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大火致消防员2死12伤 惨痛代价促港府加强仓库监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大火致消防员2死12伤 惨痛代价促港府加强仓库监管

在香港社会纷纷哀悼逝去的灭火英雄之余,迷你仓——这一近年流行的小型货仓管理模式的监管缺失引起关注。

在救火现场的消防员(来源:网络)

香港电台消息,至6月25日下午1时,香港牛头角道淘大迷你仓四级大火焚烧超过4日仍未扑灭。但香港消防处强调,火势已经受控,大厦3楼仍有约10个迷你仓未爆开,消防人员会到其他楼层爆开其他迷你仓。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大火还造成香港消防员2死12伤。

香港消防处助理处长梁冠康25日下午表示,会继续在3、4和5楼进行灭火及降温工作。消防至今动用了34辆消防车、3辆救护车,出动180名消防员和救护员。

香港最大的政党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次火灾暴露了对“迷你仓”这一新产品的监管不足。

“香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救火”

从香港媒体发回的照片和视频来看,不时可看见,执勤后的消防员在行人路上席地而坐休息,部分筋疲力竭更要席地小睡片刻。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现场的火场温度维持在600至1000摄氏度。参与救火的消防员形容,场内的火焰“五颜六色”,情况罕见,而且“烟一时猛一时弱”,令有20年救火经验的消防员也心生恐惧。消防工会形容,这个救火差不多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

香港政府纪律部队人员总工会副主席麦锦辉引述现场消防员称,火烧至五颜六色,一般火警很少出现此情况,这代表有不同物料在燃烧,温度不断变化,“紫色火最高,有接近1000度,白色有900度,蓝色同黄色火就有600度。”

对于外界对消防员救火的策略问题,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回应称,任由工业大厦不断焚烧,不去处理,并非负责任的做法,任由火势蔓延,对于附近的居民、生命、财产有风险,难以估计,又指暂时毋须疏散附近居民他促市民相信消防员的专业,有足够知识和技能应对。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消防处长黎文轩连日来在火场指挥,当他23日晚间在政府总部向媒体交代第二名消防员殉职的消息时,面对传媒连番质疑指挥和策略失当,令再有消防员牺牲时,突然情绪激动,一脸通红,最后更黯然落泪,强调“任何一个高层,都不会希望牺牲我们同事的生命”。

有媒体质疑为何火场内没有人,仍将灭火策略由防守型转为进攻型,以致再多一名消防员牺牲。黎文轩解释消防员可运用其专业判断,选择只在外围救火,或进入中心点扑救,或同时使用两个方法,目的都是尽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并不会因风险大而不去履行职责,“我们目的是扑灭火警,我们不是去看火,我们要扑灭火警!”

香港特首梁振英则指出,此次大火的火场情况十分复杂,火情亦不断变化,消防处上上下下在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尽了最大努力,“我对消防同事,包括前线消防人员及消防处的管理阶层同事,他们的专业和他们的训练充满信心。“

他坦言,知道社会上有很多市民不忍心看到消防员在火场里冒险犯难,以致有消防员殉职或受伤,因此提出说是否可以放弃救火的工作,但大众必须相信消防同事的专业训练,加上淘大工业村两旁还有两座住宅大厦。

他强调,消防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冒着自己身体所受的创伤进去救火,其实是为整个地区、为整个香港市民服务。

香港迷你仓存法律灰色地带 安全隐患大

此次发生火灾的淘大工业村第一座,是楼高七层的工业大厦,于1961年投入使用,目前为“时昌迷你仓”的基地,火灾主要发生在3至5楼,火场面积达240平方米,涉及约200个独立迷你仓,最先起火的是时昌迷你仓的3楼单位。

据当地媒体报道,根据贴在仓库墙上的平面图,占地240平方米的单位内划分了200多个迷你仓库,其中有两条主要通道以及30条分支通道,而狭窄的通道只足够两人同时并肩通过。迷你仓由铁板围住,无防火规格,每个仓都上了锁。

香港消防处长黎文轩称,救火的最大挑战,是三楼起火地点入面约200间迷你仓全部以铁皮间隔,所以起火时热力很快扩散至周围迷你仓,消防必须将迷你仓逐一“爆开”,将里面的物品移走,才能将火扑熄。

迷你仓作贮存用途,理应属于仓库的一类,但香港目前的法例未有对迷你仓作专属定义,因此存在灰色地带,一些迷你仓改装自旧工厂楼甚至在市区商住大厦,部分迷你仓与民居非常接近,构成潜在火警威胁。

据《文汇报》报道,以此次香港牛头角迷你仓为例,该工厦有50多年历史,消防条例没有强制要求安装消防花洒,虽然工厦内有消防水喉、闭路电视等基本消防设备。

此外,该厦阰邻商居住区域,附近有大型住宅群及老人院等,这类仓库本身对其周边构筑物和民居的火警威胁。

而且,迷你仓的间隔物料,多用轻巧纤维板或薄金属板,未必符合法定防火物料要求,燃烧起来甚至释出毒气或令火场温度更高,在没有自动洒水系统的旧型工厦,火势更难控制。

据《星岛日报》报道,港岛东区多间在旧楼内的迷你仓,均欠缺防火设施,包括没有洒水系统及通道狭窄;其中西湾河的时昌迷你仓,更开设在住宅大厦内,整间迷你仓却属零消防装置,天花没消防洒水系统,就连灭火筒都没放置,只安装一个消防警钟。

(一个典型的迷你仓内部,来源:网络)

香港迷你仓需求旺盛 需求量是供应量的四倍

香港居住空间狭小,因而衍生了对存仓的需求。迷你仓以其高度的私密性和空间利用率而备受香港市场推崇,近年非常普及,差不多区区都有。市民把不常用的季节性衣服、棉被、不舍得丢弃的物品、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储存在迷你仓中,也有小商户用作存货物,甚至储存其他一般想象不到的用品。

早在2014年8月,香港的房地产研究机构高力国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市场对迷你仓的楼面需求,是当时市场供应量的四倍。

高力国际香港研究及咨询经理严国梁表示,迷你仓在香港物业市场中向来被忽视,但随着租用迷你仓储物渐趋普及,而迷你仓能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及可观回报,这个过往被忽略的小众市场,增长潜质被看俏。

高力国际估计,当时全香港约82万户家庭是住在没有储物房的单位,如果当中有半数家庭需要30平方呎(约2.7平方米)的储物空间,迷你仓的潜在需求达1230万平方呎(约114万平方米),远超于目前280万平方呎(约26万平方米)的供应量。

据端传媒引述香港业界估计,香港目前约有500间迷你仓,主要集中在旧工业区,例如观塘、九龙湾、牛头角、新蒲岗、土瓜湾、长沙湾、荔枝角、荃湾、香港仔等。

在香港街头,迷你仓的广告也遍布街面,标榜“邻近地铁站、24小时冷气、免费WiFi”,在法例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迷你仓的用途亦愈来愈千奇百趣,除了蜗居,有人用来经营漫画店、古筝教室、放骨灰,甚至当作时钟酒店。

时昌迷你仓创办人时景恒此前接受港媒访问时曾透露,有租客用迷你仓放骨灰、甚至当房屋使用,终被赶走。

此外,近年亦屡有报道指因为租金昂贵,有人以迷你仓为家。2011年已有市民称以每月700多元(港元,下同)租住20平方呎(约1.8平米)的迷你仓,但碍于工厦不准居住,所以要在街外流连,至夜深才回仓,亦要另觅地方洗澡。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为迎合众家居狭窄的单车发烧友需要,不少迷你仓近年纷纷增设单车仓。仓库标榜有独立更衣室、淋浴设备、又设单车维修设备、单车泵,最重要是距离单车径10分钟路程。踏完单车,再回到迷你仓淋浴过后才离开,十分方便,月租只需200元起。

迷你仓过去曾被不法份子利用,海关去年曾在观塘及牛头角区内3个迷你仓及1住所,检获40万粒冒牌药物,包括“伟哥”和大批危险第一类毒品,总值约1000万港元。

《经济日报》记者实测柴湾一个经营仅半年的迷你仓,最大40平方呎(约3.6平米)的仓,足可放一张单床,月租1788元,享24小时冷气及WiFi服务,仓外更另设会所式浴室设施。

(月租1788元,享24小时冷气及WiFi服务的广告,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立法会议员曾关注迷你仓 但港府并无法例规管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香港立法会会议记录发现,去年4月29日,立法会议员谢伟俊向政府质疑,有否调查或统计各旧工业区有多少个工厦单位被改装为迷你仓,以及迷你仓有否违反地契条款,并且质疑政府有何政策或规划应付各区居民对迷你仓的需求。

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当时回应称,地政总署并没有工业大厦单位被用作 “迷你仓 ”用途及其出租的统计数字。

至于个别“迷你仓”是否违反地契条款,陈茂波表示,以位处工厦的“迷你仓”为例,若有关地契订明该地段只许作“工业”用途,经营货仓(包括“迷你仓”)一般是违反地契。

至于有些工厦的地契订明地段可作 “工业及/或仓库”或“仓库”用途,地政总署征询法律意见,认为一般为客户贮存个人或家居货物的“迷你仓”,即使并非贮存传统货仓所贮存的商品,亦不会因此被视作违反相关地契订明的 “仓库”用途。

政府将迷你仓的管理更多交给市场自发的管理,陈茂波指出,根据城市规划委员会,“迷你仓”属于“非污染工业用途 ”, 在 “工业”地带或 “其他指定用途 ”注 明 “商贸”地带内,规划上均属经常准许的用途。换言之,位于“工业 ”或“商贸”地带内的工厦,只要符合地契条款或已取得豁免书 (包括整幢改装工厦的特别豁免书 ),均可用作“迷你仓”。

去年11月,立法会议员刘皇发质疑政府如何防止该等货仓被用作存放危险、易燃或违禁物品。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回应称,现时香港并没有用作规管迷你仓的特定法例,亦没有规定该等货仓的设立地点。

黎栋国只称消防处曾向迷你仓营运者了解运作,用家租仓前普遍须与营运者签定协议书,一般有条款指明不容许存放物品类别;至于如何救火,当局只称消防到场后会评估风险制订灭火策略。

消防员惨痛代价后 政府亡羊补牢

目前,起火原因及死亡原因都正在调查之中,在各界的压力和呼吁之下,香港政府终于后知后觉,亡羊补牢。

香港保安局长黎栋国6月22日表示,政府将巡查全香港的迷你仓,以及与业界商讨提升防火要求。黎栋国表示,政府将以三方面跟进,包括消防处将联同屋宇署、地政总署及劳工处等部门,将尽快巡查全香港迷你仓是否有违规;另外,保安局亦会领导跨部门工作小组加强迷你仓消防安全。

港府还会联络业界进一步了解营运情况、商讨加强消防安全的短、中期措施。对于修例,黎栋国指,一些旧式楼宇数十年前建成,当年纵符合防火标准,但法律无要求它们符合现时建成的工厦防火要求,港府长远不排除考虑修例处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大火致消防员2死12伤 惨痛代价促港府加强仓库监管

在香港社会纷纷哀悼逝去的灭火英雄之余,迷你仓——这一近年流行的小型货仓管理模式的监管缺失引起关注。

在救火现场的消防员(来源:网络)

香港电台消息,至6月25日下午1时,香港牛头角道淘大迷你仓四级大火焚烧超过4日仍未扑灭。但香港消防处强调,火势已经受控,大厦3楼仍有约10个迷你仓未爆开,消防人员会到其他楼层爆开其他迷你仓。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大火还造成香港消防员2死12伤。

香港消防处助理处长梁冠康25日下午表示,会继续在3、4和5楼进行灭火及降温工作。消防至今动用了34辆消防车、3辆救护车,出动180名消防员和救护员。

香港最大的政党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次火灾暴露了对“迷你仓”这一新产品的监管不足。

“香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救火”

从香港媒体发回的照片和视频来看,不时可看见,执勤后的消防员在行人路上席地而坐休息,部分筋疲力竭更要席地小睡片刻。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现场的火场温度维持在600至1000摄氏度。参与救火的消防员形容,场内的火焰“五颜六色”,情况罕见,而且“烟一时猛一时弱”,令有20年救火经验的消防员也心生恐惧。消防工会形容,这个救火差不多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

香港政府纪律部队人员总工会副主席麦锦辉引述现场消防员称,火烧至五颜六色,一般火警很少出现此情况,这代表有不同物料在燃烧,温度不断变化,“紫色火最高,有接近1000度,白色有900度,蓝色同黄色火就有600度。”

对于外界对消防员救火的策略问题,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回应称,任由工业大厦不断焚烧,不去处理,并非负责任的做法,任由火势蔓延,对于附近的居民、生命、财产有风险,难以估计,又指暂时毋须疏散附近居民他促市民相信消防员的专业,有足够知识和技能应对。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消防处长黎文轩连日来在火场指挥,当他23日晚间在政府总部向媒体交代第二名消防员殉职的消息时,面对传媒连番质疑指挥和策略失当,令再有消防员牺牲时,突然情绪激动,一脸通红,最后更黯然落泪,强调“任何一个高层,都不会希望牺牲我们同事的生命”。

有媒体质疑为何火场内没有人,仍将灭火策略由防守型转为进攻型,以致再多一名消防员牺牲。黎文轩解释消防员可运用其专业判断,选择只在外围救火,或进入中心点扑救,或同时使用两个方法,目的都是尽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并不会因风险大而不去履行职责,“我们目的是扑灭火警,我们不是去看火,我们要扑灭火警!”

香港特首梁振英则指出,此次大火的火场情况十分复杂,火情亦不断变化,消防处上上下下在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尽了最大努力,“我对消防同事,包括前线消防人员及消防处的管理阶层同事,他们的专业和他们的训练充满信心。“

他坦言,知道社会上有很多市民不忍心看到消防员在火场里冒险犯难,以致有消防员殉职或受伤,因此提出说是否可以放弃救火的工作,但大众必须相信消防同事的专业训练,加上淘大工业村两旁还有两座住宅大厦。

他强调,消防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冒着自己身体所受的创伤进去救火,其实是为整个地区、为整个香港市民服务。

香港迷你仓存法律灰色地带 安全隐患大

此次发生火灾的淘大工业村第一座,是楼高七层的工业大厦,于1961年投入使用,目前为“时昌迷你仓”的基地,火灾主要发生在3至5楼,火场面积达240平方米,涉及约200个独立迷你仓,最先起火的是时昌迷你仓的3楼单位。

据当地媒体报道,根据贴在仓库墙上的平面图,占地240平方米的单位内划分了200多个迷你仓库,其中有两条主要通道以及30条分支通道,而狭窄的通道只足够两人同时并肩通过。迷你仓由铁板围住,无防火规格,每个仓都上了锁。

香港消防处长黎文轩称,救火的最大挑战,是三楼起火地点入面约200间迷你仓全部以铁皮间隔,所以起火时热力很快扩散至周围迷你仓,消防必须将迷你仓逐一“爆开”,将里面的物品移走,才能将火扑熄。

迷你仓作贮存用途,理应属于仓库的一类,但香港目前的法例未有对迷你仓作专属定义,因此存在灰色地带,一些迷你仓改装自旧工厂楼甚至在市区商住大厦,部分迷你仓与民居非常接近,构成潜在火警威胁。

据《文汇报》报道,以此次香港牛头角迷你仓为例,该工厦有50多年历史,消防条例没有强制要求安装消防花洒,虽然工厦内有消防水喉、闭路电视等基本消防设备。

此外,该厦阰邻商居住区域,附近有大型住宅群及老人院等,这类仓库本身对其周边构筑物和民居的火警威胁。

而且,迷你仓的间隔物料,多用轻巧纤维板或薄金属板,未必符合法定防火物料要求,燃烧起来甚至释出毒气或令火场温度更高,在没有自动洒水系统的旧型工厦,火势更难控制。

据《星岛日报》报道,港岛东区多间在旧楼内的迷你仓,均欠缺防火设施,包括没有洒水系统及通道狭窄;其中西湾河的时昌迷你仓,更开设在住宅大厦内,整间迷你仓却属零消防装置,天花没消防洒水系统,就连灭火筒都没放置,只安装一个消防警钟。

(一个典型的迷你仓内部,来源:网络)

香港迷你仓需求旺盛 需求量是供应量的四倍

香港居住空间狭小,因而衍生了对存仓的需求。迷你仓以其高度的私密性和空间利用率而备受香港市场推崇,近年非常普及,差不多区区都有。市民把不常用的季节性衣服、棉被、不舍得丢弃的物品、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储存在迷你仓中,也有小商户用作存货物,甚至储存其他一般想象不到的用品。

早在2014年8月,香港的房地产研究机构高力国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市场对迷你仓的楼面需求,是当时市场供应量的四倍。

高力国际香港研究及咨询经理严国梁表示,迷你仓在香港物业市场中向来被忽视,但随着租用迷你仓储物渐趋普及,而迷你仓能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及可观回报,这个过往被忽略的小众市场,增长潜质被看俏。

高力国际估计,当时全香港约82万户家庭是住在没有储物房的单位,如果当中有半数家庭需要30平方呎(约2.7平方米)的储物空间,迷你仓的潜在需求达1230万平方呎(约114万平方米),远超于目前280万平方呎(约26万平方米)的供应量。

据端传媒引述香港业界估计,香港目前约有500间迷你仓,主要集中在旧工业区,例如观塘、九龙湾、牛头角、新蒲岗、土瓜湾、长沙湾、荔枝角、荃湾、香港仔等。

在香港街头,迷你仓的广告也遍布街面,标榜“邻近地铁站、24小时冷气、免费WiFi”,在法例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迷你仓的用途亦愈来愈千奇百趣,除了蜗居,有人用来经营漫画店、古筝教室、放骨灰,甚至当作时钟酒店。

时昌迷你仓创办人时景恒此前接受港媒访问时曾透露,有租客用迷你仓放骨灰、甚至当房屋使用,终被赶走。

此外,近年亦屡有报道指因为租金昂贵,有人以迷你仓为家。2011年已有市民称以每月700多元(港元,下同)租住20平方呎(约1.8平米)的迷你仓,但碍于工厦不准居住,所以要在街外流连,至夜深才回仓,亦要另觅地方洗澡。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为迎合众家居狭窄的单车发烧友需要,不少迷你仓近年纷纷增设单车仓。仓库标榜有独立更衣室、淋浴设备、又设单车维修设备、单车泵,最重要是距离单车径10分钟路程。踏完单车,再回到迷你仓淋浴过后才离开,十分方便,月租只需200元起。

迷你仓过去曾被不法份子利用,海关去年曾在观塘及牛头角区内3个迷你仓及1住所,检获40万粒冒牌药物,包括“伟哥”和大批危险第一类毒品,总值约1000万港元。

《经济日报》记者实测柴湾一个经营仅半年的迷你仓,最大40平方呎(约3.6平米)的仓,足可放一张单床,月租1788元,享24小时冷气及WiFi服务,仓外更另设会所式浴室设施。

(月租1788元,享24小时冷气及WiFi服务的广告,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立法会议员曾关注迷你仓 但港府并无法例规管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香港立法会会议记录发现,去年4月29日,立法会议员谢伟俊向政府质疑,有否调查或统计各旧工业区有多少个工厦单位被改装为迷你仓,以及迷你仓有否违反地契条款,并且质疑政府有何政策或规划应付各区居民对迷你仓的需求。

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当时回应称,地政总署并没有工业大厦单位被用作 “迷你仓 ”用途及其出租的统计数字。

至于个别“迷你仓”是否违反地契条款,陈茂波表示,以位处工厦的“迷你仓”为例,若有关地契订明该地段只许作“工业”用途,经营货仓(包括“迷你仓”)一般是违反地契。

至于有些工厦的地契订明地段可作 “工业及/或仓库”或“仓库”用途,地政总署征询法律意见,认为一般为客户贮存个人或家居货物的“迷你仓”,即使并非贮存传统货仓所贮存的商品,亦不会因此被视作违反相关地契订明的 “仓库”用途。

政府将迷你仓的管理更多交给市场自发的管理,陈茂波指出,根据城市规划委员会,“迷你仓”属于“非污染工业用途 ”, 在 “工业”地带或 “其他指定用途 ”注 明 “商贸”地带内,规划上均属经常准许的用途。换言之,位于“工业 ”或“商贸”地带内的工厦,只要符合地契条款或已取得豁免书 (包括整幢改装工厦的特别豁免书 ),均可用作“迷你仓”。

去年11月,立法会议员刘皇发质疑政府如何防止该等货仓被用作存放危险、易燃或违禁物品。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回应称,现时香港并没有用作规管迷你仓的特定法例,亦没有规定该等货仓的设立地点。

黎栋国只称消防处曾向迷你仓营运者了解运作,用家租仓前普遍须与营运者签定协议书,一般有条款指明不容许存放物品类别;至于如何救火,当局只称消防到场后会评估风险制订灭火策略。

消防员惨痛代价后 政府亡羊补牢

目前,起火原因及死亡原因都正在调查之中,在各界的压力和呼吁之下,香港政府终于后知后觉,亡羊补牢。

香港保安局长黎栋国6月22日表示,政府将巡查全香港的迷你仓,以及与业界商讨提升防火要求。黎栋国表示,政府将以三方面跟进,包括消防处将联同屋宇署、地政总署及劳工处等部门,将尽快巡查全香港迷你仓是否有违规;另外,保安局亦会领导跨部门工作小组加强迷你仓消防安全。

港府还会联络业界进一步了解营运情况、商讨加强消防安全的短、中期措施。对于修例,黎栋国指,一些旧式楼宇数十年前建成,当年纵符合防火标准,但法律无要求它们符合现时建成的工厦防火要求,港府长远不排除考虑修例处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