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影票均价开启“5”字头,观众怀念“19.9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影票均价开启“5”字头,观众怀念“19.9元”

你觉得合理的票价是多少?

《心花路放》剧照

2月的电影市场迎来不少好消息,先是春节档以60.35亿的成绩拿下“史上第二”追平疫前,后有40天年度总票房突破百亿创下纪录。

然而成绩之下,电影市场面对的争议依然不容小觑。“史上最贵春节档”引发高票价吐槽,春节档观影人次流失近三分之一。观众“抛弃”电影院了吗?还能买到低价电影票吗?

新浪电影发起的“为什么春节没去影院看电影”投票中,6.1万人选择票价高,位居榜首。2月25日,新浪娱乐举办新浪潮论坛,邀请业内人士和观众代表做出探讨。

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从营销方视角,提供片方看法。山东天悦影管公司总经理田甲作为影院代表,对电影票定价发表观点。电影博主口袋电影君郭翌、闪光少女创始人斯斯从观众角度发言,围绕票价议题展开对话。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史上最贵春节档”并非虚言,郭翌在预售开启第一天就买了电影票,总支出160元左右,和去年106元相比增价了近50%;初一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6元,去年是40元,“短短一年间暴涨40%”。

春节档高票价会是常态吗?田甲认为,今年票价高得“不正常”,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疫情导致电影院经营难度增加,初一大多数影院需求大于供给,影院趁此时大规模加价。二是鼓吹最强春节档的信息过多,“圈里自High给广大从业人员一个假象,觉得今年特别火爆”,“不太理智地涨价”。

高票价引发激烈讨论,也有观众怀念起大规模“票补”时代。“之前9.9元、19.9元,大家过得那么舒服,现在一下子涨那么高。”郭翌表示。

当时互联网票务平台“跑马圈地”、片方为提升排片率,提供了大量补贴,让观众能够以远低于结算价的票价观影。田甲回忆,2011年入行时电影票结算价大概是20元左右,随着时间的发展,2017年、2018年左右平均结算价增长到30元以上。

但论坛现场的业内人士均表示,伴随“限补令”发布,猫眼和淘票票两大票务平台地位稳固,票价逐渐回归正常,大规模“票补”一去不返。

大规模“票补”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14年《变形金刚4》上映。当时市场上存在多家互联网票务平台,猫眼、格瓦拉等平台方为提高市占率,通过线上“票补”提供低价电影票,刺激消费者下载APP、注册会员。

同年国庆档,《心花路放》的片方和猫眼各自补贴了1000万计入电影宣发费用中。影片预售票房达到1.1亿,成为国内首部预售过亿的电影。最终《心花路放》以11.69亿票房收官,成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超低票价下,观影人次大幅提升。行业因“票补”尝到了甜头,各方随即开始跟进。2014年年度总票房是296亿,到2015年就提升至将近438亿,暴涨将近50%。然而这里面有不少是“票补”注入的水分。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表示,2015年全年440亿元票房,电商“票补”规模达到40亿元。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不可否认,“票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观影习惯。然而,因为低票价进入影院的观众,难免也会抱着谁便宜就看谁的心态。

于是片方之间的“价格战”硝烟四起,很快就提升了宣发成本。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认为,当时“票补”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每一个片方都要投入更多的预算,造成投资成本的上升。这是一种恶性竞争。”

与此同时,经过3至4年的市场培育,大部分观众已经养成线上购票习惯。而互联网票务平台“烧钱”补贴的竞争下,猫眼和淘票票两个平台脱颖而出。“我再补贴你并不能继续提升我的市占率和注册用户数,那我就不再用这个手段来发展了。”张文伯分析。

2018年9月,“限补令”出台,大规模“票补”时代正式宣告结束,票价也基本从19.9元涨至35元左右,回归到正常票价。“总体来说,(取消)的原因是大范围‘票补’不挣钱。以后票补越来越少,这会是常态。”田甲表示。

郭翌则补充了他对合理票价数值的看法。春节期间,有观众将国内票价与美国对比。据郭翌了解,美国认为电影是大众消费,票价不应超过普通工人时薪10美元,目前平均票价是8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50元左右。他认为,这是重要的价格锚点。

猫眼专业版显示,2022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2.7元,初一平均票价达到56元。

“按照以往来说,3字头是比较正常的,一旦过了5字头,观众就会觉得有点问题。去年整个电影行业平均票价是38元,大家还能接受这个票价。5字头又是新的节点,观众对此不太接受。目前38元到45元比较合理。”

田甲也认为,“5”开头是个重要的价格节点。他呼吁影院以后不要涨价太过,“过多的增长肯定有观众接受不了。就算在春节档,我也认为全国电影票价要在50以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影票均价开启“5”字头,观众怀念“19.9元”

你觉得合理的票价是多少?

《心花路放》剧照

2月的电影市场迎来不少好消息,先是春节档以60.35亿的成绩拿下“史上第二”追平疫前,后有40天年度总票房突破百亿创下纪录。

然而成绩之下,电影市场面对的争议依然不容小觑。“史上最贵春节档”引发高票价吐槽,春节档观影人次流失近三分之一。观众“抛弃”电影院了吗?还能买到低价电影票吗?

新浪电影发起的“为什么春节没去影院看电影”投票中,6.1万人选择票价高,位居榜首。2月25日,新浪娱乐举办新浪潮论坛,邀请业内人士和观众代表做出探讨。

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从营销方视角,提供片方看法。山东天悦影管公司总经理田甲作为影院代表,对电影票定价发表观点。电影博主口袋电影君郭翌、闪光少女创始人斯斯从观众角度发言,围绕票价议题展开对话。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史上最贵春节档”并非虚言,郭翌在预售开启第一天就买了电影票,总支出160元左右,和去年106元相比增价了近50%;初一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6元,去年是40元,“短短一年间暴涨40%”。

春节档高票价会是常态吗?田甲认为,今年票价高得“不正常”,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疫情导致电影院经营难度增加,初一大多数影院需求大于供给,影院趁此时大规模加价。二是鼓吹最强春节档的信息过多,“圈里自High给广大从业人员一个假象,觉得今年特别火爆”,“不太理智地涨价”。

高票价引发激烈讨论,也有观众怀念起大规模“票补”时代。“之前9.9元、19.9元,大家过得那么舒服,现在一下子涨那么高。”郭翌表示。

当时互联网票务平台“跑马圈地”、片方为提升排片率,提供了大量补贴,让观众能够以远低于结算价的票价观影。田甲回忆,2011年入行时电影票结算价大概是20元左右,随着时间的发展,2017年、2018年左右平均结算价增长到30元以上。

但论坛现场的业内人士均表示,伴随“限补令”发布,猫眼和淘票票两大票务平台地位稳固,票价逐渐回归正常,大规模“票补”一去不返。

大规模“票补”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14年《变形金刚4》上映。当时市场上存在多家互联网票务平台,猫眼、格瓦拉等平台方为提高市占率,通过线上“票补”提供低价电影票,刺激消费者下载APP、注册会员。

同年国庆档,《心花路放》的片方和猫眼各自补贴了1000万计入电影宣发费用中。影片预售票房达到1.1亿,成为国内首部预售过亿的电影。最终《心花路放》以11.69亿票房收官,成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超低票价下,观影人次大幅提升。行业因“票补”尝到了甜头,各方随即开始跟进。2014年年度总票房是296亿,到2015年就提升至将近438亿,暴涨将近50%。然而这里面有不少是“票补”注入的水分。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表示,2015年全年440亿元票房,电商“票补”规模达到40亿元。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不可否认,“票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观影习惯。然而,因为低票价进入影院的观众,难免也会抱着谁便宜就看谁的心态。

于是片方之间的“价格战”硝烟四起,很快就提升了宣发成本。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认为,当时“票补”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每一个片方都要投入更多的预算,造成投资成本的上升。这是一种恶性竞争。”

与此同时,经过3至4年的市场培育,大部分观众已经养成线上购票习惯。而互联网票务平台“烧钱”补贴的竞争下,猫眼和淘票票两个平台脱颖而出。“我再补贴你并不能继续提升我的市占率和注册用户数,那我就不再用这个手段来发展了。”张文伯分析。

2018年9月,“限补令”出台,大规模“票补”时代正式宣告结束,票价也基本从19.9元涨至35元左右,回归到正常票价。“总体来说,(取消)的原因是大范围‘票补’不挣钱。以后票补越来越少,这会是常态。”田甲表示。

郭翌则补充了他对合理票价数值的看法。春节期间,有观众将国内票价与美国对比。据郭翌了解,美国认为电影是大众消费,票价不应超过普通工人时薪10美元,目前平均票价是8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50元左右。他认为,这是重要的价格锚点。

猫眼专业版显示,2022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2.7元,初一平均票价达到56元。

“按照以往来说,3字头是比较正常的,一旦过了5字头,观众就会觉得有点问题。去年整个电影行业平均票价是38元,大家还能接受这个票价。5字头又是新的节点,观众对此不太接受。目前38元到45元比较合理。”

田甲也认为,“5”开头是个重要的价格节点。他呼吁影院以后不要涨价太过,“过多的增长肯定有观众接受不了。就算在春节档,我也认为全国电影票价要在50以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