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国脱欧提醒中国降低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造富预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国脱欧提醒中国降低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造富预期

拜英国脱欧所赐,全球资本市场基本上会出现暴跌的现象,而A股和港股则确定性很高,这样的比较效应会使A股成为全球资本的一种新选择。

英国脱欧,避险舆论开始沸腾。避险我是赞同的,但避险的标的不应该是黄金,考虑强美元周期以及黄金成本等决定因素,黄金不会有中长线的机会。避险最好的标的,不来自于产品的属性,如许多人认为的,通胀的时期,房子可以抵抗滥发货币,或者说黄金是硬通货,可以保值增值。在笔者看,避险的第一要素是价值低估。A股与全球大部分发达市场的估值相比,A股是便宜的,而且,从国家政策对A股的定位以及相当一部分个股的筹码堆积状况来看,A股大有可为。

英国脱欧不改变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有专家说,英国脱欧会增加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这是对的,但人民币国际化本来就是个过程性的要素,他不会对当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英国脱欧也会带来人民币的贬值,然而,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也需要贬值。脱也是要贬,不脱还是要贬的。

总之,英国脱欧都是A股是否有牛市的外部因素,是次要因素,看A股的前景,还是得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的资本流向。基本面大家都不好,而中国相对会好很多,且可以拿出来用的工具相当多。在笔者看来,中国要保持长期中高速成长的基础很牢固,但不是刺激房地产,刺激房地产则全盘皆输。中国经济中有大量的需要面向国民服务的补课因素,或者说新劳务货币化的因素(也可以称之为人口红利的升级因素。围绕着让中国活得更舒适,更有品位,更有尊严这一核心,与房地产相当的产业规模都能释放),有大量存量资产可以货币化,这些都是保证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和历史资产红利及文化红利。

恰巧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房地产的问题,如果把居民加杠杆的目标放在房地产上,中国基本上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不是因为上述红利消失了,而是会造成急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对抗,会腐蚀国民的进取精神,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同时,因为依赖房地产就没有资源和积极性去启动上述新国民红利。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失效。地王频发证实,开发商已经不再以成本要素和市场需求来考虑房地产业,开发商自买楼盘也说明这个市场已经丧失服务的天性,而变成了一个赌场。全民谈房价,全民谈房都不满,这些都表明,这个一建起来不增加任何价值,建的过程中增加大量过剩产能,卖出之后增加大量负债,整体增加社会成本的行业已经坏死,没救了。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赚大钱了,一切行业都免谈。所以,关掉房地产市场是最切实的方法。

关掉房地产市场的方法就是降低杠杆,降低楼价,让房价回归到2005年前后的水平,给实体经济腾出空间,给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夯实基础,给地缘政治的均衡战略提供基础。如何关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建筑公租房,不再开发商住房。停止为这个行业提供新增贷款,即便开发也停止预售制度。不把房地产业变成一个小行业,中国经济会犯更大的资源错配的错误。不停止房地产市场的进取态势,我们改正错误的成本会更高,甚至会积重难返。

现在说回股市,基本面中国不是最差的,那么相较于已经涨过五年以上的欧美和日本股市,中国股市需要的是一个补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探底的过程。从货币政策来看,全球宽松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没办法不宽松了,而房地产又是一个已经水满四溢的资金池,再加水,池子就要溃了,尽管未来能启动的资金池很多,但都缓不济急。惟一准备好了的,就是A股市场。这一点从当下的情况看,是十分明确的。

对于国家队入市,可以看作是救灾的一个过程,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建资金池的一个战略行动。再拿散户说事,已经太可笑了。整个市场,没散户什么事。基本上是,国家队,基金和产业资本在拿大主意。如果相应的政策到位,则A股市场这个池子就真的建好。

从目前情况看,监管政策变革是最切要的。在笔者看来,从前的监管政策的立场是有问题的,动机是存疑的。监管要保证的是交易公平,但更为重要的是A股立足的国家动机。如果A股的动机是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那就要保证融资能最大限度地进入实体经济。但当下的政策,并不能促使企业静下心来经营企业,反倒让股市成为造富的工具。所以,在大小非减排的安排上,时间不能短,减排要与业绩增长挂钩,没有增长或亏损的不能退出或者推迟退出。当然,一些创新类的企业可以考核其对商业模式的贡献及对产业创新贡献。

当股市的造富机制大行其道时,不仅不能让实体得到发展,反倒助涨造假炒壳炒股价的事情的发生,而且还常常因小非要减持而辞职,害人家好好的团体分崩离析。所以,A股和房地产一样都要降低造富预期,让从业者和参与者都老老实实地回归到造好房、做好企业的基本面上。

我对当下A股的判断是,有改革的成功,则A股将迎来长期性的大牛市,没有改革的成功,A股会迎来短期的货币牛市。拜英国脱欧所赐,全球资本市场基本上会出现暴跌的现象,而A股和港股则确定性很高,这样的比较效应会使A股成为全球资本的一种新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国脱欧提醒中国降低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造富预期

拜英国脱欧所赐,全球资本市场基本上会出现暴跌的现象,而A股和港股则确定性很高,这样的比较效应会使A股成为全球资本的一种新选择。

英国脱欧,避险舆论开始沸腾。避险我是赞同的,但避险的标的不应该是黄金,考虑强美元周期以及黄金成本等决定因素,黄金不会有中长线的机会。避险最好的标的,不来自于产品的属性,如许多人认为的,通胀的时期,房子可以抵抗滥发货币,或者说黄金是硬通货,可以保值增值。在笔者看,避险的第一要素是价值低估。A股与全球大部分发达市场的估值相比,A股是便宜的,而且,从国家政策对A股的定位以及相当一部分个股的筹码堆积状况来看,A股大有可为。

英国脱欧不改变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有专家说,英国脱欧会增加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这是对的,但人民币国际化本来就是个过程性的要素,他不会对当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英国脱欧也会带来人民币的贬值,然而,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也需要贬值。脱也是要贬,不脱还是要贬的。

总之,英国脱欧都是A股是否有牛市的外部因素,是次要因素,看A股的前景,还是得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的资本流向。基本面大家都不好,而中国相对会好很多,且可以拿出来用的工具相当多。在笔者看来,中国要保持长期中高速成长的基础很牢固,但不是刺激房地产,刺激房地产则全盘皆输。中国经济中有大量的需要面向国民服务的补课因素,或者说新劳务货币化的因素(也可以称之为人口红利的升级因素。围绕着让中国活得更舒适,更有品位,更有尊严这一核心,与房地产相当的产业规模都能释放),有大量存量资产可以货币化,这些都是保证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和历史资产红利及文化红利。

恰巧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房地产的问题,如果把居民加杠杆的目标放在房地产上,中国基本上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不是因为上述红利消失了,而是会造成急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对抗,会腐蚀国民的进取精神,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同时,因为依赖房地产就没有资源和积极性去启动上述新国民红利。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失效。地王频发证实,开发商已经不再以成本要素和市场需求来考虑房地产业,开发商自买楼盘也说明这个市场已经丧失服务的天性,而变成了一个赌场。全民谈房价,全民谈房都不满,这些都表明,这个一建起来不增加任何价值,建的过程中增加大量过剩产能,卖出之后增加大量负债,整体增加社会成本的行业已经坏死,没救了。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赚大钱了,一切行业都免谈。所以,关掉房地产市场是最切实的方法。

关掉房地产市场的方法就是降低杠杆,降低楼价,让房价回归到2005年前后的水平,给实体经济腾出空间,给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夯实基础,给地缘政治的均衡战略提供基础。如何关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建筑公租房,不再开发商住房。停止为这个行业提供新增贷款,即便开发也停止预售制度。不把房地产业变成一个小行业,中国经济会犯更大的资源错配的错误。不停止房地产市场的进取态势,我们改正错误的成本会更高,甚至会积重难返。

现在说回股市,基本面中国不是最差的,那么相较于已经涨过五年以上的欧美和日本股市,中国股市需要的是一个补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探底的过程。从货币政策来看,全球宽松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没办法不宽松了,而房地产又是一个已经水满四溢的资金池,再加水,池子就要溃了,尽管未来能启动的资金池很多,但都缓不济急。惟一准备好了的,就是A股市场。这一点从当下的情况看,是十分明确的。

对于国家队入市,可以看作是救灾的一个过程,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建资金池的一个战略行动。再拿散户说事,已经太可笑了。整个市场,没散户什么事。基本上是,国家队,基金和产业资本在拿大主意。如果相应的政策到位,则A股市场这个池子就真的建好。

从目前情况看,监管政策变革是最切要的。在笔者看来,从前的监管政策的立场是有问题的,动机是存疑的。监管要保证的是交易公平,但更为重要的是A股立足的国家动机。如果A股的动机是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那就要保证融资能最大限度地进入实体经济。但当下的政策,并不能促使企业静下心来经营企业,反倒让股市成为造富的工具。所以,在大小非减排的安排上,时间不能短,减排要与业绩增长挂钩,没有增长或亏损的不能退出或者推迟退出。当然,一些创新类的企业可以考核其对商业模式的贡献及对产业创新贡献。

当股市的造富机制大行其道时,不仅不能让实体得到发展,反倒助涨造假炒壳炒股价的事情的发生,而且还常常因小非要减持而辞职,害人家好好的团体分崩离析。所以,A股和房地产一样都要降低造富预期,让从业者和参与者都老老实实地回归到造好房、做好企业的基本面上。

我对当下A股的判断是,有改革的成功,则A股将迎来长期性的大牛市,没有改革的成功,A股会迎来短期的货币牛市。拜英国脱欧所赐,全球资本市场基本上会出现暴跌的现象,而A股和港股则确定性很高,这样的比较效应会使A股成为全球资本的一种新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