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英国举行了脱欧全民公投。今天的公投计票结果表示,英国已表决选择退出欧盟。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后发表讲话称,将会辞去首相职务。这位将脱欧公投的始作俑者,终于要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什么是“脱欧”?
关于“脱欧” ,网上解读的文章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微信群里流行的一个小段子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通俗一点说就是起初几个大佬(英、法、德、意)建了个微信群,没事发发红包,互惠互利,后来进群的小弟越来越多,只抢不发,大佬们不高兴了,现在这世道,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于是叫英国的大佬怒了,退群!估计这先河一开,后面跟着退的就哗哗的了,最后只剩几个不发红包的了。”
卡梅伦打开“潘多拉盒子”
脱欧全民公投进入英国政治层面,是在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中开始的。为也赢得下一届大选,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当时的公投预计在2017至2018年间举行,但形势不等人,卡梅伦点燃了英国孤立主义的火焰,拥有“光荣孤立”传统的英国民众,立时由潜在的分歧变成公开的分歧,被迫提前于2016年中举行公投。
光荣孤立: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名词
19世纪80年代是欧洲各大国纷纷结盟争霸的时代。德奥于1879年结盟,意大利于1882年加入,形成三国同盟。法俄日渐接近,最终于1892年签定协约。英国此时却独辟蹊径,采取了置身于这场结盟浪潮之外的立场。
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 是19世纪晚期英国追求的外交政策,由本杰明·迪斯雷利与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索尔兹伯里侯爵)担当首相时所主导。此名词其实是由某一位访问英国的加拿大国会议员所提出,赞扬英国积极不干预欧洲大陆事务。其内核主要是两点:
一是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协调斡旋,以建立所谓的“协调的欧洲”。
二是避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以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实现“光荣孤立”。
在各个时代,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持欧洲大陆均势,不容任何力量破坏这和谐局面。
德国统一后,在工业与军事上迅速崛起,令英国忧心。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但德国与法国和俄国共同干预中日关系,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事件中,英国却对此事无能为力,令英国舆论质疑光荣孤立是否仍应继续。而日本也因此认为只有与一欧洲强国结盟,才能确立她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最后,两国终于在1902年结成英日同盟,正式结束英国的光荣孤立。
英国与欧陆国家关系也由此正常化,随后,英法于1904年签订挚诚协定,1907年建立英俄同盟。结果,1907年后,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鼎足而立,是一战最后发生的重要因素。
但是,孤立主义情绪,一直是英国的地缘政治选项,始终若隐若现、或强或若地影响着英国的外交政策。
看英国公投后的忧喜面孔
根据对英国其中的352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脱离欧盟的支持者领先,共获得51.9%的投票,约有1570万人支持退欧,而留在欧盟的支持者共有1458万人,获得48.1%的选票。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3点,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发表演讲,宣布将在秋季前辞去首相一职。他说,“为符合国家利益,他不应该再担任脱欧谈判的掌舵人,10月份的保守党党大会应当选出新的党魁”,也就是新的首相。但在未来的三个月,他将继续领导内阁,做好首相的工作。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欧盟会员国若要脱离欧盟,必须通知欧洲理事会,包括英国商品关税协议、欧盟会员国居民自由移动协议等协议都须在2年内完成。
脱欧决定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已经显现。24日,英镑已经跌至1985年来最低水平,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超过8%。专家预测英国脱欧后将面临英镑大幅度缩水,然而脱欧派支持者则表示动荡只是短期现象,英镑长期仍将恢复原有水平并趋向稳定。
来源:加拿乐活网(lahoo.c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