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名店+名医+名药”就能完全阐述中医药模式?他们有不同意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名店+名医+名药”就能完全阐述中医药模式?他们有不同意见

你会选择哪一张方子呢?

作者:刘雨曦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大好,全国各地竞相探索中医馆模式,一时间成漫山遍野之势。就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创新,五位中医药工商企业及专家代表进行了一次思维大碰撞,并给出了自己的“药方”。其中,既有借医师资源为主药的,也有以积极创新为主药的,可谓各有千秋。那么,你会选择哪一张方子呢?

(本文按照采访者姓氏排序)

留住传统,才是核心竞争力

柳长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中医药本质是文化,是关于生命与疾病的文化,是真实不虚的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养生观及其诊疗方法。我们处在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的知识可以利用智慧财产权制度获得利益保障,传统知识同样具有价值,但逐渐被边缘化。特别是中药老字号企业,随着传统的消亡,其核心竞争力急骤减弱。

老字号传承要避开“传统文化是错误和落后”论,如中医所说的“有毒或无毒”指的是这个药有毒性,而不是有毒成分。中医说的“性”不是成分,这是中医学特有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现代科学认为,中药能够治病,是某种成分在起作用,因此,中药的质量也要用成分来鉴定。

在过去传统的、家族式的医疗单位(堂号)中的经验方,以及今天的中医院的医院制剂,承载的都是中医药的传统炮制、传统组方、传统制剂这种核心价值,与中药老字号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她们的核心竞争力。若要传承中医药,就必须留住传统,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传承需要带,创新需要改

那春生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传统老字号中医馆大多有人才的积淀优势,但随着老中医、老药工老去,很多中医技艺与方法面临失传的风险,加大对中青年医生的培养、支持、推广及服务,能有效解决中医断代问题。

广誉远与几十个医馆建立了“师带徒”(一位老中医带三名学生)的传承模式,同时还注重与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合作,为新一代中医药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发展平台。如何创新?则需要企业根据时代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改,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举个例子,广誉远主推产品龟龄集刚推出时是散剂,为方便消费者服用不被药粉所呛,上世纪80年代起改为胶囊,强大的疗效加上使用体验的优化,使得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达到90%。

中医药欲发展,解决医师资源迫在眉睫

孙兆毅 山东章丘健民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观之如今药品零售市场,发展速度渐缓之时,众多连锁药店把中医馆模式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规划,当作突围弱增长、探索“大健康”模式的重要方向。

但现实情况却是:首先,一地一政。各地针对开办中医馆的审批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其次,源于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馆试点的新挑战,也日益逼近;再次,中医药方面人才资源紧缺,药店专业性不足,目前大部分中医药师资源都掌握在医院和老字号中医馆手中。

连锁药店该如何吸引优质中医药师资源?目前章丘建民拥有连锁药店160家,4家国医馆也将在今年7月份开业,为解决这一问题,章丘建民的做法是:①高薪聘请当地正规的名老中医;②引进周边或其他地区中医师,或将退休老中医重请出山;③采用师带徒方式,培养新一代中医药师。

做好三点,打造“名店+名医+名药”模式

徐良国 湖北宜草堂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中医馆模式已广泛在药品零售市场得以实践,但市场上成功的案例却不多,严格意义上,也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中医馆模式。连锁药店打造中医馆不妨借鉴老字号中医馆的“名店+名医+名药”模式,但需要解决政策、专业人才及品牌传播三方面问题是关键。

宜草堂大药房成立于2012年,目前拥有170多家连锁门店,在中药品类销售商,我们会针对中医讲究“治未病”及“一病一方”的特点,从品质和品牌两方面严格甄选中药材。除此之外,药店每年都会与品牌工业合作举行与中医药相关的养生保健节和促销活动等,收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支持。

另一方面,终端连锁药店若想借中医药提升自身竞争力,回归药师专业化服务很重要,以此强化患者对中医馆平台黏性,增强和完善患者体验感。

中医药传播与传承,或可借助新技术

钟祥刚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阶段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工商双方过多关注获得的利益多少,而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对传统的医德、药德,工艺理解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医药行业传承与创新特别需要坚持老祖宗传下来的“工匠精神”。

我国很多行业老字号企业,包括中医馆为何都做不大?历史原因、政策制约、人才瓶颈及国药工业化水平较低等等,但最核心问题其实是创新不足。信息技术时代供应链重构,各种销售渠道扩宽为终端零售带来机遇,但也滋生了问题:市场不规范、原材料造假、不公平竞争......

一方面,中医药传播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利用新技术配合线下,从点到面进行布局。另一方面,对于中医药传承,则可以从这两方面为之: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师带徒”教育方式得以继续,尤其是一些老药工独门技艺;重新聘请名老中医,并将他们的经验技艺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以供“未来”中医们学习传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名店+名医+名药”就能完全阐述中医药模式?他们有不同意见

你会选择哪一张方子呢?

作者:刘雨曦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大好,全国各地竞相探索中医馆模式,一时间成漫山遍野之势。就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创新,五位中医药工商企业及专家代表进行了一次思维大碰撞,并给出了自己的“药方”。其中,既有借医师资源为主药的,也有以积极创新为主药的,可谓各有千秋。那么,你会选择哪一张方子呢?

(本文按照采访者姓氏排序)

留住传统,才是核心竞争力

柳长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中医药本质是文化,是关于生命与疾病的文化,是真实不虚的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养生观及其诊疗方法。我们处在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的知识可以利用智慧财产权制度获得利益保障,传统知识同样具有价值,但逐渐被边缘化。特别是中药老字号企业,随着传统的消亡,其核心竞争力急骤减弱。

老字号传承要避开“传统文化是错误和落后”论,如中医所说的“有毒或无毒”指的是这个药有毒性,而不是有毒成分。中医说的“性”不是成分,这是中医学特有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现代科学认为,中药能够治病,是某种成分在起作用,因此,中药的质量也要用成分来鉴定。

在过去传统的、家族式的医疗单位(堂号)中的经验方,以及今天的中医院的医院制剂,承载的都是中医药的传统炮制、传统组方、传统制剂这种核心价值,与中药老字号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她们的核心竞争力。若要传承中医药,就必须留住传统,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传承需要带,创新需要改

那春生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传统老字号中医馆大多有人才的积淀优势,但随着老中医、老药工老去,很多中医技艺与方法面临失传的风险,加大对中青年医生的培养、支持、推广及服务,能有效解决中医断代问题。

广誉远与几十个医馆建立了“师带徒”(一位老中医带三名学生)的传承模式,同时还注重与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合作,为新一代中医药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发展平台。如何创新?则需要企业根据时代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改,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举个例子,广誉远主推产品龟龄集刚推出时是散剂,为方便消费者服用不被药粉所呛,上世纪80年代起改为胶囊,强大的疗效加上使用体验的优化,使得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达到90%。

中医药欲发展,解决医师资源迫在眉睫

孙兆毅 山东章丘健民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观之如今药品零售市场,发展速度渐缓之时,众多连锁药店把中医馆模式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规划,当作突围弱增长、探索“大健康”模式的重要方向。

但现实情况却是:首先,一地一政。各地针对开办中医馆的审批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其次,源于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馆试点的新挑战,也日益逼近;再次,中医药方面人才资源紧缺,药店专业性不足,目前大部分中医药师资源都掌握在医院和老字号中医馆手中。

连锁药店该如何吸引优质中医药师资源?目前章丘建民拥有连锁药店160家,4家国医馆也将在今年7月份开业,为解决这一问题,章丘建民的做法是:①高薪聘请当地正规的名老中医;②引进周边或其他地区中医师,或将退休老中医重请出山;③采用师带徒方式,培养新一代中医药师。

做好三点,打造“名店+名医+名药”模式

徐良国 湖北宜草堂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中医馆模式已广泛在药品零售市场得以实践,但市场上成功的案例却不多,严格意义上,也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中医馆模式。连锁药店打造中医馆不妨借鉴老字号中医馆的“名店+名医+名药”模式,但需要解决政策、专业人才及品牌传播三方面问题是关键。

宜草堂大药房成立于2012年,目前拥有170多家连锁门店,在中药品类销售商,我们会针对中医讲究“治未病”及“一病一方”的特点,从品质和品牌两方面严格甄选中药材。除此之外,药店每年都会与品牌工业合作举行与中医药相关的养生保健节和促销活动等,收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支持。

另一方面,终端连锁药店若想借中医药提升自身竞争力,回归药师专业化服务很重要,以此强化患者对中医馆平台黏性,增强和完善患者体验感。

中医药传播与传承,或可借助新技术

钟祥刚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阶段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工商双方过多关注获得的利益多少,而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对传统的医德、药德,工艺理解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医药行业传承与创新特别需要坚持老祖宗传下来的“工匠精神”。

我国很多行业老字号企业,包括中医馆为何都做不大?历史原因、政策制约、人才瓶颈及国药工业化水平较低等等,但最核心问题其实是创新不足。信息技术时代供应链重构,各种销售渠道扩宽为终端零售带来机遇,但也滋生了问题:市场不规范、原材料造假、不公平竞争......

一方面,中医药传播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利用新技术配合线下,从点到面进行布局。另一方面,对于中医药传承,则可以从这两方面为之: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师带徒”教育方式得以继续,尤其是一些老药工独门技艺;重新聘请名老中医,并将他们的经验技艺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以供“未来”中医们学习传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