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庆:至2025年建成100个以上山城公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庆:至2025年建成100个以上山城公园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15日发布《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明确了重庆“十四五”时期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主要任务。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15日发布《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明确了重庆“十四五”时期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开展重庆山城公园建设专项行动,至2025年,完成100个以上山城公园建设,绿化美化300处坡坎崖,形成功能内容配套齐全、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山城公园体系。

《规划》要求,实施乡村休闲功能区建设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造都市微农业经济圈,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桥头堡城市打造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布局“丰都—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长江柑橘与人文三峡走廊,“垫江—梁平”低山丘陵区现代“粮柚”观光带,“城口—巫溪—开州”大巴山区乡野田园旅居带;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布局“武隆—彭水—酉阳”乌江画廊、“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武陵山区民俗风情带、“南川—武隆—涪陵—丰都”大武陵山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建设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

《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市中心城区强度高度密度管理办法》,因地制宜控制城市中心城区密度,新建住宅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

为突出“国际化、年轻化、文艺化、混合化、烟火气”的重庆人文特色,《规划》提出,塑造“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3片历史城区建设,以渝中—南滨—江北嘴为主体,建设13.35平方公里的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还将推动53处历史文化名镇、46个历史文化名村和48个传统村落试点项目、11个历史文化街区、20个传统风貌区和众多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庆:至2025年建成100个以上山城公园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15日发布《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明确了重庆“十四五”时期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主要任务。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15日发布《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明确了重庆“十四五”时期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开展重庆山城公园建设专项行动,至2025年,完成100个以上山城公园建设,绿化美化300处坡坎崖,形成功能内容配套齐全、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山城公园体系。

《规划》要求,实施乡村休闲功能区建设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造都市微农业经济圈,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桥头堡城市打造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布局“丰都—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长江柑橘与人文三峡走廊,“垫江—梁平”低山丘陵区现代“粮柚”观光带,“城口—巫溪—开州”大巴山区乡野田园旅居带;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布局“武隆—彭水—酉阳”乌江画廊、“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武陵山区民俗风情带、“南川—武隆—涪陵—丰都”大武陵山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建设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

《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市中心城区强度高度密度管理办法》,因地制宜控制城市中心城区密度,新建住宅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

为突出“国际化、年轻化、文艺化、混合化、烟火气”的重庆人文特色,《规划》提出,塑造“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3片历史城区建设,以渝中—南滨—江北嘴为主体,建设13.35平方公里的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还将推动53处历史文化名镇、46个历史文化名村和48个传统村落试点项目、11个历史文化街区、20个传统风貌区和众多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