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琴 王幕宾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雨雪冰冻天气,保障电网运行安全,2月24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输电人员徐哲、袁楠,带着无人机、红外测温仪等电力“黑科技”,再次前往四明山,对位于山区的500千伏线路开展特巡。

早上8时,徐哲、袁楠已经坐上了开往余姚四明山巡线的电力工程车。依据“输电全景监控应用群”平台中的线路覆冰拉力监测清单,他俩当日负责位于四明山商量岗500千伏强明线161号巡视工作。该线路经过平均海拔700米的四明山区,高海拔导致的低温容易使该线路覆冰。
当天的四明山区,气温已经降到约零下6摄氏度,山上的草木仍有20多厘米的积雪,盘山公路的部分路面也结了冰,眼前雪雾蒙蒙。上山路上,电力工程车因打滑而无法前行,被挡在了距离目的地八九公里外的山路上。他俩立即下车查看情况,刚打开车门,彻骨的寒风夹杂着冰粒就猛往脸上吹。他们熟练地为工程车后轮安上了防滑链,继续前进。
到了半山坡,窄小的巡线道因积雪,车子无法继续行进,袁楠、徐哲只好徒步。蜿蜒湿滑的山路、冰雪覆盖的草木,他们一脚深、一脚浅,艰难前行,到达海拔约580米的强明线161号铁塔时,已接近正午。
袁楠立即拿出望远镜仔细察看设备冰冻情况,并进行拍照。她利用温湿度仪器,迅速记录下周围环境数据,并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线路进行检测。徐哲则启动无人机,对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巡飞检查。“主要是查看线路上是否有积雪。”徐哲边飞边告诉笔者:“积雪和覆冰都将对线路产生影响,和传统的望远镜巡视相比,无人机巡视更便捷。但无人机在恶劣天气下受限较多,因此我们根据线路周围环境,采用人机协同巡检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从拍摄传回的视频来看,线路暂时无覆冰,但后续仍然需要进一步监测。”20分钟后,徐哲把巡视结果发回输电线路防冰抗冰工作小组。
除了使用无人机,红外测温仪等,该公司还通过各种补强措施以及加强新设备新材料的综合应用来提升易覆冰区域线路的抗覆冰和防舞动能力。“目前,我们已在220千伏及以上重点防冰灾线路、重要供电线路上安装了图像、覆冰、融冰、微气象、导线测温、微风振动等各类监测装置共计880余套。这些监测装置就像电子‘医生’和‘警察’,有预警功能,时刻守护着电网安全。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机巡班副班长李想说道。
从2月21日开始,该公司输电中心平均每天有52名运维人员坚守一线,平均每天出动巡视人员约45人次,本次寒潮累计出动巡视人员138人次,共巡视线路38条次、280余公里。
目前,宁波电网未发现覆冰情况,运行情况正常。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将全力防御雨雪冰冻,切实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