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公布中长期规划,哪些城市受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公布中长期规划,哪些城市受益?

从现在到2030年,四川人口格局到底会有何变化,哪些地方又将成为人口增长的大赢家?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在人口总体增速大幅放缓的今天,人口之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被推向新的高度。

这段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多个地方都有关于人口的消息放出。

比如,浙江提出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代偿贷款,实际就是“抢人”。

而过去十来年常住人口减少了600多万的黑龙江,审议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五大省的四川,也于日前公布了《四川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期至2030年。

这一规划,介绍了目前四川人口的基本面,也确定了未来十年时间内,四川人口的增长目标。

那么,从现在到2030年,四川人口格局到底会有何变化,哪些地方又将成为人口增长的大赢家?

0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居全国第3位

先来看当前四川人口的基本面。

到2020 年末,四川全省常住人口8367. 5 万人(“七普”数据),总量居全国第5位,较2010年增加325. 7万人,年均增长0. 4%。

实际上,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四川的常住人口为8041.82万,居全国第四位。而“七普”时,被江苏超过,降至第五位。

户籍人口9081. 23万人,也即目前仍有600万左右的人口净流出。

不过,2020 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省内就业占全省转移就业总量的56. 7%,比2010年提高11. 55个百分点,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与继续推进人口回流相比,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大省四川面临的更大挑战。

2020年末,四川65及以上人口占比16. 93% ,居全国第3位,较2010年提高5. 9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并且,预计2030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0%左右。

而 0—14 岁人口占比16. 1%,居全国第21位,较2010 年下降0. 87个百分点,规划对此的表述是——“处于严重少子化阶段”。

所以,提高人口生育率,对四川来说显得尤为迫切。规划明确,到2030 年,总和生育率力争达到1. 6左右。

前段时间,2021 年全国人口净增长48 万的消息,让各方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将提前到来。

而这次规划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四川人口大省的现状不会改变,但人口发展将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达峰时间可能提前。

02、未来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增加100万

不过,未来十年,四川常住人口仍将保持增长。

规划提出,到2030 年,四川常住人口将达到847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2020年的基础上,刚好增加100万左右。

这个数量差不多是过去十年的三分之一,看似量不大,但是考虑到全国整体的人口增长趋势变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当然,这100万的区域分布,将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事实上,从“七普”数据就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四川人口虽然增长了300多万,但每个地方的人口变化情况截然不同。

比如,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093. 78 万人,较2010 年增加581. 89 万人,比同期全省人口增长总量足足多出了200多万。

而7个区域中心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增加了仅137 万人。

注意,这里说的还仅仅是市辖区。

如果看全域的常住人口,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这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中的人口增长状况,更不容乐观。

比如,德阳、乐山、南充、达州,均处于人口减少状态。且尤其是南充,常住人口足足减少了67万,降幅超过10%。

而处于增长状况的绵阳、宜宾、泸州,也仅绵阳的增量超过20万。

未来十年,这种区域分化局面,将很难逆转。

03、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控制在2400万人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遵循人口流动和集聚规律性特征,引导人口向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有序转移、适度集聚。

其中,对成都着墨颇多。如合理调控成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完善中心城区积分落户和条件落户政策,推动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

完善成都郊区新城配套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引导人口向郊区小城市、县城、重点镇合理分布。

总结起来,未来成都的人口增长方向,将主要由中心城区向周边郊区新城转变。

当然,都市圈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规划就提到,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德阳、眉山、资阳有效承接成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增强都市圈人口吸纳能力。

那么,未来十年,成都的人口增量,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呢?

去年7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公示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显示,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400万人。

也即在2020年的基础上,新增约300万左右,比四川到2030年的总人口增长目标高出200万左右,也即省内人口向成都聚集的趋势将继续。

这其实和过去十年四川人口增量与成都人口增量之间的200万差距,大致相当。

因此,未来十年,成都的人口增量依然是比较乐观的。

并且,上述规划草案还提出,考虑人口流动性和人口发展的不确定性,按照规划城市人口上浮20%配置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

对于成都和成都都市圈以外的区域,规划提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发展能级、功能品质,培育发展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以上大城市和 50 万人以上中等城市,提高人口集聚度。

所以,基本可以判断,未来十年,除了成都和极个别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其他区域的常住人口都将继续下滑,也即人口的聚集程度继续提升。

这其实也就基本上划定了区域内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值得每个人注意。

04、四川城镇化还有十年“黄金时间”

当然,要指出的一点是,人口的总体增长将放缓,并不等于人口流动性和发展活力的下滑。

规划中的另一个数据不容忽视,那就是到2030 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6% 左右,也就是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

可以对比的是,2010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里,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0.18%提高到56.73%,上升了16.55个百分点。

未来十年,虽然城镇化率的提升将有所放缓,但10个百分点的增量依然比较可观。

日前,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也就是说,四川整体的城镇化率差不多落后全国8个白分点左右。

但反过来,这也预示着四川的城镇化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按照国际普遍规律,一个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在城镇化率达到65%以后,将出现放缓,70%后更是将大幅下滑。

据此可以说,四川相较全国平均水平,在城镇化上还有差不多十年的“黄金时间”。

05、研究制定具有四川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清单

为了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揽子政策。

这里梳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全面梳理国内外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具有四川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清单,减轻育儿家庭负担,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探索建立托育服务消费券制度,落实支持婴幼儿照护相关税收政策。

大力提升托 育服务、母婴用品、乳粉奶业、儿童动画等质量水平,促进连锁化经 营、集团化发展,培育行业四川品牌。

此外,提出打造疾病预防控制工程。

具体包括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 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全面完成市、县级疾控中心达标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防控能力。

这一建设,置于当前疫情背景下,无疑颇具针对性。

此外,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包括规划建设省儿童医学中心(省儿童医院),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二期、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建设,推进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标建设。

而基础教育强化工程,则明确到2025 年,建设1000 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 万个。

应该说,这些措施,既受社会所期盼,其中也还蕴含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公布中长期规划,哪些城市受益?

从现在到2030年,四川人口格局到底会有何变化,哪些地方又将成为人口增长的大赢家?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在人口总体增速大幅放缓的今天,人口之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被推向新的高度。

这段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多个地方都有关于人口的消息放出。

比如,浙江提出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代偿贷款,实际就是“抢人”。

而过去十来年常住人口减少了600多万的黑龙江,审议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五大省的四川,也于日前公布了《四川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期至2030年。

这一规划,介绍了目前四川人口的基本面,也确定了未来十年时间内,四川人口的增长目标。

那么,从现在到2030年,四川人口格局到底会有何变化,哪些地方又将成为人口增长的大赢家?

0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居全国第3位

先来看当前四川人口的基本面。

到2020 年末,四川全省常住人口8367. 5 万人(“七普”数据),总量居全国第5位,较2010年增加325. 7万人,年均增长0. 4%。

实际上,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四川的常住人口为8041.82万,居全国第四位。而“七普”时,被江苏超过,降至第五位。

户籍人口9081. 23万人,也即目前仍有600万左右的人口净流出。

不过,2020 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省内就业占全省转移就业总量的56. 7%,比2010年提高11. 55个百分点,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与继续推进人口回流相比,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大省四川面临的更大挑战。

2020年末,四川65及以上人口占比16. 93% ,居全国第3位,较2010年提高5. 9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并且,预计2030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0%左右。

而 0—14 岁人口占比16. 1%,居全国第21位,较2010 年下降0. 87个百分点,规划对此的表述是——“处于严重少子化阶段”。

所以,提高人口生育率,对四川来说显得尤为迫切。规划明确,到2030 年,总和生育率力争达到1. 6左右。

前段时间,2021 年全国人口净增长48 万的消息,让各方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将提前到来。

而这次规划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四川人口大省的现状不会改变,但人口发展将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达峰时间可能提前。

02、未来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增加100万

不过,未来十年,四川常住人口仍将保持增长。

规划提出,到2030 年,四川常住人口将达到847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2020年的基础上,刚好增加100万左右。

这个数量差不多是过去十年的三分之一,看似量不大,但是考虑到全国整体的人口增长趋势变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当然,这100万的区域分布,将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事实上,从“七普”数据就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四川人口虽然增长了300多万,但每个地方的人口变化情况截然不同。

比如,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093. 78 万人,较2010 年增加581. 89 万人,比同期全省人口增长总量足足多出了200多万。

而7个区域中心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增加了仅137 万人。

注意,这里说的还仅仅是市辖区。

如果看全域的常住人口,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这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中的人口增长状况,更不容乐观。

比如,德阳、乐山、南充、达州,均处于人口减少状态。且尤其是南充,常住人口足足减少了67万,降幅超过10%。

而处于增长状况的绵阳、宜宾、泸州,也仅绵阳的增量超过20万。

未来十年,这种区域分化局面,将很难逆转。

03、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控制在2400万人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遵循人口流动和集聚规律性特征,引导人口向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有序转移、适度集聚。

其中,对成都着墨颇多。如合理调控成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完善中心城区积分落户和条件落户政策,推动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

完善成都郊区新城配套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引导人口向郊区小城市、县城、重点镇合理分布。

总结起来,未来成都的人口增长方向,将主要由中心城区向周边郊区新城转变。

当然,都市圈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规划就提到,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德阳、眉山、资阳有效承接成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增强都市圈人口吸纳能力。

那么,未来十年,成都的人口增量,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呢?

去年7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公示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显示,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400万人。

也即在2020年的基础上,新增约300万左右,比四川到2030年的总人口增长目标高出200万左右,也即省内人口向成都聚集的趋势将继续。

这其实和过去十年四川人口增量与成都人口增量之间的200万差距,大致相当。

因此,未来十年,成都的人口增量依然是比较乐观的。

并且,上述规划草案还提出,考虑人口流动性和人口发展的不确定性,按照规划城市人口上浮20%配置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

对于成都和成都都市圈以外的区域,规划提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发展能级、功能品质,培育发展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以上大城市和 50 万人以上中等城市,提高人口集聚度。

所以,基本可以判断,未来十年,除了成都和极个别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其他区域的常住人口都将继续下滑,也即人口的聚集程度继续提升。

这其实也就基本上划定了区域内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值得每个人注意。

04、四川城镇化还有十年“黄金时间”

当然,要指出的一点是,人口的总体增长将放缓,并不等于人口流动性和发展活力的下滑。

规划中的另一个数据不容忽视,那就是到2030 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6% 左右,也就是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

可以对比的是,2010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里,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0.18%提高到56.73%,上升了16.55个百分点。

未来十年,虽然城镇化率的提升将有所放缓,但10个百分点的增量依然比较可观。

日前,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也就是说,四川整体的城镇化率差不多落后全国8个白分点左右。

但反过来,这也预示着四川的城镇化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按照国际普遍规律,一个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在城镇化率达到65%以后,将出现放缓,70%后更是将大幅下滑。

据此可以说,四川相较全国平均水平,在城镇化上还有差不多十年的“黄金时间”。

05、研究制定具有四川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清单

为了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揽子政策。

这里梳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全面梳理国内外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具有四川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清单,减轻育儿家庭负担,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探索建立托育服务消费券制度,落实支持婴幼儿照护相关税收政策。

大力提升托 育服务、母婴用品、乳粉奶业、儿童动画等质量水平,促进连锁化经 营、集团化发展,培育行业四川品牌。

此外,提出打造疾病预防控制工程。

具体包括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 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全面完成市、县级疾控中心达标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防控能力。

这一建设,置于当前疫情背景下,无疑颇具针对性。

此外,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包括规划建设省儿童医学中心(省儿童医院),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二期、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建设,推进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标建设。

而基础教育强化工程,则明确到2025 年,建设1000 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 万个。

应该说,这些措施,既受社会所期盼,其中也还蕴含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