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靠情感鸡汤赚得盆满钵满的陆琪,想要做比肩《奇葩说》的网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靠情感鸡汤赚得盆满钵满的陆琪,想要做比肩《奇葩说》的网综?

“中国的女权解放还需要来一场性解放”,陆琪称,要通过开发“小鲜肉”系列网综,为女性粉丝制造一剂春药。

作者:邵乐乐

会面之前,陆琪已经见了一天的投资人。刚一落座,他就抱怨道,“咪蒙和留几手又在微博骂我了,后来我想他们为什么老骂我呢?因为我写鸡汤写得好啊,国内第一,当仁不让嘛!”

这几个人都是在微博混得风生水起的网红,受众不同,但彼此及粉丝间的关系却是剪不断也理不清。陆琪用他的女性晚安体鼓吹情感鸡汤,留几手用他的屌丝毒舌反陆琪反鸡汤,咪蒙则是自媒体界冉冉升起的“鸡汤教母”。有网友笑称,世上有两种人互相挤兑,关注陆琪的朋友和留几手的粉。

搜索留几手的微博,能看到他在2012年到2013年挤兑陆琪的言论。他教导女粉丝“别让人家点开你主页一看,全是什么抽奖的,我在哪哪哪吃驴肉火烧,星座大运程,陆琪爱情语录,360浏览器客户端,冷笑话大全。你说你土不土?”

不过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已少见留几手在微博上指名道姓地拿陆琪开涮,至于咪蒙的微博里提到陆琪也是2012年的事。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陆琪转型的一个背景:娱乐当道,段子手与情感鸡汤没有早几年那么吃香了。

1、有争议的鸡汤体

作为情感界网红TOP3之一,陆琪坐拥2600多万微博粉丝,靠着很多人都看不上的情感鸡汤,赚得盆满钵满。

长期浸在女性堆里的陆琪从虚拟到现实都是名符其实的“女性之友”,“我的核心优势就是了解女性。我们公司的员工全都是女的,我会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关切她们,她们失恋或吵架了都来找我倾诉,整容搬家我也借钱给她们,以前还放失恋假。有的员工过来面试说,我失恋了,我说那你留下吧。”

在他看来,很多女性遇到情感问题会顺势逃离,转而求诸情感鸡汤的安慰。“女性失恋了,是没有办法用理性来解决的,你只有麻痹她,让她睡一觉就好了。”

这种安慰在陆琪看来偶尔甚至会成为强大的救赎力量,“有个新华社女记者要自杀,炭都准备好了,可她看了我的鸡汤,又被拽回来了。”

但是更多时候这些鸡汤只是些删繁就简的文字游戏,观点先行的文章动辄刷爆社交网络,他们习惯于将复杂形态的情感简化为偏激的观点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人们对“零思考”快餐阅读的需求。

所以微博上也有很多人讨厌陆琪,甚至戏仿、恶搞陆琪语录。陆琪辩解道,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都需要鸡汤的抚慰,等你成熟了变好了不需要鸡汤了,转过头来看,“天呐!我以前竟然天天转发陆琪的微博。可你不能否认那是曾经的你,也不能否认鸡汤在当时给你的力量。你们成长了,不需要我了,我特别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你们生活变好了。

陆琪强调,鸡汤这种事情50年甚至100年后都会有人需要它。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年文摘》和《读者》会成为一代代青少年阅读书单中的常青树。

2、将鸡汤生产团队化、去陆琪化

2014年,陆琪就拿到了天使轮投资,并成立了灵果文化。某种程度上灵果≤陆琪,它靠着陆琪的职场、情感类小说版权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广告收入运转得不温不火。

后来,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分流了大批微博用户,而微博也早就不再固守于单一且已显颓势的图文社交,直播、短视频等新形态已成为现在的微博流量大头。所以仍旧以“晚安系列”短文体微博混迹于鸡汤界的陆琪,每条微博仅有3000左右的转发和百条以内的留言。

陆琪不得不转型,将鸡汤文化生产团队化,淡化鸡汤的“陆琪色彩”,迎合90后的价值观和喜好,对鸡汤文化进行从小说、文字、节目、漫画到音频的多元化媒介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告营销和电商变现。

转型的背后,是陆琪和他的团队“提高鸡汤美誉度,做更高层次内容产业链”的尝试。“以前说到鸡汤,刘墉写书,蔡康永写语录,卡娃微卡做鸡汤卡片,他们都局限在某个部分或平台,既然我这么有名,为什么不把鸡汤做大做强,变成产业链呢?”陆琪说。

为此,灵果成立了规模十人左右的90后创意团队,进行鸡汤长文和“晚安系列”漫画的创作。这个90后团队正在尝试创作更能迎合90后女性价值观的鸡汤文化,并辅之以条漫、配音、二次元歌曲、短视频等多元媒介,发布在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

6月19日是陆琪的生日,这个团队还为他策划了一场直播,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陆琪不断地闯关做任务、讨好用户,并在直播间发放了总额10万的红包。

惯于以女性思维撰写鸡汤的陆琪,之前的团队都是女性,陆琪甚至玩笑说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合伙人反倒是女汉子。“我们公司之前都是女生,包括我,除了我们郭总(陆的合伙人郭娅玲)是个女汉子。最近在她们的怂恿下公司招了一个男员工,可是特别气人,他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直男癌观点,我说这样不行,我们提倡的是大女权主义的价值观,你太直男太偏激了。可是后来我觉得,既然是团队生产,那加入不太偏激的男性思维其实才更完整。”

陆琪说,他们的鸡汤产业链瞄准的是消费能力强的生活享乐派女性,“这些女性有些好高骛远,喜欢做白日梦,内心脆弱,对爱情憧憬,喜欢看剧看综艺,喜欢买买买和吃吃吃。这批人既不像高知女性那么难伺候,又比文艺女青年消费能力强。”

在盈利模式上,则是通过广告变现和电商兑现,赚女性粉丝的钱,他们的目标是2017年获得近5000万的收益。除了新媒体平台广告收入之外,他们还想尝试建立收费会员制度,并开发“生活家”电商推广平台,与相关品牌或淘宝电商合作,以购物指南的形式将广告植入其中。此外还搞了《女人家》栏目,为创业女性有偿写传记。

你看,在什么都是生意的年代,就连情感鸡汤都能延展出这么多的变现模式。

3、娱乐产业链:献给女性粉丝的一剂春药

娱乐产业链里粉丝作为最终买单的群体,从需求端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方向,这其中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女性受众催生了如今蓬勃发展的男色文化,笼络女性粉丝的一大利器就是“小鲜肉”。

陆琪的娱乐节目便想瞄准这个群体。

“中国的女权解放还需要来一场性解放”,陆琪称,要通过开发“小鲜肉”系列网综,为女性粉丝制造一剂春药。

在陆琪的“小鲜肉”系列女王网综里,小甜甜、穆雅斓等十多名艺人网红为常驻嘉宾,每期依据二次元等不同的主题,邀请两名高颜值小鲜肉参与录制,主打“男色”招牌。他对标的是《奇葩说》和《万万没想到》等主流现象级网络节目。

“我们现在的对手是米未和万合,米未关注的是价值观,万合圈的是一群屌丝,我们圈的是生活享乐派女性。大家各自分各自的蛋糕,各自做好各自的内容,最后就看谁能冲出来,冲出来的就是大象。”

有可能吗?来看看目前的数据。

今年4月份,“小鲜肉”系列第一季《小鲜肉拿走不谢》在腾讯视频首播,拿到了600万的冠名费,全季播放量达一亿多次。第二季“美丑之战”尚在筹备,瞄准了不低于3000万元体量的招商。

相比之下,马东的《奇葩说》第一季以2.6亿播放量收官,冠名费5000万,前三季的总播放量已破17亿,第三季单季冠名突破3亿。至少从这个数据来讲,赶超《奇葩说》,陆琪和他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陆琪本人却信心十足,“我们是奔着现象级网络节目去的,我们目前做的(《小鲜肉拿走不谢》)也是一线网络节目水准,但成为现象级是需要时运的,时运这个东西是非常概率化的,我们只能不断去跟风口结合。”

从节目质量来看,第一季在节目制作和节奏掌控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陆琪自己也承认,小鲜肉第一季做得太急太糙,内容创意上也要扣分。“第一季的时候我在内容的把控上做了很多妥协,当时有一期节目叫肉体使用手册,我构想中应该邀请类似火葬场的人、按摩师或医生护士等对于肉体有别具一格视角的人,但制作团队觉得这些素人上节目是没有表现力的,我就妥协放弃了,现在有点儿后悔没有坚持。”

除了网综,灵果还打算围绕陆琪的职场、情感小说、“算爱师”等系列IP,对它们进行文学、网剧、网络电影、动漫、游戏等全渠道的开发。“我跟公司签了卖身契,现在我的图书版权、经纪约、社交平台广告推广都属于灵果文化。”

被寄予厚望的“算爱师”系列小说由陆琪自己操刀创作,计划今年年底完稿,要做成类似《盗墓笔记》量级的超级IP。在陆琪的世界观里,“世界上一切爱情都是可以计算的”,以此为基础,小说虚构了数个算爱大师,帮助痴男怨女解决情感问题。

他的野心可还不止于书哦:“他们都在等我把书写完,连载、漫画、小说都卖出去了,大电影也有意向了。算爱师是一个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职业,他可以沟通阴阳。这是一个特别庞大可以无限开发的系列IP,类似一个漫威式多英雄架构的偶像爱情小说。”

4、情感作家的创业雄心

2000年就开始创业的陆琪把自己称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先后几次的失败陆琪坦言犯了很多创业会犯的错误:对现金不敏感、不懂得控制成本、不懂融资,商业模式不够成熟或完善,轻信朋友,过度营销等等。

现在陆琪仍说自己不善于管理团队,直到行事果断、风格冷峻的合伙人郭娅玲的加盟才消除了软肋,他可以更专注于创作和内容的管控。“我是个双子座,当作家的时候特别有情怀,但做生意的时候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公司就是一盘生意。”他说。

这个以鸡汤起家的公司,此次以粉丝数、节目播放量、IP数量等核心资产估算,估值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可陆琪还有抱怨,“现在的文化类创业公司估值都太奇怪了,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估的,高得离谱。”

灵果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陆琪说不想过早地被制度束缚,所以他要把公司规模控制在60人左右,这是个不需要太多制度也能掌控的人数。目前的灵果约有27名员工。

谈到灵果的未来,陆琪想身价过十亿,想上市,想做下一个光线。他直言,“是时候了!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会产生一群可以上市的娱乐向的公司。”

看起来,陆琪的鸡汤事业暂告一段落,现在想靠网综和IP的热潮再挣一笔。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靠情感鸡汤赚得盆满钵满的陆琪,想要做比肩《奇葩说》的网综?

“中国的女权解放还需要来一场性解放”,陆琪称,要通过开发“小鲜肉”系列网综,为女性粉丝制造一剂春药。

作者:邵乐乐

会面之前,陆琪已经见了一天的投资人。刚一落座,他就抱怨道,“咪蒙和留几手又在微博骂我了,后来我想他们为什么老骂我呢?因为我写鸡汤写得好啊,国内第一,当仁不让嘛!”

这几个人都是在微博混得风生水起的网红,受众不同,但彼此及粉丝间的关系却是剪不断也理不清。陆琪用他的女性晚安体鼓吹情感鸡汤,留几手用他的屌丝毒舌反陆琪反鸡汤,咪蒙则是自媒体界冉冉升起的“鸡汤教母”。有网友笑称,世上有两种人互相挤兑,关注陆琪的朋友和留几手的粉。

搜索留几手的微博,能看到他在2012年到2013年挤兑陆琪的言论。他教导女粉丝“别让人家点开你主页一看,全是什么抽奖的,我在哪哪哪吃驴肉火烧,星座大运程,陆琪爱情语录,360浏览器客户端,冷笑话大全。你说你土不土?”

不过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已少见留几手在微博上指名道姓地拿陆琪开涮,至于咪蒙的微博里提到陆琪也是2012年的事。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陆琪转型的一个背景:娱乐当道,段子手与情感鸡汤没有早几年那么吃香了。

1、有争议的鸡汤体

作为情感界网红TOP3之一,陆琪坐拥2600多万微博粉丝,靠着很多人都看不上的情感鸡汤,赚得盆满钵满。

长期浸在女性堆里的陆琪从虚拟到现实都是名符其实的“女性之友”,“我的核心优势就是了解女性。我们公司的员工全都是女的,我会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关切她们,她们失恋或吵架了都来找我倾诉,整容搬家我也借钱给她们,以前还放失恋假。有的员工过来面试说,我失恋了,我说那你留下吧。”

在他看来,很多女性遇到情感问题会顺势逃离,转而求诸情感鸡汤的安慰。“女性失恋了,是没有办法用理性来解决的,你只有麻痹她,让她睡一觉就好了。”

这种安慰在陆琪看来偶尔甚至会成为强大的救赎力量,“有个新华社女记者要自杀,炭都准备好了,可她看了我的鸡汤,又被拽回来了。”

但是更多时候这些鸡汤只是些删繁就简的文字游戏,观点先行的文章动辄刷爆社交网络,他们习惯于将复杂形态的情感简化为偏激的观点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人们对“零思考”快餐阅读的需求。

所以微博上也有很多人讨厌陆琪,甚至戏仿、恶搞陆琪语录。陆琪辩解道,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都需要鸡汤的抚慰,等你成熟了变好了不需要鸡汤了,转过头来看,“天呐!我以前竟然天天转发陆琪的微博。可你不能否认那是曾经的你,也不能否认鸡汤在当时给你的力量。你们成长了,不需要我了,我特别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你们生活变好了。

陆琪强调,鸡汤这种事情50年甚至100年后都会有人需要它。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年文摘》和《读者》会成为一代代青少年阅读书单中的常青树。

2、将鸡汤生产团队化、去陆琪化

2014年,陆琪就拿到了天使轮投资,并成立了灵果文化。某种程度上灵果≤陆琪,它靠着陆琪的职场、情感类小说版权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广告收入运转得不温不火。

后来,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分流了大批微博用户,而微博也早就不再固守于单一且已显颓势的图文社交,直播、短视频等新形态已成为现在的微博流量大头。所以仍旧以“晚安系列”短文体微博混迹于鸡汤界的陆琪,每条微博仅有3000左右的转发和百条以内的留言。

陆琪不得不转型,将鸡汤文化生产团队化,淡化鸡汤的“陆琪色彩”,迎合90后的价值观和喜好,对鸡汤文化进行从小说、文字、节目、漫画到音频的多元化媒介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告营销和电商变现。

转型的背后,是陆琪和他的团队“提高鸡汤美誉度,做更高层次内容产业链”的尝试。“以前说到鸡汤,刘墉写书,蔡康永写语录,卡娃微卡做鸡汤卡片,他们都局限在某个部分或平台,既然我这么有名,为什么不把鸡汤做大做强,变成产业链呢?”陆琪说。

为此,灵果成立了规模十人左右的90后创意团队,进行鸡汤长文和“晚安系列”漫画的创作。这个90后团队正在尝试创作更能迎合90后女性价值观的鸡汤文化,并辅之以条漫、配音、二次元歌曲、短视频等多元媒介,发布在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

6月19日是陆琪的生日,这个团队还为他策划了一场直播,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陆琪不断地闯关做任务、讨好用户,并在直播间发放了总额10万的红包。

惯于以女性思维撰写鸡汤的陆琪,之前的团队都是女性,陆琪甚至玩笑说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合伙人反倒是女汉子。“我们公司之前都是女生,包括我,除了我们郭总(陆的合伙人郭娅玲)是个女汉子。最近在她们的怂恿下公司招了一个男员工,可是特别气人,他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直男癌观点,我说这样不行,我们提倡的是大女权主义的价值观,你太直男太偏激了。可是后来我觉得,既然是团队生产,那加入不太偏激的男性思维其实才更完整。”

陆琪说,他们的鸡汤产业链瞄准的是消费能力强的生活享乐派女性,“这些女性有些好高骛远,喜欢做白日梦,内心脆弱,对爱情憧憬,喜欢看剧看综艺,喜欢买买买和吃吃吃。这批人既不像高知女性那么难伺候,又比文艺女青年消费能力强。”

在盈利模式上,则是通过广告变现和电商兑现,赚女性粉丝的钱,他们的目标是2017年获得近5000万的收益。除了新媒体平台广告收入之外,他们还想尝试建立收费会员制度,并开发“生活家”电商推广平台,与相关品牌或淘宝电商合作,以购物指南的形式将广告植入其中。此外还搞了《女人家》栏目,为创业女性有偿写传记。

你看,在什么都是生意的年代,就连情感鸡汤都能延展出这么多的变现模式。

3、娱乐产业链:献给女性粉丝的一剂春药

娱乐产业链里粉丝作为最终买单的群体,从需求端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方向,这其中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女性受众催生了如今蓬勃发展的男色文化,笼络女性粉丝的一大利器就是“小鲜肉”。

陆琪的娱乐节目便想瞄准这个群体。

“中国的女权解放还需要来一场性解放”,陆琪称,要通过开发“小鲜肉”系列网综,为女性粉丝制造一剂春药。

在陆琪的“小鲜肉”系列女王网综里,小甜甜、穆雅斓等十多名艺人网红为常驻嘉宾,每期依据二次元等不同的主题,邀请两名高颜值小鲜肉参与录制,主打“男色”招牌。他对标的是《奇葩说》和《万万没想到》等主流现象级网络节目。

“我们现在的对手是米未和万合,米未关注的是价值观,万合圈的是一群屌丝,我们圈的是生活享乐派女性。大家各自分各自的蛋糕,各自做好各自的内容,最后就看谁能冲出来,冲出来的就是大象。”

有可能吗?来看看目前的数据。

今年4月份,“小鲜肉”系列第一季《小鲜肉拿走不谢》在腾讯视频首播,拿到了600万的冠名费,全季播放量达一亿多次。第二季“美丑之战”尚在筹备,瞄准了不低于3000万元体量的招商。

相比之下,马东的《奇葩说》第一季以2.6亿播放量收官,冠名费5000万,前三季的总播放量已破17亿,第三季单季冠名突破3亿。至少从这个数据来讲,赶超《奇葩说》,陆琪和他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陆琪本人却信心十足,“我们是奔着现象级网络节目去的,我们目前做的(《小鲜肉拿走不谢》)也是一线网络节目水准,但成为现象级是需要时运的,时运这个东西是非常概率化的,我们只能不断去跟风口结合。”

从节目质量来看,第一季在节目制作和节奏掌控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陆琪自己也承认,小鲜肉第一季做得太急太糙,内容创意上也要扣分。“第一季的时候我在内容的把控上做了很多妥协,当时有一期节目叫肉体使用手册,我构想中应该邀请类似火葬场的人、按摩师或医生护士等对于肉体有别具一格视角的人,但制作团队觉得这些素人上节目是没有表现力的,我就妥协放弃了,现在有点儿后悔没有坚持。”

除了网综,灵果还打算围绕陆琪的职场、情感小说、“算爱师”等系列IP,对它们进行文学、网剧、网络电影、动漫、游戏等全渠道的开发。“我跟公司签了卖身契,现在我的图书版权、经纪约、社交平台广告推广都属于灵果文化。”

被寄予厚望的“算爱师”系列小说由陆琪自己操刀创作,计划今年年底完稿,要做成类似《盗墓笔记》量级的超级IP。在陆琪的世界观里,“世界上一切爱情都是可以计算的”,以此为基础,小说虚构了数个算爱大师,帮助痴男怨女解决情感问题。

他的野心可还不止于书哦:“他们都在等我把书写完,连载、漫画、小说都卖出去了,大电影也有意向了。算爱师是一个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职业,他可以沟通阴阳。这是一个特别庞大可以无限开发的系列IP,类似一个漫威式多英雄架构的偶像爱情小说。”

4、情感作家的创业雄心

2000年就开始创业的陆琪把自己称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先后几次的失败陆琪坦言犯了很多创业会犯的错误:对现金不敏感、不懂得控制成本、不懂融资,商业模式不够成熟或完善,轻信朋友,过度营销等等。

现在陆琪仍说自己不善于管理团队,直到行事果断、风格冷峻的合伙人郭娅玲的加盟才消除了软肋,他可以更专注于创作和内容的管控。“我是个双子座,当作家的时候特别有情怀,但做生意的时候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公司就是一盘生意。”他说。

这个以鸡汤起家的公司,此次以粉丝数、节目播放量、IP数量等核心资产估算,估值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可陆琪还有抱怨,“现在的文化类创业公司估值都太奇怪了,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估的,高得离谱。”

灵果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陆琪说不想过早地被制度束缚,所以他要把公司规模控制在60人左右,这是个不需要太多制度也能掌控的人数。目前的灵果约有27名员工。

谈到灵果的未来,陆琪想身价过十亿,想上市,想做下一个光线。他直言,“是时候了!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会产生一群可以上市的娱乐向的公司。”

看起来,陆琪的鸡汤事业暂告一段落,现在想靠网综和IP的热潮再挣一笔。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