔过了”,以及大量对格力手机的负面评价。

为何偏爱行为艺术?

大体而言,中国企业家采用“摔”和“砸”等行为艺术的频次,明显多于西方企业家,也多于同在东亚的日韩企业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商业和管理现象。

从管理文明发展阶段的视角,知名管理学者肖知兴的解读有典型性。

肖知兴认为:中国企业组织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传统上用得最多的“基于私人关系的原始组织”,就是靠血缘、地缘、业缘,靠老大那张脸。第二阶段是“基于机器式运作的初级组织”,这种组织模拟的对象是军队。第三阶段是“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型组织”。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处在前两个阶段。典型表现就包括“用洗脑替代企业文化,以及用制度崇拜的军事化控制,替代科层制(一般指官僚制)”。

而表演给内部员工看的行为艺术,有相当一部分就基于洗脑和“靠老大那张脸”来管理的商业文化。

下一步,走向第三阶段,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型组织,才是优秀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管理学经典著作《基业长青》一书中,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姆·柯林斯研究了18家长寿企业,并得出结论:(善于表现的)魅力型领袖就好像一个能够随时准确报时的人,而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的创办人,往往是“制造时钟”的人。即他们的工作重点不是报时,而是主要致力于通过制度让组织运转下去,让组织不倚重领袖本人。

以《基业长青》的研究为底色,欧美管理界的主流色调更崇尚“沉静领导”,行为艺术难成潮流。

从消费者群体的视角,也可一窥中国企业家为何喜欢表演行为艺术。

有观点认为,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整体、意向、归纳,以及求同等特点。而西方思维模式则具有逻辑、实证,以及求异等特点。

无论是网红带货,还是房地产销售、淘宝的刷单、喜茶的排队,都能看到“求同倾向”和羊群效应的影子。

虽然中国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和消费者市场的成熟仍需时日,但市场博弈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只是,现阶段这种特色鲜明的商业行为艺术,还会流行多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