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立讯精密牵手奇瑞“果链”龙头的新布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立讯精密牵手奇瑞“果链”龙头的新布局

立讯精密如何保证持续投资以及既有业务与新业务发展平衡,是其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图片来源:pexels-Chevanon Photography

文|大摩财经

2月11日,果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SZ)宣布将牵手奇瑞正式进军造车行业,双方意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二者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2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中,立讯精密对本次合作有了更详细的阐述。立讯精密表示,与奇瑞的合作并不是造车,而是整车ODM 模式。合资公司业务上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会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目前,合资公司的ODM业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 12-18 个月陆续投产。除此之外,立讯精密还披露了中长期的目标是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即直接向主机厂供货的领导厂商。

在本次与奇瑞的合作中,立讯精密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计划斥资100.54亿元,从青岛五道口手中收购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股权转让之前,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将降低至26.89%,为第二大股东。安徽芜湖国资委控制的芜湖市建设投资持股27.68%,成为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将排在第四。根据立讯精密的说法,这部分股权存在转让给上市公司的可能。

最强打工妹撑起的果链龙头

立讯精密创始人白手起家的经历非常传奇。现年55岁的王来春正是传说中的“最强打工妹”。1988年,王来春成为富士康大陆首家工厂的第一批工人,经历10年时间,从最底层的流水线工人一步步升到富士康内地员工的最高级别课长,掌管上千人。王来春的哥哥王来胜现年58岁,在自80年代中期开始经商,主要从事日用商品批发零售。

九十年代末,王来春从富士康辞职创业,与哥哥联手买下了香港的立讯有限公司,做老东家富士康一样的生意:研发和生产连接线、连接器等。创业前期,立讯有限发展缓慢,王来春向曾经的老上级、郭台铭的胞弟、正崴集团的郭台强求助。后者给其提供了部分来自富士康的订单,让立讯有限顺利成长起来。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办了立讯精密。创业初期,富士康继续为立讯精密输血,后者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富士康在哪里建厂,立讯就跟在哪里。富士康接不下来的、不想要的、嫌弃利润薄的订单,立讯精密全部接过来。

靠着捡老东家的剩饭,立讯精密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9月,立讯精密在A股上市,由立讯有限控股,王家兄妹“对半”持股同为实控人,王来春、王来胜分别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其中,王来春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和操盘事务,而王来胜则更多地负责各种外联事务、关系维护。王家另一个兄弟王来喜上市之初曾通过立讯精密第二大资信投资持股上市公司,但随着机构投资者入场,已经不再出现前十大名单中,也不在董监高名单中。

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中,王来胜、王来春兄妹分别以628亿和607亿财富位列第54位和57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来胜女儿王雅媛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濠光电的最大单一股东,截至去年三季末持有22.5%股权。信濠光电最新市值84亿,王雅媛持有的市值达到18.9亿元。

王雅媛出生于1992年。2015年2月,王雅媛以净资产折股的方式获得了信濠光电30%股权,彼时信濠光电注册资本为6000万,以此计算,当年23岁的王雅媛出资1800万。虽然王雅媛并未披露资金来源,但父亲的支持显而易见。

立讯精密2010年进入资本市场后,不断通过并购扩大业务外延,将最大的客户从富士康变成了苹果,已经是AirPods最大的代工厂。但是,立讯精明并未摆脱代工的身份,只是没有中间商来赚差价的,代工生意薄利多销的模式并未改变。

2020年,立讯精密的市值最高超过4000亿元,目前最新市值2963亿元。二级市场的下跌,除了业绩承压外与实控人家族的长期减持脱不开关系。2020年以来立讯精密的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以及实控人之一的王来胜减持已经超过190亿元。2月4日,立讯精密披露了新的减持计划,立讯有限及王来胜再度减持1.4股,占总股本2%。目前,王氏家族合计持股为38.97%。

果链转型

2021年以来,中国果链公司受疫情、用电、芯片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业绩普遍受损,寻找新的盈利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021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营收810亿,同比增长36.09%,已经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归母净利46.9亿,同比微涨0.21%。

立讯精密的利润主要来源是苹果耳机和手表等业务。相比富士康,立讯精密的代工行业壁垒要低一些,主要竞争对手除了富士康,还包括歌尔股份和一些越南厂家。

苹果在供应链中一直拥有更高的议价权。截至去年6月末,立讯精密来自第一大客户苹果的应收账款达到98.76亿,占所有应收账款的一半以上。接近百亿的应收账款无疑会对立讯精密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截至去年三季末,立讯精密的包含债券在内的有息负债达到247.3亿,其中短债196.4亿,在手现金只有156.7亿。

造成立讯精密负债高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苹果的生产要求,为保证良品率在研发和设备上支出很高。这种高投入保证了苹果供应商的稳固地位,2020年苹果对立讯精密营收贡献接近70%。但同时也将其与苹果深度绑定,业绩需要苹果市场份额的支持。

AirPods作为立讯精密的主要代工产品,其市场份额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立讯精密的业绩。Canalys数据显示,AirPods为代表的的TWS耳机出货量增速正在下滑,2019年曾达到95%,2020年和2021年分别降至32%和28%。

行业增速放缓的同时,国内竞争中也在蚕食AirPods的市场份额。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19年,苹果的AirPods销售量占无线耳机市场销售量的近一半,而到2020年AirPods的市场份额跌至35%,小米的市场份额占比10%位列第二。

立讯科技与苹果一旦解绑,将面临欧菲光一样的尴尬局面。2021年3月,欧菲光被剔除苹果产业链,股价一度暴跌三成多,业绩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预估2021年净亏损在19亿到27亿元。欧菲光是如何将2020年度的归母净利从业绩预告预计的8.1亿到9.1亿变成实际年报披露的-19.4亿,是另外一个知名故事。其2021年度的业绩预告是否“含水”还需要后续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立讯精密即使进入汽车ODM领域,也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业绩的大逆转。

立讯精密布局汽车行业已经十年。早在2012年,立讯精密就通过并购福建源光,进入汽车束装领域,拿下日本住友的订单。此后立讯精密收购欧国SUK公司,切入宝马、奔驰供应链。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立讯精密目前的客户包括蔚来、英菲尼迪等。

市场普遍认为,立讯精密此时加码新能源汽车赛道,意在苹果汽车供应链。据媒体报道,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预计将在今年9月发布。此前,富士康已经表示进入汽车代工领域,2021年1月与吉利达成合作,此后在欧美和东南亚投建多家汽车工厂。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手机厂商和代工厂纷纷寻找新的机遇。其中,智能汽车被视为下一代手机级别的工业产品,已经吸引了手机厂商的关注。目前,已经宣布进军造车赛道的手机厂商有小米,苹果,OPPO,三星,华为虽然发誓不造车,但还是没离开造车的赛道。

想要造车,资金是关键问题。目前,除了特斯拉外其他智能汽车仍看不到盈利的曙光。蔚来创始人李斌在2021年底的一次采访中将汽车新创企业的造车门槛从2016年的200亿提升到了400亿。虽然这一数字只是他“直觉的判断”,但无可否认的是,新造车赛道的门槛在提高。

立讯精密如何在行业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保证后续持续投资以及既有业务与新业务发展平衡,是其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新造车赛道不同于传统汽车的硬件叠加,而是软硬件结合的新产物。除了汽车功能外,还需要提供呼叫、识别等软件服务。这也是BBA、保时捷等车企把旗下经典车型改成电动版后,市场并不买单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IOS系统是一直是其技术壁垒的关键,软件与汽车的配合也不会仅仅是插拔芯片的问题。虽然,立讯科技同时掌握苹果和华为、OPPO、vivo、小米等客户,但在需要更多芯片协调、更复杂软件配合的汽车领域,同时代工苹果汽车和其他汽车,似乎很难复制。届时,立讯精密将如何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立讯精密

3.5k
  • 铜缆高速连接板块走强,沃尔核材涨停
  •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49亿元,招商银行获净买入6.62亿元居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立讯精密牵手奇瑞“果链”龙头的新布局

立讯精密如何保证持续投资以及既有业务与新业务发展平衡,是其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图片来源:pexels-Chevanon Photography

文|大摩财经

2月11日,果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SZ)宣布将牵手奇瑞正式进军造车行业,双方意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二者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2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中,立讯精密对本次合作有了更详细的阐述。立讯精密表示,与奇瑞的合作并不是造车,而是整车ODM 模式。合资公司业务上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会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目前,合资公司的ODM业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 12-18 个月陆续投产。除此之外,立讯精密还披露了中长期的目标是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即直接向主机厂供货的领导厂商。

在本次与奇瑞的合作中,立讯精密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计划斥资100.54亿元,从青岛五道口手中收购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股权转让之前,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将降低至26.89%,为第二大股东。安徽芜湖国资委控制的芜湖市建设投资持股27.68%,成为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将排在第四。根据立讯精密的说法,这部分股权存在转让给上市公司的可能。

最强打工妹撑起的果链龙头

立讯精密创始人白手起家的经历非常传奇。现年55岁的王来春正是传说中的“最强打工妹”。1988年,王来春成为富士康大陆首家工厂的第一批工人,经历10年时间,从最底层的流水线工人一步步升到富士康内地员工的最高级别课长,掌管上千人。王来春的哥哥王来胜现年58岁,在自80年代中期开始经商,主要从事日用商品批发零售。

九十年代末,王来春从富士康辞职创业,与哥哥联手买下了香港的立讯有限公司,做老东家富士康一样的生意:研发和生产连接线、连接器等。创业前期,立讯有限发展缓慢,王来春向曾经的老上级、郭台铭的胞弟、正崴集团的郭台强求助。后者给其提供了部分来自富士康的订单,让立讯有限顺利成长起来。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办了立讯精密。创业初期,富士康继续为立讯精密输血,后者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富士康在哪里建厂,立讯就跟在哪里。富士康接不下来的、不想要的、嫌弃利润薄的订单,立讯精密全部接过来。

靠着捡老东家的剩饭,立讯精密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9月,立讯精密在A股上市,由立讯有限控股,王家兄妹“对半”持股同为实控人,王来春、王来胜分别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其中,王来春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和操盘事务,而王来胜则更多地负责各种外联事务、关系维护。王家另一个兄弟王来喜上市之初曾通过立讯精密第二大资信投资持股上市公司,但随着机构投资者入场,已经不再出现前十大名单中,也不在董监高名单中。

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中,王来胜、王来春兄妹分别以628亿和607亿财富位列第54位和57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来胜女儿王雅媛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濠光电的最大单一股东,截至去年三季末持有22.5%股权。信濠光电最新市值84亿,王雅媛持有的市值达到18.9亿元。

王雅媛出生于1992年。2015年2月,王雅媛以净资产折股的方式获得了信濠光电30%股权,彼时信濠光电注册资本为6000万,以此计算,当年23岁的王雅媛出资1800万。虽然王雅媛并未披露资金来源,但父亲的支持显而易见。

立讯精密2010年进入资本市场后,不断通过并购扩大业务外延,将最大的客户从富士康变成了苹果,已经是AirPods最大的代工厂。但是,立讯精明并未摆脱代工的身份,只是没有中间商来赚差价的,代工生意薄利多销的模式并未改变。

2020年,立讯精密的市值最高超过4000亿元,目前最新市值2963亿元。二级市场的下跌,除了业绩承压外与实控人家族的长期减持脱不开关系。2020年以来立讯精密的第一大股东立讯有限以及实控人之一的王来胜减持已经超过190亿元。2月4日,立讯精密披露了新的减持计划,立讯有限及王来胜再度减持1.4股,占总股本2%。目前,王氏家族合计持股为38.97%。

果链转型

2021年以来,中国果链公司受疫情、用电、芯片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业绩普遍受损,寻找新的盈利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021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营收810亿,同比增长36.09%,已经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归母净利46.9亿,同比微涨0.21%。

立讯精密的利润主要来源是苹果耳机和手表等业务。相比富士康,立讯精密的代工行业壁垒要低一些,主要竞争对手除了富士康,还包括歌尔股份和一些越南厂家。

苹果在供应链中一直拥有更高的议价权。截至去年6月末,立讯精密来自第一大客户苹果的应收账款达到98.76亿,占所有应收账款的一半以上。接近百亿的应收账款无疑会对立讯精密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截至去年三季末,立讯精密的包含债券在内的有息负债达到247.3亿,其中短债196.4亿,在手现金只有156.7亿。

造成立讯精密负债高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苹果的生产要求,为保证良品率在研发和设备上支出很高。这种高投入保证了苹果供应商的稳固地位,2020年苹果对立讯精密营收贡献接近70%。但同时也将其与苹果深度绑定,业绩需要苹果市场份额的支持。

AirPods作为立讯精密的主要代工产品,其市场份额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立讯精密的业绩。Canalys数据显示,AirPods为代表的的TWS耳机出货量增速正在下滑,2019年曾达到95%,2020年和2021年分别降至32%和28%。

行业增速放缓的同时,国内竞争中也在蚕食AirPods的市场份额。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19年,苹果的AirPods销售量占无线耳机市场销售量的近一半,而到2020年AirPods的市场份额跌至35%,小米的市场份额占比10%位列第二。

立讯科技与苹果一旦解绑,将面临欧菲光一样的尴尬局面。2021年3月,欧菲光被剔除苹果产业链,股价一度暴跌三成多,业绩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创,预估2021年净亏损在19亿到27亿元。欧菲光是如何将2020年度的归母净利从业绩预告预计的8.1亿到9.1亿变成实际年报披露的-19.4亿,是另外一个知名故事。其2021年度的业绩预告是否“含水”还需要后续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立讯精密即使进入汽车ODM领域,也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业绩的大逆转。

立讯精密布局汽车行业已经十年。早在2012年,立讯精密就通过并购福建源光,进入汽车束装领域,拿下日本住友的订单。此后立讯精密收购欧国SUK公司,切入宝马、奔驰供应链。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立讯精密目前的客户包括蔚来、英菲尼迪等。

市场普遍认为,立讯精密此时加码新能源汽车赛道,意在苹果汽车供应链。据媒体报道,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预计将在今年9月发布。此前,富士康已经表示进入汽车代工领域,2021年1月与吉利达成合作,此后在欧美和东南亚投建多家汽车工厂。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手机厂商和代工厂纷纷寻找新的机遇。其中,智能汽车被视为下一代手机级别的工业产品,已经吸引了手机厂商的关注。目前,已经宣布进军造车赛道的手机厂商有小米,苹果,OPPO,三星,华为虽然发誓不造车,但还是没离开造车的赛道。

想要造车,资金是关键问题。目前,除了特斯拉外其他智能汽车仍看不到盈利的曙光。蔚来创始人李斌在2021年底的一次采访中将汽车新创企业的造车门槛从2016年的200亿提升到了400亿。虽然这一数字只是他“直觉的判断”,但无可否认的是,新造车赛道的门槛在提高。

立讯精密如何在行业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保证后续持续投资以及既有业务与新业务发展平衡,是其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新造车赛道不同于传统汽车的硬件叠加,而是软硬件结合的新产物。除了汽车功能外,还需要提供呼叫、识别等软件服务。这也是BBA、保时捷等车企把旗下经典车型改成电动版后,市场并不买单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IOS系统是一直是其技术壁垒的关键,软件与汽车的配合也不会仅仅是插拔芯片的问题。虽然,立讯科技同时掌握苹果和华为、OPPO、vivo、小米等客户,但在需要更多芯片协调、更复杂软件配合的汽车领域,同时代工苹果汽车和其他汽车,似乎很难复制。届时,立讯精密将如何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