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说丨从大城市回海南,她们都在想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说丨从大城市回海南,她们都在想什么?

一些曾在外漂泊的海南游子,选择留在了家乡,扎根小城市,开启新生活。

文丨陈明艳 史子杨

年节刚过,“大城市VS小城市你怎么选”的讨论又上了热搜。

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选历来是打工人的两难抉择,选择了大城市的繁华和自由,也即意味着放弃了家乡的温暖和陪伴,往年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到大城市闯一闯,拼一拼,但近些年,大城市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当“逃离北上广深”成为一股小潮流,小城市之美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假期结束,开始返工,该走的该留的已然分晓,对于更多人而言,“大城市VS小城市”的抉择,少了几分无端的亢奋和排斥,多了几分理性的沉思,一些曾在外漂泊的海南游子,选择留在了家乡,扎根小城市,开启新生活。

趁年轻,奔赴下一段旅程

符慰之 女 40岁 曾在北京、深圳(自述整理)

我大学本科在西安学的石油勘测,打工的第一站是北京,一年后来到深圳,五年后回到海南。

我记得刚到深圳时的样子,一切都很新、很炫,是所有年轻人都喜欢的样子。和深圳的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我的起薪并不高,但对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保有最初心的憧憬和乐观,面对当时仅3千一平的房价也只能笑笑说“想想就行,真买不起”。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我离30岁的关口越来越近了,要考虑结婚,规划生子。但在外打工,月月都是死工资,吃住都从这里出,存不下俩钱。加之那时的岗位很难在短期内有更进一步提升,心中不免黯然。

2008年,正巧老家有个机会,家公家婆的青金桔卖上了好价钱,丈夫对小小的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不断在网上搜索,才知道了家中种了几十年的小绿果子“gie gia”(海南话:酸桔子),有个漂亮的名字叫青金桔。

回到深圳后,我们发现用柠檬、青金桔等时令水果制作而成的台湾水果特调茶,正在大城市中悄然风靡。我心想,机会这不是来了吗?丈夫一拍脑门决定帮着家中干,开始牵头经验丰富的妯娌研究青金桔的学问,并拿了几十斤果子自推自销,用摩托车送到县城车站再外运发货岛外。

伴随新工作而来的新生活,家人天天打电话给收购商,要不就是不接电话,要不就是说不收,婆婆都懒得摘,直接砍。我们的初衷是帮家里销货,于是跑批发市场了解情况,往各大商场的饭店送样品。

开始一份新的工作,就像打开一只盲盒。十年前的青金桔市场一片空白,没人见过这么奇怪的东西,白送也不要。窘状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生意才稍有起色,谈成了第一个单子,兴奋不已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能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把大坡青金桔推出去。经过3年的努力和拉锯后,2011年我们回到了海南,老公打工,我带小孩做生意。

这年头好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更不要说海南这样工作机会更少的三四线城市。结果就是我们当时这个决定做对了,遇到了“风口”。

2012年3月25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我拿到驾驶证当天。面包车可装1500斤青金桔,我筹划着一天卖出500斤的如意算盘,想想挣口饭吃也不错了。是竞争让我们意识到扩大规模不能降低成本,于是2013年我买了可装2000斤的小红三轮车,2014年买了可装3000斤的农用三轮车,2015年买了可装6000斤的大货车。

几年后,我的种植基地人员也从1人、2人、5人到旺季30多人。渐渐也有实力签约百胜这样的大客户,钱包渐渐鼓起来,至今我婆婆的青金桔已经不愁销路了。目前,大坡很多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青金桔,我们的种植规模和机械设备应该是最大最好的一家。

人生,其实能实现自己价值的时间不长,20岁至60岁打拼,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年龄在30至50岁。我记得第一次看《杨澜访谈录》时的心情,杨澜自信优雅的面容、谈吐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她或许就是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女性榜样。

回归到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年过四十岁,家庭的羁绊会越来越多,归乡的思绪只会与日俱增。我在北上广工作的高中同学,基本上都回到了海南。到了这个年龄,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初衷,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我们前进。

我常常回想起18岁前的时光,生活在文昌的日子总是让我感到惬意,在学校后面上山下河,能摸鱼、能捉虾,还能上山采野果子,野鸭、蛙声、虫鸣恍若天籁之音留存在我的脑海。那时候的小孩子,只剩下了开心。在外面打工的多年时间里,这段快乐的时光成为了我散不去的乡愁。

我真心觉得,创业不要犹豫,不要思前顾后,趁着年轻,及时上路。新的机遇总会在努力后悄然眷顾你!

步入婚姻也是一种选择

菁菁 女 30岁 曾在深圳

都说“三十而立”,从事业上而言,30岁或许是一道分界线,但并非人到30+,才突然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压力是渐渐增长的,一点一滴慢慢汇聚,女性尤其如此。去年十一月刚过完30岁生日的菁菁对此深有体会。

菁菁是海南海口人,大学也在海南读,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海南,但仅工作两年,她就瞒着家里人辞职了,拉着行李箱奔赴深圳,把一切劝告都抛到脑后。

“家里人都告诉我,钱少就少花点,我知道他们担心我跑出去了,就不回来了,但三四千的平均工资,我连自己都养不活。那几年正是消费主义的风吹得最猛的时候,网上那些美美的小姐姐,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都是刺激我跑出去的因素,我想要那样光鲜亮丽的生活,海南的薪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给不了我。”

来到深圳5年,菁菁确实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始是一份勉强够在深圳生活的工作,跳槽后手头阔绰了不少,她也可以像网红一样,化着精致的妆容出现在朋友圈里,打卡网红餐厅网红景点,体验最新潮的消费生活,迎接一连串的点赞。

但光鲜亮丽的背后仍有代价,为了这样的生活,她可以忍受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可以忍受上司毫无缘由的坏脾气,可以忍受房东突如其来涨房租,不得不在几天之内搬迁的经历。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长租公寓卷款跑路事件,作为该事件的受害者之一,菁菁损失了一万二,将近是一个月的工资。“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房东上门要钱的经历,不给钱就滚。工作已经够累了,还要因为这些事情烦恼。若说在深圳最厌恶的事,应该就是动不动就搬家了吧。”

开头两三年,菁菁总是不太喜欢和家里人交谈,就连过年也不太想回家。无外乎被催婚。在外工作,也不是不想多和亲人说说话,但每次通话必定会提到结婚问题,提及这个话题菁菁总是很烦躁。“现在想想,未免没有逃避问题的因素,与其说是逃避婚姻,不如说是不想离开这座城市,但我明白,光凭自己的能力,想要在这座城市立足是不可能的,深圳打工深圳花,这么些年也没有攒下什么钱,未来还能继续这样下去吗?”

29岁,得过且过的菁菁忧虑起了未来的规划,“30+”的分界线就横亘在眼前,“35”的职场转折点似乎也不算太远。但想要在这座城市独立,太难了。“总是告诫自己别被焦虑绑架,但又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两段失败的感情经历让她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我奶奶是真的会抓住我的心理,她说找人算过命,说我会在深圳有几段恋爱,或许会远嫁,但最后婚姻会失败。我知道她害怕我远嫁,这个恐吓是很过分,但确实有用,所以我回家了。”

春节过后,菁菁留在了海南,父母安排的相亲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未来,她打算加入考公的大潮,争取尽早上岸。

回海南晒太阳,见想见的人

小立 女 26岁 曾在北京、上海

去年6月,儋州女孩小立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宝贵的校招季,专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她海投了很多份简历,在大佬云集、竞争激烈的校招中艰难求生,过五关斩六将,收到了来自申万宏源、大家保险集团、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企业的offer。但面对去与留,小立如同多数初出职场的打工人,也面临着“大城市VS小城市”的困惑。

“我拿到的offer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海南。当时和上家签了实习协议没多久,出于责任感吧,加上学校还有事没处理完,抽不开身,所以拒了上海的申万宏源,这就和上海失之交臂。”

大城市的繁华和精致吸引着她,“两座大城市都挺繁华的,也都漂亮,但又不太一样。北京各处是历史,上海就比较精致,各种梧桐大道很有味道。在两个城市漫游行走,能看到很多出现在电视上的地标建筑,挺神奇的。因为人才济济,所以大家都很努力。”

对于大城市的高压力快节奏生活,小立并没有太多反感,她接受度很高,能迅速适应职场。“我对加班不抗拒,毕竟从事这一行,项目第一位。”

除了讨厌的天气,一切似乎都很好,“我不喜欢的是天气吧。北京冬天风很大,上海夏天梅雨时节太长。”

留在大城市的好处显而易见,但缺点同样也十分明显,“我无法长久留在大城市主要是因为买不起房,薪资高但租房成本也高,考虑到工作后较少的假期,来回路费也不少,离家近显然更好一些,不敢说凭借结婚实现阶级跨越留在大城市,思来想去还是回家吧。”这里有亲朋好友,冬天也温暖宜人。

去年年底,亲人因病住院,小立回到海南后,忙前忙后照顾了一段时间,又在此间隙与多年未见的好友相聚。这些事情,她如果身处异地根本没法体验。

不想和亲人只在电话里交谈,隔空只有牵挂惦记,不想一次次错失朋友的婚礼,跨越山和大海,去见想见的人,冬天没有严寒,一年四季如春,晒干的衣服有阳光的味道,小立觉得,留在小岛,这种生活也很不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说丨从大城市回海南,她们都在想什么?

一些曾在外漂泊的海南游子,选择留在了家乡,扎根小城市,开启新生活。

文丨陈明艳 史子杨

年节刚过,“大城市VS小城市你怎么选”的讨论又上了热搜。

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选历来是打工人的两难抉择,选择了大城市的繁华和自由,也即意味着放弃了家乡的温暖和陪伴,往年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到大城市闯一闯,拼一拼,但近些年,大城市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当“逃离北上广深”成为一股小潮流,小城市之美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假期结束,开始返工,该走的该留的已然分晓,对于更多人而言,“大城市VS小城市”的抉择,少了几分无端的亢奋和排斥,多了几分理性的沉思,一些曾在外漂泊的海南游子,选择留在了家乡,扎根小城市,开启新生活。

趁年轻,奔赴下一段旅程

符慰之 女 40岁 曾在北京、深圳(自述整理)

我大学本科在西安学的石油勘测,打工的第一站是北京,一年后来到深圳,五年后回到海南。

我记得刚到深圳时的样子,一切都很新、很炫,是所有年轻人都喜欢的样子。和深圳的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我的起薪并不高,但对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保有最初心的憧憬和乐观,面对当时仅3千一平的房价也只能笑笑说“想想就行,真买不起”。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我离30岁的关口越来越近了,要考虑结婚,规划生子。但在外打工,月月都是死工资,吃住都从这里出,存不下俩钱。加之那时的岗位很难在短期内有更进一步提升,心中不免黯然。

2008年,正巧老家有个机会,家公家婆的青金桔卖上了好价钱,丈夫对小小的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不断在网上搜索,才知道了家中种了几十年的小绿果子“gie gia”(海南话:酸桔子),有个漂亮的名字叫青金桔。

回到深圳后,我们发现用柠檬、青金桔等时令水果制作而成的台湾水果特调茶,正在大城市中悄然风靡。我心想,机会这不是来了吗?丈夫一拍脑门决定帮着家中干,开始牵头经验丰富的妯娌研究青金桔的学问,并拿了几十斤果子自推自销,用摩托车送到县城车站再外运发货岛外。

伴随新工作而来的新生活,家人天天打电话给收购商,要不就是不接电话,要不就是说不收,婆婆都懒得摘,直接砍。我们的初衷是帮家里销货,于是跑批发市场了解情况,往各大商场的饭店送样品。

开始一份新的工作,就像打开一只盲盒。十年前的青金桔市场一片空白,没人见过这么奇怪的东西,白送也不要。窘状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生意才稍有起色,谈成了第一个单子,兴奋不已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能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把大坡青金桔推出去。经过3年的努力和拉锯后,2011年我们回到了海南,老公打工,我带小孩做生意。

这年头好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更不要说海南这样工作机会更少的三四线城市。结果就是我们当时这个决定做对了,遇到了“风口”。

2012年3月25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我拿到驾驶证当天。面包车可装1500斤青金桔,我筹划着一天卖出500斤的如意算盘,想想挣口饭吃也不错了。是竞争让我们意识到扩大规模不能降低成本,于是2013年我买了可装2000斤的小红三轮车,2014年买了可装3000斤的农用三轮车,2015年买了可装6000斤的大货车。

几年后,我的种植基地人员也从1人、2人、5人到旺季30多人。渐渐也有实力签约百胜这样的大客户,钱包渐渐鼓起来,至今我婆婆的青金桔已经不愁销路了。目前,大坡很多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青金桔,我们的种植规模和机械设备应该是最大最好的一家。

人生,其实能实现自己价值的时间不长,20岁至60岁打拼,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年龄在30至50岁。我记得第一次看《杨澜访谈录》时的心情,杨澜自信优雅的面容、谈吐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她或许就是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女性榜样。

回归到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年过四十岁,家庭的羁绊会越来越多,归乡的思绪只会与日俱增。我在北上广工作的高中同学,基本上都回到了海南。到了这个年龄,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初衷,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我们前进。

我常常回想起18岁前的时光,生活在文昌的日子总是让我感到惬意,在学校后面上山下河,能摸鱼、能捉虾,还能上山采野果子,野鸭、蛙声、虫鸣恍若天籁之音留存在我的脑海。那时候的小孩子,只剩下了开心。在外面打工的多年时间里,这段快乐的时光成为了我散不去的乡愁。

我真心觉得,创业不要犹豫,不要思前顾后,趁着年轻,及时上路。新的机遇总会在努力后悄然眷顾你!

步入婚姻也是一种选择

菁菁 女 30岁 曾在深圳

都说“三十而立”,从事业上而言,30岁或许是一道分界线,但并非人到30+,才突然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压力是渐渐增长的,一点一滴慢慢汇聚,女性尤其如此。去年十一月刚过完30岁生日的菁菁对此深有体会。

菁菁是海南海口人,大学也在海南读,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海南,但仅工作两年,她就瞒着家里人辞职了,拉着行李箱奔赴深圳,把一切劝告都抛到脑后。

“家里人都告诉我,钱少就少花点,我知道他们担心我跑出去了,就不回来了,但三四千的平均工资,我连自己都养不活。那几年正是消费主义的风吹得最猛的时候,网上那些美美的小姐姐,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都是刺激我跑出去的因素,我想要那样光鲜亮丽的生活,海南的薪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给不了我。”

来到深圳5年,菁菁确实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始是一份勉强够在深圳生活的工作,跳槽后手头阔绰了不少,她也可以像网红一样,化着精致的妆容出现在朋友圈里,打卡网红餐厅网红景点,体验最新潮的消费生活,迎接一连串的点赞。

但光鲜亮丽的背后仍有代价,为了这样的生活,她可以忍受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可以忍受上司毫无缘由的坏脾气,可以忍受房东突如其来涨房租,不得不在几天之内搬迁的经历。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长租公寓卷款跑路事件,作为该事件的受害者之一,菁菁损失了一万二,将近是一个月的工资。“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房东上门要钱的经历,不给钱就滚。工作已经够累了,还要因为这些事情烦恼。若说在深圳最厌恶的事,应该就是动不动就搬家了吧。”

开头两三年,菁菁总是不太喜欢和家里人交谈,就连过年也不太想回家。无外乎被催婚。在外工作,也不是不想多和亲人说说话,但每次通话必定会提到结婚问题,提及这个话题菁菁总是很烦躁。“现在想想,未免没有逃避问题的因素,与其说是逃避婚姻,不如说是不想离开这座城市,但我明白,光凭自己的能力,想要在这座城市立足是不可能的,深圳打工深圳花,这么些年也没有攒下什么钱,未来还能继续这样下去吗?”

29岁,得过且过的菁菁忧虑起了未来的规划,“30+”的分界线就横亘在眼前,“35”的职场转折点似乎也不算太远。但想要在这座城市独立,太难了。“总是告诫自己别被焦虑绑架,但又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两段失败的感情经历让她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我奶奶是真的会抓住我的心理,她说找人算过命,说我会在深圳有几段恋爱,或许会远嫁,但最后婚姻会失败。我知道她害怕我远嫁,这个恐吓是很过分,但确实有用,所以我回家了。”

春节过后,菁菁留在了海南,父母安排的相亲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未来,她打算加入考公的大潮,争取尽早上岸。

回海南晒太阳,见想见的人

小立 女 26岁 曾在北京、上海

去年6月,儋州女孩小立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宝贵的校招季,专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她海投了很多份简历,在大佬云集、竞争激烈的校招中艰难求生,过五关斩六将,收到了来自申万宏源、大家保险集团、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企业的offer。但面对去与留,小立如同多数初出职场的打工人,也面临着“大城市VS小城市”的困惑。

“我拿到的offer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海南。当时和上家签了实习协议没多久,出于责任感吧,加上学校还有事没处理完,抽不开身,所以拒了上海的申万宏源,这就和上海失之交臂。”

大城市的繁华和精致吸引着她,“两座大城市都挺繁华的,也都漂亮,但又不太一样。北京各处是历史,上海就比较精致,各种梧桐大道很有味道。在两个城市漫游行走,能看到很多出现在电视上的地标建筑,挺神奇的。因为人才济济,所以大家都很努力。”

对于大城市的高压力快节奏生活,小立并没有太多反感,她接受度很高,能迅速适应职场。“我对加班不抗拒,毕竟从事这一行,项目第一位。”

除了讨厌的天气,一切似乎都很好,“我不喜欢的是天气吧。北京冬天风很大,上海夏天梅雨时节太长。”

留在大城市的好处显而易见,但缺点同样也十分明显,“我无法长久留在大城市主要是因为买不起房,薪资高但租房成本也高,考虑到工作后较少的假期,来回路费也不少,离家近显然更好一些,不敢说凭借结婚实现阶级跨越留在大城市,思来想去还是回家吧。”这里有亲朋好友,冬天也温暖宜人。

去年年底,亲人因病住院,小立回到海南后,忙前忙后照顾了一段时间,又在此间隙与多年未见的好友相聚。这些事情,她如果身处异地根本没法体验。

不想和亲人只在电话里交谈,隔空只有牵挂惦记,不想一次次错失朋友的婚礼,跨越山和大海,去见想见的人,冬天没有严寒,一年四季如春,晒干的衣服有阳光的味道,小立觉得,留在小岛,这种生活也很不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