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珠三角制造业有搬迁压力?惠州中外企业说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1世纪经济报道】珠三角制造业有搬迁压力?惠州中外企业说不

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是否会迫于成本压力而迁移市场?记者连日来在当地走访了数家企业,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珠三角不少企业纷纷计划将制造基地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甚至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珠三角制造业是否拥有竞争力?

“搬迁可能会赢得一场战役,但不可能赢得长久的胜利。”法资企业罗格朗中国区CFO卢卡6月21日在惠州仲恺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制造能力聚合多种因素,强大的配套、人才与物流供应链等令其很难被其他新兴低成本区域替代。

惠州仲恺区另一家中资民企的想法则更实际,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东认为,搬迁不仅有风险,目前惠州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大量吸引广深等地的工厂和人才。

制造业曾是珠三角地区发展得最为兴盛的产业,如今却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近期,华为要搬离深圳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后经华为官方辟谣,称其总部并没有搬迁计划,但部分业务迁移却是板上钉钉。

而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是否也会迫于成本压力而迁移市场?记者连日来在当地走访了数家企业,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破解人力难题

多年来,制造业一直是惠州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时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把“根”深深扎入工业,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1998年惠州市工人平均每月工资大约为500元,而今天则上调至三四千元,上涨了接近8倍。面临着日趋高涨的人力成本,惠州企业是如何解决用工难题?

记者走访惠州的经济中心仲恺高新区发现,不少企业正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来缓解经营压力,而非简单粗暴地裁员、搬厂。

罗格朗中国区CFO卢卡告诉记者,罗格朗在惠州的工厂面对人力成本压力时,并没有一味地寻求更便宜的劳动力,而是通过研究更高技术含量来提升产品价值。“人工成本是企业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我们不会因为人力成本提升的原因而搬离惠州。”

卢卡认为,罗格朗生产战斗力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降低人工成本来达到,而是依靠设计、生产力提高、产品便利性的提升。“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德国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它不是依靠生产简单的鞋子衣服,而是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作为降低人力成本的选择之一,罗格朗副总经理涂强也坦承,一旦员工工资超过4000元,工厂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就越发迫切。据悉,罗格朗中国区从2012年开始逐年增加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一台自动化设备可以顶11个工人,目前该公司有34台注塑机、11台冲压设备,以及11台双波峰焊电设备。

“宜居城市”的优势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发展得如火如荼,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各大电源装置品牌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生产电源为主的民营企业。

事实上,面对物价飙升、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不少中小企业开始迁离珠三角,对此,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东认为,仲恺区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的员工宿舍,一套两房一厅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大概两百块,整栋楼租下来一个月也才七八千块。”正是由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惠州三华员工队伍也比较稳定,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有近百名。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殷宁宇教授认为,作为一家从OEM到ODM转型的企业,三华的发展充分说明惠州是制造业发展的一块沃土。

“制造企业在惠州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规模大、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较为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员工生活成本较低的优势。”

但同时,刘圣东也坦言,仲恺区的工厂用地成本在不断提高,建厂初期土地的价格大约为110元/平方米,八年后已经上涨至六七百元/平方米。上涨的土地成本也是不少中小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

(编辑:陆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珠三角制造业有搬迁压力?惠州中外企业说不

最新更新时间:06/23 17: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1世纪经济报道】珠三角制造业有搬迁压力?惠州中外企业说不

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是否会迫于成本压力而迁移市场?记者连日来在当地走访了数家企业,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珠三角不少企业纷纷计划将制造基地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甚至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珠三角制造业是否拥有竞争力?

“搬迁可能会赢得一场战役,但不可能赢得长久的胜利。”法资企业罗格朗中国区CFO卢卡6月21日在惠州仲恺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制造能力聚合多种因素,强大的配套、人才与物流供应链等令其很难被其他新兴低成本区域替代。

惠州仲恺区另一家中资民企的想法则更实际,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东认为,搬迁不仅有风险,目前惠州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大量吸引广深等地的工厂和人才。

制造业曾是珠三角地区发展得最为兴盛的产业,如今却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近期,华为要搬离深圳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后经华为官方辟谣,称其总部并没有搬迁计划,但部分业务迁移却是板上钉钉。

而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是否也会迫于成本压力而迁移市场?记者连日来在当地走访了数家企业,不少生产商和企业家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期望能够抓住机遇,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破解人力难题

多年来,制造业一直是惠州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时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把“根”深深扎入工业,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1998年惠州市工人平均每月工资大约为500元,而今天则上调至三四千元,上涨了接近8倍。面临着日趋高涨的人力成本,惠州企业是如何解决用工难题?

记者走访惠州的经济中心仲恺高新区发现,不少企业正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来缓解经营压力,而非简单粗暴地裁员、搬厂。

罗格朗中国区CFO卢卡告诉记者,罗格朗在惠州的工厂面对人力成本压力时,并没有一味地寻求更便宜的劳动力,而是通过研究更高技术含量来提升产品价值。“人工成本是企业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我们不会因为人力成本提升的原因而搬离惠州。”

卢卡认为,罗格朗生产战斗力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降低人工成本来达到,而是依靠设计、生产力提高、产品便利性的提升。“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德国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它不是依靠生产简单的鞋子衣服,而是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作为降低人力成本的选择之一,罗格朗副总经理涂强也坦承,一旦员工工资超过4000元,工厂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就越发迫切。据悉,罗格朗中国区从2012年开始逐年增加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一台自动化设备可以顶11个工人,目前该公司有34台注塑机、11台冲压设备,以及11台双波峰焊电设备。

“宜居城市”的优势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发展得如火如荼,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各大电源装置品牌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生产电源为主的民营企业。

事实上,面对物价飙升、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不少中小企业开始迁离珠三角,对此,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东认为,仲恺区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的员工宿舍,一套两房一厅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大概两百块,整栋楼租下来一个月也才七八千块。”正是由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惠州三华员工队伍也比较稳定,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有近百名。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殷宁宇教授认为,作为一家从OEM到ODM转型的企业,三华的发展充分说明惠州是制造业发展的一块沃土。

“制造企业在惠州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规模大、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较为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员工生活成本较低的优势。”

但同时,刘圣东也坦言,仲恺区的工厂用地成本在不断提高,建厂初期土地的价格大约为110元/平方米,八年后已经上涨至六七百元/平方米。上涨的土地成本也是不少中小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

(编辑:陆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珠三角制造业有搬迁压力?惠州中外企业说不

最新更新时间:06/23 17: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