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伸向大学生的高利贷黑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伸向大学生的高利贷黑手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有自己的金融需求,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树立严格的监管,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来做。

地歌网曾深入调查“裸条”事件,在调查中发现,“裸条”只是校园金融服务乱象之一,背后隐藏着一条不可见人的黑色利益链条。高利贷打着“互联网金融”、“校园金融”创新的幌子,在混乱无序中分食这群未经世事的羔羊。

待宰的羔羊

“大学生生意最好做了,风险低、回报快、利息高。”一位小贷从业者告诉地歌网,大学生借款一般不超过5000元,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内,月息基本不会低于10%。当然,也有狠一点的放贷者,周息就高达30%以上。

如此之高的利息,社会上的人不会接受,但大学生就无所谓。他们在借款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利息,只要能够借到钱就行,至于利息等还钱时再说。而对于放贷者来说,敢要这么高的利息,正是抓住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

放贷者并不担心赖账,一方面是资金并不多,大多是几百几千块钱;另一方面伪装得很好,借条上看不出是高利贷;最为关键的一点,如果借款的大学生没有偿还能力,他们可以直接找家长要钱,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还钱息事宁人。

“现在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父母宝贝得不行,砸锅卖铁也要还钱。”这位小贷人士介绍,有大学生借款1000元,周息35%,不到一个学期滚到了几万块,打了个折还还了50000元,最后都是父母来埋单。

家长明知道是高利贷也没辙,借条上根本体现不出来,每个星期都要换一次借条。还有,很多家长要面子,怕丢人,也怕孩子被放贷者报复,根本不敢声张。对于放款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本万利,做一个就可以赚几十个,有点坏账也不影响。

这位放贷者透露,现在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很火,好些公司拿到融资,就是这块市场太赚了。不管是做贷款的还是做分期的,那都是表面的,其实都是放高利贷的。几千几的放给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人,抓住的就是这些人背后的家长,学生赖账,家长不敢。这其实是一块畸形的市场,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闷声发大财。

冲动的惩罚

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地歌网,身边很多同学用借款服务,因为门槛实在太低了,只要有学生证,提供基本的资料,就可以迅速获得贷款。不过,贷款的用途基本与学习无关,主要用于一些高端消费,数码产品、服装、化妆品、旅游是主要用途。

“谁谁谁买了一款新手机,谁谁谁买了一套新衣服,大家其实都有攀比心理,尤其女孩子更虚荣一点。”这位大学生介绍,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里的条件相差甚大,自然就导致一些人心里不平衡。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采取分期或者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大多也是一时冲动,但一旦被带进去之后就难以自拔。

有些同学的家境不错,但不敢问家里要钱,主要是因为一些难于启齿的事情。比如,男女同学在外面同居了,一不小心意外怀孕了,这样的事根本不敢跟家里要钱,有些人也不敢问同学借钱,只好跟这些贷款公司借钱去做人流。借这种钱都非常急,就不会去考虑利息,多高的利息都借,最后利滚利,像滚雪球一样滚得很高。

本金和利息越来越多之后,一些同学就扛不住了,要么是拆东墙补西墙,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少数人会跟家里摊牌,让父母来帮忙还账,但很多人不愿意告诉家里,就只好任由高利贷公司摆布,有些女大学生甚至被包养,或者去夜场坐台。男大学生就没办法,要么让家里还钱,要么辍学失踪。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大学生因为不堪高利贷的重负而跳楼身亡。

“如果不去攀比的话,其实基本生活没问题,这一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还是给足了生活费的,很多人就是太冲动了,对于物质的要求太高,在欲望的城市迷失了自己。”这位大学生坦言,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存在问题,如果能够控制自身的欲望,类似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真空的监管

“国家应该禁止向大学生放贷,哪怕不禁止也要有所控制,现在完全没人管,光靠学校宣传教育没用。”一位高校老师向地歌网表示,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这些高利贷公司借钱给他们,明摆着就是为了坑家长的钱。

这位老师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规范校园金融服务市场。

一方面,国家应该严格监管,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贷款公司,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必须获取特定的资质,制定一套严格的规范标准。比如贷款不得超过多少金额,超过部分法律不予承认;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严厉打击针对校园市场的高利贷,不能让校园成为法外之地,不能让学生成为高利贷砧板上的肉。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不能按照社会的标准来监管,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再一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携手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金融观念,引导他们理性消费,鼓励他们自食其力。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不愿意让学生出去兼职打工,这其实是害了这些孩子。

“大学生自己赚不到钱,学习也不需要太大花费,动辄借几千几万给他们,这些贷款公司就是居心不良。”这位老师认为,整顿规范校园金融市场刻不容缓,不能再让高利贷横行霸道下去了。

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认为,校园金融有着特殊性,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化,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但不能矫枉过正。对于存在高利贷的行为,该打击打击;对于存在违规的行为,该规范规范;对于正常经营的公司,该鼓励鼓励;不能一棒子把这块市场给打死。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有自己的金融需求,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树立严格的监管,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来做。高利贷混杂其中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如果规范化的金融服务离学生更近了,这些高利贷自然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伸向大学生的高利贷黑手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有自己的金融需求,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树立严格的监管,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来做。

地歌网曾深入调查“裸条”事件,在调查中发现,“裸条”只是校园金融服务乱象之一,背后隐藏着一条不可见人的黑色利益链条。高利贷打着“互联网金融”、“校园金融”创新的幌子,在混乱无序中分食这群未经世事的羔羊。

待宰的羔羊

“大学生生意最好做了,风险低、回报快、利息高。”一位小贷从业者告诉地歌网,大学生借款一般不超过5000元,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内,月息基本不会低于10%。当然,也有狠一点的放贷者,周息就高达30%以上。

如此之高的利息,社会上的人不会接受,但大学生就无所谓。他们在借款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利息,只要能够借到钱就行,至于利息等还钱时再说。而对于放贷者来说,敢要这么高的利息,正是抓住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

放贷者并不担心赖账,一方面是资金并不多,大多是几百几千块钱;另一方面伪装得很好,借条上看不出是高利贷;最为关键的一点,如果借款的大学生没有偿还能力,他们可以直接找家长要钱,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还钱息事宁人。

“现在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父母宝贝得不行,砸锅卖铁也要还钱。”这位小贷人士介绍,有大学生借款1000元,周息35%,不到一个学期滚到了几万块,打了个折还还了50000元,最后都是父母来埋单。

家长明知道是高利贷也没辙,借条上根本体现不出来,每个星期都要换一次借条。还有,很多家长要面子,怕丢人,也怕孩子被放贷者报复,根本不敢声张。对于放款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本万利,做一个就可以赚几十个,有点坏账也不影响。

这位放贷者透露,现在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很火,好些公司拿到融资,就是这块市场太赚了。不管是做贷款的还是做分期的,那都是表面的,其实都是放高利贷的。几千几的放给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人,抓住的就是这些人背后的家长,学生赖账,家长不敢。这其实是一块畸形的市场,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闷声发大财。

冲动的惩罚

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地歌网,身边很多同学用借款服务,因为门槛实在太低了,只要有学生证,提供基本的资料,就可以迅速获得贷款。不过,贷款的用途基本与学习无关,主要用于一些高端消费,数码产品、服装、化妆品、旅游是主要用途。

“谁谁谁买了一款新手机,谁谁谁买了一套新衣服,大家其实都有攀比心理,尤其女孩子更虚荣一点。”这位大学生介绍,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里的条件相差甚大,自然就导致一些人心里不平衡。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采取分期或者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大多也是一时冲动,但一旦被带进去之后就难以自拔。

有些同学的家境不错,但不敢问家里要钱,主要是因为一些难于启齿的事情。比如,男女同学在外面同居了,一不小心意外怀孕了,这样的事根本不敢跟家里要钱,有些人也不敢问同学借钱,只好跟这些贷款公司借钱去做人流。借这种钱都非常急,就不会去考虑利息,多高的利息都借,最后利滚利,像滚雪球一样滚得很高。

本金和利息越来越多之后,一些同学就扛不住了,要么是拆东墙补西墙,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少数人会跟家里摊牌,让父母来帮忙还账,但很多人不愿意告诉家里,就只好任由高利贷公司摆布,有些女大学生甚至被包养,或者去夜场坐台。男大学生就没办法,要么让家里还钱,要么辍学失踪。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大学生因为不堪高利贷的重负而跳楼身亡。

“如果不去攀比的话,其实基本生活没问题,这一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还是给足了生活费的,很多人就是太冲动了,对于物质的要求太高,在欲望的城市迷失了自己。”这位大学生坦言,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存在问题,如果能够控制自身的欲望,类似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真空的监管

“国家应该禁止向大学生放贷,哪怕不禁止也要有所控制,现在完全没人管,光靠学校宣传教育没用。”一位高校老师向地歌网表示,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这些高利贷公司借钱给他们,明摆着就是为了坑家长的钱。

这位老师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规范校园金融服务市场。

一方面,国家应该严格监管,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贷款公司,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必须获取特定的资质,制定一套严格的规范标准。比如贷款不得超过多少金额,超过部分法律不予承认;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严厉打击针对校园市场的高利贷,不能让校园成为法外之地,不能让学生成为高利贷砧板上的肉。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不能按照社会的标准来监管,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再一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携手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金融观念,引导他们理性消费,鼓励他们自食其力。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不愿意让学生出去兼职打工,这其实是害了这些孩子。

“大学生自己赚不到钱,学习也不需要太大花费,动辄借几千几万给他们,这些贷款公司就是居心不良。”这位老师认为,整顿规范校园金融市场刻不容缓,不能再让高利贷横行霸道下去了。

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认为,校园金融有着特殊性,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化,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但不能矫枉过正。对于存在高利贷的行为,该打击打击;对于存在违规的行为,该规范规范;对于正常经营的公司,该鼓励鼓励;不能一棒子把这块市场给打死。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有自己的金融需求,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树立严格的监管,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来做。高利贷混杂其中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如果规范化的金融服务离学生更近了,这些高利贷自然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