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再论白酒产业链之战,警惕“苹果供应链”式的馅饼与陷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再论白酒产业链之战,警惕“苹果供应链”式的馅饼与陷阱

未雨绸缪布局“链粗”,更是白酒产业再拓展更大产业空间的长远之计。

文|云酒网

今年以来,多个产区密集发布关于推进产业链建设的通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已经成为行业关键词。

日前,云酒头条刊发文章《产业链之战,已经打响》。来自广东的经销商昂朝文在文末评论道:

“由于水质水源、土壤、气候、环境、传统的独特性稀有性,决定了白酒产业链上的某些节点只能专属于某一地,但并不是说链上的所有节点都适合拥挤一地,至少是围绕着白酒消费服务的各节点也适合落在川贵吧?各地只关注了链长,并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做到链粗,甚至是粗到为国外企业配套。因此,各地大力发展白酒产业链的时候,可否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在中华大地上建产业链,而不局限于一省一市一县,甚至是一镇。”

昂朝文的观点,看到了白酒行业做产业链的客观局限性,也为各白酒大省、白酒产区提出了一些主观能动性上的思考。

相比于大多行业,白酒行业的产业链的确是比较短的,上游是原料、包材、机械设备,中游是生产酿造,下游是消费。链路清晰,很难增加别的环节。

在链长有上限的情况下,“链粗”就成为关键。

什么是“链粗”?

昂朝文所说的“链粗”,并没有相关术语,其核心意思是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

这也是全国众多产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即提出,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产业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广大的西部、东北等地区仍有较多产业和创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在白酒行业,由于行业特性的制约,恰好反过来——高度集中于西南地区。

从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导向看,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实现联动融合、协调发展,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是大势所趋。

对白酒行业而言,产业链建设还正处于“延、补、强、固”的阶段,其实更多地方还停留在“延、补”的层面,“链粗”尚不在规划之内。

除了昂朝文所说的跨区域布局之外,实际上的“链粗”还应该考虑到跨产业服务。

以“果链”(苹果公司的产业链)为例,这是全行业中最强的产业链之一,而当下,曾经的“果链”巨头企业都开始多条腿走路,向外发展。

苹果的核心是设计,起步也是设计,成为全球企业的支点的则是供应链体系。

“果链”企业,指的是苹果供应商。当时,进入“果链”成为苹果供应商,不仅仅意味着大量的订单和高额的利润,还包含着各方面实力的增强,比如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甚至是资本市场的高估值等。

苹果公司越来越强,“果链”企业却开始集体转型。“果链”龙头立讯精密日前大手笔购入奇瑞股权,以此切入新能源造车领域;舜宇光学发力汽车相关产品;歌尔股份换道VR设备,目前占据全球VR业务70%以上的市场份额;蓝思科技股价断崖式下滑之后,寻求业务多元化。

白酒产业链整体虽然比较短,但除白酒生产企业之外,其他环节的企业数量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果链”企业集体转型,根本原因是“依赖于苹果的订单而非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由此及彼,白酒产业链在布局时,也应该考虑到配套企业对酒企的强依赖其实也是“双刃剑”,如何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核心命题。

关于白酒产业“链粗”的三点思考

昂朝文向云酒头条表示,自己曾在银行业工作,这让他得以从业外的视角去看白酒产业链。

“一是白酒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相对比较短,二是像川贵等地,产业想要做大,是有区域限制的。”

在昂朝文看来,通常被视为科技含量较低的配套企业,如果放在发达地区去做,是不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川贵的研发能力、人才投入、科技创新目前是比不上的,那么对创意要求比较高的一些包装,尤其是需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新包装,可能放在这些地方比较好。”

“如果要进一步扩大的话,白酒的包装设计、技术创意要跟上世界潮流。现在我们搞白酒的国家标准,实际上是为走出去做准备的,但同时也为请进来做准备,未来(白酒产业链)能不能为国际上其他区域去做配套服务?”

“包括复星进入舍得,对制造本身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能把一些观念带进去,可能也会把沿海一带的先进制造业带进去,这都属于参与到白酒产业链中去。”

昂朝文的观点,启发了三点思考。

其一,白酒产业链链长有限,配套企业实际上可以在业务上向外拓展,避免“果链”陷阱。

其二,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价值链,酒企作为“链主”企业,是价值链上最顶端的环节,但配套企业想发展突破,必须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受限于当地科技、创新、人才水平,配套企业就需要“走出去”。

实际上,白酒配套产品也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例如一只产品手提袋,从原料到工艺,到实现环保闭环,都并非低端科技。而相较于四川、贵州、安徽等白酒大省,沿海发达地区或许更容易促进这一产业发展。

在包装设计这个环节,多数白酒产品的设计都来自深圳,那里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设计产业集群,这便与第三点思考有关,即政府政策、主管部门的产业视野需要更加开放。

深圳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是由下而上形成的,但目前多数白酒产业链都是以省、市、县为主导推动建设的,在内部形成闭环,是由上而下的,某种程度上反而把产业发展局限在了当地。

当然,各地白酒产业园区的打造,在现阶段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产业竞争优势的一大关键,这是一种区域内部强链、固链。

然而,站在整个白酒产业的层面看,这种产区间、区域间互不相通的产业链布局,未来其实有束缚白酒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再如逐渐升级的机械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酿造,是未来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属于白酒产业链的一环。但相对于其他环节,机械设备尤其是智能化机械设备,更难在某个产区内部实现发展,打造集群才是关键。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区在做相关设备的研发,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更长,或许能在白酒产业链未来最重要、最高端的配套环节上占得先机。

产业链之战的打响,是白酒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发展的信号,但未雨绸缪布局“链粗”,更是白酒产业再拓展更大产业空间的长远之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再论白酒产业链之战,警惕“苹果供应链”式的馅饼与陷阱

未雨绸缪布局“链粗”,更是白酒产业再拓展更大产业空间的长远之计。

文|云酒网

今年以来,多个产区密集发布关于推进产业链建设的通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已经成为行业关键词。

日前,云酒头条刊发文章《产业链之战,已经打响》。来自广东的经销商昂朝文在文末评论道:

“由于水质水源、土壤、气候、环境、传统的独特性稀有性,决定了白酒产业链上的某些节点只能专属于某一地,但并不是说链上的所有节点都适合拥挤一地,至少是围绕着白酒消费服务的各节点也适合落在川贵吧?各地只关注了链长,并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做到链粗,甚至是粗到为国外企业配套。因此,各地大力发展白酒产业链的时候,可否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在中华大地上建产业链,而不局限于一省一市一县,甚至是一镇。”

昂朝文的观点,看到了白酒行业做产业链的客观局限性,也为各白酒大省、白酒产区提出了一些主观能动性上的思考。

相比于大多行业,白酒行业的产业链的确是比较短的,上游是原料、包材、机械设备,中游是生产酿造,下游是消费。链路清晰,很难增加别的环节。

在链长有上限的情况下,“链粗”就成为关键。

什么是“链粗”?

昂朝文所说的“链粗”,并没有相关术语,其核心意思是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

这也是全国众多产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即提出,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产业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广大的西部、东北等地区仍有较多产业和创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在白酒行业,由于行业特性的制约,恰好反过来——高度集中于西南地区。

从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导向看,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实现联动融合、协调发展,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是大势所趋。

对白酒行业而言,产业链建设还正处于“延、补、强、固”的阶段,其实更多地方还停留在“延、补”的层面,“链粗”尚不在规划之内。

除了昂朝文所说的跨区域布局之外,实际上的“链粗”还应该考虑到跨产业服务。

以“果链”(苹果公司的产业链)为例,这是全行业中最强的产业链之一,而当下,曾经的“果链”巨头企业都开始多条腿走路,向外发展。

苹果的核心是设计,起步也是设计,成为全球企业的支点的则是供应链体系。

“果链”企业,指的是苹果供应商。当时,进入“果链”成为苹果供应商,不仅仅意味着大量的订单和高额的利润,还包含着各方面实力的增强,比如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甚至是资本市场的高估值等。

苹果公司越来越强,“果链”企业却开始集体转型。“果链”龙头立讯精密日前大手笔购入奇瑞股权,以此切入新能源造车领域;舜宇光学发力汽车相关产品;歌尔股份换道VR设备,目前占据全球VR业务70%以上的市场份额;蓝思科技股价断崖式下滑之后,寻求业务多元化。

白酒产业链整体虽然比较短,但除白酒生产企业之外,其他环节的企业数量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果链”企业集体转型,根本原因是“依赖于苹果的订单而非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由此及彼,白酒产业链在布局时,也应该考虑到配套企业对酒企的强依赖其实也是“双刃剑”,如何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核心命题。

关于白酒产业“链粗”的三点思考

昂朝文向云酒头条表示,自己曾在银行业工作,这让他得以从业外的视角去看白酒产业链。

“一是白酒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相对比较短,二是像川贵等地,产业想要做大,是有区域限制的。”

在昂朝文看来,通常被视为科技含量较低的配套企业,如果放在发达地区去做,是不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川贵的研发能力、人才投入、科技创新目前是比不上的,那么对创意要求比较高的一些包装,尤其是需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新包装,可能放在这些地方比较好。”

“如果要进一步扩大的话,白酒的包装设计、技术创意要跟上世界潮流。现在我们搞白酒的国家标准,实际上是为走出去做准备的,但同时也为请进来做准备,未来(白酒产业链)能不能为国际上其他区域去做配套服务?”

“包括复星进入舍得,对制造本身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能把一些观念带进去,可能也会把沿海一带的先进制造业带进去,这都属于参与到白酒产业链中去。”

昂朝文的观点,启发了三点思考。

其一,白酒产业链链长有限,配套企业实际上可以在业务上向外拓展,避免“果链”陷阱。

其二,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价值链,酒企作为“链主”企业,是价值链上最顶端的环节,但配套企业想发展突破,必须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受限于当地科技、创新、人才水平,配套企业就需要“走出去”。

实际上,白酒配套产品也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例如一只产品手提袋,从原料到工艺,到实现环保闭环,都并非低端科技。而相较于四川、贵州、安徽等白酒大省,沿海发达地区或许更容易促进这一产业发展。

在包装设计这个环节,多数白酒产品的设计都来自深圳,那里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设计产业集群,这便与第三点思考有关,即政府政策、主管部门的产业视野需要更加开放。

深圳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是由下而上形成的,但目前多数白酒产业链都是以省、市、县为主导推动建设的,在内部形成闭环,是由上而下的,某种程度上反而把产业发展局限在了当地。

当然,各地白酒产业园区的打造,在现阶段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产业竞争优势的一大关键,这是一种区域内部强链、固链。

然而,站在整个白酒产业的层面看,这种产区间、区域间互不相通的产业链布局,未来其实有束缚白酒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再如逐渐升级的机械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酿造,是未来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属于白酒产业链的一环。但相对于其他环节,机械设备尤其是智能化机械设备,更难在某个产区内部实现发展,打造集群才是关键。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区在做相关设备的研发,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更长,或许能在白酒产业链未来最重要、最高端的配套环节上占得先机。

产业链之战的打响,是白酒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发展的信号,但未雨绸缪布局“链粗”,更是白酒产业再拓展更大产业空间的长远之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