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逯文祺
“唯GDP论”早已过时,我们也早就不以GDP论英雄了。然而不得不说的是,GDP仍是思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区经济体量在产业结构调整、融入新的发展格局等方面仍然是个重要前提。
前不久,济南2021年GDP新鲜出炉,全市生产总值为11432.22亿元,突破1.1万亿,同比增长7.2%。历经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济南正全面起势。
将济南切割开来看,根据前不久公布的济南各区县GDP数据,2021年度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千亿俱乐部”成员依然有5个,与2020年一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进入济南市前三位,同比增长9.4%,增速为全市首位。
实际上,细数历城区近年来的变化,就能理解为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历城区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速。而且,历城区的这9.4%是高质量的和可持续性的。
2月17日上午,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区委书记张军表示,今后五年历城区的目标任务是:坚定不移锚定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总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全力打造“东强主战场、中优增长极、南美新样板、北起协同区”;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深化“四个历城”建设,全力打造“科创承载地、智造隆起带、文化新地标、品质新高地、生态示范区”。
可以看到,围绕发展质量、城市品质、生态环境、文化事业、社会事业等新目标,立志融入新格局的历城区,前景几何?

扎实求稳,提升发展质量
党代会提出接下来的五年,历城区的总体基调是“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就刚刚过去的2021年来说,除增速居全市第一以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3%,2021年实现124.4亿元,总量稳居全市前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1%,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市场主体17.8万家,总量达到20.7万家,居全市第一。
如此来看,历城区如此高速得经济增长并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稳中求进。
事实上,不仅仅是2021年,在2018年以来,历城区就连续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五个百强区”称号。2021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入选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
不可否认的是,前几年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着实对山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然而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以引领者的姿态在动能转换道路上的负重前行。
回到历城区,近几年其动能转换明显加速,推动完成济钢等83家高耗能企业关停搬迁,减少能耗470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降低77%,腾出用地1.2万亩,2019年,还获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区”。
新旧动能转换,自然少不了科创力的提升和高质量项目的落地。
超算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省高等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集聚区建成启用,诺奖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增至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16家,近年来的历城区在提升科创力方面是下了真功夫。2020年,历城区获评全省“科技转移先进区”,入选全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榜”,历城区的努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而在“双招双引”工程上,历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区级领导包挂、红黄绿牌跟踪督查、定期观摩评议”的科学工作机制,实现了“策划储备、引进落户、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良性循环。
据了解,近几年,历城区在连续举办智能传感器、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生物医药、金融、重点片区推介等重大招商活动的同时,还打造了双创大赛、儒商大会等平台,赴沪深等地招商50余次。除此之外,还深入实施“智汇历城”人才集聚计划,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200余人。2021年,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产业振兴,打造“田园历城”
关于历城区2021年发展情况,2021年全区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44.88亿元,增长8.6%,增幅创近十年新高。
正在进行的党代会提出历城区在未来五年要“稳中求进”,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农村地区。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聚焦历城区的农业发展情况,或许能总结出一些经验。
据了解,历城区坚持将数字化作为推动全区第一产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数据平台和数据生态,用数字赋能,促进全区第一产业供给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在思想上,历城区已然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
如今,历城区正持续做大草莓、锦鲤、种子等特色产业,成功举办了全国草莓大会,“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4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2家,草莓主产区被评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历城区谋划实施10个城乡融合试点项目,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市首宗城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入市。
除此之外,人才振兴的农村地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地区。近年来,历城区不断加强农民技术培训,470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建成市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2019年,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文化振兴铺平道路。
据了解,历城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市级以上文明村镇94个。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梆鼓秧歌”,传习普及“木板大鼓”,多次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表彰。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田园历城”,历城区全体人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前行。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51个、齐鲁样板村13个。

以人为本,打造“幸福历城”
无论是推进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量,还是建设美丽乡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发展成果最终都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
疫情之下,抓好疫情防控就是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据了解,历城区坚持“生命至上”,督促各级各领域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1161家规上企业复工复产,103所学校顺利复学。
除此之外,历城区还在公共卫生、教育、就业等方面齐头并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打造“幸福历城”。
在公共卫生方面,启动建设唐冶三甲医院,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15家,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医保站全覆盖。2020年,获评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在教育方面,教育经费连年增加,累计投入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3.5%。新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和小区配套幼儿园103所,新增校舍面积119万平方米、学位8.9万个。完成历城二中搬迁,累计招聘教师3000余名。
在保障就业方面,面向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式培训,累计实现就业人数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5.1亿元。
民众的事情无小事,民生保障是打造“幸福历城”的最后底线。据了解,历城区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1.1亿元。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加快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共打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1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省“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和“食品安全区”。
显然,南依泰山的历城区,在融入新格局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科学规划与发展积淀,建设“幸福历城”,指日可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