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频繁在国际获奖,这家公司把中国电影推向海外的秘诀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频繁在国际获奖,这家公司把中国电影推向海外的秘诀是什么?

“我觉得国内很多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还没有意识到国际销售工作的重要性。”

2月8日,新加坡导演陈哲艺中国内地首作《燃冬》项目官宣。影片由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华策影业与热带雨影业出品,华策影业负责中国大陆发行,赤角代理国际销售,并带着这个新项目亮相今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

作为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亚洲新锐导演之一,陈哲艺曾凭借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一举夺得戛纳金摄影机奖,第二部作品《热带雨》也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竞赛单元,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费穆荣誉等三项大奖,短片《隔爱》作为《永恒风暴之年》的一部分入围2021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燃冬》非常有“中国特色”——故事发生在中国,去年冬天在中国东北的延吉地区拍摄,三位主演也是国内备受青睐的新生代演员。有关《燃冬》的消息一经发布就获得了海内外主流电影媒体的关注,Screen Daily更是将赤角及其创始人谢萌直接放到了标题上。据Screen Daily报道,谢萌与陈哲艺是热带雨影业的合伙人。但这并非双方首次合作,最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热带雨》。如今,陈哲艺不仅与谢萌共同开发大陆电影和电视剧项目,其影片的海外及部分国内发行工作还由赤角打理。《燃冬》的诞生也让赤角的名字进一步为国内外市场所知晓.

柏林电影节场刊《银幕》对陈哲艺新片和赤角的报道截图。

 

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专注于国际销售及制片业务的公司,赤角在业内算得上是颇有成绩,且非常活跃,其代理的影片在各大电影节多有斩获。

2021年,在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赤角代理销售的张大磊导演作品《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柏林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单元银熊奖。五个月后,赤角又有4部电影亮相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除了前文提及的《隔爱》,赤角联合制片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作品《记忆》获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代理销售的魏书均作品《永安镇故事集》、赵亮作品《无去来处》分别入围导演双周单元和特别展映单元。

相较于国内院线发行,电影的国际销售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时候,谢萌向记者介绍了赤角如何在这一领域深耕,以及在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一部电影要想卖得好背后都有哪些秘诀。

据谢萌介绍,电影在全球按照区域发行,大公司的作品可能有公司内部的国际发行团队,但是很多新作者的影片也有海外发行的需求,而他们的目标是海外电影节,“有了电影节的成绩,帮助国内的发行,这个需求还是挺明确的。”而国际销售公司脱胎于电影节体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渠道空白。

简单来说,国际销售公司代理电影版权,将电影送至不同的电影节展/市场,推介售卖给海外“买片人”和发行商争取发行,是制作方与发行方的“中间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发展出类似Wild Bunch、MK2等成熟的国际销售公司。如果销售公司通过出色的片单建立口碑声誉,电影节选片人、海外发行商也会对公司代理的其他影片有所关注。

在国内文艺片市场不成熟、艺术院线远不成规模的现状之下,具有强烈作者属性的影片转而寻求在电影节上的销售途径,是一个合理且常见的选择。

电影《燃冬》海报

前不久,在UCCA举办的影像策展围炉夜话活动中,柏林电影节华语地区选片人王庆锵公开介绍,很多文艺片导演到重要的国际电影节,除了希望拿奖也希望能“卖片”。他表示,如果影片曾在知名电影节展放映,那么会有其他支付放映费的小电影节邀片,每两场的放映费大概是1000至1200美金,“普通文艺片成本六七百万,你总能收回一点点钱”。

如果影片能够在海外电影节展中获奖,一方面可以获取奖金回收成本;另一方面,电影节展的成绩也是电影发行或议价的筹码,奖项越多,发行价越高。

但与这种需求大量增长不成正比的是,中国本土的国际销售公司并不常见。过去,国内电影导演带作品去到海外参加电影节展,一般都是由电影节在地或外派的选片人邀请,并且这些导演及其作品都相对成熟,例如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作品。另一方面,导演也会通过电影节的官方系统自荐,或是经由其他国家知名销售公司背书。早年间,国内鲜有电影公司专攻国际销售业务。

在谢萌看来,通过外国销售公司代理,在文化阐释上“增加了沟通成本”。赤角就是抓住这个机会而成立的。

2009年起,谢萌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电影策展人,做过五年电影放映工作。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大量电影作者、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和国外片商。几年后,圣丹斯电影节选片人通过谢萌的介绍,将耿军导演的《轻松+愉快》带到了犹他州。最终《轻松+愉快》拿下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北美发行也顺利签约。

《轻松+愉快》亮相第33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轻松+愉快》的获奖为谢萌积累了信心,也成为赤角的起点。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赤角宣布正式成立。截至目前,赤角已将20多部国内作者的影片发行至海外,足迹遍布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4K修复版亮相戛纳、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万玛才旦导演的《气球》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背后都有赤角的身影。

除了国际销售与海外发行,赤角也逐渐走进制作上游,参与本土和跨国的投资与制作工作中,除了前文提及的陈哲艺作品《热带雨》和《隔爱》,其他项目还包括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记忆》、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的《野性》、耿军导演的《东北虎》、王沐导演的《温柔壳》、瞿尤嘉导演的《她坐在那,像个普通人一样》等。

赤角的成绩也得到了电影行业的认可。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谢萌、黑鳍创始人王子剑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被授予“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以奖励他们向海外推广中国电影的突出贡献。

海外发行及国际制片公司赤角创始人谢萌(右一)、黑鳍Blackfin创始人王子剑(右二)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左二)被授予“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图片来源:平遥国际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话赤角创始人谢萌

界面文娱:赤角通过什么方式和西方电影节对话,让对方理解我们电影的价值?

谢萌:我觉得有点接近策展的工作。在看到的影片中甄选有价值、有发行可能性的作品。电影节是偏向艺术评价的体系,其中还有地缘的、文化的、艺术审美的因素。选择时也要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可能有价值去传播的作品。

这基于对电影节生态体系的了解:重要电影节的名单、电影节选片的趣味、单元的分配、奖项、历史等等;同时你要认识策展人、艺术总监,甚至知道对方的口味。

界面文娱:不同电影节在挑选电影时有什么不同倾向?

谢萌:年初圣丹斯有非常强的美国独立电影气质。洛迦诺电影节相对更注重电影语言创新,很多导演在国际上第一个突破都是在洛迦诺。

戛纳最大程度平衡了艺术和市场,除了官方单元,也有双周、影评人周发现年轻一代作者。柏林入选的影片更多一点,因为单元更多,比如青少年单元、论坛单元。如果作品主题与某个单元设定更适合,竞争就小一点。

界面文娱:国际销售公司介入会为影片带来什么?

谢萌:每个电影节都有公开报名机制。但是通过比较专业的、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影片会被更有决定权的人认真看待,机会相对大一点。

还有,比如你错过了截止日期,但因为有我们的背书,选片顾问也愿意开绿灯。他认为销售公司推荐的是他所需要的影片,这是共生的关系。

我觉得国内很多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还没有意识到国际销售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可以自己报名电影节或者认识选片人。我从不觉得这是稀缺资源。认不认识选片人,或者说这部电影能不能进入影展,只是我们海外工作的一个起点,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

界面文娱:“大量的工作”指什么?

谢萌:要找到专门的海外电影节公关,和国际上一些主要媒体对接在电影节期间推广。这些事情很重要。入选当然是很难得的成绩,但电影节入选200多部片子,10天的时间没有人可以看得过来。所以要有声音出来,要找媒体评论发稿,和电影宣传一样宣传项目。这是一个成体系的工作。

电影完成之后也要有一个系统的策略。比如一部电影的世界首映、北美首映、欧洲首映和亚洲首映都只能有一个,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参与最多电影节的最多的影片,要参与将近100个电影节。但电影节是瀑布型结构,所有从上面‘流’下来的(作品),会在二级、三级或很小的区域性电影节之间再做选择。如果一部电影没有被其首选的电影节展选中,那还要有其他的选项在你的计划中。

界面文娱:您觉得国际销售和海外发行业务的市场潜力是怎么样的?

谢萌:从海外市场和作者性影片来看,如果比较这两个部分的话,我觉得肯定是供大于求的。比如电影节影片,国际上对发行有效的、或说对导演有效的电影节,我觉得不超过10个。

界面文娱:很多在电影节展获得肯定的影片,后续院线票房不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谢萌:票房只是一方面。回收的方式是多元的。比如上海有非常完善的政策,上海出品的电影如果在A类国际电影节拿奖,奖金可能是百万级别的。

再比如奖金。《北方一片苍茫》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获得老虎奖,奖金是5万欧元。这笔费用对于低成本影片来讲是不小的,拿到奖金,实际上就已经回收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有越多的海外成绩、越多曝光,在VOD平台销售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这些东西都是在给你加分。

赤角参与制片的短片《隔爱》的工作照。短片作为《永恒风暴之年》的一部分入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界面文娱:为什么赤角要做制片业务?

谢萌:发行和制片联合得蛮紧密的。发行更多看到市场端的情况。比如你看到了电影节和海外发行商的需求,这些东西会形成反作用力到创作中。有时候发行反而比制片更敏感。

国际上很多发行公司都进入到融资环节,比如优先投资或保底换取全球发行权。这是电影融资的渠道。现在很多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也可以在开拍前获得海外销售区域的投资,公司自然就进入到上游环节。

界面文娱:在推进国际制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谢萌:疫情。比如之前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的项目原本计划2020年初在国内拍摄,刚好赶上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他本来是要进来的。我当时看到国内的状况,觉得这次应该是完成不了,他就直接从日本回了葡萄牙。疫情对国际制片的影响蛮大的,全球视角的故事涉及不只一个地方。

界面文娱:赤角合作的影片和导演有什么特点?

谢萌:带有强烈作者属性和国际视角、又能在市场上找到相应位置的。我也希望我们制作的作品在市场上有他的位置,不是变成小众的、比如只有去电影节的人才去观看的影片。电影的市场价值是艺术属性带来的,但阿彼察邦合作了蒂尔达·斯文顿这样的演员,自然会给影片发行带来更好的结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频繁在国际获奖,这家公司把中国电影推向海外的秘诀是什么?

“我觉得国内很多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还没有意识到国际销售工作的重要性。”

2月8日,新加坡导演陈哲艺中国内地首作《燃冬》项目官宣。影片由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华策影业与热带雨影业出品,华策影业负责中国大陆发行,赤角代理国际销售,并带着这个新项目亮相今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

作为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亚洲新锐导演之一,陈哲艺曾凭借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一举夺得戛纳金摄影机奖,第二部作品《热带雨》也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竞赛单元,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费穆荣誉等三项大奖,短片《隔爱》作为《永恒风暴之年》的一部分入围2021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燃冬》非常有“中国特色”——故事发生在中国,去年冬天在中国东北的延吉地区拍摄,三位主演也是国内备受青睐的新生代演员。有关《燃冬》的消息一经发布就获得了海内外主流电影媒体的关注,Screen Daily更是将赤角及其创始人谢萌直接放到了标题上。据Screen Daily报道,谢萌与陈哲艺是热带雨影业的合伙人。但这并非双方首次合作,最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热带雨》。如今,陈哲艺不仅与谢萌共同开发大陆电影和电视剧项目,其影片的海外及部分国内发行工作还由赤角打理。《燃冬》的诞生也让赤角的名字进一步为国内外市场所知晓.

柏林电影节场刊《银幕》对陈哲艺新片和赤角的报道截图。

 

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专注于国际销售及制片业务的公司,赤角在业内算得上是颇有成绩,且非常活跃,其代理的影片在各大电影节多有斩获。

2021年,在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赤角代理销售的张大磊导演作品《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柏林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单元银熊奖。五个月后,赤角又有4部电影亮相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除了前文提及的《隔爱》,赤角联合制片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作品《记忆》获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代理销售的魏书均作品《永安镇故事集》、赵亮作品《无去来处》分别入围导演双周单元和特别展映单元。

相较于国内院线发行,电影的国际销售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时候,谢萌向记者介绍了赤角如何在这一领域深耕,以及在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一部电影要想卖得好背后都有哪些秘诀。

据谢萌介绍,电影在全球按照区域发行,大公司的作品可能有公司内部的国际发行团队,但是很多新作者的影片也有海外发行的需求,而他们的目标是海外电影节,“有了电影节的成绩,帮助国内的发行,这个需求还是挺明确的。”而国际销售公司脱胎于电影节体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渠道空白。

简单来说,国际销售公司代理电影版权,将电影送至不同的电影节展/市场,推介售卖给海外“买片人”和发行商争取发行,是制作方与发行方的“中间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发展出类似Wild Bunch、MK2等成熟的国际销售公司。如果销售公司通过出色的片单建立口碑声誉,电影节选片人、海外发行商也会对公司代理的其他影片有所关注。

在国内文艺片市场不成熟、艺术院线远不成规模的现状之下,具有强烈作者属性的影片转而寻求在电影节上的销售途径,是一个合理且常见的选择。

电影《燃冬》海报

前不久,在UCCA举办的影像策展围炉夜话活动中,柏林电影节华语地区选片人王庆锵公开介绍,很多文艺片导演到重要的国际电影节,除了希望拿奖也希望能“卖片”。他表示,如果影片曾在知名电影节展放映,那么会有其他支付放映费的小电影节邀片,每两场的放映费大概是1000至1200美金,“普通文艺片成本六七百万,你总能收回一点点钱”。

如果影片能够在海外电影节展中获奖,一方面可以获取奖金回收成本;另一方面,电影节展的成绩也是电影发行或议价的筹码,奖项越多,发行价越高。

但与这种需求大量增长不成正比的是,中国本土的国际销售公司并不常见。过去,国内电影导演带作品去到海外参加电影节展,一般都是由电影节在地或外派的选片人邀请,并且这些导演及其作品都相对成熟,例如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作品。另一方面,导演也会通过电影节的官方系统自荐,或是经由其他国家知名销售公司背书。早年间,国内鲜有电影公司专攻国际销售业务。

在谢萌看来,通过外国销售公司代理,在文化阐释上“增加了沟通成本”。赤角就是抓住这个机会而成立的。

2009年起,谢萌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电影策展人,做过五年电影放映工作。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大量电影作者、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和国外片商。几年后,圣丹斯电影节选片人通过谢萌的介绍,将耿军导演的《轻松+愉快》带到了犹他州。最终《轻松+愉快》拿下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北美发行也顺利签约。

《轻松+愉快》亮相第33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轻松+愉快》的获奖为谢萌积累了信心,也成为赤角的起点。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赤角宣布正式成立。截至目前,赤角已将20多部国内作者的影片发行至海外,足迹遍布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4K修复版亮相戛纳、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万玛才旦导演的《气球》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背后都有赤角的身影。

除了国际销售与海外发行,赤角也逐渐走进制作上游,参与本土和跨国的投资与制作工作中,除了前文提及的陈哲艺作品《热带雨》和《隔爱》,其他项目还包括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记忆》、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的《野性》、耿军导演的《东北虎》、王沐导演的《温柔壳》、瞿尤嘉导演的《她坐在那,像个普通人一样》等。

赤角的成绩也得到了电影行业的认可。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谢萌、黑鳍创始人王子剑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被授予“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以奖励他们向海外推广中国电影的突出贡献。

海外发行及国际制片公司赤角创始人谢萌(右一)、黑鳍Blackfin创始人王子剑(右二)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左二)被授予“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图片来源:平遥国际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话赤角创始人谢萌

界面文娱:赤角通过什么方式和西方电影节对话,让对方理解我们电影的价值?

谢萌:我觉得有点接近策展的工作。在看到的影片中甄选有价值、有发行可能性的作品。电影节是偏向艺术评价的体系,其中还有地缘的、文化的、艺术审美的因素。选择时也要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可能有价值去传播的作品。

这基于对电影节生态体系的了解:重要电影节的名单、电影节选片的趣味、单元的分配、奖项、历史等等;同时你要认识策展人、艺术总监,甚至知道对方的口味。

界面文娱:不同电影节在挑选电影时有什么不同倾向?

谢萌:年初圣丹斯有非常强的美国独立电影气质。洛迦诺电影节相对更注重电影语言创新,很多导演在国际上第一个突破都是在洛迦诺。

戛纳最大程度平衡了艺术和市场,除了官方单元,也有双周、影评人周发现年轻一代作者。柏林入选的影片更多一点,因为单元更多,比如青少年单元、论坛单元。如果作品主题与某个单元设定更适合,竞争就小一点。

界面文娱:国际销售公司介入会为影片带来什么?

谢萌:每个电影节都有公开报名机制。但是通过比较专业的、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影片会被更有决定权的人认真看待,机会相对大一点。

还有,比如你错过了截止日期,但因为有我们的背书,选片顾问也愿意开绿灯。他认为销售公司推荐的是他所需要的影片,这是共生的关系。

我觉得国内很多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还没有意识到国际销售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可以自己报名电影节或者认识选片人。我从不觉得这是稀缺资源。认不认识选片人,或者说这部电影能不能进入影展,只是我们海外工作的一个起点,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

界面文娱:“大量的工作”指什么?

谢萌:要找到专门的海外电影节公关,和国际上一些主要媒体对接在电影节期间推广。这些事情很重要。入选当然是很难得的成绩,但电影节入选200多部片子,10天的时间没有人可以看得过来。所以要有声音出来,要找媒体评论发稿,和电影宣传一样宣传项目。这是一个成体系的工作。

电影完成之后也要有一个系统的策略。比如一部电影的世界首映、北美首映、欧洲首映和亚洲首映都只能有一个,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参与最多电影节的最多的影片,要参与将近100个电影节。但电影节是瀑布型结构,所有从上面‘流’下来的(作品),会在二级、三级或很小的区域性电影节之间再做选择。如果一部电影没有被其首选的电影节展选中,那还要有其他的选项在你的计划中。

界面文娱:您觉得国际销售和海外发行业务的市场潜力是怎么样的?

谢萌:从海外市场和作者性影片来看,如果比较这两个部分的话,我觉得肯定是供大于求的。比如电影节影片,国际上对发行有效的、或说对导演有效的电影节,我觉得不超过10个。

界面文娱:很多在电影节展获得肯定的影片,后续院线票房不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谢萌:票房只是一方面。回收的方式是多元的。比如上海有非常完善的政策,上海出品的电影如果在A类国际电影节拿奖,奖金可能是百万级别的。

再比如奖金。《北方一片苍茫》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获得老虎奖,奖金是5万欧元。这笔费用对于低成本影片来讲是不小的,拿到奖金,实际上就已经回收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有越多的海外成绩、越多曝光,在VOD平台销售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这些东西都是在给你加分。

赤角参与制片的短片《隔爱》的工作照。短片作为《永恒风暴之年》的一部分入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界面文娱:为什么赤角要做制片业务?

谢萌:发行和制片联合得蛮紧密的。发行更多看到市场端的情况。比如你看到了电影节和海外发行商的需求,这些东西会形成反作用力到创作中。有时候发行反而比制片更敏感。

国际上很多发行公司都进入到融资环节,比如优先投资或保底换取全球发行权。这是电影融资的渠道。现在很多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也可以在开拍前获得海外销售区域的投资,公司自然就进入到上游环节。

界面文娱:在推进国际制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谢萌:疫情。比如之前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的项目原本计划2020年初在国内拍摄,刚好赶上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他本来是要进来的。我当时看到国内的状况,觉得这次应该是完成不了,他就直接从日本回了葡萄牙。疫情对国际制片的影响蛮大的,全球视角的故事涉及不只一个地方。

界面文娱:赤角合作的影片和导演有什么特点?

谢萌:带有强烈作者属性和国际视角、又能在市场上找到相应位置的。我也希望我们制作的作品在市场上有他的位置,不是变成小众的、比如只有去电影节的人才去观看的影片。电影的市场价值是艺术属性带来的,但阿彼察邦合作了蒂尔达·斯文顿这样的演员,自然会给影片发行带来更好的结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