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量产”,宏景智驾通往L4的渐进式打法 | REAL 10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量产”,宏景智驾通往L4的渐进式打法 | REAL 100

2021年宏景智驾量产订单落地超过10万台,2022年这一数字仍会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伍洋宇

由L1级和L2+级别的ADAS系统规模化量产入手,再到L3级干线物流重卡自动驾驶方案落地,宏景智驾在2021年走上了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量产”的路线。这对于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供应商而言,无疑进一步打开了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也让从L1逐步过渡到L4的“渐进式”发展从理论变为现实。

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对界面新闻表示,团队采用的是通用型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并不区分具体车型,无论是卡车还是乘用车,背后的自动驾驶决策逻辑很类似,方向盘角度、油门开度这些在软件上也都可以标定。”

除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刘飞龙对于“双线量产”的商业化逻辑也有清晰的判断。

以宏景智驾的L3级重卡自动驾驶系统为例,其在硬件上有3个激光雷达、4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而其应用于乘用车的L2及L2+自动驾驶系统硬件方案则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为主,并未采用价格相对高昂的激光雷达,两者的成本差距达到了数万元之多。

“这是一笔算得过来的账。”刘飞龙说。对于一台约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系统如果价格在万元以内,消费者相对愿意买单,但如果这一数字由于激光雷达的进入抬高至5万元以上,答案便显得不太确定。 

但在干线物流重卡场景,一名司机每年的人力成本在15万元上下,相较于此,5万至10万元的辅助驾驶系统成本作为替代者,便有了它在物流行业客户面前的竞争力。事实上,这也为宏景智驾吸引到了江淮汽车作为合作伙伴,并且双方于2020年7月成立合资公司域驰智能进行深度合作。 

“双线量产”也并非全由技术和商业逻辑推进,在更深层意义上,也受到该公司2019年所立下的战略所影响。

2018年成立宏景智驾时,刘飞龙刚刚从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团队Cruise离开,曾以主任系统工程师的身份主导该L4自动驾驶量产车项目,所以他对宏景智驾最初的期望也是从L4开始。 

不过,结合整个市场形势及行业需求,团队在2019年决定采取渐进式路线,即从L2/L2+量产开始,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迭代,逐步升级至L4——这几乎是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共识。 

也就是说,团队在跨过L2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门槛之后,需要为L3级找到一个合适的落地场景。由此,路况更简单、行业有刚需的干线物流重卡在技术和商业逻辑上均符合团队预期,让其得以踏出渐进式路线的下一步。 

但刘飞龙同样表示,相较于基本普及的L2/L2+级辅助驾驶系统,L3在不同传感器配比和所需算力方案上都还未有定论,因而各家L3级自动驾驶系统仍有较大的差异化空间。这种多元化状态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其大规模量产。

“现在大家还属于百花齐放的阶段,看不出谁是最合理的方案。”刘飞龙说,“系统和成本差距都比较高,有的系统性价比高,有的系统稍贵(但性能更好),这个事(谁更好)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对于L4的商业化未来,刘飞龙持乐观态度。“等那天到来的时候,我认为中国马路上600万台干线物流卡车应该都是无人驾驶,这是我很坚定的信仰。”

据介绍,2021年宏景智驾量产订单落地超过10万台,2022年这一数字仍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近两年,宏景智驾已接连完成三轮融资。2月21日,宏景智驾宣布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Aramco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独家投资。据了解,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人才招聘和扩大产能。

2020年5月,宏景智驾完成由蓝驰创投领投数千万元融资;2021年5月,公司完成近亿元融资,由达泰资本领投,德联资本和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高瓴资本、蓝驰创投、线性资本、清研资本、Translink等跟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量产”,宏景智驾通往L4的渐进式打法 | REAL 100

2021年宏景智驾量产订单落地超过10万台,2022年这一数字仍会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伍洋宇

由L1级和L2+级别的ADAS系统规模化量产入手,再到L3级干线物流重卡自动驾驶方案落地,宏景智驾在2021年走上了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量产”的路线。这对于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供应商而言,无疑进一步打开了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也让从L1逐步过渡到L4的“渐进式”发展从理论变为现实。

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对界面新闻表示,团队采用的是通用型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并不区分具体车型,无论是卡车还是乘用车,背后的自动驾驶决策逻辑很类似,方向盘角度、油门开度这些在软件上也都可以标定。”

除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刘飞龙对于“双线量产”的商业化逻辑也有清晰的判断。

以宏景智驾的L3级重卡自动驾驶系统为例,其在硬件上有3个激光雷达、4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而其应用于乘用车的L2及L2+自动驾驶系统硬件方案则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为主,并未采用价格相对高昂的激光雷达,两者的成本差距达到了数万元之多。

“这是一笔算得过来的账。”刘飞龙说。对于一台约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系统如果价格在万元以内,消费者相对愿意买单,但如果这一数字由于激光雷达的进入抬高至5万元以上,答案便显得不太确定。 

但在干线物流重卡场景,一名司机每年的人力成本在15万元上下,相较于此,5万至10万元的辅助驾驶系统成本作为替代者,便有了它在物流行业客户面前的竞争力。事实上,这也为宏景智驾吸引到了江淮汽车作为合作伙伴,并且双方于2020年7月成立合资公司域驰智能进行深度合作。 

“双线量产”也并非全由技术和商业逻辑推进,在更深层意义上,也受到该公司2019年所立下的战略所影响。

2018年成立宏景智驾时,刘飞龙刚刚从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团队Cruise离开,曾以主任系统工程师的身份主导该L4自动驾驶量产车项目,所以他对宏景智驾最初的期望也是从L4开始。 

不过,结合整个市场形势及行业需求,团队在2019年决定采取渐进式路线,即从L2/L2+量产开始,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迭代,逐步升级至L4——这几乎是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共识。 

也就是说,团队在跨过L2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门槛之后,需要为L3级找到一个合适的落地场景。由此,路况更简单、行业有刚需的干线物流重卡在技术和商业逻辑上均符合团队预期,让其得以踏出渐进式路线的下一步。 

但刘飞龙同样表示,相较于基本普及的L2/L2+级辅助驾驶系统,L3在不同传感器配比和所需算力方案上都还未有定论,因而各家L3级自动驾驶系统仍有较大的差异化空间。这种多元化状态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其大规模量产。

“现在大家还属于百花齐放的阶段,看不出谁是最合理的方案。”刘飞龙说,“系统和成本差距都比较高,有的系统性价比高,有的系统稍贵(但性能更好),这个事(谁更好)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对于L4的商业化未来,刘飞龙持乐观态度。“等那天到来的时候,我认为中国马路上600万台干线物流卡车应该都是无人驾驶,这是我很坚定的信仰。”

据介绍,2021年宏景智驾量产订单落地超过10万台,2022年这一数字仍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近两年,宏景智驾已接连完成三轮融资。2月21日,宏景智驾宣布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Aramco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独家投资。据了解,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人才招聘和扩大产能。

2020年5月,宏景智驾完成由蓝驰创投领投数千万元融资;2021年5月,公司完成近亿元融资,由达泰资本领投,德联资本和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高瓴资本、蓝驰创投、线性资本、清研资本、Translink等跟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