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音效、背景音到融入剧情,游戏音乐如何玩出新花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音效、背景音到融入剧情,游戏音乐如何玩出新花样?

游戏音乐,不只是背景音。

文|音乐先声 茶颜

编辑|范志辉

从《勇者斗恶龙》到《魔兽世界》再到《赛博朋克2077》,游戏音乐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其制作本身也愈加精良。

2月8日,由法国游戏团队Sloclap制作的功夫主题动作游戏《师父SIFU》正式上线。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0点,《师父SIFU》累计销量已达到50万份,并在二柄APP的评分高达8.4分。这背后,即得益于国风对于功夫题材的熟悉感、制作团队的口碑,更离不开游戏本身的制作用心,其中游戏音乐也是颇费苦心。

上个月底,PlayStation发布了《师父SIFU》的幕后音乐制作特辑,负责游戏音乐和声音设计的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音乐制作人Howie Lee,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游戏配乐项目。他提到,《师父SIFU》的配乐不仅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还增加了中西方多种乐器音色,从而塑造了更加立体的游戏场景。

那么,《师父SIFU》的游戏音乐是如何制作的,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而通过追溯游戏音乐的变迁,我们会发现音乐不只是玩游戏的背景音,而是从功能性进化出内容性,甚至融入游戏剧情本身。

《师父SIFU》的游戏配乐有何不同?

对于大众来说,Howie Lee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在电子音乐领域,他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先锋人物之一。

知名乐评网站Pitchfork评价其专辑《鸟岛》称,这张北京制作人的专辑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狂热的电子元素结合在一起,这就像是一个想象中主题公园的配乐,人们在这里重新将自然和精神进行连接。

Howie Lee的音乐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他的作品中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同时也吸收了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从日本到印度,从热瓦普、西塔琴到中东祖尔纳,其“东西结合”的音乐特色打破了常规的电子音乐世界,他甚至打趣说“我的音乐都是‘抄袭’来的”。外界通常喜欢把他的音乐风格定义为「国风电子」,西方媒体更是常将他的音乐作品美誉为「建立中外文化的桥梁」。

而Sloclap 的首席音效设计师 Lucas Rousselot 提到,他们是听完 Howie Lee 于 2018 年发行的专辑《自然灾害》后,认为后者作品与《师父》的设定十分契合,于是向他发出邀请。

为了达到让音乐和玩家共同前进的效果,Lucas Rousselot表示,在Howie Lee带总览每个游戏关卡后,就和他确定了每一个场景玩家们感受到的基调和张力的变化,

而《师父SIFU》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在背景音乐以及音效上要营造一种黑暗、紧张的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听觉冲击。Howie Lee对乐器的选择也是集中在打击乐上,例如Techno、Dub以及Drum&Bass,同样还会加入中国大鼓的音色,通过鼓的层次来制造一种张力,使玩家能够跟上音乐节奏,更加沉浸于游戏情节中。在细节方面,Howie Lee也会通过古琴等弹拨乐器,融合失真的效果,使整体音效更加深邃。

但他同样也表示,此次游戏配乐与他平时制作的俱乐部音乐有较大区别。游戏的音乐并不是在时间线上延续,它具有多种不同风格的场景,因此要求音乐上要创造出适合不同情景、不同关卡的音乐语速,它们代表了不同氛围,会在不同场景中与游戏画面相呼应,使玩家能够与游戏产生一种交互的关系,具有空间感与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的每一个关卡,都会有一种传统中国元素,由一种独特乐器作为主打,比如金属元素用大锣和Gamelan、木头元素用笛子来指代,这种特色贯穿了整个游戏,给玩家带来了沉浸式的音乐享受。

可以看到,游戏中每一个关卡的背景乐,甚至是玩家在遇到不同NPC时所出现的音效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助于玩家在感官信息的接收上达到平衡,也能使玩家更好的代入到游戏剧情中,建构出独特的虚拟世界。

总的来说,《师父SIFU》音乐制作团队依据游戏总基调,力图寻找最恰如其分的音乐,将“东西结合”的声音特色发挥至极致。

游戏音乐的变迁之路

从最初的红白机时代发展到了多终端并存的当下,借助着游戏这一东风,游戏音乐这一细分领域也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成熟,且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类别。但回望其来路,就会发现它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期在游戏中发出的音效,严格来讲不能称作音乐。这是由于最初既没有专业音乐人来为游戏写歌与演奏,负责声音编辑的工作者也大多都是计算机专业,并没有音乐基础,再加上声卡、芯片等技术因素制约着游戏的发展,因此依托于游戏而产生的游戏音乐自然不受到关注。

伴随着硬件制造水平的发展,以及MIDI传输协议的提出,为游戏音乐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大量的MIDI音乐开始出现在游戏中。但由于人们对于游戏音乐的认识观念较为浅层,游戏开发商以音乐人不懂游戏为由,将音乐拒之门外,初期的游戏音乐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底,直至日本Enix公司为PC端开发了一款名为《勇者斗恶龙》的游戏,首次邀请了一名专业作曲家椙山浩一为游戏谱写背景音乐,游戏推出后备受玩家的欢迎,这一游戏也在当时成为了日本游戏界连续几年的销售冠军。至此,游戏音乐的时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来临。

90年代,游戏音乐的质量与数量得到极大提升,此时,一款游戏的音乐制作已经由“一两个作曲家”转变为“音乐制作组”来完成。

这一时期,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大型游戏制作公司坚持高保真音频格式,这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是音乐制作人通过电脑创作合成了MIDI音乐后,再通过软件将其转变为WAV文件格式,从而使音乐的拟真度更高。例如,1997年推出的战略游戏《帝国时代》第一代,其音乐占软件总容量的不足十分之一,但到2009年推出的第三代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的容量。

音乐与游戏的融合前景,不仅让游戏的听觉世界更加丰富,还催生出了音乐节奏类游戏的诞生。

早期,这类游戏(1978—2009)主要集中在街机游戏,其雏形是1978年发行的记忆游戏《西蒙(Simon)》,即系统给出一个指示,玩家根据这个指示来摁键,伴随着难度增加,操作也越来越像“演奏”。

进入到发展中期(2009—2013),音乐节奏类游戏开始向其他平台发展,尤其是PC端涌现了许多精良的游戏,并逐渐移植到移动端。例如,2011年由乐迪通开发的《乐动达人》是国内首款以华语流行音乐为主要介质的休闲音乐游戏;2013年《Lovelive 偶像学园祭》带动了音乐节奏融合卡牌的热潮;同年,腾讯推出的《节奏大师》引起较大反响,并且荣登2016年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游戏榜top10”。

从2014年开始,移动端凭借更为大众和简单的玩法俘获了不少用户,PC端受众开始萎缩,例如2014年由美国Umoni Studio推出的《别踩白块儿》掀起了钢琴块游戏的开端;2017年英国开发商lowiro推出了三维立体音乐游戏《Arcaea》;2018年,心动网络的《Mush Dash》将音乐和跑酷结合在一起。 而随着音乐类游戏的层出不穷,也极大改变了音乐在游戏中的存在方式,其向内探索的进程也并未停止。

音乐融入游戏还有什么可能?

伴随游戏音乐如火如荼的发展,一些游戏也渐渐不再不再是把音乐作为附庸,却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

《再见狂野之心》是2019年12月发行的音乐节奏游戏,讲述的是一个失恋后的女孩如何修补破碎的心,游戏通过23首流行歌曲与合成器音乐组成的关卡,用充满张力的视听语言,开启了她的冒险之旅。

这款游戏与市面上常见的节奏类游戏形式不同,它的规则在不断改变,并且与音乐紧密相连。例如第10关,游戏规则的变化和歌曲的“主歌—副歌”结构相对应,因此在游戏的不同关卡中,玩家将会见到对应着不同音乐结构、音乐元素而专门设计的玩法。

而根据b站up主“赛己Zicksy”的观察发现,从玩家着装到场景,游戏画面中充斥着抽象的意象和文化符号,制作组通过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流行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暗示了故事中的细节,比如游戏中频繁切换的场景和世界是否代表了女主纠结于过去的种种选择。

诸如此类的隐喻细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这似乎与流行音乐的特征不谋而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常常模糊不清、意义不明,但正因为如此,才能尽可能地使更多听众产生共鸣。

另一款游戏为《空洞骑士》,是由澳大利亚Team Cherry团队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动作冒险类游戏。游戏背景设定为一个名为圣巢的古老废弃王国,玩家需要扮演主角小骑士来挽救这个王国,探索王国背后的秘密与故事。

游戏中场景的变换传递着难以言喻的沉重感,而其中的配乐更是将沉重氛围烘托至极致。作曲家Christopher表示,他会使用特定乐器在不同音乐中重现“主题”,每一次变奏都象征着联系与不同的意义。

这款游戏的音乐从最初就明确安排了两条线索贯穿始终,首先是主题旋律《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代表为了挽救王国,而制造出的主角“容器”。这段旋律代表了容器沉重的命运,随着剧情发展而进行多次变奏。

有趣的是,我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揣测剧情人物的身份,例如在遗忘十字路所遇到的第一位主线Boss“假骑士”,其背景音乐就是这段主题旋律的变奏形式。为什么代表主角的旋律会用于这个假骑士?随着剧情的发展,玩家会发现“假骑士”是整个王国最弱小的生物,它的铠甲只不过是偷来保护自己的,因此它的角色曲使用的也是从主角这里偷来的旋律。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旋律就是《圣巢挽歌》,代表“王室”。例如主角在旅途中遇见的“大黄蜂”以及后续遇到的“白色防御者”,背景乐都出现了这段旋律的变奏。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也可以推测出这段旋律可能代表与王室相关的成员或场所。因此,在《空洞骑士》游戏中,背景音乐不再仅仅代表氛围的烘托,还体现了角色间的关联,有助于玩家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身份。

可以看到,游戏与音乐在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交织,当下伴随人们对于游戏认知模式的转变与提升,越来越多设计新颖的游戏已经另辟蹊径地促成了二者多方面的融合,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游戏音乐越来越重要了?

根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较去年增收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而音乐作为游戏内容的重要元素,必然也受益其中。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根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于今年1月底发布的《游戏+音乐:双赛道加持下的热门生意》研究报告,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游戏音乐生产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年上半年的游戏音乐数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其中,播放量突破100万的游戏歌曲数量在整体中的占比正在逐渐上升。

同时,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游戏配乐的发展同样也呈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2021年仅上半年,发行华语游戏歌曲的游戏IP所生产的配乐数量达到了333首,较2020年全年增 了52.7%。

与此同时,近年来,被主流奖项提名的游戏音乐逐步增加,这说明游戏音乐逐渐打破圈层,被主流所认可与接受。比如,2020年5月《王者荣耀》荣获“第18届年度G.A.N.G游戏音频休闲/社交游戏类最佳音乐奖”;2011年,游戏《文明4》的主题曲《Baba Yetu》获得第53届格莱美“最佳器乐编曲伴唱奖”;2021年11月,游戏《星之卡比》的配乐《魅塔骑士的逆袭》改编版获得第64届格莱美奖 “最佳编曲,器乐或无伴奏合唱” 提名。

那么,为什么游戏音乐越来越重要?

首先,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仅凭声音营造出特有的氛围。而游戏音乐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给玩家提供特定的情绪,使其能够身临其境,提高游戏体验。

其次,时至今日,游戏在完善自身玩法的同时,也极为注重价值观的输出与文化内涵的彰显,音乐的抒情性与直观性能助力游戏将其精神内核传递给玩家,引起共鸣。

例如,曾为《王者荣耀》制作黄忠角色曲《忠魂烈》的曾宇佳在谈及音乐制作思路时称,如今的游戏音乐已经不只局限于一种玩,还应该思考人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勇气、奋斗等等,不管是制作者还是参与者,都是在向某种文化致敬,并以此种文化触碰心灵深处,反思自身。

当然,也有人发出疑问,玩家在玩游戏时真的会注意到这么多细节吗?无论是游戏本体的深层含义、游戏音效的特殊使用,亦或是游戏音乐与剧情的巧妙联结,一系列精妙的安排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不可否认,音乐与游戏剧情的交相辉映给玩家呈现了更加完美的视听盛宴。

伴随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游戏音乐也从虚拟走进了现实。最初依托于游戏平台产生的游戏音乐,即便脱离了游戏本身依然可以整合后再出售,比如线上游戏音乐会、线下演出等,甚至有部分厂商以优质音乐来反哺游戏,这都说明游戏音乐在发展长河中不断得到重视并具有了独立地位。

而音乐产业与游戏行业之间的双向联动,不仅促使游戏音乐由被动转向主动,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1+1>2的跨界效应,对于二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共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音效、背景音到融入剧情,游戏音乐如何玩出新花样?

游戏音乐,不只是背景音。

文|音乐先声 茶颜

编辑|范志辉

从《勇者斗恶龙》到《魔兽世界》再到《赛博朋克2077》,游戏音乐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其制作本身也愈加精良。

2月8日,由法国游戏团队Sloclap制作的功夫主题动作游戏《师父SIFU》正式上线。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0点,《师父SIFU》累计销量已达到50万份,并在二柄APP的评分高达8.4分。这背后,即得益于国风对于功夫题材的熟悉感、制作团队的口碑,更离不开游戏本身的制作用心,其中游戏音乐也是颇费苦心。

上个月底,PlayStation发布了《师父SIFU》的幕后音乐制作特辑,负责游戏音乐和声音设计的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音乐制作人Howie Lee,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游戏配乐项目。他提到,《师父SIFU》的配乐不仅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还增加了中西方多种乐器音色,从而塑造了更加立体的游戏场景。

那么,《师父SIFU》的游戏音乐是如何制作的,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而通过追溯游戏音乐的变迁,我们会发现音乐不只是玩游戏的背景音,而是从功能性进化出内容性,甚至融入游戏剧情本身。

《师父SIFU》的游戏配乐有何不同?

对于大众来说,Howie Lee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在电子音乐领域,他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先锋人物之一。

知名乐评网站Pitchfork评价其专辑《鸟岛》称,这张北京制作人的专辑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狂热的电子元素结合在一起,这就像是一个想象中主题公园的配乐,人们在这里重新将自然和精神进行连接。

Howie Lee的音乐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他的作品中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同时也吸收了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从日本到印度,从热瓦普、西塔琴到中东祖尔纳,其“东西结合”的音乐特色打破了常规的电子音乐世界,他甚至打趣说“我的音乐都是‘抄袭’来的”。外界通常喜欢把他的音乐风格定义为「国风电子」,西方媒体更是常将他的音乐作品美誉为「建立中外文化的桥梁」。

而Sloclap 的首席音效设计师 Lucas Rousselot 提到,他们是听完 Howie Lee 于 2018 年发行的专辑《自然灾害》后,认为后者作品与《师父》的设定十分契合,于是向他发出邀请。

为了达到让音乐和玩家共同前进的效果,Lucas Rousselot表示,在Howie Lee带总览每个游戏关卡后,就和他确定了每一个场景玩家们感受到的基调和张力的变化,

而《师父SIFU》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在背景音乐以及音效上要营造一种黑暗、紧张的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听觉冲击。Howie Lee对乐器的选择也是集中在打击乐上,例如Techno、Dub以及Drum&Bass,同样还会加入中国大鼓的音色,通过鼓的层次来制造一种张力,使玩家能够跟上音乐节奏,更加沉浸于游戏情节中。在细节方面,Howie Lee也会通过古琴等弹拨乐器,融合失真的效果,使整体音效更加深邃。

但他同样也表示,此次游戏配乐与他平时制作的俱乐部音乐有较大区别。游戏的音乐并不是在时间线上延续,它具有多种不同风格的场景,因此要求音乐上要创造出适合不同情景、不同关卡的音乐语速,它们代表了不同氛围,会在不同场景中与游戏画面相呼应,使玩家能够与游戏产生一种交互的关系,具有空间感与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的每一个关卡,都会有一种传统中国元素,由一种独特乐器作为主打,比如金属元素用大锣和Gamelan、木头元素用笛子来指代,这种特色贯穿了整个游戏,给玩家带来了沉浸式的音乐享受。

可以看到,游戏中每一个关卡的背景乐,甚至是玩家在遇到不同NPC时所出现的音效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助于玩家在感官信息的接收上达到平衡,也能使玩家更好的代入到游戏剧情中,建构出独特的虚拟世界。

总的来说,《师父SIFU》音乐制作团队依据游戏总基调,力图寻找最恰如其分的音乐,将“东西结合”的声音特色发挥至极致。

游戏音乐的变迁之路

从最初的红白机时代发展到了多终端并存的当下,借助着游戏这一东风,游戏音乐这一细分领域也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成熟,且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类别。但回望其来路,就会发现它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期在游戏中发出的音效,严格来讲不能称作音乐。这是由于最初既没有专业音乐人来为游戏写歌与演奏,负责声音编辑的工作者也大多都是计算机专业,并没有音乐基础,再加上声卡、芯片等技术因素制约着游戏的发展,因此依托于游戏而产生的游戏音乐自然不受到关注。

伴随着硬件制造水平的发展,以及MIDI传输协议的提出,为游戏音乐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大量的MIDI音乐开始出现在游戏中。但由于人们对于游戏音乐的认识观念较为浅层,游戏开发商以音乐人不懂游戏为由,将音乐拒之门外,初期的游戏音乐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底,直至日本Enix公司为PC端开发了一款名为《勇者斗恶龙》的游戏,首次邀请了一名专业作曲家椙山浩一为游戏谱写背景音乐,游戏推出后备受玩家的欢迎,这一游戏也在当时成为了日本游戏界连续几年的销售冠军。至此,游戏音乐的时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来临。

90年代,游戏音乐的质量与数量得到极大提升,此时,一款游戏的音乐制作已经由“一两个作曲家”转变为“音乐制作组”来完成。

这一时期,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大型游戏制作公司坚持高保真音频格式,这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是音乐制作人通过电脑创作合成了MIDI音乐后,再通过软件将其转变为WAV文件格式,从而使音乐的拟真度更高。例如,1997年推出的战略游戏《帝国时代》第一代,其音乐占软件总容量的不足十分之一,但到2009年推出的第三代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的容量。

音乐与游戏的融合前景,不仅让游戏的听觉世界更加丰富,还催生出了音乐节奏类游戏的诞生。

早期,这类游戏(1978—2009)主要集中在街机游戏,其雏形是1978年发行的记忆游戏《西蒙(Simon)》,即系统给出一个指示,玩家根据这个指示来摁键,伴随着难度增加,操作也越来越像“演奏”。

进入到发展中期(2009—2013),音乐节奏类游戏开始向其他平台发展,尤其是PC端涌现了许多精良的游戏,并逐渐移植到移动端。例如,2011年由乐迪通开发的《乐动达人》是国内首款以华语流行音乐为主要介质的休闲音乐游戏;2013年《Lovelive 偶像学园祭》带动了音乐节奏融合卡牌的热潮;同年,腾讯推出的《节奏大师》引起较大反响,并且荣登2016年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游戏榜top10”。

从2014年开始,移动端凭借更为大众和简单的玩法俘获了不少用户,PC端受众开始萎缩,例如2014年由美国Umoni Studio推出的《别踩白块儿》掀起了钢琴块游戏的开端;2017年英国开发商lowiro推出了三维立体音乐游戏《Arcaea》;2018年,心动网络的《Mush Dash》将音乐和跑酷结合在一起。 而随着音乐类游戏的层出不穷,也极大改变了音乐在游戏中的存在方式,其向内探索的进程也并未停止。

音乐融入游戏还有什么可能?

伴随游戏音乐如火如荼的发展,一些游戏也渐渐不再不再是把音乐作为附庸,却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

《再见狂野之心》是2019年12月发行的音乐节奏游戏,讲述的是一个失恋后的女孩如何修补破碎的心,游戏通过23首流行歌曲与合成器音乐组成的关卡,用充满张力的视听语言,开启了她的冒险之旅。

这款游戏与市面上常见的节奏类游戏形式不同,它的规则在不断改变,并且与音乐紧密相连。例如第10关,游戏规则的变化和歌曲的“主歌—副歌”结构相对应,因此在游戏的不同关卡中,玩家将会见到对应着不同音乐结构、音乐元素而专门设计的玩法。

而根据b站up主“赛己Zicksy”的观察发现,从玩家着装到场景,游戏画面中充斥着抽象的意象和文化符号,制作组通过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流行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暗示了故事中的细节,比如游戏中频繁切换的场景和世界是否代表了女主纠结于过去的种种选择。

诸如此类的隐喻细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这似乎与流行音乐的特征不谋而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常常模糊不清、意义不明,但正因为如此,才能尽可能地使更多听众产生共鸣。

另一款游戏为《空洞骑士》,是由澳大利亚Team Cherry团队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动作冒险类游戏。游戏背景设定为一个名为圣巢的古老废弃王国,玩家需要扮演主角小骑士来挽救这个王国,探索王国背后的秘密与故事。

游戏中场景的变换传递着难以言喻的沉重感,而其中的配乐更是将沉重氛围烘托至极致。作曲家Christopher表示,他会使用特定乐器在不同音乐中重现“主题”,每一次变奏都象征着联系与不同的意义。

这款游戏的音乐从最初就明确安排了两条线索贯穿始终,首先是主题旋律《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代表为了挽救王国,而制造出的主角“容器”。这段旋律代表了容器沉重的命运,随着剧情发展而进行多次变奏。

有趣的是,我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揣测剧情人物的身份,例如在遗忘十字路所遇到的第一位主线Boss“假骑士”,其背景音乐就是这段主题旋律的变奏形式。为什么代表主角的旋律会用于这个假骑士?随着剧情的发展,玩家会发现“假骑士”是整个王国最弱小的生物,它的铠甲只不过是偷来保护自己的,因此它的角色曲使用的也是从主角这里偷来的旋律。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旋律就是《圣巢挽歌》,代表“王室”。例如主角在旅途中遇见的“大黄蜂”以及后续遇到的“白色防御者”,背景乐都出现了这段旋律的变奏。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也可以推测出这段旋律可能代表与王室相关的成员或场所。因此,在《空洞骑士》游戏中,背景音乐不再仅仅代表氛围的烘托,还体现了角色间的关联,有助于玩家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身份。

可以看到,游戏与音乐在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交织,当下伴随人们对于游戏认知模式的转变与提升,越来越多设计新颖的游戏已经另辟蹊径地促成了二者多方面的融合,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游戏音乐越来越重要了?

根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较去年增收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而音乐作为游戏内容的重要元素,必然也受益其中。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根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于今年1月底发布的《游戏+音乐:双赛道加持下的热门生意》研究报告,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游戏音乐生产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年上半年的游戏音乐数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其中,播放量突破100万的游戏歌曲数量在整体中的占比正在逐渐上升。

同时,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游戏配乐的发展同样也呈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2021年仅上半年,发行华语游戏歌曲的游戏IP所生产的配乐数量达到了333首,较2020年全年增 了52.7%。

与此同时,近年来,被主流奖项提名的游戏音乐逐步增加,这说明游戏音乐逐渐打破圈层,被主流所认可与接受。比如,2020年5月《王者荣耀》荣获“第18届年度G.A.N.G游戏音频休闲/社交游戏类最佳音乐奖”;2011年,游戏《文明4》的主题曲《Baba Yetu》获得第53届格莱美“最佳器乐编曲伴唱奖”;2021年11月,游戏《星之卡比》的配乐《魅塔骑士的逆袭》改编版获得第64届格莱美奖 “最佳编曲,器乐或无伴奏合唱” 提名。

那么,为什么游戏音乐越来越重要?

首先,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仅凭声音营造出特有的氛围。而游戏音乐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给玩家提供特定的情绪,使其能够身临其境,提高游戏体验。

其次,时至今日,游戏在完善自身玩法的同时,也极为注重价值观的输出与文化内涵的彰显,音乐的抒情性与直观性能助力游戏将其精神内核传递给玩家,引起共鸣。

例如,曾为《王者荣耀》制作黄忠角色曲《忠魂烈》的曾宇佳在谈及音乐制作思路时称,如今的游戏音乐已经不只局限于一种玩,还应该思考人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勇气、奋斗等等,不管是制作者还是参与者,都是在向某种文化致敬,并以此种文化触碰心灵深处,反思自身。

当然,也有人发出疑问,玩家在玩游戏时真的会注意到这么多细节吗?无论是游戏本体的深层含义、游戏音效的特殊使用,亦或是游戏音乐与剧情的巧妙联结,一系列精妙的安排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不可否认,音乐与游戏剧情的交相辉映给玩家呈现了更加完美的视听盛宴。

伴随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游戏音乐也从虚拟走进了现实。最初依托于游戏平台产生的游戏音乐,即便脱离了游戏本身依然可以整合后再出售,比如线上游戏音乐会、线下演出等,甚至有部分厂商以优质音乐来反哺游戏,这都说明游戏音乐在发展长河中不断得到重视并具有了独立地位。

而音乐产业与游戏行业之间的双向联动,不仅促使游戏音乐由被动转向主动,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1+1>2的跨界效应,对于二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共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