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拥有米其林,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拥有米其林,意味着什么?

成都需要它吗?

米其林三个字的威力,可以穿透行业,成为一部影片的卖座原因,也可以成为城市人文魅力的一部分。

由知名影星布莱德利·库珀主演的美国电影《燃情主厨》讲述了昔日米其林大厨重振雄风的故事,国内也不乏《饮食男女》这种以淮扬菜为线索的家庭伦理影片。

可见,全世界人民的简单快乐,很大程度都来自于美食。

而已经有120年历史的“米其林”,背后所代表的舌尖快感和社会优越感,使得其评价标准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甚至于阶层憧憬。

今年一月初,延期多时的首版《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终于在“一波三折”后发布了完整榜单。虽然不少资深食客翘首以盼多时,但当完整名单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之后,遭受的非议却是压倒性的。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成都不需要米其林”。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1.一波三折中 姗姗来迟的《米其林指南》

诞生于1900的《米其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今已是部分人的“美食圣经”,其实最初只是作为这家法国轮胎制造商为助推汽车旅行发展而印发的衍生物,涵盖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相关资讯。

1920年代正式启用星级评价标准,1930年代引入一至三星作为分级标准,并沿用至今。2008年《指南》进入香港和澳门,正式进入大陆则是2016年的上海《指南》,之后又陆续入驻广州、北京,到今年则又增加了亚洲首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成都。

适逢每次《指南》发布时总要搭配发行红色书皮的印刷版,在逐渐数字化的时代里加强了它的仪式属性。而原定于11月发布最终因疫情导致延期的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恰是因为实体指南的先行“泄露”而被迫在2022年1月6日草草发布。

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官方寄语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公众号

光是发布方式就堪称乌龙事件,至于最终的名单,则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讨论。本次成都的《指南》共有 50 家餐厅上榜,其中包括了 1 家二星餐厅、8 家一星餐厅、13 家“必比登推介”以及 28 家“米其林指南入选”。此外这次还颁出了“米其林服务奖”。

具体名单如下:

二星餐厅:玉芝兰。

一星餐厅:柴门荟、成都宴、芳香景、马旺子、谧寻茶室、银锅、松云泽、许家菜。

必比登推介餐厅:禅悦素食、陈麻婆豆腐 (青华路)、喜玉饺子酒、凤栖梧、芙蓉凰、老成都三样面、漫得、明婷小馆、茉小馆、组织向南、庭院399、渝九香、转转会 (莲花南路)。

米其林指南推介餐厅:拔萃(天府二街)、柴门公馆、银杏金阁、隐庐·古法川菜、银芭(麓山大道)、南堂馆(天顺路)、南汇 57、辛厨房·辛悦、青龙正街饭店(武侯)、御苑(成都钓鱼台精品酒店)、巴国布衣(神仙树南路)、银庐、廊桥、同福社、薛涛·院子里、漾亚·雍雅合鲜(桐梓林东路)、云门锦翠、丽轩(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五岳宫、偲厨、The River House(四川岷山饭店)、8 号(成都群光君悦酒店)、锦城印象(武侯祠大街)、龙森园、雏、Tivano(成都博舍酒店)、门板儿、华道生活·钰善阁。

就上榜餐厅的地区分布来看,武侯区(含高新区)23家、锦江区14家、青羊区9家、双流区2家(均位于天府新区)以及成华区和金牛区各1家。由此可见成都的发展主旋律是向南和向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都《指南》中的星级和必比登推介上榜餐厅全部是川菜或融合川菜类餐厅,即便算上入选的推介餐厅,也只有寥寥数家其他地方菜系和西餐,总体是一份“川味”十足的名单,不似内地其他几大城市的上榜餐厅均以粤菜为主。但似乎争议也由此而来。

02.不懂川菜?我们是否还需要米其林?

事实上,每逢《指南》在国内发布,总要面临不小的争议,其中免不了遭受视角“太西方”的指责。只是落在以“麻辣”“鲜香”“油亮”等关键词作为典型美食印象的成都地区,被认为过于追求格调、精致而忽略“口味”的米其林标准遭遇了更强的排斥。

浏览最初发布时各大新闻头条中的评论,诸如“外国人凭什么评选中国美食”、“做轮胎的懂什么川菜”“好吃的川菜都在苍蝇馆子”的评论都牢牢占据热门,似乎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心声。那么众多负面评价加身的《指南》究竟还有什么价值?

抛开最终结果的争议,首先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拥有专属的《指南》,其实是对城市能级、餐饮文化、商业潜力等维度发展成果的肯定,毕竟大部分星级餐厅的价位都较高。

且成都作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城,也是第一座拥有《指南》的新一线城市,充分彰显如今的国际化程度,完全可视作一种荣誉,也是一座城市包容的象征。何况成都《指南》入选的主要餐厅几乎全部为川菜系餐厅,更是对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次宣传。

对入选的具体餐厅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知名度及业绩的提升。“米其林”三个字便是最好的广告。直观表现来看,此前各大高端餐厅的定位多是宴请,但在《指南》发布后,无论是小红书、微博这样的综合社交平台,还是大众点评这样主打餐饮的平台,都掀起了一阵入选餐厅“打卡热潮”,成功拓宽客群。对于部分资深食客而言,这样的行为被称作“摘星”。

同时据红星新闻报道,如许家菜、松云泽等星级餐厅的春节年夜饭预订早已售罄。同时据许家菜创始人许凡表示,计划今年在南门新开设分店,“硬装大约投入两三千万元,这比以前的店增加了40%至50%,想在保一星的基础上去争创二星。”

《指南》的评选标准共有五条:1.盘中的食材、2.准备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3.创新水平、4.是否物有所值、5.烹饪水准的一致性。

至于参与评选的评鉴员,据悉主要都由各国当地人担任,大都毕业于酒店管理学院,且作为米其林全职员工。且评价过程中会保持匿名性和独立性,只会以普通顾客身份去“考察”相应餐厅,以得到餐厅的最真实表现。因此客观来说,不会有过多利益牵扯。因此入选餐厅在口味、服务、环境等方面势必存在一定过人之处,只是众口难调,结果必然难以服众。

因为米其林的国际化地位,以及最初的“旅游指南”定位。或许甫一开始就注定这份指南的“本地化”程度是有限的,但作为世界罕有的餐饮方面的知名评价体系,对于外来旅游人士,尤其是国际旅客的参考价值较大。透过这一点,《指南》将对于地区的经济有不小的加成效益,同时未来或将吸引更多力争上榜的餐厅入驻成都。

据悉,成都今年围绕美食国际化主题,将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联动美食之都、设计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开展跨界交流,挖掘推广成都可持续美食案例。可见,官方也早已意识到“美食之都”这一名片的价值。

或许“米其林”面对中国餐饮水土不服,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家之言,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及餐厅“背书”,并持续赋能,因此不妨只视作一种参考系。无论是美食还是其他各种文化,许多事情都不会有绝对的标准,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来源:你好天府微信公号

原标题:成都拥有米其林,意味着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02/16 21: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米其林

4k
  • 米其林已对在华两家轮胎工厂进行投资以增加产能
  • 米其林、Antin、Enviro将在瑞典乌德瓦拉联手设立首家废旧轮胎回收工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拥有米其林,意味着什么?

成都需要它吗?

米其林三个字的威力,可以穿透行业,成为一部影片的卖座原因,也可以成为城市人文魅力的一部分。

由知名影星布莱德利·库珀主演的美国电影《燃情主厨》讲述了昔日米其林大厨重振雄风的故事,国内也不乏《饮食男女》这种以淮扬菜为线索的家庭伦理影片。

可见,全世界人民的简单快乐,很大程度都来自于美食。

而已经有120年历史的“米其林”,背后所代表的舌尖快感和社会优越感,使得其评价标准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甚至于阶层憧憬。

今年一月初,延期多时的首版《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终于在“一波三折”后发布了完整榜单。虽然不少资深食客翘首以盼多时,但当完整名单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之后,遭受的非议却是压倒性的。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成都不需要米其林”。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1.一波三折中 姗姗来迟的《米其林指南》

诞生于1900的《米其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今已是部分人的“美食圣经”,其实最初只是作为这家法国轮胎制造商为助推汽车旅行发展而印发的衍生物,涵盖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相关资讯。

1920年代正式启用星级评价标准,1930年代引入一至三星作为分级标准,并沿用至今。2008年《指南》进入香港和澳门,正式进入大陆则是2016年的上海《指南》,之后又陆续入驻广州、北京,到今年则又增加了亚洲首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成都。

适逢每次《指南》发布时总要搭配发行红色书皮的印刷版,在逐渐数字化的时代里加强了它的仪式属性。而原定于11月发布最终因疫情导致延期的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恰是因为实体指南的先行“泄露”而被迫在2022年1月6日草草发布。

2022成都米其林指南官方寄语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公众号

光是发布方式就堪称乌龙事件,至于最终的名单,则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讨论。本次成都的《指南》共有 50 家餐厅上榜,其中包括了 1 家二星餐厅、8 家一星餐厅、13 家“必比登推介”以及 28 家“米其林指南入选”。此外这次还颁出了“米其林服务奖”。

具体名单如下:

二星餐厅:玉芝兰。

一星餐厅:柴门荟、成都宴、芳香景、马旺子、谧寻茶室、银锅、松云泽、许家菜。

必比登推介餐厅:禅悦素食、陈麻婆豆腐 (青华路)、喜玉饺子酒、凤栖梧、芙蓉凰、老成都三样面、漫得、明婷小馆、茉小馆、组织向南、庭院399、渝九香、转转会 (莲花南路)。

米其林指南推介餐厅:拔萃(天府二街)、柴门公馆、银杏金阁、隐庐·古法川菜、银芭(麓山大道)、南堂馆(天顺路)、南汇 57、辛厨房·辛悦、青龙正街饭店(武侯)、御苑(成都钓鱼台精品酒店)、巴国布衣(神仙树南路)、银庐、廊桥、同福社、薛涛·院子里、漾亚·雍雅合鲜(桐梓林东路)、云门锦翠、丽轩(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五岳宫、偲厨、The River House(四川岷山饭店)、8 号(成都群光君悦酒店)、锦城印象(武侯祠大街)、龙森园、雏、Tivano(成都博舍酒店)、门板儿、华道生活·钰善阁。

就上榜餐厅的地区分布来看,武侯区(含高新区)23家、锦江区14家、青羊区9家、双流区2家(均位于天府新区)以及成华区和金牛区各1家。由此可见成都的发展主旋律是向南和向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都《指南》中的星级和必比登推介上榜餐厅全部是川菜或融合川菜类餐厅,即便算上入选的推介餐厅,也只有寥寥数家其他地方菜系和西餐,总体是一份“川味”十足的名单,不似内地其他几大城市的上榜餐厅均以粤菜为主。但似乎争议也由此而来。

02.不懂川菜?我们是否还需要米其林?

事实上,每逢《指南》在国内发布,总要面临不小的争议,其中免不了遭受视角“太西方”的指责。只是落在以“麻辣”“鲜香”“油亮”等关键词作为典型美食印象的成都地区,被认为过于追求格调、精致而忽略“口味”的米其林标准遭遇了更强的排斥。

浏览最初发布时各大新闻头条中的评论,诸如“外国人凭什么评选中国美食”、“做轮胎的懂什么川菜”“好吃的川菜都在苍蝇馆子”的评论都牢牢占据热门,似乎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心声。那么众多负面评价加身的《指南》究竟还有什么价值?

抛开最终结果的争议,首先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拥有专属的《指南》,其实是对城市能级、餐饮文化、商业潜力等维度发展成果的肯定,毕竟大部分星级餐厅的价位都较高。

且成都作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城,也是第一座拥有《指南》的新一线城市,充分彰显如今的国际化程度,完全可视作一种荣誉,也是一座城市包容的象征。何况成都《指南》入选的主要餐厅几乎全部为川菜系餐厅,更是对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次宣传。

对入选的具体餐厅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知名度及业绩的提升。“米其林”三个字便是最好的广告。直观表现来看,此前各大高端餐厅的定位多是宴请,但在《指南》发布后,无论是小红书、微博这样的综合社交平台,还是大众点评这样主打餐饮的平台,都掀起了一阵入选餐厅“打卡热潮”,成功拓宽客群。对于部分资深食客而言,这样的行为被称作“摘星”。

同时据红星新闻报道,如许家菜、松云泽等星级餐厅的春节年夜饭预订早已售罄。同时据许家菜创始人许凡表示,计划今年在南门新开设分店,“硬装大约投入两三千万元,这比以前的店增加了40%至50%,想在保一星的基础上去争创二星。”

《指南》的评选标准共有五条:1.盘中的食材、2.准备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3.创新水平、4.是否物有所值、5.烹饪水准的一致性。

至于参与评选的评鉴员,据悉主要都由各国当地人担任,大都毕业于酒店管理学院,且作为米其林全职员工。且评价过程中会保持匿名性和独立性,只会以普通顾客身份去“考察”相应餐厅,以得到餐厅的最真实表现。因此客观来说,不会有过多利益牵扯。因此入选餐厅在口味、服务、环境等方面势必存在一定过人之处,只是众口难调,结果必然难以服众。

因为米其林的国际化地位,以及最初的“旅游指南”定位。或许甫一开始就注定这份指南的“本地化”程度是有限的,但作为世界罕有的餐饮方面的知名评价体系,对于外来旅游人士,尤其是国际旅客的参考价值较大。透过这一点,《指南》将对于地区的经济有不小的加成效益,同时未来或将吸引更多力争上榜的餐厅入驻成都。

据悉,成都今年围绕美食国际化主题,将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联动美食之都、设计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开展跨界交流,挖掘推广成都可持续美食案例。可见,官方也早已意识到“美食之都”这一名片的价值。

或许“米其林”面对中国餐饮水土不服,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家之言,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及餐厅“背书”,并持续赋能,因此不妨只视作一种参考系。无论是美食还是其他各种文化,许多事情都不会有绝对的标准,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来源:你好天府微信公号

原标题:成都拥有米其林,意味着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02/16 21: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