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金融业加快碳中和步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金融业加快碳中和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提到,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来源:视觉中国

金融机构投向绿色领域的贷款在2021年显著增长。

20221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中提到,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对于绿色贷款,央行给出的定义是金融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发放给企(事)业法人、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

其中,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44.211.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1.7%46.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增加885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增加4857亿元。

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也各自开展了双碳行动。

国内商业银行签署PRB数量增长,绿色信贷占比提高

联合国官网显示,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自20199月发布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签署银行有16家,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较2020年末新增了12家。

根据PRB要求,签署银行自签署之日起18月内须发布第一份《负责任银行原则》实施情况自评估报告,并于此后每年随自身年度报告周期定期发布报告。在信息披露中,PRB鼓励银行在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领域设定目标,在战略、投资组合和交易层面以及所有业务领域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确保签署银行的战略和实践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

PRB外,国内还有其他一些银行采纳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相比PRB更加侧重于银行的融资项目,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倡导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目前,国内共有9家银行签署了赤道原则,包括贵州银行、重庆银行等。

图源:赤道原则官网

据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截至2021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机构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超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7亿吨。

不仅仅是绿色信贷,国内银行也在参与推出其他的绿色金融产品。

去年2月,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支持发行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合计36亿元;去年9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碳中和债36亿元,建设银行金华分行发行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1亿元。

国际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日趋严格,致力净零排放

2021310日,《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就已全面生效,对所有欧盟成员国产生直接法律效力。其中,在欧盟设有常设机构或是在欧盟发行产品、为欧盟金融机构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中国机构,也会受到SFDR的直接约束。

去年当地时间421日,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成立,该联盟整合了现有的和新成立的净零金融倡议,旨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欧美国家也在各自区域内为银行过渡到低碳经济作出相应准备。

当地时间202229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启动了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第二轮两年期探索性情景演习(Biennial Exploratory Scenario, BES),其目的是为了探索气候变化给英国大型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带来的金融风险。据悉,英格兰银行预估将在20225月公布此轮BES结果。

风险管理协会(The 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 RMA)于当地时间2022112日宣布,包括美国银行、加拿大国家银行和富国银行在内的19家领先银行成立了RMA气候风险联盟,该联盟将为银行制定标准,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其整个业务。

国内监管机构推动金融环境信息标准化

标准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0222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到,要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先行先试,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标准。

对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提到的具体标准,《规划》中提到了统一绿色债券标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支持建立绿色项目库标准,加快制定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研究制定并推广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贷款统计标准,完善绿色低碳产业贷款统计标准,探索制定碳金融产品相关标准等。

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将成为金融业重点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金融业加快碳中和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提到,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来源:视觉中国

金融机构投向绿色领域的贷款在2021年显著增长。

20221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中提到,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对于绿色贷款,央行给出的定义是金融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发放给企(事)业法人、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

其中,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44.211.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1.7%46.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增加885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增加4857亿元。

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也各自开展了双碳行动。

国内商业银行签署PRB数量增长,绿色信贷占比提高

联合国官网显示,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自20199月发布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签署银行有16家,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较2020年末新增了12家。

根据PRB要求,签署银行自签署之日起18月内须发布第一份《负责任银行原则》实施情况自评估报告,并于此后每年随自身年度报告周期定期发布报告。在信息披露中,PRB鼓励银行在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领域设定目标,在战略、投资组合和交易层面以及所有业务领域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确保签署银行的战略和实践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

PRB外,国内还有其他一些银行采纳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相比PRB更加侧重于银行的融资项目,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倡导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目前,国内共有9家银行签署了赤道原则,包括贵州银行、重庆银行等。

图源:赤道原则官网

据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截至2021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机构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超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7亿吨。

不仅仅是绿色信贷,国内银行也在参与推出其他的绿色金融产品。

去年2月,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支持发行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合计36亿元;去年9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碳中和债36亿元,建设银行金华分行发行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1亿元。

国际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日趋严格,致力净零排放

2021310日,《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就已全面生效,对所有欧盟成员国产生直接法律效力。其中,在欧盟设有常设机构或是在欧盟发行产品、为欧盟金融机构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中国机构,也会受到SFDR的直接约束。

去年当地时间421日,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成立,该联盟整合了现有的和新成立的净零金融倡议,旨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欧美国家也在各自区域内为银行过渡到低碳经济作出相应准备。

当地时间202229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启动了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第二轮两年期探索性情景演习(Biennial Exploratory Scenario, BES),其目的是为了探索气候变化给英国大型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带来的金融风险。据悉,英格兰银行预估将在20225月公布此轮BES结果。

风险管理协会(The 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 RMA)于当地时间2022112日宣布,包括美国银行、加拿大国家银行和富国银行在内的19家领先银行成立了RMA气候风险联盟,该联盟将为银行制定标准,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其整个业务。

国内监管机构推动金融环境信息标准化

标准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0222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到,要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先行先试,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标准。

对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提到的具体标准,《规划》中提到了统一绿色债券标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支持建立绿色项目库标准,加快制定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研究制定并推广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贷款统计标准,完善绿色低碳产业贷款统计标准,探索制定碳金融产品相关标准等。

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将成为金融业重点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